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常伟
熵是对于系统混乱程度的量度,低熵状态相对有序,而高熵状态相对无序。耗散结构理论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普里戈金教授提出,他认为“非平衡是有序之源”,此理论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社会、经济等领域。协同学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教授提出,认为通过子系统协同作用,系统形成了有目的、可自我调节的自组织特性。运用熵、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来研究人体的自组织生命活动,可以发现有关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基本科学规律。
对于眩晕的成因,中医有多种论述[1,2],有从肝风立论者,有从风火论治者,有从情志、痰饮、瘀血、气血两虚论治者[3]。基于中医体质学说[4],笔者从30年临床经验出发,以本文探讨基于协同学与耗散结构理论采用六经辨体施治来防治眩晕。六经体质辨识,提纲挈领,有利于快速精准施治,诊断快捷,奏效明显。
协同学强调从系统内部寻找有序源泉,自组织是系统有序化的内在根据。人体正是协同学所研究的最高等的自组织复杂巨系统。中医理论中的“气”就是协同学所指的序参量。具体而言,阳气与形体组织的功能及其转化的能量相联系,阴气与物质层面的形体组织(包括血、精、津、液等)的产生相联系。
协同学认为,感受的外邪作为控制参量,并不是系统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在机体疾病发展过程中,还是靠机体序参量(气)决定整体的病势发展方向。序参量是主宰系统演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描述系统宏观有序度的参量,主宰个体健康变化。所以《黄帝内经》有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状态就是指体质状态;正气的多少,就是指体质的强弱。
体质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在正邪因素之间,中医更强调发病中正气的主导作用,也就是体质因素的主导作用。气也是经络中的重要能量,所以是影响体质的本质要素。由此可知,以六经划分体质分型,能更精确反映出体质的本质。
1.1 六经体质特点六经体质分型的合理性还在于六经反映了人体体质的基本要素:气与血。《素问·调经论》云:“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素问·血气形志》云:“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此天之常数”。
基于此,笔者提出六经体质,以足三阴三阳经来划分体质分型。此处未提及手三阴三阳,既是根据临床实践的经验反馈,也因为心肺居膈上,属于阳脏,侧重功能,而体质更注重于形态之阴,肝脾肾属阴脏。而且手与足的三阴三阳经脉循行是相通的,以足三阴三阳来研究体质,并不等于排斥手三阴三阳。
太阳体质:以卫外不固,易感外邪,营卫失调不和为特征。表现为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自汗畏风,易感冒;或兼有发热。舌淡,苔薄白,脉弱。患病时临床常表现为太阳表虚证或表实证。
阳明体质:其特征为胃阳素盛,津液不足。表现为胃脘灼痛,嘈杂吐酸,消谷善饥,口臭,牙龈红肿疼痛,牙龈出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滑数。患病时常表现为阳明经证或腑证。
少阳体质:其特征为少阳郁滞,胆火上炎。以口苦咽干目眩为主要症状,兼有耳鸣,烦躁不宁,心悸不安,失眠易惊,胸闷胁胀善太息。舌红,苔黄腻,脉弦。患病时常表现为少阳证。
太阴体质:其特征为脾阳亏虚,寒湿内盛。表现为纳少腹胀,腹痛喜暖喜按,畏寒肢凉,口淡不渴;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女性带下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患病时常表现为太阴证。
少阴体质:以肾阳或肾阴不足为特征。肾阳虚,表现为精神不振,面色白或黧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腰以下尤甚,尿频清长,夜尿多,或尿少浮肿。舌淡胖,脉沉细,两尺尤甚。肾阴虚,表现为形体消瘦,颧红,咽干口燥,入夜为甚,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患病时分别表现为少阴寒化证和热化证。
厥阴体质:其特征为肝失疏泄,肝经郁热。表现为情志抑郁,易躁易怒,头晕胀痛,头重脚轻,失眠多梦,面红目赤,耳鸣如潮,口苦,胸闷善太息,胸胁少腹胀痛或窜痛,舌红,舌苔薄黄,脉弦。患病时常表现为消渴,气上撞心等症,或上热下寒。
1.2 六经体质类型眩晕之证治眩晕的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与脏腑内伤,导致眩晕的发病。然而患者会表现出何种类型的眩晕,则取决于患者的六经体质类型。
