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王林波 赏析|王冬精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上的是语文课,不过,我先要考一考大家数学方面的知识。大家看看这张图片,这是几?
生:6。
师:他说的是6。还有人在举手,看来有不同意见。你说!
生:9。
师:一位同学说6,一位同学说9,不太一样啊,怎么回事?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说它是9?
生:换个方向来看。
师:原来从这边看是6,换个方向来看,就成了9。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片。数数看,这是几根木头?
生:三根。
生:四根。
师: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不同。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这张图片,这是什么呀?
生(齐):青蛙。
师:大家都觉得是青蛙,我们把这张图片转一下,现在你觉得是什么?
生(齐):马。
师:好奇怪,刚刚还是青蛙,现在变成马了,只是变了一个角度,看到的结果就不同了。这让我想到了《题西林壁》这首诗。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生齐声背诵《题西林壁》)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就是角度不同,所看到的事物就不同。作者会借用什么样的一件事情来写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画杨桃》吧。看老师写课题,这个“画”字熟悉吧?
生:“画画”的“画”,美术课上我们要画画。
师:很好。美术课过去也叫画画课。再看老师写“桃”字,熟悉吧?
生:孙悟空喜欢吃桃子,他大闹过蟠桃会。
生:每年夏天我们都会吃桃子,桃子粉红的,很甜,很好吃。
生:桃子又大又红,软软的,汁水很多,我特别喜欢吃桃子。
师:看来大家对桃子很熟悉啊。杨桃熟悉吗?(有同学表示知道,有的同学表示没见过。)
师:我们来看看图片,了解一下杨桃吧。(出示杨桃的图片,学生观看杨桃的样子。)
师:作者会怎样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来写出一个道理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学习吧。
【赏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古诗学生背起来容易,但是要理解,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正如学生理解《画杨桃》。王老师在这里铺垫了几个支架,从数字游戏到图片辨析,最后回归古诗,从感性到理性,无痕进行了辩证思维的启蒙,为学习课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活动一:认读生字,理解词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同时想一想: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来看看大家把字音读准了没有。下面这几个生字,谁试着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靠 视 抢 悦
(学生认读并组词)
师:大家组的词语很好,王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靠近 依靠 可靠
注视 仰视 视而不见
抢先 抢救 抢夺
喜悦 愉悦 赏心悦目
(师指名读后生齐读词语)
师:上面的词语大家都会读了,现在我来描述情境,你觉得我说的是哪个词,你就把这个词读出来,怎么样?有人摔伤了,要赶快送到医院去。这是——
生:抢救。
师:非常好。谁能像老师这样出一道题?
生:大街上,一个坏人从别人手里抢走了手机。
生:抢夺。
生:今天我的心情特别好,很高兴。
生:愉悦。
生:这儿的风景特别美,看了之后心情很好。
生:赏心悦目。
师:特别好。这些词语大家理解了意思,就可以积累下来,以后也许会用到。同学们,我们来看这个“抢”字,是本课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怎么写呢?
生:左边提手旁要窄一些,右边要宽一些。
生:最后一笔竖弯钩的弯要长出去一些。
师:看老师来写。提手旁的提由左下往右上来提,要写出尖尖的样子来;
右上的“人”字,撇捺要分开,给下面留出位置来;
最后一笔竖弯钩的弯要超出上面的横折钩,然后再钩。(师范写后生练习)
学习活动二:比较辨析,书写生字
师:我们继续读词语。这两个词语会读吗?
课件出示:哈哈大笑 嘻嘻的笑声(指名多人读词语,然后齐读词语。)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进句子中,谁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指名读句子)
师:大家读得很好。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两个词语,有没有同学发现这两个词语中有一个偏旁多次出现?
生:是口字旁。
师:口字旁跟这两个动作可是密切相关的,发现了吗?
生:哈哈大笑的时候嘴是要动的。上次我看了一个小品,逗得我哈哈大笑。
师:嘻嘻的笑声是什么样的?谁上来表演一下给大家看看?
(一生上台表演)
师:是啊,无论是哈哈大笑,还是发出嘻嘻的笑声,都跟嘴的动作有关,难怪这两个字都是口字旁的。大家指一指自己的嘴巴在哪里。(学生指自己的嘴巴)
师:是啊,嘴巴在这里,不能在头顶上,也不能在脚底下。所以写“哈”和“嘻”的时候要注意口字旁的位置,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看老师写笔画较多的“嘻”。口字旁在这里;
右边笔画较多,注意要写紧凑一些;
注意上面是一个“士兵”的“士”;
中间的点和撇,就像是大笑时漏出的两颗大门牙;
接下来的横要写得长一些;
最下面的“口”字比上面的“口”字稍微大一些。(师范写后生练习书写)
师:非常棒。这个字会写了,我们再来写“哈”字,方法跟它差不多,自己练习练习吧!
