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全身麻醉复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膝关节镜前叉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全身麻醉复合股神经阻滞镇痛在膝关节镜前叉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4-11-10 15:00:03 来源:网友投稿

陈小龙,韦松里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麻醉科,广西南宁 530200

膝关节镜前叉手术是一种常用的膝关节手术方式,具有诸多优点,如创伤小、患者痛苦轻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因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需指出的是,此手术可在多种麻醉下进行,如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椎管内麻醉、区域阻滞麻醉或局部阻滞[1]。针对全麻而言,其乃是膝关节镜前叉手术的一种常用麻醉方式,不仅镇痛作用强,而且镇静效果也突出,但需强调的是,如果患者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或者耐受性较差,再或者是生理储备较差,那么便会对其围术期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并且还会降低其苏醒质量,因此,有必要找寻一种更为妥当、实用的新麻醉手段。伴随临床不断加大对疼痛机制的研究,现已获得许多研究成果,如证实神经阻滞在区域麻醉中有着良好的效能,及在超声引导下行此操作,有助于神经阻滞穿刺准确性的提高,可为局麻药物更好扩散提供切实保障[2]。本研究回顾性选取2022年4—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前叉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实施全身麻醉复合股神经阻滞(Femoral Nerve Block, FNB)镇痛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膝关节镜前叉手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29例)单纯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13例)基于此复合FNB。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第一次行膝关节镜前叉手术;
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分级均处于Ⅰ~Ⅱ级;
术前意识、认知及言语沟通等皆正常;
有完整的病历资料者。

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认知异常者;
对手术难以耐受者;
凝血、免疫功能异常者;
下肢外伤或畸形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经喉罩行全麻处理,静注舒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54171;
规格:1 mL∶50 μg)0.2~0.3 μg/kg、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20227064;
规格:10 mL∶50 mg)0.03 mg/kg、丙泊酚2~2.5 mg/kg、顺阿曲库铵(国药准字H20183042;
规格:5 mL∶10 mg/支)0.15 mg/kg,实施麻醉诱导。术中给予丙泊酚[4~8 mg/(kg·h)]、瑞芬太尼(国药准字H20030197;
规格:1 mg)6~12 μg/(kg·h)靶控泵入,麻醉维持;
观察组于全麻诱导后,开展FNB操作(超声辅助下),即先患者处于仰卧位状态,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便携式超声仪探头(Sono Site)进行详细扫描,在具体的扫描点上,即腹股沟韧带下2 cm处,此外,还有患侧股动脉的外侧处,借助所得到的超声图像开展更为全面且详细的探测,同时围绕股动静脉、股神经,就其解剖位置进行明确;
头侧进针(呈45°),超声下对进针的方向进行调整,当将肌筋膜予以穿过,并且有突破感,另外回抽没有血后,将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060137;
规格:10 mL∶100 mg)0.33%,15 mL注入,最终完成FNB。

1.4 观察指标

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在各时段[麻醉诱导前(T1)、切皮前(T2)、手术30 min(T3),术毕时(T4)、术后30 min(T5)时],用心电监护仪(迈瑞,PM 8 000型)对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进行检测。②术后疼痛。分别在术前及术后1、2、3、出院前,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3]对两组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0代表无痛,10表示剧痛,分值越高,疼痛越重。

1.5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MAP、心率、术后疼痛)以(±s)表示,行t检验,组间各指标对比,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MAP与心率对比

观察组T2~T5时的MAP均低于对照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AP与心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MAP与心率对比(±s)

注:MAP:平均动脉压;
T1:麻醉诱导前,T2:切皮前,T3:手术30 min,T4:术毕时,T5:术后30 min。

指标MAP(mmHg)T1 T2 T3 T4 T5 F值P值对照组(n=29)观察组(n=13)4.644 0.205 0.001 0.935 t值P值心率(次/min)80.65±7.53 80.61±7.33 0.016 0.987 86.09±8.33 80.23±7.54 2.167 0.036 87.34±9.32 80.38±7.27 2.382 0.022 89.53±9.37 81.47±7.82 2.703 0.010 88.42±8.56 82.49±7.59 2.145 0.038对照组(n=29)观察组(n=13)3.836 0.058 0.005 0.994 t值P值76.71±9.50 76.52±9.43 0.060 0.952 70.34±7.24 75.58±8.71 2.036 0.048 70.23±7.03 75.25±8.26 2.027 0.049 70.36±7.15 76.27±8.62 2.323 0.025 71.40±7.01 76.52±8.44 2.054 0.047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术后1、2、3 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s),分]

