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10篇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1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20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2
近期,我学习了《从党史新中国史看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经验与启示》、《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等内容,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旗帜、精神之魂,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建党96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就在于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全面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对于我们而言,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定信仰信念,确保政治忠诚,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教育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推动大学习不断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确保“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发自内心、成为自觉,切实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提高坚决维护的定力和能力。
二是强化历史使命担当,进一步焕发干事创业精气神。要坚决扛起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练就敢担当善作为的真本领、硬功夫,树立讲担当重担当的用人导向,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新福建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三是求真务实作风,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要稳稳地做、实实地干,坚持实际实质实效,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任接着一任干;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对“四风”问题紧盯不放、寸步不让、见底见效;要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干部真正扑下身子做实事。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3
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下面是yjbys整理的关于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党的提出了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宏伟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发出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冲刺的新的动员令。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最重要的是树立起攻坚克难的坚定信心,凝聚起推进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十三五”规划描绘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1.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中国的发展目标,既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也深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目标在20世纪末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应了人民的新要求。3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紧紧扭住这个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推动小康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赋予“小康”更高的标准、更丰富的内涵。
20xx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还是在世界发展史上、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回顾几千年的历史,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老百姓最朴素的追求和愿望。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从救亡图存到推翻三座大山,从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推进改革开放,一直在为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中国经济总量将达到近17万亿美元,中国人民将在全面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普遍过上比较殷实富足的生活。这将是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的伟大跨越,也是中国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关键一步。全面小康和民族复兴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阶段。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今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就是在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我们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要认识到,作为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到20xx年全国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使全体人民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继续顽强奋斗,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
“十三五”规划纲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规划和设计了未来美好生活的宏伟蓝图。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进展明显,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创新驱动成效显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要素配置更加高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增强,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改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发展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提高,全球配置资源能力进一步增强,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就业比较充分,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这些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相衔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一致,进一步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体现了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体现了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实现到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十三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需保持在6.5%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才能实现翻一番目标。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新一轮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实现“两个翻番”,否则势必走到老路上去,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考虑更长远时期的发展要求,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样才能建成高质量的小康社会,才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为牢靠的基础。
3.全面小康是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强调,如果到20xx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实现了目标。
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任何一个方面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指出:“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没有人掉队的小康。我们到时候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民生保障方面。要持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强调:“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是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而且是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差距较大,生产力发展水平多层次,不可能是“同一水平小康”,完全没有差距是不可能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针对全国讲的,不是每个地区、每个民族、每个人都达到同一个水平,不能把相关指标简单套用到各省区市,那样不科学,也不现实。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坚持一定标准,又要防止好高骛远;既要考虑到20xx年这个时间节点,又要立足于打基础、谋长远、见成效。
4.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的以来,我国发展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多地显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指出,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一定要全面把握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推动我们的事业取得新的更大胜利。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落实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奠定了战略基石。
从国际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大局,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趋向平衡,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良好发展态势可以保持。
“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党中央作出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以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情国情不断变化,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也相应变化。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破坏了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新的自主增长动力没有形成,世界经济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力减弱,我们利用世界经济较快增长加快自身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二是主要国家去杠杆、去债务,全球需求增长和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市场成为最稀缺的资源,利用国际市场扩张增加出口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三是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我国要素成本快速提高,利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原有比较优势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下降、危机感上升,新的经贸规则制定处在激烈的利益折冲之中,我们利用原有规则招商引资、促进发展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保护和扩大我国发展利益。五是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社会期待我国在更多领域承担更多责任,一些国家同我国发展的摩擦上升,而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对我国的戒备和防范心理加重,联手对我国进行牵制和遏制,我们集中力量发展经济的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事务、统筹政治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努力维护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
总之,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5.破解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
