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飞燕,陈 欢,邱志霞,金子恒,齐淑贞,黄 芳
(1.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98;2.河南中大恒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漯河 462600;3.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4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以脂质代谢障碍为基础的血管疾病,病变常累及大、中动脉,同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基质增生[1]。AS是目前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炎症在AS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AS通常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3]。内皮细胞是维持血管内稳态和低氧化应激的重要调节器。其可以通过分泌各种因子响应物理化学信号,进而调节血管张力、细胞黏附、血栓生成、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血管壁炎症等[4]。持续的炎症刺激可以诱导内皮细胞持续激活,发生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在AS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5]。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属(CurcumaL.)中药材中提取获得的多酚类活性成分。研究[6-8]证实其具有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表现出很强的内在活性。然而,传统姜黄素水溶性低,肠道吸收相对较差,体内代谢途径广泛,经胆囊排泄迅速,口服的系统生物利用度较低[9-10],严重影响姜黄素的临床应用。
1.1 实验动物 12只清洁级SD大鼠,6~8周龄,体质量180~220 g,雌雄各半,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生产许可证号为SCXK(湘)2019-0004,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为430727200101169841。动物饲养于西南大学药学院实验动物中心,相对湿度50%~70%,室温23~25 ℃,自然昼夜光线照明。
1.2 细胞株 HUVECs:江苏凯基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4 仪器 多功能荧光酶标仪:美国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化学发光成像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美国Bio-Rad公司;液质联用系统UPLC(I-Class)-MS(XEXO TQD):美国Waters公司;AB 135-S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
2.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对照品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1.09 mg,甲醇定容至10 mL,得浓度为10.9 μg/mL的贮备液。内标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1.60 mg,甲醇定容至10 mL,得浓度为160 μg/mL的贮备液,再用甲醇稀释,配制浓度为960 ng/mL的内标对照品溶液。
2.2.2 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取空白血浆100 μL,加入盐酸小檗碱内标溶液10 μL,混匀,加乙酸乙酯0.3 mL,涡旋混合2 min,4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上清液;下层沉淀重复上述操作,合并2次的上清液,40 ℃真空干燥。残渣加100 μL甲醇复溶,涡旋混匀2 min,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待测。
2.2.3 UPLC-MS/MS分析条件 色谱条件:Waters ACQUITY UPLC BEH(2.1 mm×50 mm,1.8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A相)及0.1%甲酸乙腈溶液(B相),流速0.4 mL/min;柱温35 ℃;进样量1 μL。梯度洗脱(0~0.5 min,95% A;0.5~1.5 min,95%~2% A;1.5~3.5 min,2% A;3.5~4 min,2%~95% A,4~6 min,95%A)。质谱条件:ESI离子源;正离子模式;离子源温度400 ℃;脱气流速700 L/h;锥孔体积流量流速50 L/h;毛细管电压3.0 kV。
2.3 HUVECs培养 HUVECs采用含10%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于37 ℃、5% CO2培养箱中孵育。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至约80%时传代。
2.5 TNF-α诱导HUVECs炎症模型 HUVECs炎症模型的建立参照文献[11-12]。将生长良好的HUVECs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加入含TNF-α(30 ng/mL)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24 h,诱导HUVECs炎症模型。
2.8 实时定量PCR检测关键炎症因子环氧合酶-2(cyclooxygense-2,COX-2)、MCP-1 mRNA表达水平 HUVECs给药及模型复制方法同“2.6”项。模型复制24 h后收集细胞以提取RNA。以20 μL逆转录反应体系进行逆转录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条件:95 ℃预变性5 min;95 ℃变性10 s;55~60 ℃退火20 s;72 ℃延伸20 s。引物序列见表1。实验平行重复3次。
表1 目标基因的引物序列
2.9 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 将生长良好的HUVECs以每孔2×105个接种于6孔板,按照“2.6”项的分组对细胞进行给药预保护及TNF-α作用24 h,模型复制完成后于冰上提取蛋白。BCA试剂盒进行蛋白定量,SDS-PAGE进行电泳分离并电转到PVDF膜,5% BSA封闭1 h,4 ℃孵育p65、p-p65、IκB、p-IκB一抗过夜,次日于室温孵育对应二抗1 h,洗膜后加入ECL发光液显影成像。实验重复3次。
图1 两种姜黄素制剂在大鼠体内的血药
表2 两种姜黄素制剂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比较
注:与0 μmol/L比较,#P<0.05
3.3 相同给药时间、不同给药浓度两种姜黄素制剂的抗炎作用比较
3.3.1 8组HUVECs内NO水平比较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NO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姜黄素组NO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姜黄素干预可显著降低TNF-α诱导的细胞内NO水平,减轻内皮细胞损伤。见图3。
注:A.空白组;B.模型组;C.0.5 μmol/L PURCUMIN组;D.1 μmol/L PURCUMIN组;E.5 μmol/L PURCUMIN组;F.10 μmol/L PURCUMIN组;G.5 μmol/L Curcumin 95%组;H.10 μmol/L Curcumin 95%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注:A.空白组;B.模型组;C.0.5 μmol/L PURCUMIN组;D.1 μmol/L PURCUMIN组;E.5 μmol/L PURCUMIN组;F.10 μmol/L PURCUMIN组;G.5 μmol/L Curcumin 95%组;H.10 μmol/L Curcumin 95%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注:A.空白组;B.模型组;C.0.5 μmol/L PURCUMIN组;D.1 μmol/L PURCUMIN组;E.5 μmol/L PURCUMIN组;F.10 μmol/L PURCUMIN组;G.5 μmol/L Curcumin 95%组;H.10 μmol/L Curcumin 95%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注:A.空白组;B.模型组;C.0.5 μmol/L PURCUMIN组;D.1 μmol/L PURCUMIN组;E.5 μmol/L PURCUMIN组;F.10 μmol/L PURCUMIN组;G.5 μmol/L Curcumin 95%组;H.10 μmol/L Curcumin 95%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3.4 相同给药浓度、不同给药时间两种姜黄素制剂的抗炎作用比较
注:A.空白组;B.模型组;C.10 μmol/L PURCUMIN组;D.10 μmol/L Curcumin 95%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注:A.空白组;B.模型组;C.10 μmol/L PURCUMIN组;D.10 μmol/L Curcumin 95%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5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同给药时间、不同给药浓度的抗炎作用实验中,两种姜黄素制剂的浓度设计并不完全对应,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摸索给药浓度的预实验中,低浓度(0.5、1 μmol/L)的Curcumin 95%抗炎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一方面,从正式实验的定量结果中可以看到,Curcumin 95%(5 μmol/L)给药后除显著降低IL-6水平之外,对其他炎症因子及关键炎症基因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对NF-κB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也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即5 μmol/L Curcumin 95%体外抗炎作用仍然较差。基于上述背景,笔者认为没有必要设置低浓度(0.5、1 μmol/L)的Curcumin 95%组别,并在最终的实验中取消了这两个组别。
猜你喜欢 姜黄抗炎内皮细胞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7期)2020-11-16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9年9期)2019-11-11Curcumin in The Treatment of in Animals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Medical Data Mining(2019年2期)2019-07-16姜黄提取物二氧化硅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表征中成药(2018年2期)2018-05-09姜黄素对人胃癌AGS细胞自噬流的作用中成药(2018年3期)2018-05-07牛耳枫提取物的抗炎作用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短柱八角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的研究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雌激素治疗保护去卵巢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初步机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12期)2017-01-15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5年8期)2015-12-21熏硫与未熏硫白芷抗炎镇痛作用的对比研究中药与临床(2015年5期)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