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西湖清趣图》看南宋园林中的勾连搭屋顶

从《西湖清趣图》看南宋园林中的勾连搭屋顶

时间:2024-11-06 12:45:01 来源:网友投稿

晋亚日 沈实现

(1.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杭州 310013;
2.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杭州 310024)

收藏于美国弗瑞尔美术馆的《西湖清趣图》再现了南宋西湖边情景样貌,图中出现了大量的勾连搭屋顶建筑,建筑体量庞大,屋顶造型独特。为探究画中建筑虚实,复原想象南宋西湖园林真实样貌,从南宋园林概况着手,深入解读《西湖清趣图》,对画中勾连搭屋顶做了系统的研究与统计;
通过平面转译,剖析宋画中近似屋顶建筑平面构成,推演此类屋顶形成与演变;
比对历代画作中屋顶形象,进一步推测其产生年代;
最后于实景照片、现存实例中查找,还原历史中勾连搭屋顶建筑的真实样貌。

《西湖清趣图》;
勾连搭;
屋顶样式;
南宋

勾连搭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沿单体建筑进深方向由两个及以上屋顶组合而成,两个典型案例分别为清代圆明园慎德堂及元代河北易县古清真寺主殿[1]。结合相关图文记载,勾连搭屋顶最早出自元代,多数案例分布于北方。然而此次藉由西湖风景区专题研究对南宋界画长卷《西湖清趣图》深入研究过程中发现,远在南方,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西湖边曾构建了大量勾连搭屋顶建筑且多为带正脊的歇山顶,数量庞大,或为当时广为流行的建筑屋顶样式之一。

1.1 南宋园林概况

随着宋室南迁,自北宋引发的一场东方文艺复兴直抵南宋都城临安。临安作为当时的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在开明政策的推动下,除带来人口爆炸式增长外,亦引发了南宋经济、科技、城市建设、社会思想的蓬勃发展[2]。杭州园林在这一特定时期催化下崭露头角,与苏州、扬州、湖州园林并列,同时因着杭城独特的湖山格局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林特色[3]。南宋文人贵胄争相在城郊西湖边建造别业,宋王朝定期开放皇家园林,组织游览活动、制定游览路线,积极鼓励游园活动使得南宋园林发展迎来盛世。然而宋之后,杭州园林地位不负往昔,首先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其次相比苏州园林没有大量园林实例,即便通过复原研究再现的南宋园林也寥寥无几。文章尝试解读相关宋画,一探中国近代开端时期杭州园林的繁盛景象,这对南宋临安园林的研究与复原想象有着深远意义。

1.2 《西湖清趣图》概况

《西湖清趣图》是再现南宋西湖沿线风貌的重要画作。画中内容以展现南宋后期西湖沿线风貌为主,主要将都城百姓在城郊这座大园林中赏玩游乐的繁茂景象呈现给看画之人,其内容涵盖建筑、花木、人物、小品。相比较《清明上河图》,《西湖清趣图》更像是一幅界画画稿或者是民间仿宫廷画的产物,画家为了协调画面的整体效果似乎有意简化建筑细节的刻画。有传《西湖清趣图》为宋李嵩的画作,论其根本应该出于两个原因,一是画面整体绘制精良;
二是李嵩为南宋时期院画代表,尤善界画。但李嵩少时曾以木工为业,再看图中建筑细节,建筑开间大小不一,中轴建筑不符制式等(图1),如是出于李嵩之手,想必以木工的职业习惯应该特别在意大小木作的细节,因此此画作者为李嵩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也有可能南宋时期临安建筑真如画面所呈现的,在形式上有很多创新,中轴以外的建筑也不再严格按照制式,而呈现出多元化、包容度极强的时代特征。

