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指向审美意识分析高师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

指向审美意识分析高师美术教育与审美能力之间的关系

时间:2024-12-12 0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长春师范大学/唐国益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张汇溪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升,因此高师院校作为培养我国未来教师人才的摇篮,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美育哲学及其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应用

美育哲学是关于美育的本质、功能、价值和实施途径的一门理论,它主要探讨美育的本质问题、目的问题以及如何实施美育等。因为只有掌握了美育哲学,才能明白自己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应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使他们从中获得审美的乐趣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1.美育的本质和功能

在美育中,人们不仅能通过审美活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而且还能通过审美活动了解和认识自身和他人。所以,美育不仅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而且具有审美功能。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然、社会和生活,而且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美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因此,我们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

2.美育的实现途径

美育是一种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高师美术教育中,美育是通过美术来实施的,美育就是要把艺术教育与人格教育结合起来,使艺术教育成为高师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艺术和人格进行教化,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人。培养高师美术生审美能力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来实施美育,二是通过美育实践活动来实施美育。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实施美育,才能真正达到培养高师美术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高师美术教育与学生审美能力的关系

高师美术生是未来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师,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基础的扎实与否和审美能力的高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由培养中小学师资转向为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这样的变化,就使得高师美术教育要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

1.从现实出发,高师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美术教师,而对于学生来说,首先是为了他们的自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高师美术教育的基本任务。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有两种培养目标:一种是为了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
另一种是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专门美术教育人才。无论哪一种培养目标,都说明了高师美术教育要以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为主要任务。因而,在高师美术教育中就有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通过各种艺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另一个是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发展需要出发,新时期的高师美术教育对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教育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形式。就像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由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转为培养艺术专业学生,从培养中小学艺术教师转变为培养高师美术生,这一转变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要求高师美术教育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一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高师美术教育是为了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学美术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高师美术院校的教育教学观念还比较落后,依然沿用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重技法训练而轻审美教育,尤其是在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的需要。

(一)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人对高师美术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美术就是绘画技法训练,甚至有不少学生认为学习美术就是在进行绘画技法训练。但事实上,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学科,美术教育包括对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因此,仅仅掌握绘画技法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重专业轻基础

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的现象。“专业”指的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基础”则指的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到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两个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而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现在许多高师院校都开设了美术史、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西方美术史等课程,但这些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之间却没有建立起密切联系。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外国美术史”课程,但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绘画技巧。

(三)重技能轻素养

当前许多高师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绘画技法训练而忽视审美教育。这不仅会影响学生自身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会影响学生艺术素养的提高。因此,在高师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重要环节的作用,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

目前一些高师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时只注重其绘画技法能力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如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尤其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技法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及艺术素养方面培养。

(四)重应试轻能力

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应试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考试;
二是为考级;
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的提高。学生参加美术考级通过以后并不代表其就具备了相应的美术专业素养,其实际应用能力也不一定强于其他学生;
而参加美术考级通过以后并不能保证其在美术专业方面也具有较高水平。因此,对他们综合素质和艺术素养提升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师院校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培养新型人才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高师院校中美术教学作为其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一)视觉文化教育: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1.在美术学院的课堂上,以绘画史为主线,以美术史中的经典作品为点,以艺术史中的重要人物及艺术流派为线,以时间为轴,运用历史发展的逻辑和艺术发展的规律来讲解各类绘画作品。美术学院的课堂上,我们可以多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绘画作品。让学生在听懂画中内容的基础上理解美术作品。让学生从具体、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理解美术作品,对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2.在美术学院里开设艺术史课,让学生对美术史家、艺术家等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而全面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分析和鉴赏美术作品。比如,西方绘画从印象派开始出现“纯艺术”到后印象派时期开始“超现实”再到后期“立体主义”等艺术流派;
中国绘画从水墨山水到山水画再到工笔人物画,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应适当增加一些美术史课,使学生有一个系统的美术史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和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学习和欣赏美术史作品的兴趣。

