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晶
(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河南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和《河南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了河南省持续推进数字农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是提升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河南省对数字农业发展相继开展创新实践,成效显著。但仍存在资金持续性投入不足、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滞后和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农业的制度供给不足,急需从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机制设计上找寻方法加以解决。课题组以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现状为出发点,探究制约数字农业发展的因素,设计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1.1 农业生产智能化
农业生产智能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机器智能技术等,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据化水平,有效应对并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的质量,实现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的手段和方向主要包括:智能农机与设备、农业物联网技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农业机器视觉技术、农业无人机和遥感技术等。数字农业通过应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监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它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1.2 农产品流通电商化
农产品流通电商化是指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将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数字化和网络化,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销售效率,加强农产品的品牌营销和质量追溯,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实现农产品流通电商化的特点和方向主要包括: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质量溯源、农产品品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商政策支持等。通过农产品流通电商化,可以打破传统农产品销售的时空限制,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减少销售渠道的中间环节和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农产品流通电商化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供需匹配度、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推动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1.3 农业管理信息化
农业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数据采集、信息管理、分析和应用的过程,以实现农业管理的高效科学和智能化。数字农业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使农业管理信息化:数据采集和监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建设、决策支持系统、农业管理软件、资源整合与农业众筹、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等。数字农业通过数据采集和监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库建设以及资源整合与农业众筹等手段,推动农业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数字农业使农业管理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农田环境和作物生长情况,辅助决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2]。
1.4 农业产业生态化
农业产业生态化是指将生态原则和方法融入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物多样性等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具体来说,农业产业生态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据驱动决策、精准农业管理、农产品溯源与品质监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数字农业通过数据驱动决策、精准农业管理、农产品溯源与品质监控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等手段,可以使农业产业生态化。数字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可以帮助农业实现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农业的绿色转型。
数字化农业是利用数字技术和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新兴领域,包括农业大数据、智能设备、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多方面内容。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多种多样,涵盖了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2.1 数字农业装备及基础设施
在数字农业的实际应用场景中,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往往会采用大量的农业智能化机械设备,以减少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依赖,并且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基础设施的智能升级、数字转型、融合创新等举措将推动农业数字经济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加快乡村建设进程。农业物联网设备、无人机、农业机器人、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平台、农业管理平台和应用软件、农业物流和农产品追溯系统、通信网络和传输设施、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设备等是常见的数字农业装备及基础设施。数字农业装备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可以帮助农业企业实现数据采集、信息管理、决策支持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质量和竞争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数字农业装备及基础设施也会不断更新和演进,满足农业生产的不断变化和新的需求。
2.2 农业企业数字化改造
农业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升级。通过数字化改造,可以提高农业企业的运营效率、产品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下是农业企业数字化改造的一些主要方面: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质量管理、农业机械智能化、农产品流通与电商、农业金融服务、农业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通过数字化改造,农业企业可以实现生产全程可控、管理高效智能、市场响应灵活等目标,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数字化改造也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2.3 数字农业产业链
数字农业产业链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形成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数字农业产业链通常包括以下环节:农业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产品流通环节、农业金融环节和农业数据分析环节。通过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农业产业链可以实现生产全程可控、管理高效智能、市场响应灵活等,从而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3.1 数字农业顶层设计逐渐明晰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顶层设计,河南省在数字农业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河南省“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了河南省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河南省数字农业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河南省“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提出了推广智能农机装备技术、提升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打造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升级版,建设农业机械化强省。《河南省电商扶贫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 年)》旨在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物流配送,提出要加强电商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电商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种植加工企业电商化,以支持农村电商发展和农产品销售。