图1 《西湖清趣图》中质疑点Fig.1 Confusion in Scenic Attractions of West Lake

《西湖清趣图》中建筑细节虽粗略,但能将南宋时期的建筑特征大体表达清晰,比如建筑屋顶的鸱吻(鸱尾)、寺观建筑红墙壸门以及圭形城门,可见其对于南宋时期建筑的研究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西湖清趣图》中出现了丰富的屋顶样式(图2),抛开复杂组合、因势赋形等个别案例,大致归类为8种样式:单檐歇山顶、重檐歇山顶、悬山顶、卷棚顶、攒尖顶、三川顶、断檐升箭口以及勾连搭顶,其他屋顶组合方式还有十字相交、工字相交及转角相交,其中勾连搭屋顶样式尤为引人注意,一是因其造型独特,单体建筑的大屋顶改由两个均等的小屋顶代替,《西湖繁盛全景考》中作者陈晖多次提及的“二字脊”[4]、《大宋楼台》作者傅伯星提及的“勾连式屋顶”[5],均指此类屋顶;
二是因为图中此类屋顶出现的频次较高,下文将对其进行分段并统计说明。

图2 《西湖清趣图》屋顶样式及组合Fig.2 Roof styles in Scenic Attractions of West Lake

依据《西湖清趣图》阅览方向,又以5处能与今日西湖对应上的地标节点(钱塘门、石函桥、西村渡口/西泠桥、苏堤南口、钱湖门)作为分界点,将15 m画卷依次分为A、B、C、D、E5段(图3)。A段为钱塘门至石函桥段,亦是《西湖清趣图》的开卷之地,承接下湖往来杭州的游人、商人络绎,呈现一派商贸景象,店肆酒楼林立,私家园林不多;
B段石函桥至西村渡口段,包含白沙堤,以昭庆寺为代表沿宝石山麓遍布有大大小小寺观无数,加之孤山上的四圣延祥观,此段寺观建筑统一呈现红墙壸门的南宋特征[4],建筑多以中轴对称分布,营建规格较高,屋顶以重檐歇山、歇山顶、三川顶为主,沿湖岸分布多为私家园林,有总宜园、水月园、秀野园等,南宋奸臣贾似道大量别业多集中在此段落;
C段自西村渡口经北新路、苏公堤至南新路段,不含今茅家埠一带,此段落以苏堤景色为主,是南宋时城郊赏玩踏青、郊游的主要场所,无私家园林,仅北新路上有一二处,堤上多亭榭,供游人赏玩驻足;
D段苏公堤南新路口至钱湖门段,南宋钱湖门大致位于今浙江美术馆一带,此段靠近南宋皇城所在,多皇家园林,《西湖清趣图》中该段落绘制的净慈寺有别于其他寺观园林,规模尤为宏大,笔墨刻画更为详实,此段落也是《西湖清趣图》中勾连搭建筑最为密集处,短短数里可辨勾连搭建筑27处;
E段自钱湖门又回至钱塘门,除寺观园林外,勾连搭建筑遍及皇家、私家园林中,多为园中主体建筑,双层构造者居多,是南宋建筑技艺成熟的表现,可获得更宽广与更高耸的内部空间。

图3 《西湖清趣图》分段概况Fig.3 The section of Scenic Attractions of West Lake

《西湖清趣图》中所勾勒的南宋西湖建筑形象以单檐歇山顶最盛,其次为三川顶、勾连搭顶(图4,表1)。勾连搭建筑因其体量庞大最为引人注意,卷轴上共绘制勾连搭建筑75处,其间有三处为三勾连搭顶,一处为三川勾连搭组合顶,还有一处建筑组团二楼为勾连搭建筑带平座露台,甚为精美。勾连搭屋顶样式广泛应用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沿街酒肆商铺等建筑,是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寻常商贾人家广受欢迎的建筑形式,但在寺观园林建筑中并未见到此类屋顶。寺观建筑要求建筑形制更为正统,中轴上分布的建筑尤甚,建筑多采用歇山顶、三川顶等,轴线之外会出现工字相交、转角相交等其他组合方式,例如净慈寺临街建筑群落。结合近现代寺院建筑,南宋佛教、道教的盛行使得更多民间资源流向寺观建筑,资金充足是使得宫观庙宇不必采用勾连搭建筑样式获得宽广内部空间的原因之一。沿街商铺酒肆多采用勾连搭双层建筑,从侧面印证南宋经济的活跃,酒肆、宿坊需要更大、更充沛的内部空间来吸纳往来临安的游人。私家园林中勾连搭建筑多为正堂、临湖的景观楼阁,常搭配基座、高台或露台,应为园主宴请宾客赏西湖湖光山色的重要场所。下文例举《西湖清趣图》中钱塘门外、雷锋塔前等段落的勾连搭建筑加以展开说明。