3.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博物馆、美术馆等专业艺术场所。现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场所可以让我们学生去参观学习。所以在高师美术教学中,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去参观这些场所。比如可以在每学期开学初组织一次全校性的艺术展览活动,让学生近距离地欣赏大师们的作品,让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增强自己对美术作品理解和认识。也可以利用一些机会邀请一些著名艺术家到学校来做讲座、举办展览等。教师也可以利用假期带学生到当地著名博物馆或美术馆参观学习,增加他们对艺术作品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和艺术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锻炼:让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创作和实验

实践锻炼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师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践性的创作和实验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因为美术创作离不开审美实践,没有审美实践就没有创作。比如:在欣赏优秀美术作品时,不能光看其表面的色彩、造型、构图等要素,还应认真去分析这些因素所表达的审美情感。而美的体验和感受正是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组织的美术活动来实现的。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创作活动和实验活动。如引导学生用自己平时收集来的各种材料进行绘画创作;
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和画纸来进行写生;
让学生利用身边现成材料进行制作和设计等。这些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对不同材料、工具的感觉和理解,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自己创作倾向和审美特点的能力。

在学习色彩构成课程时,就经常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写生;
并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不少可供创作和实验的材料、工具;
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收集来的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和实验。让学生在画纸上用多种颜色画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物体形象;
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红、黄、蓝等)、不同材质(纸、布等)做成各种装饰品进行装饰画;
让学生用各种颜料作画并用不同工具进行作品制作等。通过这些实践性较强的创作和实验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体验,提高了他们对色彩构成及表现规律知识和技能。而这不仅为他们今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还培养了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团队合作:让学生在集体中交流和分享,拓宽审美视野

目前,不少高师美术教师认为,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审美能力各有其优势,但在团队合作中,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团队合作可以使学生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过程中拓宽视野,从而提高敏感性和反思能力。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小组合作的氛围。每个小组要设计好主题与内容。其次,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组由组长带领本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接着,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如可以让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集体讨论;
也可以让每位同学对自己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等;
还可以让每组选出一名成员担任本小组的艺术指导老师或艺术顾问等。最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分享。教师可通过组织讨论、朗诵作品、进行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在集体中交流和分享其艺术经验和艺术感悟。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合作氛围和机会,就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和作用,使其在共同学习、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拓宽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美术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跨学科融合:将其他艺术门类纳入美术教学,增强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关联性和互动性的认知

当前,不少学校的美术课程都是以美术技法为主要内容,甚至有些美术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绘画技法就能教好学生,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相互渗透与交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一教学模式的限制,要打破传统的“艺术专业”的概念。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下,高师美术专业应重视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整合,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不同艺术形式之间在设计思维上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如将戏剧、音乐等艺术门类纳入美术教学中,会让学生感受到戏剧、音乐与美术之间的不同表现形式之间所存在着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关系。如将音乐引入美术教学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他们对美术作品主题和内容的理解能力。同时,不同艺术门类所呈现出的视觉形态、艺术表现手法也都有着各自不同且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审美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门类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和互动性进行认知。

(五)反思与批判:建立起学生的批判意识

引导学生建立起批判意识,即对自己和他人的创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同时也要让学生有勇气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来反思现实社会的审美倾向和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出有良好品位和内涵的优秀美术人才。

艺术创作是一种情感体验,艺术家的情感体验要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但由于不同的艺术创作所表现的情感体验是不同的,因而其表现手法也就千差万别。在艺术作品中,美是不存在绝对标准的,不同艺术家都会从自己的个性特点出发来创作,从而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艺术风格。而这一点恰恰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差异性和创新性。如果我们只是用一种标准来衡量所有人的创作,那么艺术将失去其魅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价,这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培养高师美术生的审美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逐步完善和优化。高师美术生作为未来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来源,在美术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专业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他们日后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逐步提高高师美术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高师美育美术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创意美术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12期)2020-01-04创意美术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4期)2019-05-14创意美术意林(儿童绘本)(2019年3期)2019-04-04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对高师钢琴教学模式创新问题的思考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美育最忌急功近利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12期)2015-05-16论高师复调课“微格教学”的可行性——柯达伊多声音乐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高师复调课教学模式中国音乐教育(2014年9期)201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