此外,河南省深入贯彻落实《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相关要求,明确河南省在数字农业发展方面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农业大数据应用、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等方面的措施,以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这些政策文件为河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促进了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推进,推动了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3.2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河南省在互联网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2 年,全省5G 基站总数和万兆无源光网络(10G-PON)及以上端口总数分别达到15.32 万个和85.03 万个,同比增长57.8%和97.7%。5G 网络已经覆盖乡镇以上区域和农村热点区域,千兆光网也实现了乡镇以上全覆盖。全省100 M 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到99.1%,居全国首位。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在河南省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河南省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水利、电网、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不仅提高了农村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也有助于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质量。在农村公路数字化管理方面,河南省不断完善数字化管理机制,投资3 000 万元推动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工作进展,实现路况监控、路况预测等功能,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2022 年,河南省累计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超过9 789 km,新增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行政村1 070 个,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提高了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性。同时,在2.9 万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省覆盖面达到64.4%,这为农村地区的物流运输提供了便利,也有助于促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方面,河南省深入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工程,截至2022 年底,农村地区供电可靠率达到99.8%。此外,河南省还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 700 个以上,推动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和服务带动能力显著提升。
3.3 农业农村数字化程度提高
《2021 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河南省2020 年的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为37.9%,位居全国第14 位,如图1 所示。河南省积极推广农业大数据应用,截至2021 年,全省已建成40 285 个益农信息社。此外,河南省将信息化引入农业生产全过程,建设“数字田园”,推动对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的“四情”监测管理系统应用,并已建成一批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基地,对8 580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进行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在养殖业方面,河南省实施了“数字牧业”项目,在全国率先实现动物检疫电子出证,并已建成一批智慧养殖示范园区。同时,河南省积极发展智慧农机,建立农机跨区作业信息调度中心,并开发网约农机系统,推出“滴滴农机”App。为了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河南省建设了追溯管理体系,2021 年,全省231 个生鲜乳收购站和200 辆生鲜乳运输车、175 家备案生猪屠宰企业、250 家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已全部实现可追溯。
图1 2020年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
3.4 涉农数字企业培育加快
河南省支持涉农数字企业做大做强,壮大农业农村数字经济主体,形成了以农信通和新农邦公司等为核心的数字农业企业集群。河南省与阿里、华为、腾讯、京东、拼多多、猪八戒网等互联网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设一批数字乡村示范项目,推动河南农业数字化转型。其中,河南省联合阿里推进县域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
华为集团与新农邦集团联合成立“华为·新农邦数字乡村实验室”,与牧原集团进行业务场景深度结合,助力牧原集团在业内率先实现数字化转型;
京东集团首个“京喜农场”落地河南,助推河南农产品出村进城。此外,河南瑞通灌排设备有限公司和河南牧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应用技术和智能养殖机器人等成功入选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河南省代表性的涉农企业在不同领域为农业现代化和数字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例如:中农智慧(郑州中农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数字农业领域,提供农业大数据分析、农业物联网、农业无人机等解决方案,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的技术支持;
云农大数据(河南云农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整合农业数据资源,提供农业决策支持和生产管理服务,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鱼汇(河南农鱼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和运营,为农产品提供线上销售和物流配送服务,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
河南农壹号(河南壹号创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数字农业和农业电商为主要业务方向,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农资销售、农业保险等服务,助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
大麦网农业(河南大麦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农产品溯源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度。
3.5 数字农业培训持续推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胡若哲介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构建数字农业农村人才技能培训体系:一是整合资源统筹推动涉农技能培训,印发《河南省2022 年农业农村技能人才培训持证工作方案》,开展各类涉农技能培训,2022 年已累计培训122.4 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52.1 万人。二是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雨露计划、农民学历教育培养试点等项目,2022 年合力培育高素质农民24.3 万人。三是积极探索构建完善的农业技能评价体系,制定颁布河南省第一批农业生产技能评价规范,2022 年全省新增登记292 个评价机构,为农业从业者提供评价发证服务,使更多“土把式”变成了“正规军”,实现技能提升、收入增长。四是搭建舞台举办“双创”和技能大赛,参赛项目呈现出全链条覆盖、一二三产融合、多业态多模式、“数字+”“绿色+”的新趋势,激发了广大农民的创新创业热情,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基于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官方统计数据与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所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制约农业数字化的制度瓶颈和技术短板,发掘能够助力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政策因素、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
4.1 数字农业设备运行成本高
尽管数字农业在河南省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一些硬件设备建设方面的因素,数字化农业生产成本仍然比较高昂。对于小型农户来说,水电、管道、网络、传感器等硬件设备的建设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以信阳浉河区为例,一套自动化的灌溉系统,一亩地就要1 万元,如果算上软件,最快也要3~5 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当前市场上一套完整的农业物联网系统平均每亩地的设备成本为8 000 元左右。从目前河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府若不能有效地减少数字农业设备成本,将难以实现数字化农业的普及。
在问卷调查中针对“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难点”这一问题,技术设备购置困难占44.33%,基础设施购置困难占45.2%,智能设备维护困难占31.06%。针对“农业数字化转型资金困难的主要原因”这一问题,42.76%的受访者认为农业智能监测设备成本高,31.06%的受访者认为农业智能设备风险大。数字农业设备成本并不是其最大的投资,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智能设备维护成本也非常高,并且数字化农业设备的易损率很高,投资农业智能设备的风险较大。由于数字设备的高成本,许多普通农户并不倾向于应用数字化农业技术。虽然数字化农业技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劳动投入,但目前只有少数农户能够承担这样的高昂成本,因此许多农民对数字化技术持怀疑态度。尽管数字化农业对于大规模作物种植的农户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由于需投入巨大的成本,许多农民望而却步。