(学生练习书写“哈”字)
师:现在,大家来检查检查自己写的“嘻”和“哈”,看看“口”的位置是不是合适,跟老师写的两个字对照对照,如果哪个你写得不满意,可以重新写一个。
(学生对照改进自己的书写)师:我们继续读词语。
课件出示: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审视 严肃
哈哈大笑 嘻嘻的笑声
(指名读词语)
师:这三组词语大家读得很正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组词语跟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是对应的?说到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你想到了课文中的谁?
生:“我”。
师:“审视”“严肃”这两个词是写谁的?
生:老师。
师:发出嘻嘻的笑声、哈哈大笑的是谁?
生:同学。
师:面对“我”画的杨桃,像五角星一样的杨桃,同学的做法是——
生:哈哈大笑。
师:老师呢?
生:老师审视了一番,表情变得严肃了起来。
【赏析:常规的识字写字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过程:“抢”字,是本课要求书写的一个生字,书写规矩是左边提手旁要窄一些,右边要宽一些。为什么这样布局,而不是相反?汉字思维、形象思维在起作用。“嘻”和“哈”中“口”的位置,同样道理。】
学习活动一:“我”的做法,你怎么看待?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看了图片,杨桃明明是这样的(出示图片),但是作者却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他是怎样画的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第1 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来。(学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把杨桃摆在了讲桌上,让同学们照着画。课文里面说了:“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
有一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
(学生齐读句子)
师:这句话中有三个生字“图”“课”“摆”,谁会组词?
生:图画、画图。
师:非常好。第二个“课”字我们太熟悉了,每天都要干这件事——
生:上课。
师:还可以组什么词?
生:语文课、数学课、课桌。
生:下课、课间。
师:再看这个“摆”字,谁来组词?
生:摆放、摆东西。
生:摆弄、摇摆。
师:我们来写一写这里面的“图”字吧。“图”是大口框结构,大口框就决定了整个字的大小,所以一定要注意写好它的大小。来,看老师写。这个字整体上不能太宽了,我们先写竖,再写横折,接下来写里面的“冬”。记住了,最后再封口,千万不要先把口封了,那就糟糕了,“冬”就进不去了。大家练习着写一写吧。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师:“我”是怎么画的呢?你找到的句子是哪一句?
生: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我”是怎么看的?
生:“我”认认真真地看。
师:“我”是怎么画的?
生:老老实实地画。
师:看到作者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你怎样评价他?
生:我觉得他很认真,值得表扬。
生:我觉得他表现挺好的。
学习活动二:同学的表现,你有什么看法?
师:作者也觉得自己在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也觉得自己画得挺准确,可是这幅画交上去之后却发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情。自己读一读2~4 自然段,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学生自由读,思考。)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同学哈哈大笑了起来。
师:谁把这几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课件出示: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师:这几句话中出现了一个多音字,大家读得很好!这个“倒”字,还读什么?怎么组词?
生:dǎo,倒下,摔倒。
师:dào 除了组词“倒不如”,还可以怎么组词?
生:倒车,倒退。
师:我们读一读这两个不同的读音和所组成的词语吧!
生(齐):dǎo,倒下,摔倒。dào,倒车,倒退,倒不如。
师:同学们,说到“哈哈大笑”这个词语,大家应该很熟悉,每个人都有过哈哈大笑的时候。谁来表演一下哈哈大笑?(生上台表演)
师:哈哈大笑时说话会是什么样的呢?谁来读读这几句话?
(指名读)
师:读得不错,但是还可以更好。你可以把你的笑声加进去试试。
生(读):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班里几个同学看见了,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哈哈哈!”
师:同学们,看到作者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这几位同学是哈哈大笑,面对他们的做法,你怎么评价?
生:我觉得这样不对,不应该笑别人。
生:我也觉得不好,不能取笑别人。
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生:我不会笑别人。
生:我会先问问他的想法,为什么这样画。
生:我会坐到他的位子上看看。
学习活动三:老师的做法,你怎么评价?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我们再来看看文中的老师是怎样做的。请大家读一读课文5~6 自然段,想想老师做了几件事。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老师是怎么做的。
生:老师先看了看他画的画,然后在他座位上坐下来,看了看讲桌上摆的杨桃,然后又回到了讲桌前。
师:这位同学说道“然后在他座位上坐下来”,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zuò,读音完全相同,谁能把这两个字填进这段话中?
课件出示:
坐 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 )位上( )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座位”的“座”是广字头的,“坐下来”的“坐”没有广字头。
师:我们想想看,座位一般都在房间里,上面会有一个房顶来遮风挡雨,这个广字头就相当于这个房顶,记住了吗?如果我说车座,是哪个zuò?
生:广字头的“座”。
师:座椅,是哪个zuò?
生:广字头的“座”。
师: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请坐”,是哪个zuò?
