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凯
(西安邮电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
商业银行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金融机构,也是我经济建设和金融发展的重要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张,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商业银行也迎来了严峻的挑战——信贷风险。2023年5月份,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情况》,报告指出:2023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6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1678亿元,增长幅度达到13.4%;
2023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9%,比2022年提升0.0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居高不下,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在此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有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从理论角度分析,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款和贷款的利息差获得收益,但部分商业银行由于风险评估不到位、资信审查不全面、贷后管理不科学,不良贷款始终居高不下,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本文对信贷风险的概念、特征、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分析,对以往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对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能够帮助商业银行优化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减少不良贷款引发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从实践角度分析,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风险危机,这已经成为阻碍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企业为了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纷纷伪造财务报表、制作虚假报表、存在粉饰经营问题,这使商业银行苦不堪言,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升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帮助商业银行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信贷风险的概念
信贷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或者逾期不归还本息而引起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1]。总体上而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性风险,指借款人在商品经营过程中,由于市场条件、生产技术等因素而引发的风险;
另一种是非市场性风险,可细分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前者是由于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雪灾等自然灾害)导致借款人蒙受巨大损失而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后者指个人、团体的不良社会行为而引发的风险,如不遵守约定、不履行还款义务等。
(二)信贷风险的分类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将信贷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几种类型,具体内容如下: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借贷双方签订协议之后,其中乙方不遵守约定而导致商业银行资产损失的风险,也可以称之为违约风险。在商业信贷服务过程中,借款人可能会因为破产倒闭、资金紧张、恶意拖欠等种种原因而无法按照规定偿还贷款,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指经济形势出现巨大变动,导致借款人蒙受巨大损失而无法偿还贷款而引发的风险。市场风险是发生频率较高的风险类型,特别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形势瞬息万变,借款人的经营活动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一旦经济形势不佳,就会引发严重的经营问题,最终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信用贷款。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体系不完善、人员操作不合规、员工业务技能偏弱而引发的风险损失。当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正处于改革的重要阶段,再加上市场化经营时间比较短,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监管体系和核查机制,在处理风险方面的经验尚有不足,因此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
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由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借款人钻法律漏洞而造成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风险类型。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而与此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特征,无法对信贷业务实施全面、有效的监管,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经营损失。
(一)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尚未构建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这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部分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过于重视短期利益,将大部分资金集中投放到某个行业,如果这个行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使商业银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第二,商业银行未构建完善的信息调查制度,使商业银行无法准确掌握借款方的经营状况、利润状况,如果一些发展前景不好的企业通过包装修饰、利益诱惑从商业银行那里得到了银行贷款,那么信用贷款投资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2]。第三,商业银行没有构建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在信用贷款之前,商业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不了解,也没有进行全面的信用评估,导致一些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未能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往往拒绝偿还到期信贷,甚至会采取多种方法措施逃避还贷责任,使商业银行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受监管部门的监管和制约较大
商业银行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是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商业银行必须达到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率、不良资产率等指标要求,以达到控制经营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的要求。此外,我国很多商业银行的大股东都是国有资本,国家在考虑商业银行发展的同时,还需要兼顾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均衡发展,与商业银行获利的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的矛盾,可能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
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形,这也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一,从制度角度分析,虽然商业银行针对内部管理、资金管理、贷款审查制定了一系列规范制度,但这些制度都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难以发挥实质性作用[3]。第二,从管理模式角度分析,商业银行的集约化经营意识不到位,例如,在风险管理中,没有对信贷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没有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第三,从经营机制角度分析,部分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决策机制,没有制定科学的经营决策制定计划,其管理人员的决策失误概率大大增加。第四,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权利、责任、利益未统一,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导致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较低,制约了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一)信用评估不到位
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死账、坏账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缺乏完善的信用风险体系,使信贷风险管理面临多种困境和问题。21世纪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充足、有效的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也带来了很大的信贷风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2016年,我国全国范围内的不良信贷资产已经达到2.86%,涉及金额200多万亿元,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损失,也使中小企业信用贷款的门槛大大提高。
(二)投资项目过于单一
商业银行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过度追求稳定性强、收益高的投资行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很多商业银行都将金融产业、新能源产业作为重要业务,但缺乏对于传统制造业、基础农业的投资积极性,一旦投资项目出现问题,就会给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风险危机。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主要以信用贷款业务为主,对有价证券、期货的投资比例较低,受众也十分有限,影响了产业链的完整性,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难度大大增加[4]。
(三)信贷风险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从心理认知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部分风险管理人员仍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风险管理就是简单的财务预算,没有对商业银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对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危机。从整体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风险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很多风险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一)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风险管理体系是否健全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利用现代化设备做好各项信贷指标的监控工作,培养管理人员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构建一套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风险管理战略和管理目标,实现利用最小的管理成本获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第二,对传统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将风险管理重点从审贷分离转移到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上。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不仅需要做好信用贷款的审批工作,还需要从信用调查、资质审核、目标经营状况、行业形势等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形成贷前审查、贷中评估、贷后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层层设防,最大限度地规避信贷风险问题。例如,在贷前审查环节,商业银行应该对贷款人的经营状况、资金结构、发展前景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设定贷款额度和还款时限,有效防止信用贷款无法按时收回的风险。
(二)健全信贷市场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获得更多的主动权。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响应政府的号召,对股权进行优化改革,构建多元化股权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信用贷款风险预警机制,改变传统单一的贷款结构,“将鸡蛋分开篮子放”,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尽可能投向多个行业领域,保证即使某个领域出现亏损,其他行业也能够弥补相应的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应对能力,获得更好的发展[5]。最后,商业银行应该制定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社会组织建立良好的联系,及时获得有用的信息,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使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损失。
(三)加强银行内部管理约束
首先,商业银行应该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加强重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有效落实。商业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信贷风险事前内控机制,加强信贷审批过程的监督管理,将事后处理逐渐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最大限度地降低信贷风险发生概率,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其次,开展内部稽核对信贷业务经营实施监督工作,商业银行应对风险集中的授信业务开展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稽核,强化稽核频率与稽核深度。通过对贷款的行业投向、贷款结构、客户结构的检查,分析揭示授信业务的系统性风险;
通过对贷款质量与贷款风险分类真实性检查,分析揭示潜在风险;
通过对贷款授信流程检查,分析揭示操作性风险。将授信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并及时控制风险。
最后,信贷从业人员必须树立贷后管理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管理理念,对已发放贷款实行全流程管理,从贷款发放至贷款收回进行持续跟踪检查回访,及时识别和弥补贷款潜在风险,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
信贷风险是当前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就目前来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不容乐观,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不到位、受国家行政干预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成因主要包括信用评估不到位、投资项目过于单一、风险管理人才缺失等。本文针对存在的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如完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健全信贷市场发展机制、加强商业银行内部管控等,希望通过上述措施助力提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2022年3期)2022-08-12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大众投资指南(2021年35期)2021-02-16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航天工业管理(2020年9期)2020-12-28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8年15期)2019-01-23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数学理论与应用(2017年2期)2017-06-27四川农户小额信贷风险防范研究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6期)2016-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