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飞,田云刚
(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用中国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1]这由此明确了要用文艺作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前学术界关于文艺作品的价值关怀研究,突出表现为关注爱国、民主、法治、和谐等价值观,虽也兼及到了人民至上和生态环保,然而缺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富强观(以下简称“富强观”)的系统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观是富强,国家富强是中国梦的基本内容,富强观正通过文艺作品呈现出来。为此本文拟将文艺作品限定在影视作品的领域,在分析富强观的语义结构的基础上,揭示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中富强叙事的主题类型和传播功能。
要想了解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富强叙事,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明确富强观的科学内涵。分析富强观的语义可知,其在洞察时代之变、把握时代之需、解读时代之质的基础上搭建起了包含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观、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观、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观、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观、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观的体系结构。
(一)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观
富强的坐标首先定位于经济的发展。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解读经济的发展,国家这一主体都不能被忽视。换言之,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这一主体来推动。回眸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不论是对经济的发展提出新命题,还是对经济的发展展现新作为,或是对经济的发展形成新实践,都需要国家这一庞大机器来推动运转。因此,国家在实现富强过程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当然,富强不仅仅指的是经济的发展,还表现为综合实力的提高。在中国梦国家富强的内涵里,国家富强表达了综合实力提高的要求,回答了中国走向富强物质文明建设的问题。综上所述,无论是经济的发展还是综合实力的提高都在陈述一个观点,富强是以国家这一主体为核心的价值观,它“被比喻为国之脊梁”[2],因此形成了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观。
(二)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观
积极回应发展动力问题是推进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发展动力问题,首先要明确动力从何而来。对此,“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以及“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4]给出了明确回答。具体而言,改革是为扫除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而服务的。它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制机制内存在的沉疴顽疾,让经济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发展。而对于创新来说,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来打破固化的发展僵局。将创新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能够发现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一言以蔽之,改革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动力驱动不容忽视,因此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观。
(三)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观
我国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了巨大的腾飞,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的问题却并未得到较大改善,这极大地拖累了中国走向富强的进程。对此,“协调发展”的理念应时而生,并深刻回答了在查找发展短板,下功夫补齐发展短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要聚焦薄弱领域来破除滞阻发展的“木桶效应”,达到释放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拓展发展空间的目的。也正是基于协调发展这种“补长短板”的特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不可持续的问题会获得较大改善,这样经济社会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状态,使中国走向富强拥有稳定保障,因此形成了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观。
(四)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观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锚定“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目标进行了系统性阐释,并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涉及范围、制度安排、实现过程等作出了详细部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迈进的重要时刻,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课题被重申,其中,有一句表述值得注意“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结底是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5]。“归根到底”这四个字提纲挈领地肯定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所以,共同富裕对于中国实现富强的目的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形成了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观。
(五)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观
当今的国际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世界经济增长与世界发展成果分配方面的困境。对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强调推进经济全球化普惠、平衡、共赢地发展,强调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强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及其人民。从内容上看,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以全球为舞台,回应关于不平等的普遍焦虑,提出针对发展困境的负责任智慧方案,它以解决问题为原点阐述了中国对于发展、对于富强的独到见解。这种独到见解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逐渐形成了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观。
(一)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叙事
