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磁共振血管成像与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价值

时间:2024-11-09 11:30:01 来源:网友投稿

王美林,陈一飞(通信作者)

(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放射科 上海 200090)

临床中,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较高,疾病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如颅内动脉瘤、脑出血、脑梗死及颅内血管畸形等[1]。目前,伴随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呈现升高趋势,该疾病发生后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会降低其生活质量水平,还会危及生命。研究指出,脑血管疾病及早、准确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可靠参考,同时,还可提升治疗效果[2]。当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创伤,且存在费用高、操作复杂等缺陷,进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和推广[3]。伴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螺旋CT 血管成像(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 angiography,MRA)无论是在检测设备还是技术方面,均得到了更新与发展,细小动脉空间分辨率也同步提高,但是,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关于上述两种方法应用价值的报道相对较少。鉴于此,本文选取2021 年6 月—2023 年6 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30 例进行研究,分析SCTA 及MRA 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3 年6 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130 例,其中男79 例,女51 例,年龄46 ~81 岁,平均年龄(59.91±4.12)岁。

纳入标准:(1)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2)临床资料完整;
(3)符合磁共振及螺旋CT 检查适应证。排除标准:(1)颅脑外伤患者;
(2)伴恶性肿瘤患者;
(3)重要功能器官障碍患者;
(4)造影剂过敏;
(5)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

1.2 方法

MRA 检查:采用1.5T 磁共振扫描仪(生产厂家:西门子公司,型号:Magnetom 1.5T)开展多序列扫描,患者取仰卧位,检测参数:层厚1.0 mm,矩阵144×258,三维像素0.4 mm×0.4 mm×0.6 mm,TR 25.0 ms,TE 7.0 ms。扫描范围:颅底至胼缘动脉上方。

SCTA 检查:采用64 排螺旋CT(生产厂家:西门子公司,型号:SOMATOM 64 层)开展连续容积扫描,扫描参数: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螺距0.625 mm,层厚0.5 mm。经肘静脉将800 mL 对比剂以高压方式注入,注射速度5 mL/s,之后,以该速度用50 mL 生理盐水对管壁实施次虹吸;
观察待阈值升至100 HU,则可实施对应的增强扫描。

上述扫描均由影像科内同一组人员开展,检查结束获得原始信号图像后,进行信号处理并获得三维立体血管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判定结果,意见不统一时协商决定。

1.3 观察指标

(1)以DSA 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A、SCTA 检查结果,比较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效能,包含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2)比较MRA、SCTA 检查图像质量,判定标准为:没有伪影,为优;
肺尖或肺底存在少量伪影,但并不会对病情诊断造成影响,为良;
有明显伪影,且影响病情判定,为差;
(3)比较MRA、SCTA 检查在动脉瘤形态、特征方面的检出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MRA、SCTA 检查结果

DSA 检查阳性81 例,阴性49 例;
MRA 检查阳性78 例,阴性52 例;
SCTA 检查阳性66 例,阴性64 例;
MRA 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SCTA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MRA、SCTA 检查结果 单位:例

表2 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n/m)]

2.2 图像质量对比

MRA检查的图像优良率高于SCTA检查(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种检测的图像质量[n(%)]

2.3 动脉瘤形态特征检测情况

MRA 与SCTA 检查动脉瘤长径、瘤颈及长径/瘤颈比等动脉瘤形态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比较不同检测对动脉瘤形态特征的检出情况(± s)

表4 比较不同检测对动脉瘤形态特征的检出情况(± s)

检查方法例数长径/mm瘤颈/mm 长径/瘤颈比MRA1305.21±1.42 3.01±1.25 1.53±0.33 SCTA1305.03±1.31 3.31±1.12 1.40±0.41 t 1.8411.5492.001 P 0.0650.0730.125

