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丹 喻锦 储全根, 李飞翔 许笑雯 韩娟 刘德胜(.安徽中医药大学门诊部 合肥 006;
.安徽中医药大学 合肥 008;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008;
.合肥市五河路中西医结合诊所 合肥 00)
储全根教授是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储教授善于周密问诊,精于临证分析,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善用经方、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耳濡目染,获益匪浅。储教授注重从脾胃论治多种疾病,将参苓白术散灵活运用于多种病证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储教授活用该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参苓白术散最早见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书中原文:
“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忡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此药中和不热,久服养气育神,醒脾悦色,顺正辟邪。” 该方组成为莲子肉、薏苡仁、缩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储教授认为,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
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固涩止泻;
薏苡仁、白扁豆健脾止泻;
砂仁辛香温散,具有化湿开胃、温中止泻之效;
桔梗苦、平,归肺经,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可载诸药上行,培土生金;
大枣、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该方补脾与祛湿合用,补脾为主,虚实并治,助脾胃恢复健运之功,且药性平和,温而不燥,脾肺兼调,主在补脾,寓 “培土生金” 之义,是治疗脾虚湿阻气滞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广泛。
储教授认为,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脾胃在五行属土,位居中州,灌溉四旁,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诸多疾病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相关。因此,调理脾胃在防治各种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李东垣《脾胃论》曰:
“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1]脾胃位居中焦,又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论·天地阴阳生杀之理在升降沉浮之间论》曰:
“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则精气先输脾归肺……乃浊阴为地者也。” 可见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降则下归肝肾,才能维持脾胃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脾胃升降失常,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都会发生种种病症。因此,凡肢体、肌肤具有湿性特点的病变,如湿疹有水泡、瘙痒,或手足皴裂,搔抓出血,或肌肤油腻等痰湿之象明显,根据脾主运化水湿、主肌肉四肢的理论可以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治疗。对于脾胃功能虚弱导致内湿明显、胃脘痞胀等症,可在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基础上加减治疗。脾虚内盛有时伴有肾阳虚弱,临证要兼顾肾阳,可加温助肾阳之品。
3.1 湿疹案