在影视作品中,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叙事彰显了实现国家富强的奋斗。国家富强主张的是经济的富裕强大。当然,“经济的富裕强大,只不过是国家强大实力的基石”[6],富强更包括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在影视作品的叙事呈现中,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叙事对经济的富裕强大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均有深入刻画,并且多镶嵌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辉煌历史中。例如,影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就创新应用非线性独立的叙事结构收集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复兴时期”的时空记忆,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行了“有温度、有情感”的重现与再构。在革命时期,“第五十五封信”这一剧集中,一张被鲜血浸染而难以辨识的老旧照片揭开了陈毅安这位中国共产党战士为了建设和平富强的国家而浴血奋斗的英雄事迹。在建设时期,“冰糖”这一剧集中,邓稼先破除错误数值的迷障,使捍卫国家安全富强的原子弹研究工作打通了脉门。在改革时期,“纽扣”这一剧集中,个体商户章华妹在纽扣生意中的敢闯敢干彰显了蓬勃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能够为实现国家富强带来无限生机。在复兴时期,“希望的田野”这一剧集中,返乡女青年雷金玉告别了城市的热闹繁华,立志于扎根乡村并忙碌在国家富强蓝图的乡村致富道路上。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影视作品在求索国家富强的时空廊道中不断穿梭,并用精工巧制的影视戏法将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叙事娓娓道来,使人盛誉之外加深对于国家富强建设的思考。
(二)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叙事
在影视作品中,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叙事主要彰显了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改革意指旧事物的革新,创新意指新事物的再造。在旧事物的革新方面,改革要求转变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来让一切创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迸发出强大的富强动力。例如,影视剧《大江大河》就叙说了改革为富强提供强大动力的历程。剧集用返璞归真的内容场景,生动逼真的物象细节,复古美感的色彩调色,瞬间就让人置身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培育起与主人公际遇相关的万千思绪。宋运辉、雷东宝、杨巡三人作为叙事的重心,是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经济的经济拟人化形象承载,体味他们的人生成就,就能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新风貌。在新事物的再造方面,人才与科技的“英雄相逢,惺惺相惜”往往会点亮创新的光芒,从而迸发出强大的富强动力。例如,影视剧《功勋》就将镜头对准人才与科技同台并舞的英雄叙事图景。从于敏对氢弹的潜心研究、到黄旭华对核潜艇的辛苦钻研、再到孙家栋对航天事业的孜孜以求、接着到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坚持不懈、最后到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一生追寻,影视叙事在结合功勋人物的职业特性和人物性格来撷取人物高光时分的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展现着创新对于富强发展的重大意义。从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影视作品对向改革创新要动力作出积极的思考,并以人物为画笔将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叙事绘制出来,充分展现了改革创新的强大力量。
(三)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叙事
在影视作品中,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叙事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方面着墨较多。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从文艺创作的角度来说,“所有故事叙述方式的价值诉求都立足于当下,力求与现实社会产生呼应”[7]。故而,区域协调发展被影视作品表达也是理所应当。例如,影视剧《我们这十年》中的前海就特别定制“普通话”与“粤语”的语言串烧,从听觉艺术上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并通过“小切口和大背景”的叙事逻辑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勾勒出影视作品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理解。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进路,能够消弭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就需要对农村资源开展有效配置,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农民生活富裕。例如,影视剧《大山的女儿》就还原了乡村的原生农业场景,用百坭村争论的农业资源焦点“枇杷”与“砂糖橘”来作为叙事表意的象征,通过“枇杷”与“砂糖橘”的擂台赛,让叙事意像与叙事情节充分融合,并在这种叙事策略的妥善处理下将乡村振兴政策语言融入影视叙事之中。从上文的论述可知,影视作品紧扣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叙事内核,从“区域”和“乡村”两个角度进行命题作文,在烛照现实的前提下,对中国走向富强的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现实进行了影视再现,不断构筑着国家政策与影视叙事同频共振的互动机制。
(四)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叙事
在影视作品中,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叙事对共同富裕的内容有细致的描述。近年来,反映共同富裕的影视作品可谓是自带热搜体质,颇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其中,《山海情》是体现共同富裕的精品剧目。《山海情》从“平民视角、国家叙事、国际表达”这三个维度诠释了中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行动。从平民视角来看,《山海情》用平民叙事的剪裁让严肃的脱贫攻坚剧焕发出生活的鲜艳色彩,并在生活流的叙事中完成两大类典型人群的塑造。一类人群是由马得福这样的基层干部来宣传国家政策,另一类人群则是由马喊水这样的农民、村民来担任对话代表。从平民视角进行共同富裕叙事通常会在两类人群巧设冲突而紧凑有序的叙事节奏中将共同富裕的意义阐释出来。从国家叙事来看,《山海情》以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为基底,简单质朴地描绘了东南沿海福建省帮扶西北内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闽宁模式”。这种闽宁模式集中体现了在共同富裕视域下,不同省份之间“一个都不能少”的内在原则[8]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机制。从国际表达来看,《山海情》运用轻喜剧的叙事风格,溶解了扶贫叙事中的愁苦情绪,积极向上地将民族话语转译为世界话语,为世界提供了中国的共同富裕范本。客观地讲,影视作品在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叙事方面大放异彩,在深入解读共同富裕命题的情况下,充分扩展着共同富裕的内涵、意义与价值,并在话语框架方面发力,力求充分阐释中国共同富裕的现实行动。
(五)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叙事