太阳体质患者,其眩晕的临床表现为太阳证。足太阳膀胱经之循行,上额头,与督脉交于巅顶,其直行主干从头顶进入颅内,联络脑,经过络却、玉枕,交会枕部脑户、风府,复出后项部天柱,然后下行。因此外感风邪,中于项而入于脑,则发为“目旋以转”(《灵枢·大惑论》)。膀胱气化失常,饮停下焦,上犯清窍,也可以导致眩晕。患者兼见恶寒发热,汗出或无汗,颈项强痛,头身痛等表证,或兼有小便不利,口渴而水入即吐。治以葛根汤或五苓散,针刺选穴:天柱、大杼、申脉、风池、风府。
阳明体质患者,其眩晕的临床表现为阳明证。足阳明胃经之经脉循行,起于鼻旁,上行交于鼻根,并与足太阳经脉会于睛明。阳明燥热上扰清窍,则致眩晕。患者兼有面红气粗,日晡潮热,脘腹痞满,便秘。治以葛根芩连汤,或大小承气汤。针刺选穴:风池、头维、足三里、中脘、胃俞。
少阳体质患者,其眩晕的临床表现为少阳证。足少阳胆经之脉,起于外眼角,上行额角,下耳后,沿颈旁下行入缺盆。少阳枢机不利,胆热上扰,则发为眩晕。患者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寒热往来。治以小柴胡汤[5]。针刺选风池、太冲、百会等。
太阴体质患者,其眩晕的临床表现为太阴证。脾主运化,失司则痰浊内阻,气机升降失常,痰蒙清窍而致眩晕。患者兼有头重如裹,痞满呕恶,食少纳呆等症。苓桂术甘汤[6,7]、泽泻汤[8]、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亦主之[9]。针灸选穴:阴陵泉、丰隆、中脘、头维、脾俞、足三里。
少阴体质患者,其眩晕的临床表现为少阴证。肾藏精。脑为髓海,有赖肾中精气充养。肾精不足导致髓海亏虚,发生眩晕。《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患者兼有耳鸣,小腿酸软,重者不能站立,视物不清,困倦嗜卧。治以金匮肾气丸。肾为水脏,若患者肾阳亏虚,主水无权,阳虚水泛,水饮上扰,则有头眩,心下悸,治以真武汤。针刺选穴:肾俞、三阴交、太溪、涌泉、昆仑[10]。
厥阴体质患者,其眩晕的临床表现为厥阴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风致眩,其风有内风、外风之分。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则发为眩晕。患者兼见巅顶头痛,干呕吐涎沫,手足逆冷。《素问·五藏生成》曰 :“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方选柴胡桂枝干姜汤、吴茱萸汤,或龙胆泻肝汤合四物汤(《医方集解》)。针刺选穴:行间、侠溪、肝俞、太溪、行间、肾俞[11]。
2.1 眩晕病机是信息熵增加信息论的主要创立者之一美国数学家维纳指出,信息量的实质就是负熵。因此系统所获得的信息量与系统的有序性成正比,与系统的熵成反比。眩晕发病时,机体所获得平衡的信息量减少,信息熵变大,导致机体的熵增加,机体状态变得无序混乱。由此可见,信息熵增加是引起眩晕的根本机制。
眩晕患者体内的信息熵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体内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的不确定性在增加,机体的紊乱程度加大。而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赖由前庭系统、本体觉与视觉组成的平衡三联。平衡三联负有传达平衡信息的作用,只要三种定位感觉之中任一受损,发出异常冲动都引起眩晕。最常见的是前庭功能紊乱,所输入的信息并不代表真实的空间位置,与本体觉、视觉2个平衡感受器输入的信息相矛盾。
2.2 阳熵病 阴熵病人体需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引入熵流,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熵变值dS= diS+ deS,式中熵产生(diS)是由体系内部发生的不可逆化学过程所引起的无序熵,熵流(deS)是体系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所引起的,它转化为生物序。尽管diS>0,但deS<0,抵消了diS,由此可以解释人体在生命过程中能够维持有序的原因。
眩晕发病时,患者的总熵变值增加,属于熵病范畴。笔者根据八纲辨证的原则,将熵病分为阳熵病和阴熵病,提出阳熵病和阴熵病的概念。这种分类方法能更简明、精确地反映出熵病的本质。阳熵病以实证、热证为主要表现,阴熵病以虚证、寒证为主要表现。阳熵病发病机制侧重于排熵不畅,deS正值增加;阴熵病发病机制侧重于产熵过多,diS增加。据前文所述六经体质分类可知,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三阳体质类型的眩晕属于阳熵病,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阴体质类型的眩晕属于阴熵病。三阳体质的眩晕发病多突然急剧,其病机常见于风邪侵袭颈项而入脑。患者腠理不通,体内外的热交换不畅,从而引起了排熵不畅,热熵积于体内,导致deS绝对值减低,机体总熵变值增加。风邪为正熵流输入体内,使人体的熵流绝对值减低。这种不良涨落刺激,引起机体的熵变值越来越趋向平衡态,而非远离平衡态,结果是机体走向无序状态。