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了决胜阶段。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必须清醒看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如果应对不好,或者发生系统性风险、犯颠覆性错误,就会延误甚至中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一些矛盾和问题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老百姓收入少造成的,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老百姓生活好起来了,社会矛盾和问题就会减少。现在看来,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比如,如何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如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如何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问题,等等。下大气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既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要着力转方式、补短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是影响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因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要通过着力转方式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通过着力补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不动摇,同时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尽快补上,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要把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困难不容低估,风险要高度关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我们面临的重大风险,既包括国内的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社会风险以及来自自然界的风险,也包括国际经济、政治、军事风险等。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威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要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力争不出现重大风险或在出现重大风险时扛得住、过得去。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风险防控好,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推给上面,也不能把防风险的责任都留给后面,更不能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地制造风险。要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的调查研判,提高动态监测、实时预警能力,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对各种可能的风险及其原因都要心中有数、对症下药、综合施策,出手及时有力,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不让经济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不让国际风险演化为国内风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只有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才能顺利起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自己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人民群众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拧成一股绳,以必胜的信心、昂扬的斗志、扎实的努力,投身新的历史进军,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4
今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位位勇敢顽强的英雄,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浮现在我的眼前。我轻轻睁开双眸,泪水在不经意间流下……这一个个故事,是多么令人感动!为了让士兵喝上新鲜的鱼汤,而自己饿得牺牲了的炊事班班长;故意说谎了节省粮食的红军小鬼;舍己为人,把干粮让给别人的小红军小兰;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刘胡兰;勇敢顽强的王小二……这些故事汇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赞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主席说得好呀!道出了不到革命根据地,不打败日本侵略者,不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决不是“好汉”的宏伟志向和坚强决心。
今年是中国建党__周年。我就一直在思索,党在我心中是什么?轻启记忆的小河,小时候,党在我心中是映照着红旗的隆隆炮火,是攻城拔寨勇往直前的人民解放军的嘹亮军歌,是纪念馆中斑斑的血衣,是墙上的巨幅画像中毛主席庄严宣告的新中国……那时候,党在我心中是遥远而神奇的。系上红领巾的我开始注意,家乡的泥泞小路变得宽敞平坦,偏僻的小城里人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蓝天,大人们都说:“党的政策好啊!”党在我心中,开始变得伟大、亲切,已经不再是小时候那么模糊了,而是变得真切。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能看到他们的踪影。它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它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它已溶入在我的生活中,它已溶入在我的工作中,它溶入在我的血液。我们现在的一切,都与党密不可分,在党建立九十周年之际,让我又忆起了漫漫长征途,又忆起了红军的气势磅礴,这也提醒了我们:心中要永远记着党,记着国家,因为是他们给了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熟悉的歌声从我耳边响起,坚定了我将发扬党那伟大而又无私的精神,坚定了我要孜孜不倦的学习,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做一名称职的中国人!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5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这样的寄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青年的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和殷切期望,饱含着党对青年成长的无限关怀、对青年事业的无限期待。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关于青年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令青年鼓舞、催青年奋进,是指导青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年事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必将激励广大青年高举爱党爱国爱民的大旗,以更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负党对青年的无限厚望,让青春在与党同行、与人民同行、与时代同行中高高飞扬。
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毛泽东同志的名言至今激励着亿万青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毛泽东掷地有声地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在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背景下,以习近平为的党中央,从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事关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并要求“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
青年始终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青年有知识、有朝气、有闯劲,是社会中富有活力、富有创造力、富有生命力的群体。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做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看做是推动自己事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打上了青春的印记。我们党的创始人和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地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无数优秀青年始终站在时代进步前列,起着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一百年来,青年总是在不断地为我们党注入着无穷的活力。
据中组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全国发展党员307.5万名,其中大学生党员123.6万名,占40.2%;99岁以下党员251.6万名,占81.8%。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胸怀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正是我们党历经一百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党的事业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就需要青年的朝气和锐气、需要青年的勇气与智慧;党的组织要永葆先进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需要青年的激情和热情,需要青年的创造和活力。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6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是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最深厚的底气、最坚实的基础。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比历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深刻认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重大历史意义,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任务,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勇毅前行。全省上下要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甘肃篇章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7
一个又一个重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勇毅前行的奋斗。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已经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我们应当站在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的成就的基础上,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我们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8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经过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百年来,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一百年来,党坚持性质宗旨,坚持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勇于自我革命,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9
大家好!
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在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受党的红色印记,汲取党的磅礴之力。这无疑更加坚定我们党员的初心,让无数共产党人始终不忘来程,不畏前程。历史是的教科书,让学史者不愚;是的营养剂,让知史者不慌;是最亮的航标灯,让用史者不乱。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置身党史长河中检视对照、仔细扫描,在新征途铭初心定三心。
学习党浴血奋战的红色史,下定“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这不是一句空话,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尝试多许多救亡图存之路,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从旧式农民起义到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遭受一次次失败,豪杰的仁人志士在曲折和磨难中苦苦探索,却化为一个个泡影。在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关键期,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劈波斩浪、逆风前行,28年的浴血奋战中,他们抛下头颅、洒下热血,以血肉之躯践行着入党时的铮铮誓言,揭示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进入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黄沙百战”的红色精神,在进行伟大斗争的新征程进一步坚定信念,百折不挠、砥砺前行。
学习党艰辛探索的奋斗史,坚定“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恒心。旧中国留下一个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烂摊子,中国共产党顶住各种压力,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到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国,从新中国成立到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从“两个凡是”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步一个脚印,在艰辛探索中前行,在与时俱进中革新,尽管社会主义道路是前无古人,充满艰辛,也终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中国伟大事业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这条路很漫长亦很艰辛,而今步入新征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坚定“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恒心,在困境中决不放弃,在逆境中逆风前行,在绝境中变革创新。
学习党高歌猛进的奋进史,坚定“不畏浮云遮望眼、乱云飞渡仍从容”的信心。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奋进力量在支撑着他们前行。他们不畏过去,不惧当前,而是放眼未来,带着自信迎难而上,经过全国人民共同努力,20xx年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在重温党的光辉历程中,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与时俱进、踌躇满志,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作为我们一生的使命和责任,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逐梦前行。
谢谢大家!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反思篇10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向前,把准斗争方向,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新征程上,必须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刮骨疗毒,使党的肌体更健康,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以伟大事业发展新成就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实基础。
百年复兴路上,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发愤图强,为中华民族积聚起自强自立自信的强大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勇立潮头、开拓进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