组别对照组(n=29)观察组(n=13)t值P值术前3.64±1.09 3.61±1.05 0.083 0.934术后1 d 2.69±0.85 2.12±0.60 2.180 0.035术后2 d 2.25±0.65 1.85±0.41 2.037 0.048术后3 d 1.98±0.45 1.15±0.30 6.053<0.001出院前0.91±0.22 0.78±0.17 1.888 0.066

在当前临床中,关节镜前叉手术的应用较为普遍,但需强调的是,在关节的内部,无论是关节囊中,还是滑膜当中,均分布有许多的神经末梢,故在完成此手术之后,患者会出现疼痛感,有报道指出,关节镜前叉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高达70%以上[4],而其在最理想的麻醉方式上,还没有形成统一论据。既往临床多将麻醉深度当作研究的重心,但现有研究发现,麻醉方式的选择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术中的各项生命体征,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特别是部分体质较差,或是心血管代偿功能不佳的高龄患者,波动情况更为明显[5-6]。麻醉方式不仅影响手术风险,还直接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实施关节镜前叉手术时,如果选择全麻操作,那么不仅能为术中通气提供便利,而且还能为麻醉管理提供支撑,但其也有不足之处,即较难获得理想的术后镇痛效果。因此,在完成手术后,通常需使用药物来进行辅助镇痛(阿片类),此种操作除了会使药物的副作用增加之外,还会导致并发症发生概率升高,进而导致患者康复时间延长,这无疑会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同时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改善速度[7]。

外周区域神经阻滞近年来在临床中应用不断增多,其属于针对性麻醉措施,虽然效果好,但在定位上存在较大难度,而且还容易引起神经、周围血管受损,麻醉阻滞效果无法得到保证。近年来,在麻醉、镇痛领域,超声的应用不断增多,这促使神经阻滞有了更便捷的操作方式,同时也促使此麻醉方法更为安全、可靠[8]。值得注意的是,关节镜前叉手术一般为单侧手术,在超声引导之下开展FNB,能减轻对感觉神经功能、健侧股四头肌运动的影响,另外,麻醉用药见效速度快,扩散更为均匀[9-10]。吴红利等[11]以行膝关节镜前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麻复合FNB实施麻醉镇痛(研究组),且与全麻作对比(对照组),结果发现,研究组麻醉诱导前、切皮前、手术30 min、术毕时的MAP(81.35±8.05)mmHg、(80.69±8.14)mmHg、(80.39±8.16)mmHg、(81.15±8.34)mmHg均低于对照组,而心率(76.37±7.70)次/min、(75.12±7.69)次/min、(75.80±7.12)次/min、(74.25±7.39)次/min均高于对照组。刘俊等[5]其将膝关节手术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全麻,观察组实施全麻复合FNB,结果得知,观察组术后1、2、3 d相比对照组,有着更低的VAS评分(2.09±0.52)分、(1.81±0.37)分、(1.12±0.28)分vs(2.65±0.81)分、(2.12±0.53)分、(1.73±0.41)分(P均<0.05)。从本文结果可知,观察组在T2~T5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MAP更高(80.23±7.54)mmHg、(80.38±7.27)mmHg、(81.47±7.82)mmHg、(82.49±7.59)mmHg,且心率更低(75.58±8.71)次/min、(75.25±8.26)次/min、(76.27±8.62)次/min、(76.52±8.44)次/min(P均<0.05),此结果与上述结论相一致。提示FNB与全麻相联合,对关节镜前叉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着更小的影响。此外,观察组术后1、2、3 d VAS评分(2.12±0.60)分、(1.85±0.41)分、(1.15±0.30)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此种联合方案在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方面,有着突出效能。

综上所述,将全身麻醉与FNB相联合用于膝关节镜前叉手术中镇痛,不仅能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而且还能减轻其术后疼痛。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全麻关节镜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2期)2022-05-13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8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0年11期)2020-12-28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2019年4期)2019-08-24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中老年保健(2019年8期)2019-07-22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更 正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年6期)2017-02-23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9期)2016-06-01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关节镜术后电话回访的效果观察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1期)2015-03-01

推荐访问:前叉 膝关节 阻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