生:不带广字头的“坐”。
师:非常好!跟老师一起来写一写“座位”的“座”。注意了,广字头稍微大一些,要盖住下面的“坐”;
写下面的“坐”时注意,两边的“人”小一些,中间的竖要长一些。大家动笔来写一写这个字吧。
(教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
师:老师坐下来之后,干了什么?
生(齐):审视。
师:大家知道什么是“审视”吗?我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我交给他一样东西,让他审视审视。
(一位同学上台后,拿着老师递过来的翻页笔审视。)
师:谁明白了“审视”是怎么样地看?
生:很仔细地看。
生:翻来覆去地看。
生:特别认真地看。
师:老师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想想看,老师是怎样问大家的?谁来想想老师当时的心情,加上一个修饰词来读读这句话?
课件出示:
老师______地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老师严肃地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师:这位同学加上了一个“严肃”,可以。还可以怎样问?
生:老师耐心地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老师大声地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生:老师和颜悦色地问大家:“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师:看到老师的做法,大家怎么评价?
生:老师考虑得非常周到。
生:老师比较冷静。
生:老师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的人。
师:我们遇到事也应该像这位老师一样,换个角度看看,不要随意取笑别人。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留给大家一个悬念,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如何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最后留给同学们作业:请大家认真书写本课所学到的生字,同时,几位同学可以合作着分角色朗读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赏析:对待画杨桃,三种人,三种态度,王老师也是分三次活动展示:从“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到几个同学看到画后哈哈大笑,最后是老师一系列“取证”动作。三个教学活动,分别指向三个方面,所有的活动,都为最后老师揭示结果做铺垫,属于形象化的思辨课程。这样的教学安排,指向精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一篇课文是否运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呈现,首先是看课文内容是否具备思辨的因子。《画杨桃》一文就具备这样的潜质:通过“我”画的不像杨桃的杨桃画,告诉学生一个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象迷惑,有点现代寓言故事的味道。学生理解“我”画作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辨性看待问题的过程。
其次,看单元教材的构成。这个单元由《寓言二则》《画杨桃》和《小马过河》组成,语文园地还有“我爱阅读”《好天气和坏天气》,这些内容都具有说理的味道,都是通过事件告诉读者一个道理。
最后,看课后习题。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作业:“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情吗?”“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从这些课后题可以看出,这个单元是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
这个单元的几篇课文可以组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画杨桃》也可以单篇进行思辨性阅读任务群教学。王老师依托这一篇进行的思辨性阅读教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依托文本本身进行思辨性阅读学习。将杨桃画成五角星,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思辨性阅读的前提。同学的嘲笑,老师的一系列动作,是故事的发展,也是思辨性阅读的铺陈。老师的一席话,提示故事道理,为思辨性阅读画上句号。由于本课是第一课时,识字、写字、理解词语是低年级常规教学,对于文本的思辨阅读只是浅尝辄止,估计第二课时会深入研究。
2.结合识字写字渗透汉字思维。比如“坐”与“座”的区分与书写,一样的发音,不同的意思,相似的象形,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是汉字的造字、识字、写字思维。
3.词组的呈现渗透逻辑思维。任务二中,教师呈现一组词语: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嘻嘻的笑声;
审视、严肃。这一组词语的背后,分别关联“我”、同学与老师,也是课文的情节发展。看似随意,其实用心良苦,颇显老师设计计谋,培养学生关联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4.游戏介入,感知思辨。任务一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就是通过三个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形象感知观察角度不同,看到的现象会不同,为学生理解画杨桃事件提供了辨识支架。
一个单元,多种任务群呈现
这个单元由古代寓言故事与现代寓言(这个定义不一定准确,取其传递道理的成分)组成,都含有劝诫说理成分。针对这样的单元教材,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整体教学,把一个单元作为一个大的学习任务群来进行教学。究竟以哪个学习任务群呈现?思辨性阅读是大家都会想到的方式。其实,我们还可以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来组织教学。无论是以哪个学习任务群组织教学,教学目标或者说学生核心素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教学路径不同。比如,如果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教学,主要侧重汉字的识记、词语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果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呈现,侧重学生文学阅读素养的培养,获得审美体验,感知文体特征;
如果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教学,其实类似导读环节,为阅读整本书积累阅读方法、阅读策略与阅读经验。
这样看来,针对这个单元,就可以从不同学习任务群角度撰写相关文章,阐述为什么这样组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标准方式,以及教学活动等。
猜你喜欢 杨桃思辨性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2年18期)2022-09-29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年1期)2022-03-09找词语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4期)2020-12-16这类人吃杨桃很危险文萃报·周二版(2020年34期)2020-09-26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1期)2020-05-28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5期)2019-05-28杨桃:树上结满“小星星”金色少年(奇趣科普)(2017年11期)2017-11-28美国人更喜欢绿色杨桃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6年2期)2016-03-11第一次吃杨桃小主人报(2015年23期)2015-02-28一枚词语一门静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7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