在影视作品中,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叙事是围绕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为命题展开的。当今的国际社会,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思潮盛行,单边主义猖獗。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通过各个国家之间的合作共赢、共同繁荣,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成果和世界经济增长成果。思想理念已经形成,仍需影视进行叙事。这时,理念先行,影视行动就成为影视作品进行叙事的一大特点。虽然影视市场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题材、一带一路题材的影视作品产出并不是很多。但是,文艺是紧跟时代变化的,它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执行力。目前,关于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正在积极备案,有的已经完成制作进行了上映。在正在制作的影视剧中,《大海港》作为首部“一带一路”题材电视剧,讲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故事。在上映的影片中,《共同命运》作为首部“一带一路”题材电影,用叙事的笔锋勾勒出“新时代以‘一带一路’来实现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9]的图景。电影用拼贴的艺术将追梦的愿望深植于“一带一路”的话语系统内部,并在现实的横截面寻找素材,描绘了中国与各个国家之间经济相互协作、促进共同繁荣的画面。论述至此,不难发现,影视作品正在精心雕刻“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的主题,并紧跟时代步伐,持续发力,力求将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新理念、新思路讲给人民群众和世界听。
(一)有利于培育和践行富强观
现今,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关于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的利益观点之争盛行。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培育和践行富强观就成了落子的关键。近年来,一大批影视作品成长为大众交口称赞的精品剧目,它们肩负起培育和践行富强观的重任。在“言之有物”地表达富强观方面,影视作品通过对富强观通俗化、情感化、伦理化的叙事处理,把抽象的富强观具象化为人物真实存在的正向选择,使大时代的精神与小人物的灵魂相契合,大环境的造就与小角色的足迹相交融,通过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的合理编织令富强观更好地被诠释。比如,《我和我的祖国》《青春之城》《最美的乡村》《那山那海》《和平之舟》等众多精品剧目就深耕叙事艺术,强化了对富强观的表达。除此之外,影视作品还精心策划了“传之有道”的传播矩阵。在新媒体时代,长视频、短视频以及其他传播形式共同为富强观的传播凝聚合力,并通过制造话题、调动情绪、定焦情感、嵌入思考等方式使富强观深入人心。比如,CCTV电视剧就剧评《大山的女儿》,通过第一书记的红马甲来引导人民群众体味扶贫工作者的最美奋斗。总的来说,在影视作品的不断探索下,人民群众能够通过通俗易懂、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影像语言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富强观,能够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浸染中实现对于富强观的认同和支持,并且在社会生产生活中自觉用富强观武装头脑,推进工作。
(二)有利于讲好中国富强故事
虽然我国的国际舆论优势处于一种缺位状态,与西方国家具有较大的差距,并且西方国家经常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和话语权优势来对中国的富强情况进行歪曲和抹黑,提出“自作聪明”的批评。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跃升,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国际社会越来越将关注的目光转移向中国,对中国涌现的富强建设成果开展了“创造奇迹”的探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讲述中国富强故事就迎来了战略机遇期。因此,摆脱和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富强状况的“他塑”,进行中国富强状况的“自塑”,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地讲好中国富强故事是至关重要的。而影视作品作为一个优秀的传播媒介,具有强大的阐释能力和传播能力,能够承担起对外讲述、讲好中国富强故事的重要工作。它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富强的形象,更好地阐释中国富强的理念,更好地解码中国富强的奇迹,更好地彰显中国富强的担当。例如,影视剧《江山如此多娇》就以湘西故事贴近地表的灵魂演绎展现了秀美的中国河山,阐释了中国扶贫干部“扶贫先扶志”的理念,解码了中国人民共创美好生活的奋斗,彰显了中国政府对于脱贫攻坚事业的担当。可以说,通过影视作品对中国富强故事的一系列深描与勾画,世界就能够看到波澜壮阔、充满生机的富强中国,也能体味到中国富强背后的精神特质和理论品格。例如,扶贫剧《山海情》就成功走出国门,引发不同国家观众关于摆脱贫困、走向富强的共鸣。
(三)有利于彰显中国富强的独特风格
不论是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富强一直是经济价值观的内核体现。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富强主张个体的富裕和财产的私有。而在社会主义世界中,中国的富强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出发,强调了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这两个关键词,阐述着消除差距、共同发展的理念。故而,社会主义的富强观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富强价值观”的。当然,这种区别不仅通过国家意识形态来呈现,更是通过影视作品的富强叙事来隐性书写。在资本主义的叙事语境中,富强叙事处处透露着资本主义的“富强价值观”,并以此来标榜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富强神话”。相比较之下,在社会主义的叙事语境中,中国影视作品中的富强叙事始终紧扣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内核,彰显着中国富强回应人民共同富裕期待、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以及贡献中国智慧方案、携手共谋繁荣发展的独特风格。显然,这种独特风格是中国聚焦国家发展问题、世界发展难题而深耕的价值理念展示。它给人民群众和世界释放了一种信号,表达了一种善意。对内,中国富强的独特风格邀请人民群众增强对“中国特色”富强道路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比如,影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就邀请人民群众深入认识“共同富裕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对外,中国富强的独特风格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智慧方案提供重要窗口。比如,影视剧《埃博拉前线》就用“医者仁心”绘就了中非友好的同心圆。
影视作品反映时代主题,引领时代精神。富强观在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中已经有所呈现。揭示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的类型与功能,需要建立相应的分析架构。用语义分析法分析可知,富强观构建了包含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观、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观、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观、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观、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观在内的体系结构。用上述语义结构分析可知,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的富强叙事,在主题类型上包括国家富强的富强主体叙事、改革创新的富强动力叙事、协调发展的富强保障叙事、共同富裕的富强目的叙事、共同繁荣的富强全球叙事。进而分析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中富强观的传播功能可知,有利于培育和践行富强观、有利于讲好中国富强故事、有利于彰显中国富强的独特风格。随着新征程上富强目标的不断实现,与之相应的影视作品不断涌现,新时代中国影视作品中富强观的主题类型将更加丰富,价值引领的传播功能将更加凸显出来。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国家发展 共同富裕经济(2022年11期)2022-11-05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6期)2018-06-22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把国家“租”出去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1期)2016-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