4.2 财政投资和金融支持不足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提升,加大了财政投资力度,但在数字农业方面的资金支持仍然不足。特别是在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方面,资金的不足导致数字农业的发展缓慢。首先,由于财政投入不足,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建设和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支持不足,导致一些物联网应用仍停留在初级阶段。例如,在某物联网基地耗资300 万元建设的超标准机房,由于经费不足,无法投入使用,硬件老化、系统落后等问题也未能得到及时解决。其次,数字农业的投资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维护难度大,这也导致投资数字农业的积极性不高。许多农民和农业企业对数字农业投资持观望态度,尚未积极参与其中。已经建设好的数字农业设施因为运行效率低下,企业未及时上传或录入数据,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数字农业的技术设备投入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设备和技术、建设基础设施以及培训农民等,但农民和农业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方面遇到了一定的困难[3-4]。银行对于数字农业的风险认知较高,对数字农业项目的融资审批较为谨慎,这导致农民和农业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开展数字农业。河南省对数字农业的金融创新产品相对较少,缺乏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和融资工具。这使得农民和农业企业难以获得灵活和个性化的融资支持,难以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特殊需求。
4.3 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滞后
在当前全国大力推进数字建设的背景下,河南省积极加大在科技创新、装备研发、关键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的投入,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和应用的蓬勃发展。然而,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农村数字技术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所具备的潜力。同时,在已有的应用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持续创新和不断完善。
2021 年,河南省数字经济规模1.745 万亿元,占GDP 比重为29.6%。2021 年,河南省农业、工业、服务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5.6%、17.9%、34.5%。河南省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还相对较少。针对“农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难点”的调查发现:有44.33%的受访者认为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设备购置的难点。针对“生产加工环节使用数字化技术”的调查发现:有33.33%的受访者单位(家庭)没有使用数字化技术。在种植和养殖环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比较有限。例如,土壤监测、气象数据分析、远程监测等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田管理中的应用较少,很多农户没有采用智能设备和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度。河南省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之间缺乏信息共享和对接,导致资源浪费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产品的市场信息、价格预测、流通信息等在生产和销售环节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农产品供需失衡和价格波动较为常见。针对“经营管理环节使用数字化技术”的调查发现:有37.7%的受访者单位(家庭)没有使用数字化技术。尽管有少数农业企业开始尝试运用新兴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但数字技术在全省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仍然面临一定的障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溯源的需求。农产品的溯源信息记录和追踪技术应用较少,缺乏可靠的质量证明和溯源机制,降低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4 数字农业主体创新能力不足
经调查发现,河南农村农业技术应用不多,虽然河南省基层农业主管部门经常开展农村技术下乡的宣传和培训,但农户对技术、知识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人才资源是数字农业建设的基础资源,打造好合理的人才队伍才能做好分工,真正落实相关政策,推进数字农业发展[5-6]。针对“河南省发展数字农业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这一问题,有61.43%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河南省目前的人才培养,具体调查结果如图2 所示。目前,河南农业创新主体人才缺乏,河南省高校与科研院所虽然有合作关系,但在师资力量、科研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缺乏与数字农业相关的专业和研究机构,这就导致了人才培养的压力不断增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在大数据和物联网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人才压力。另外,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农户都是中老年群体,他们的学习能力较低,严重阻碍了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和发展。
图2 发展数字农业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4.5 数字技术研发力度不够
在对河南省涉农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农业科研过程时间较长但成功转换率不高,同时由于多家企业的竞争,农业技术的更新迭代较快。因而在创新应用部分,由于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涉农企业主动创新的意愿不强,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农业科研创新的过程太长,创新的投入产出率也是涉农企业考虑的重点。所以整体看来,河南省在数字农业的发展中,技术的创新能力确实存在一定的不足。河南省农业服务系统长期以来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农业部门负责农业技术和科技的推广,但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制度不够灵活,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和迭代速度;
经营管理人才相对匮乏,无法满足河南省各个农业区的发展需求;
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独立,各自为政。由于河南省的农业服务制度不完善,导致政府对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宣传力度不够,农业成果的转化也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需要。
4.6 农业信息数据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是数字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河南省始终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协作机制。河南省的农业科技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和机构之中,尽管有一些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如农业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但由于缺乏不同平台的整合技术,各个平台之间层次不清晰、覆盖内容不一致、架构布局不合理,尚不能实现互联互通。
河南省农业信息数据存在着碎片化的问题,农业信息数据来自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农业农村厅、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采集、管理和存储方式不一致,互相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这导致农业数据的流通和利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并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不同部门和机构采集和管理的农业信息数据存在格式、字段定义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数据之间难以互通和共享。
农业信息数据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是制约数据共享的重要因素。农业信息数据涉及农业生产、农产品供应链、农业市场等敏感信息,数字农业的发展倚重大数据和信息交互,涉及农民、企业和个人的数据收集与共享。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农民担心个人和农业数据泄露、滥用等问题,缺乏对数据共享的信任感,农业数据共享存在困境。
4.7 农村电商物流建设薄弱