图4 建筑形象与文字描述对照Fig.4 Building images and description

2.1 钱塘门外勾连搭

钱塘门外勾连搭屋顶建筑主要分布于街道两侧以及“少南不百步”[6]的玉壶园内(图5)。宋初绍兴年间(1131–1162年),玉壶园为南宋抗金名将刘光世的宅邸,后来于理宗景定年间(1260–1264年)收归为御园,清趣图绘制时期玉壶园已历经多个园主,但其内观“杜鹃千丛”,外赏“湖光涵映”[7]的园林景观特色未作改变,董嗣杲《玉壶园》一句“杜鹃还耕试花无……地主频更景不疏”可作为印证。园内两处勾连搭建筑分别位于南北两端,临近钱塘门一侧建筑较为高大,面阔三间,另一侧临水建筑临近玉壶园水上入口。

图5 《西湖清趣图》中钱塘门外勾连搭建筑Fig.5 Connected-roof buildings out of Qiantang Gate in Scenic Attractions of West Lake

钱塘门外大量沿街勾连搭建筑与春季香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市于三天竺,市于岳王坟,市于湖心亭,市于陆宣公祠,无不市,而独凑集于昭庆寺。”[6]于每年农历二月到五月五之间,凡有寺庙的地方皆有香市,其中以昭庆寺香市最为盛大,钱塘门作为距离昭庆寺最近的城门,每年香市往来于此的城内百姓、达官显贵,以及经由大运河进入临安城的香客络绎不绝。引清代学者范祖述《杭俗遗风》中描述道光、咸丰年间香市盛景的句子,“大街小巷,挨肩擦背,皆香客也”[8],钱塘门作为西湖香市的第一商圈,商业眼光独到的宋朝人必然将目光汇聚于此,所谓“三冬靠一春”,此时无论“国营”“民营”商家想必均会在广告、门面上下足功夫以招揽往来的香客食宿、消费,而构建辉宏的地标性建筑自然是有财力商家的首选之一。勾连搭屋顶式建筑恰恰满足构建大型建筑的需求,沿进深方向将两个等大的建筑相接,单体建筑的开间与进深决定了勾连搭建筑的最终体量,如此能建造更高、更宽敞室内空间同时不受屋顶用材限制的建筑形式必然受到商家追捧。每到农历二月起,钱塘门外香市一路由玉壶园内菩提寺延续到昭庆寺,沿途满是兜售各种商品的小贩,临街商铺酒楼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2.2 雷锋塔下勾连搭

长桥以西今雷峰塔景区前,南宋时期沿湖自东向西分布有真珠园、胜景园、甘园及翠芳园,其中胜景园、翠芳园均为皇家园林,勾连搭建筑也数这两座园子内分布最多(图6)。胜景园又称庆乐御园、南园,曾为韩侂胄宅园。其边界范围《西湖清趣图》中依稀可辨,临湖一侧多为人工驳岸,平直规整;
另一侧与净相院对应的乌头门即为该园陆路主入口,是《西湖清趣图》中所绘规模最大园林之一。胜景园内勾连搭建筑有三组,分别位于梅关下方、主入口乌头门前以及甘园交界处。梅关前绘制了三座双层勾连搭建筑,梅关为吴越时遗留下来的西关门,建筑类型为汉阙,阙筑于高台之上,于旧城墙前构筑这么多组高层建筑或为了补齐地形,可视作南宋时期通过控制建筑层高来补足现状景观风貌的不足。真珠园、胜景园之间建筑尤为密集且多二层者,以供往来临安的人食宿。乌头门前勾连搭建筑体量略小,松林间见一勾连搭建筑较为方正,四面通透。甘园以西有座翠芳园,又名屏山园,园内主体建筑均为勾连搭屋顶,或横或纵,错落开来,或为了临湖一侧观景面完整。

