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教案及知识点

时间:2022-05-31 16:35:02 来源:网友投稿

【#教案# 导语】《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以下是®大海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3.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培养热爱祖国光辉灿烂文化的情感。

  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字、词、句赏析诗词,体会炼词炼字之妙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那种诗人心灵的震颤,与自然的融合,会深深打动每一个欣赏者的心,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文学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雁门太守行》,与李贺相约,与他们交流思想,领略他们的风采。

  (二)作者档案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世称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中唐浪漫主义诗人代表。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曾官奉礼郎。因避家讳,被迫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死时仅二十六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秦王饮》《梦天》等,有《李长吉歌诗》传 世。

  (三)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四)划分节奏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五)生难字词

  【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

  【摧】毁坏。

  【角】军中号角。

  【塞上】指北方、西北方长城附近的边境地区。

  【燕脂】胭脂,色深红。形容战场血迹。

  【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

  【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

  【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

  【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六)课文解析,整体感知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七)总结课文大意

  黑云压城(兵临城下)甲光向日(严阵以待)角声满天(战斗激烈)半卷红旗(夜袭敌营)霜重鼓寒(战斗艰苦)报君为君死(誓死报国

  (八)感悟课文手法及作用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用典,主旨)

  (九)课文解析,精研细读

  (十)感悟主题

  (十一)课后练习

  (十二)板书

  首联:兵临城下,严阵以待(夸张,比喻)

  颔联:战斗场面,悲壮惨烈(听觉,视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

  颈联:视死如归,壮怀激烈(用典,侧面)------------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尾联:誓死杀敌,尽忠报国(用典,主旨)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培养朗读能力。

  2、反复诵读,感受、品味诗歌的韵律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3、领悟作者寄托的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1)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2)初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旧知导入:(1)我们之前学习过唐代诗人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有一位诗人被称为唐代诗坛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他就是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作品《雁门太守行》;(2)解题“行”“雁门关”。

  二、诵读赏析

  (一)初读,感受诗韵美:

  1.明确朗读的三个层次,读准字音读顺语句和读出抑扬顿挫。

  2.补充古体诗的文体知识

  (二)精读,理解诗意美:在初读感知基础上,提出不明白之处,师生解答下面问题。

  1.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作者在诗中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3.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战地气氛?

  (三)赏读,感知诗艺美

  感受诗歌形象美,请同学们从关键字词、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并用“我喜欢,因为”句式说话。示例:我喜欢“黑云压城城欲摧”,这一句采用比喻将敌军铁骑扬起的灰尘比作黑云,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突出边塞风云突变。(修辞)

  (四)品读,体会诗境美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品抒发的感情。

  明确:描绘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场面,赞颂将士们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和誓死报国的爱国情怀,同时寄托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渴望以才报国的迫切心情。

  2.补充作者李贺生平背景。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诗歌。明确:一、二句“紧张,壮烈”中间四句“凝重,悲壮”最后两句“坚定,豪迈”。

  教师过渡:李贺短暂的一生愁苦多病贫困交加生不逢时,但是他沉思苦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悲壮的战歌也是一幅绚美的边塞图,通往诗人内心的钥匙就是充满浪漫气息的形象。(板书)

  (五)课外写作拓展:诗歌是想象的果实,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现在请你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写一段话。

  要求:

  (1)展开合理的想象,适当加一些具体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战争的惨烈

  (2)100字左右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雁门太守行》知识

  ⑴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雁门,郡名。古雁门郡大约在今山西省西北部,是唐王朝与北方突厥部族的边境地带。

  ⑵黑云:此形容战争烟尘铺天盖地,弥漫在边城附近,气氛十分紧张。摧:毁。甲光:指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金鳞:是说像金色的鱼鳞。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⑶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向日:迎着太阳。亦有版本写作“向月”。向:向着,对着。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开:打开,铺开。

  ⑷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

  ⑸塞上燕脂凝夜紫:燕脂,即胭脂,这里指暮色中塞上泥土有如胭脂凝成。凝夜紫,在暮色中呈现出暗紫色。凝,凝聚。“燕脂”、“夜紫”暗指战场血迹。

  ⑹临:逼近,到,临近。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易水距塞上尚远,此借荆轲故事以言悲壮之意。战国时荆轲前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不起:是说鼓声低沉不扬。

  ⑺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此句一作“霜重鼓声寒不起”。

  ⑻报:报答。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战国策・燕策》载燕昭王求士,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广招天下人才。意:信任,重用。

  ⑼玉龙:宝剑的代称。君:君王。

推荐访问:太守 知识点 第二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