患者赵某,女,32 岁,2019 年6 月13 日初诊。双手手指背部湿疹数年,瘙痒,有水疱,大便不成形,平素有疲劳感,余无异常,舌淡胖色暗,脉濡缓。证属脾虚湿阻,以健脾、祛湿、止痒为治法。处方:党参15 g,白术15 g,薏苡仁20 g,云茯苓15 g,苍术15 g,砂仁10 g,白扁豆15 g,广陈皮10 g,淮山药15 g,桔梗10 g,地肤子10 g,白鲜皮10 g,防风10 g,甘草10 g,僵蚕10 g,宣木瓜10 g,大胡麻10 g。7 剂,早晚水煎温服。2019 年6 月20 日复诊,患者诉症状有所好转,瘙痒减轻,水疱减少,舌脉同前。上方去宣木瓜、防风,加徐长卿10 g。继服7 剂。
按:湿疮多因禀赋不足,或饮食失节而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湿热之邪浸淫肌表而发为此病。患者皮肤瘙痒,有小水疱,大便不成形。属脾虚生湿,蕴积于手部肌肤使然。脾虚湿阻中焦,故素感疲劳。舌淡胖色暗,脉濡缓均属脾虚湿蕴之证。方用党参、白术、云茯苓益气健脾以补虚;
山药、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
苍术、陈皮理气健脾,砂仁芳香化湿,醒脾调胃;
桔梗宣肺,利脾气通达,配砂仁调畅气机,开提肺气;
甘草益脾和中,调和诸药;
另投防风、地肤子、白鲜皮、僵蚕祛风药相伍,以祛风除湿止痒,邪去则痒自止。诸药同用,使脾胃健运,湿浊得去。
3.2 脱发案
患者李某,男,42 岁,2018 年11 月3 日初诊。头发脱落明显,已历2 年,头顶部头发稀疏,头上油脂多,家族有脱发史,饮食、二便及睡眠正常,舌红、苔微腻、边有齿痕,脉细滑。以健脾益气、消脂祛湿为治。处方:党参15 g,云苓15 g,炒白术10 g,薏仁15 g,泽泻10 g,决明子10 g,山楂10 g,川芎10 g,桃仁10 g,红花10 g,砂仁10 g,淮山药15 g,白扁豆15 g,侧柏叶10 g。水煎,早晚各1 次,共14 剂。2018 年11 月22 日复诊:诉服上方后头发油脂有所减少,饮食二便正常,舌红苔微腻,脉细滑。上方加大枣15 g,继续服用14 剂。后随访1 个月,脱发再未发作。
按:脱发中医称 “油风” 。《岳美中医案集》言:
“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浸浊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 脾为后天之本,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或情志所伤,郁久化热,则湿热内生,上蒸巅顶,毛根腐蚀,而致头发脱落[2]。储教授认为湿邪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易滞留于脏腑经络,阻滞气机,使气血化源不足,头发失养而致脱落。湿邪亦可夹热、夹风,湿热内蕴,阳热上腾,蕴郁熏蒸于上,导致头皮干燥瘙痒、脱屑,风热之邪日久化燥伤阴,阴亏血少,不能濡养头发而脱落。方用参苓白术散,补虚损、助运化、渗湿浊、调气机,恢复脾胃功能,使得精血互生,气血充盈,则毛发自荣。另加侧柏叶凉血祛风,山楂行气散瘀、化浊降脂,川芎、桃仁、红花行气活血,疏通毛窍,诸药配伍,取得良好疗效。
3.3 流涎案
患者刘某,男,12 岁,2020 年8 月1 日初诊。患者近2 周睡觉时嘴角流涎,涎液清稀,胳膊及腹部皮肤有红疹、瘙痒,大便干,数日一行,小便调,舌淡,苔白腻,脉细弱。以调理脾肾治疗。处方:党参10 g,云茯苓10 g,山楂10 g,益智仁10 g,石斛10 g,麦冬10 g,北沙参10 g,白扁豆15 g,淮山药15 g,川砂仁10 g,川连5 g。10 剂,水煎服。
2021 年1 月23 日复诊:患儿服前方后流涎停止,近日又有反复,现大便1 日1 次。仍以健脾固涩治疗。处方:党参15 g,生白术15 g,云茯苓10 g,山楂15 g,益智仁15 g,石斛15 g,川砂仁10 g,白扁豆15 g,淮山药15 g,川黄连5 g,生制川军各5 g,炒枳壳10 g,桃仁10 g,火麻仁10 g,莲子心10 g,薏仁15 g,白蔻仁10 g,芡实10 g。共14 剂,用法同前方。后随访至今未再复发。
按:小儿口中流涎,中医名 “滞颐” ,如《诸病源候论》认为 “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 储教授认为此病案患儿流涎主要责之于脾肾。脾在液为涎,故脾与涎关系密切,因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开窍于口。此外,脾主运化,脾胃为后天之本,小儿脾常不足,加之后天饮食不节,易损伤脾胃,使脾失健运,或脾虚不摄,涎水外溢。肾在液为唾,唾即浓稠的涎液,肾主封藏,肾气亏虚,津液不收,固摄无权,亦可导致口角流涎。此外,脾虚生湿,蕴积于肌肤,故患儿皮肤有红疹,瘙痒。储教授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健脾固涩治疗,方中党参、 白术、山药健脾益气摄涎,扁豆、云茯苓渗湿,川黄连清热燥湿,山楂、炒枳壳破痰食、通脏腑、降湿浊,益智仁暖肾固精、温脾摄唾,石斛、麦冬、沙参养阴清热、益胃生津。二诊患者仍有流涎,去沙参、麦冬,加桃仁、火麻仁润肠通便,薏仁、白蔻仁、莲子心、芡实健脾除湿,益肾固精。全方注重调养脾肾,灵活加减,故疗效颇佳。