河南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电商,截至2020 年底,河南省农村电商企业数量达5 000 家左右。2023 年8 月6 日,河南省商务厅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河南农村电商发展成效显著,农村网络零售额达784.4 亿元,同比增长7.6%,高出同期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6 个百分点。尽管农村电商销售额逐年增长,但由于农村物流的滞后,农村电商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首先,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滞后。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物流网络建设相对较弱,物流路线不够完善,物流设施不够先进,导致物流服务水平较低。这使得一些农村电商在配送时面临较大的困难,无法及时将商品送到农民手中,影响了农村电商的用户体验和发展。其次,农村电商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7-8]。由于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多变,运输路线较长,物流成本较高。河南省农村地区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导致物流覆盖不足,运输时间较长,无法为农村电商提供全面的物流支持。同时,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迅速,对物流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且道路狭窄,很多物流企业面临着交通问题,这就使得物流成本升高。经过调研发现,农村地区物流系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边远地区,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物流运输变得更为艰难。大多数人不敢接受订单,仍采取本地销售的传统渠道,一些地方虽然有快件配送,但配送费用高昂,这些都是制约河南省农业现代化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
数字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新模式,需要设计合适的推进机制来推动其发展。本节以河南省数字乡村示范县为实验研究基地,从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和数字农业技术创新等方面,设计河南省数字农业发展的推进机制。
5.1 金融资源配置引导机制
主要解决河南数字农业发展中金融机构、农户、农业核心企业等不同利益主体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5.1.1 建立成本疏导机制
金融法律法规的健全是解决数字农业人才缺乏问题的重要一环。应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以明确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市场项目主体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三方责任和目标,进而建立成本疏导机制,更好地解决河南省数字农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为数字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基础和支持。
5.1.2 完善激励引导机制
为了提高河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其中,需要充分发挥河南省财政、金融、产业和环保等政策的作用,完善激励引导机制;
提高数字农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促进数字农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河南省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9-10]。
5.1.3 构建多方合作机制
为了引导金融资源向数字农业领域配置,促进河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构建河南省政府、银保监会、金融机构以及农业核心企业之间的多方合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为数字农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多方合作可以共同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实现政策的落地和执行。同时,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和资源互补,形成合力,推动数字农业的创新、升级和持续发展。这样的多方合作机制不仅有助于促进河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河南省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5.2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机制
主要解决河南省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滞后的问题。
5.2.1 建立要素流向引导机制
为了推动河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需要引导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等资源向数字农业领域流动,建立要素流向引导机制,从而提高数字农业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以及信息平台的建设和物流体系的优化,将共同助力河南省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5.2.2 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为了促进河南省数字农业的发展,要注重河南省互联网、物联网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产业链布局的互补与合作,并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促进数字农业的良性发展。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扶持措施,加上产业联盟的组织和协作,将为河南省数字农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这样的合作模式和利益分享机制将有助于推动数字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提升河南省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2.3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共建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河南省互联网企业和农业信息化企业在数字农业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需要建立多元主体参与共建机制,促进互联网企业、农业信息化企业和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互补合作,推动数字农业在河南省的快速发展。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资源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经验分享,将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促进数字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这样的合作机制将有助于提升河南省的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5.3 数字农业技术持续创新机制
主要解决河南省数字农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5.3.1 建立协同研究开发机制
为了推动河南省数字农业的技术创新,需要加强农业企业、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强化技术研发共享,建立协同研究开发机制。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实现数字农业技术的突破与升级,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为河南省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3.2 建立“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
为了推动河南省数字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需要加强农业企业、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
同时,还需要加强在AI、5G、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战略性前沿性技术上的超前布局,并建立“创新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以推动数字农业的创新与实践,为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3.3 建立农业农村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
为了推动河南省数字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农业农村科研立项、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支持和引导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积极参与数字农业的创新研究。同时,还应建立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激励科研人员提高研究水平,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此外,还应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相关支持和资源,促进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推动数字农业的改进和发展。
猜你喜欢 河南省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5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22年6期)2022-06-05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2年4期)2022-04-26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农产品市场周刊(2020年8期)2020-07-24电商赢了,经济输了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现代企业文化(2018年13期)2018-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