三阴体质的眩晕发病多缓慢,这种病态是一个持续时间更长的相对有序的耗散结构。虚性眩晕引起人体熵变增加的特点,以diS过多为主,兼有排熵不畅,以及摄入低熵营养不足的情况。机体功能不足,使机体产生过多的熵,导致了热的侵蚀,表现为内热之象,使机体有序被破坏,于是机体功能更加不足,diS更多,形成恶性循环。机体功能不足时,有时候熵不是以热的形式耗散,而是以构型熵的形式贮存在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里;机体健康时,通过合成代谢以更新蛋白质、老化细胞,即“阴成形”,从而消除构型熵。虚证时,合成代谢障碍,机体贮存自由能不足,致使气虚而失温煦,故手足冷。
2.3 眩晕防治的基本原则 治则 预防
2.3.1 调神贯穿始终序参量“气”指广义上“气”,包括了“阳气”与“阴气”。精、气、神三位一体就是序参量“气”具体的化现。神是序参量里最高层次的存在形式。五脏作为子系统,与精、气、神3个层面序参量均有所呼应而受役使。脑为元神之府;子系统中,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通过调神,可以整体调节,改善眩晕病情。孙思邈于《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及“十二少”养神之道,其中就有少思少念,即指合理用脑,避免因为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黄帝内经》也有同样理念,“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静养心神,能提高抗病能力,可避免眩晕的发生。人体小宇宙得到天地大宇宙有序负熵流滋养,可以提升身心能量状态。《理虚元鉴》曰:“夫心主血而藏神者……神役气,气役精”。
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社会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一旦人的心理平衡失调将会导致疾病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通过和谐的意识活动,可从外界获得益于身心健康的负熵流,减少信息熵。
调神也与饮食因素密切相关。清淡饮食、忌辛辣,有利于避免对情绪与心理的不良刺激,因此,植物性饮食作为和谐有序的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荐。应当避免不利于安定心神的肥甘厚腻之味。《备急千金要方》云:“故每学淡食” “每食不用重肉,喜生百病”。强调吃肉是百病之源。元代医家朱丹溪《格致余论·茹淡论》言:“天之所赋者,若谷、菽、菜、果,自然冲和之味,有食人补阴之功”。
由此可见,调神是防治眩晕的基本原则。无论是药物或针灸治疗[12],还是康复与养生方面,都重视调神的作用。《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阴与阳,精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黄帝内经》中还提及“静则神藏,躁则消亡”“独立守神”“积精全神”。
2.3.2 治则为以涨落达到有序普里戈金强调涨落在形成耗散结构的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涨落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导火线,在耗散结构中,功能、时间-空间结构、涨落三者相互作用,通过涨落达到有序。
中药针灸作为外涨落,并非是替代作用,而是提供了一种涨落的信息来作用于人体,刺激机体产生新的涨落,纠正原来的阴阳偏盛偏衰的状态,使diS、deS的偏差失衡调整到相互平衡的状态,于是一旦达到阈值,放大为巨涨落,机体恢复了耗散结构原有的健康有序的能量涨落状态。
与之对应的具体治则是虚者补之,即补气养血、健脾补肾,就是令diS减少,使机体贮存更多的气,即自由能,从而减少机体熵变值;实者泻之,就是通过疏风散寒、平肝潜阳、化痰开窍、活血化瘀,促进机体的排熵,减少机体内生实邪的diS,从而使机体形成新的能量涨落,超过阈值后就可以恢复正常负熵化机制,以及有序的耗散结构功能状态。
2.3.3 预防关键在减低机体熵变值已病防变:对急性眩晕,要防止病情快速恶化。例如头晕加重后,出现肢体活动无力等症,则急需活血通络救治。而对于慢性眩晕,需要低脂植物性饮食,忌烟酒,畅情志,防止引起急性眩晕的发作。《灵枢·厥病》曰:“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新时代,及时施治,则可令病情有好的转归。
未病先防、瘥后防复:因人制宜,从体质着眼是一种有效的切入方案[13]。可以使用药物、食物、针灸按摩等养生保健方法相结合来改变体质状态[14]。此即急则治其标,改善临床症状;缓则治其本,纠正体质的偏颇状态。协同学认为人身的自愈能力,是人体自组织性的重要功能体现,可以纠正无序走向有序,因此体质可调。《伤寒论》云:“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即利用药物针灸作为控制参量,来调整序参量的阴阳二气。补益阴阳,增强人体虚弱的序参量,于是各子系统在序参量的役使下协同合作,一旦达到临界值,序参量将放大为巨涨落,产生出更强烈有效的序参量,从而维持人体正常有序生命活动,这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的健康体质。柯林·坎贝尔博士等[15]认为:“即便遗传风险高,健康的植物性饮食也能控制基因展现,就算不能完全消除罹癌风险,也能大幅降低你患病的风险”。这表明遗传基因将不再起决定作用,植物性饮食可以改变体质状态。