3.4 慢性萎缩性胃炎案
患者李某,男,34 岁,2020 年8 月1 日初诊。有反流性食道炎及萎缩性胃炎病史1 年余,有直肠炎、痔疮病史,平素因工作原因经常饮酒,每次酒后腹泻。刻下:胃脘不适,打嗝频繁,矢气多,大便不成形,小便正常。面色暗,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以调理脾胃,疏肝健脾治疗。处方:党参15 g,云茯苓10 g,薏苡仁15 g,生白术10 g,砂仁10 g,淮山药15 g,白扁豆15 g,佩兰10 g,白蔻仁10 g,川黄连5 g,黄芩10 g,旋覆花10 g,代赭石30 g,公丁香10 g,柿蒂10 g,广陈皮10 g,广木香10 g,炒枳壳10 g,大枣15 g,清半夏10 g,竹茹10 g,淡干姜5 g。10 剂,早晚煎服。
2020 年8 月15 日二诊:患者诉服上方后症状明显改善,打嗝基本消失,矢气减少,胃脘不适改善,食欲增加,舌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去公丁香、柿蒂,加厚朴10g。继续服用14 剂。
2020 年8 月29 日三诊:患者诉胃脘症状基本消失,右肋偶尔有疼痛,大便改善,舌红,苔薄黄。8 月1 日方去柿蒂、丁香、淡干姜,加延胡索15 g、川楝子10 g、蒲公英15 g、煨木香10 g、三七粉3 g冲服另冲服7 剂。
2020年9月5日四诊:患者诉左胁痛明显减轻,大便不成形,1 日1 次,痔疮近日发作,肛门有坠胀感,并有少量液体流出,但便血不显。8 月1 日方去丁香、柿蒂,加槐花10 g、地榆10 g、白头翁10 g、广木香10 g。上方服用1 个月后,患者诉症状稳定,左胁痛消失,痔疮症状完全消失,饮酒半斤也未出现腹泻和肛门不适。后患者继续服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坚持服用2 个月,胃脘症状未再发作。
按:萎缩性胃炎属中医 “胃痛” “痞满” 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脾胃损伤,脏腑功能失调。患者平时嗜酒,蕴湿生热,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纳运无力,气机壅滞,日久发为此病。胃失和降,谷浊之气不得下行而上逆,故见打嗝频繁、矢气多;
脾胃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大肠传导失职,故酒后腹泻;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湿热之征象。方中党参、云茯苓、白术、淡干姜、陈皮等药升发脾胃阳气,增强发散之力;
炒枳壳、木香、佩兰、白豆蔻仁、砂仁等理气燥湿、健脾运脾;
川黄连、黄芩清热燥湿;
加入旋覆花、代赭石、公丁香、柿蒂、半夏、竹茹等降逆止呃之品。服后胃脘症状消失,偶有胁痛,故去淡干姜、丁香、柿蒂,加入延胡、川楝子、蒲公英以行气止痛,煨木香实肠止泻,三七粉散瘀定痛。四诊患者痔疮发作,故加入槐花、地榆、白头翁清热凉血,另加广木香既能行气止痛,又可助脾胃健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守法守方,终获佳效。
储教授临证时不拘何病,辨证论治,异病同治,上述病案虽涉及不同病种,然其病机总不外中焦脾胃虚弱,脾虚夹湿,因此,只要辨证准确,抓住脾虚兼内湿的征象,以脾胃为重点,兼顾其他四脏,或补或泻,运用参苓白术散随证化裁,多可获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白扁豆砂仁参苓 周素芳运用参苓固肠颗粒治疗泄泻经验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4期)2021-06-09白扁豆粥清热解暑文萃报·周二版(2019年29期)2019-09-10《红楼梦》中的人为何饭后喜嚼砂仁保健与生活(2019年5期)2019-08-01阳春春砂仁年产值超16亿元源流(2017年9期)2017-10-29白扁豆治妇科病特别健康(2017年6期)2017-03-18怀孕没胃口,可用盐砂仁益寿宝典(2017年36期)2017-02-26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2期)2014-03-01识别真假白扁豆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0期)2014-03-01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8期)2014-03-01白扁豆解毒作用探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6期)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