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鹏
现今,我国正在进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基础教育改革。在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定位不是单纯的文科类学科课程,而是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也间接表明了该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在此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做到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概述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素养是人的品质,需通过社会活动和教育逐步培养。核心素养是评价个人素养的关键。学者们对核心素养的定义皆不同,例如: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品质和能力;
高中思想政治课标修订组组长朱明光认为,其是表现为综合性品质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传授知识,还强调多方面、多范围的素养培育。
(二)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政治认同是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之后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增强政治认同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为报效祖国作出贡献;
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增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信仰,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提高自身辩证思维能力;
增强青少年法治意识,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增强权利和义务的观念,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按照法律要求做事,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公共参与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中来,形成国家建设有我参与的公民意识和使命意识。
二、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现状与困境
议题式教学方法是一种深度教学和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适用于会议主题和教育领域。除了学科课程内容,它还包含基本价值观点。教师需要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体现教学内容和价值观的议题,培养核心素养,完成教学任务。
议题式教学方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教學方法,通过设置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参与到议题讨论的活动中来,在探索解答议题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该方法值得推广。但在实际课程中,议题式教学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还存在一些发展困境。
(一)议题确定:导向不明晰,选择不精准
在确定议题时,教师有时可能忽视了价值导向的重要性。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发现部分教师在使用议题式教学的时候,议题导向不明晰,选择不精准,从而让教学只是空中楼阁,无法产生实际效果;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议题的形式,导致学生需要讨论的议题缺乏足够的价值引领。长此以往,学生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无法养成,更别说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缺乏重视,就会影响学生政治认同的素养培养。学生若难以从教师的引领中获得认同感,那么核心素养的培育就变成了空话。
事实上,议题式教学方法需要引导学生聚焦主题背后的价值,确保主题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如果对课题的讨论或分析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价值引导,就无法充分发挥课题教学方法的潜力。如果主题设置的方向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甚至表现出政治偏见,教学将无法正常进行。
(二)议题实施:忽视学生主体与核心素养
有些教师在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中,仅仅进行自己的讲述,没有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虽然小部分教师有意识地编制议题,并组织学生完成一定的讨论任务,但是大部分教师只停留在形式层面,未通过深入分析议题来总结学生实际收获和反思。在实施之后并没有给学生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分享获得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不仅如此,实际教学中还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形式。使用视频导入教学等直观式教学方法,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视频内容是否与课堂内容相关及是否合理需要考虑。使用娱乐化的方法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娱乐化的导入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参与议题的展示和讨论环节。这种教学方式若把握不好,则很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也难以掌握知识,更无法发展核心素养。
(三)议题评价:侧重单一的终结性评价
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在议题式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常发现一些教师在评估学生对讨论问题的回答时,并不注重对学生的整体评价,而只是提供单一的评价形式,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反馈在讨论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评估应基于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参与度,而不仅仅是他们对讨论问题的回答。教师在课堂讨论中不注重这种评价,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学科素养。
更为致命的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评价离不开课堂活动,更需要教学质量测试的量化评价,但议题式教学更注重质性的过程性评价。因此,这导致不少教师教学评价理念出现偏差。教师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学生则只关注结论的正确性,忽略了过程性评价。这导致学生倾向于寻找答案的方法,机械地进行讨论,忽略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议题活动应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从学生参与、思考和回答的过程来评价教学效果,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习兴趣。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
(一)议题设计:坚持正确导向和科学理念
首先,议题的确立要注重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这不是说课堂中要旗帜鲜明喊口号,赤裸裸地进行政治宣传,而是将政治与生活融为一体,应透彻分析学生生活中的政治性,用真理的力量引导学生思考。在高中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社会上涌动着各种思潮,高中生还不具备辨别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然而令人担心的是,当前教学过于注重教授知识,忽视思政课堂建设,欠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鉴于此,教师应重燃思政课的温度和热度,通过精心确立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习知识,而且还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反思,将知识内化为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例如,在教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课时,可以通过一系列议题式教学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展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独立富强是通过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实现的。
其次,思政课特别注重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而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辩证思维。教师可以使用辨析式的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自主辨析不同的观点和思潮,帮助学生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教授程再次,要在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是仅仅讲解法律法规,而是需要通过议题式教学,精心设计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的法治方面理解和认可国家法律,在讨论中的议题和目的,以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通过探讨引发学生共鸣的议题,如“青少年的抉择”和“回应时代之声,我们應如何前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感同身受之中学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从而增强科学精神素养。
再次,要在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是仅仅讲解法律法规,而是需要通过议题式教学,精心设计法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的法治方面理解和认可国家法律,在讨论中掌握法治规则,在行动中内化规则意识和权利义务。例如,可以设置总议题:“为什么民法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对民法典的学习,展示一些案例,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法治教育培养。整堂议题式教学的课程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需要以几个法律案件为串联,引导学生将讨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主题依然是围绕民法典确立议题。通过这样的设计,最终能够让法治观念深入学生头脑,在必要时可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最后,为了提高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在设计议题式教学时,应注重核心素养中所需要的公共导向,借助议题拉近学生与平时接触较少的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践行公共道德。例如,在讲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可以社区团购为案例,探讨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政府调控的必要性。议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探寻社区团购的内在原因,讨论企业发展和调控的必要性,以及思考企业恶性竞争所带来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作为志愿者,深入社区了解其经济状况,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市场机制更加有效。通过这样的议题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还能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
(二)议题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共同参与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议题式教学应该回归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在设置议题和教学环节时,教师应该将教学任务序列化组合,将学科任务划分为低阶、中阶和高阶三个层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并设置教学重点和设计议题活动,帮助学生将初中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并在议题设计和情境创设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理性认识国情、世情和民情。在总结评价时,要坚持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统一,既强调基本观点的统一,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新课标强调学科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场馆、纪念馆等,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情况,同时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表达对其的认同。在民主实践和公民政治参与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动手意识和参与能力。在讲解非公有制经济时,教师可以走出学校,将课堂搬到企业中,通过学校力量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平台,以此来了解非公有制企业的具体内容。
(三)议题评价:完善匹配性高的评价体系
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方法需要配套适应的评价体系来推动。评价体系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评价体系要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单是教师的“他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情况的“自评”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评”,评价对象也应多元化。除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应关注学生思维过程、互动程度、情绪控制力等方面。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教师可以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体系的目标不是给出一个具体的分数或等级,而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不能只注重结果和成绩,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除了定量评价,教师应注重过程性的质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分析学生作品等方式走进学生中间去,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和健康发展水平。评价应关注教育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全面了解学生,反思和诊断教学实施。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课堂表现、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及时关注并掌控导向性,准确把握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议题式教学旨在回归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指导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方法符合时代潮流和国家发展全局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走出发展困境,防止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化,让议题式教学在教学实践中落地生根。
猜你喜欢 议题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机电信息(2015年8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