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就是胆固醇升高,而事实上人本身能自我合成生命所需的胆固醇,无需从食物中摄取。日常饮食中只有动物性食物才含有胆固醇,吃肉、海鲜、蛋、奶类食物所增加的胆固醇会在身体各部分累积起来,导致眩晕发病。《素问·通评虚实论》言:“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所以植物性饮食对预防眩晕的发病非常重要[16]。
程某,男,59岁。因“头晕40 d余”于2023年8月27日就诊。患者之前在某市人民医院住院1个月余,入院时查核磁共振示:左侧放射冠脑梗死;右侧脑干、双侧丘脑软化灶。住院期间输液16 d无效,后转入康复病房20 d,疗效不明显,拄拐杖出院。来烟台市中医医院就诊时,患者只能平卧,醒后睁眼即晕,看手机也晕,自觉身体晃动,无法下床走路,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言语不利且语声低怯,失眠,纳差,大便5 d一行,小便调,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右侧肢肌力4级,左侧肢肌力5级。中医诊断为眩晕,太阴证,处方:柴胡 25 g,姜半夏12 g,黄芩 10 g,西洋参 10 g (另兑),天麻 20 g,白芍 30 g,麸炒苍术 30 g,瓜蒌 30 g,延胡索 30 g,生地黄20 g,当归 20 g,鸡血藤 15 g,车前草 12 g,桂枝 12 g,羌活 15 g,川芎 12 g,桔梗 15 g,酸枣仁 12 g,郁金10 g,莪术 12 g。上方共15剂,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嘱患者摄入植物性饮食,食用豆腐补充蛋白质,禁食肉、海鲜、蛋奶等动物性饮食。
9月10日复诊:头晕明显缓解,不用拐杖能下床走路。上方继服14 d,患者头晕消失,言语正常,行走基本如常,饮食、睡眠均正常,二便调;下肢肌力正常,仅右手立掌无力。嘱原方加牛膝 20 g,杜仲 20 g,桑寄生 15 g,去桔梗、黄芩、羌活,服药巩固15剂。
按语:经体质辨识,此患者为太阴体质。其眩晕为太阴证。脾之运化失司,气机升降失常,则眩晕时伴有纳差,摄入低熵营养不畅,排除积熵也不畅,这两者导致deS绝对值减低,而痰浊蓄积于内,气机不畅则可导致diS增加,综合结果就是人体总熵变增加,机体向无序方向发展。方药通过增加机体贮存自由能,减少diS,辅以宣通内外而增加deS,以减少机体熵变值。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光合作用贮存来自太阳光子的能量,因此属于低熵食物。患者配合植物性饮食,机体于是从自然界中摄入更多的低熵营养物质,贮存更多的自由能。药食共同干预机体能量内涨落,引起突变,从而恢复耗散结构健康有序状态。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上虚则眩”“肝病头目眩”。本文传承中医理论,提出六经体质分型,并以六经体质对眩晕进行分类划分,用于临床,方便简捷。根据熵理论探析眩晕机制,发现其病机中diS增加、deS绝对值减少、机体负熵化机制失调这些特点,因此机体无序化程度增加是眩晕基本病机,而且因为信息熵紊乱,机体获得信息的不平衡不稳定,是导致眩晕发病的根本原因。在临床上患者会表现出何种类型的眩晕,则取决于患者的六经体质状态。根据耗散结构中涨落导致有序理论探讨眩晕,可知其发病机制为外涨落作用人体,引起机体内涨落异常,使系统状态失稳。中医治疗是通过扶正祛邪,使机体产生健康有序内涨落,恢复耗散结构稳态。本文强调调神是贯穿于防治眩晕全过程的基本原则。
对于眩晕病的预防:已病防变,防止系统在涨落超过阈值后,耗散结构失稳出现更加严重的病理状态;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从体质角度为切入点来改变体质状态,缓则治其本,纠正体质的偏颇状态。调整序参量阴阳二气,纠正机体无序状态,因此体质可调。植物性饮食对于未病先防而言关系重大,可以减少机体熵变值,带来有益的负熵流。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来研究传统中医科学性,可以增强中医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中医理论精华,势必给中医与现代科学双方均带来启迪,从而促进人类建立新的科学观与自然观。
猜你喜欢 参量体质机体 中医“体质”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中医“体质”问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中医“体质”回答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28天吃出易瘦体质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8年3期)2018-10-13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2017年3期)2017-06-21环形光的形成与参量的依赖关系物理实验(2015年9期)2015-02-28含双参量的p-拉普拉斯边值问题的多重解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14年4期)2014-10-30锁定放大技术在参量接收阵中的应用声学技术(2014年2期)2014-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