脑血管疾病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主要以出血性和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主[5]。调查发现,在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全部类型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可占75%以上,对该类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有效方案,可明确疾病类型,便于针对性方案的有效开展,进而在患者疾病康复中发挥积极作用[6-7]。此外,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诊断和治疗,可较好地预防疾病恶化,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对患者预后改善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所使用的方法较多,如B 超、CT、MR 等。与常规CT 相比,SCTA 检查的设备先进,且配备有强化的软件功能,可清楚显示脑血管图像。SCTA 的应用是将CT 增强扫描技术与快速扫描、薄层扫描和大范围扫描技术结合,对对比剂在血管内的循环情况做到精准监控,经由合理处理,将目标部位血管细节做到清楚显示,具备操作简单、无创性等特点,在血管疾病、血管变异等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8]。但是,上述检查期间会使用对比剂,因此,在病情危重或妊娠妇女中并不适用,极易引发造影剂过敏[9]。另外,SCTA 对小血管的显示仍较为模糊,动静脉连续动态显示方面也无法顺利实现。现如今,在MR 技术的飞速发展下,MRA 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也变得更为广泛,其实施原理为:饱和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是利用电磁波产生身体二维或三维结构图像的一种检查方法[10-11]。MRA 属于一种断层成像,结合对MR 的有效运用来获取人体内的电磁信号,并重建人体信息,该项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图像清晰度高,可对脑部病变的出血状况做出精准预测,同时,检查期间无需使用对比剂,更加利于患者接受[12-13]。本文结果显示:MRA 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图像质量优良率均高于SCTA 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RA 和SCTA 检查在动脉瘤形态特征检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中,MRA 的应用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利于疾病确诊和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实施。其结果判定与谭鑫等[14]研究一致。与SCTA 比较,MRA 的诊断准确率高,可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脑动脉狭窄情况做出有效诊断,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分析原因为:SCTA 诊断期间,可能会有头颅扫描基线过低或下颌过收的情况,这就会造成扫描基线较高,所获得的图像也就丧失了其应用价值;
还有可能会出现头颅矢状面过屈,导致头像不正;
金属的存在与头骨也可能会导致伪影;
患者配合度不佳等。以上诸多情况的存在均会对图像质量产生影响,不利于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判定[15]。采用MRA 则可对脑部病变予以清楚地显示,对脑动脉狭窄也可做出明确诊断,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16]。MRA 将预饱和带置于3D 层块的头端,反向流动的动脉血液进入到3D 层块内,因未被饱和会有MR 信号产生,扫描期间,能够将一个较厚容积分割为多个薄层激发,使得激发容积厚度进一步减小,流入饱和效应也会同步减少,由此所获得的图像也会更加清晰,利于对血管细微结构的准确显示,进一步提高了检查的空间分辨率,诊断准确性也同步提升[17]。MRA在检查期间无需使用造影剂,多层螺旋CT 的不足也得到了有效弥补,可实现对病灶的准确定位,进一步提高图像清晰度及诊断价值[18]。同时,该项技术的运用还可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或烟雾病等,便于对患者病变程度进行准确了解,在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19]。但是,上述检查在对边缘模糊的脑动脉图像进行检查以及对血管狭窄程度的判定过程当中,受边缘放大效应和涡流的影响,极易出现判定血管狭窄程度加重的情况,造成过度诊断,这也是该项技术在应用期间需重点关注的地方。总的来说,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A 或SCTA的运用均可获得一定效果,但MRA更为显著,并且,该方法使用期间不会用到对比剂,操作过程也较为简单,可对脑部血管疾病做到精准预测,还可对脑部病变者的脑动脉狭窄情况做出明确诊断,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20]。但是,本研究中,受选取病例数、随访时间等的限制,在结果判定方面仍有局限,后期还需通过增加样本量、开展多中心研究以及延长随访时间等方法对研究加以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高结果判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便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A 的应用价值较SCTA 高,应用可行性高。

猜你喜欢 脑血管动脉血管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22年6期)2022-07-26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中国典型病例大全(2022年13期)2022-05-10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现代临床医学(2021年6期)2021-11-20血管里的河流西江月(2018年5期)2018-06-08最伤血管的六件事海峡姐妹(2017年5期)2017-06-05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1期)2016-01-06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5年26期)2015-12-2312例闭合性腘动脉损伤的治疗实用手外科杂志(2015年4期)2015-08-27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33期)2015-03-01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西南国防医药(2015年11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成像 血管 磁共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