图6 《西湖清趣图》中雷峰塔下勾连搭建筑Fig.6 Connected-roof buildings around Leifeng pagoda in Scenic Attractions of West Lake

2.3 石函桥两侧勾连搭

石函桥两侧沿街建筑多为两层结构,酒家林立,一侧通往德生堂、大佛院,一侧通往昭庆寺、钱塘码头及钱塘门。石函桥德生堂之间可见三屋面相勾连的双层建筑,这是清趣图中仅三个的三勾连屋顶建筑之一(图7),可见南宋时期勾连搭屋顶建筑建造技艺已然成熟,只要空间、财力允许想必能造出更高更宽广的建筑空间,当然双屋顶的勾连搭仍是时下最流行的款式。

图7 《西湖清趣图》中石函桥两侧勾连搭建筑Fig.7 Connected-roof buildings around Shihan bridge in Scenic Attractions of West Lake

3.1 勾连搭主要特征及分类

勾连搭的主要特征是沿建筑进深方向由多个屋面相连,于连接处设天沟向两侧排水,该定义更贴近《西湖清趣图》中所示勾连搭建筑形象,其能在开间数不变的情况下沿进深方向扩大内部空间,一直以来此类屋顶被当作元代产物,而《西湖清趣图》中大量勾连搭屋顶形象的涌现,或将此类屋顶出现年代向前推进至宋,抑或更早;
而广义上,只要有屋面相接便可称作勾连搭,根据屋顶样式有歇山、硬山、悬山作法,根据相接屋面大小、屋脊关系,又可分为常规勾连搭、一卷一殿式勾连搭以及抱厦式勾连搭,其中抱厦式勾连搭,又称“龟头屋”,应为最早勾连搭的雏形,在其基础上演变出多种屋面勾连组合。常规勾连搭屋脊平行,屋顶大小一致,可见于北宋名画《清明上河图》,图中所绘应为民间作法,屋顶样式简易朴素,宋室南迁,此类作法被沿用至皇家园林,出现了华丽的歇山顶勾连搭,正脊两端有鸱吻装饰,垂脊与戗脊上亦有神兽,外形上华美、壮丽,内部空间宽广、通透,适合夏季炎热、春季阴湿多雨的南方地区,于是在南宋西湖边掀起了营建热潮,权臣贵胄争相模仿(表2)。

表2 勾连搭溯源Tab.2 Connected roofs development

3.1.1 抱厦式勾连搭

“抱厦”为清时称谓,清前统称此类屋顶为“龟头屋”,早在隋唐时便已出现,唐李昭道《洛阳楼图》中所绘楼阁中便带有歇山顶的龟头屋,凸出于主体建筑前,形似龟探头。此类屋顶因其美好的寓意以及超强的实用性在南北宋风靡一时[10],大量南宋名画中见其身影,如《汉宫春晓》《七夕乞巧图》等。抱厦勾连搭又分为“廊式”抱厦与“屋式”抱厦,从字面可区分二者区别,“屋式”抱厦即三面有墙或门围和,其在保暖、防风沙等功能上效果更为突出,如马远《华灯侍宴图》中“需云殿”[11]前接部分;
“廊式”抱厦多见于南方,能更好地遮挡阳光、雨水、改善堂屋通风,如宋人绘《汉宫秋图》《七夕乞巧图》;
抱厦不受方位限制,可在屋前后左右任一方位出现,于堂屋北侧出现称“倒座抱厦”,于两侧出现称“耳房”,更甚者四个方位同时出现也是极为常见的建筑样式,称“四处抱厦”。

3.1.2 一卷一殿式勾连搭

一卷一殿式为宋后产物,明清多用,其中卷棚顶发展自宋代卷棚廊,最早源自船篷作法。《西湖清趣图》中凌驾于湖面上的酒肆就常用卷棚顶,此时的卷棚与南宋“螭头舫”船篷形象接近,卷顶两侧有明显的云样回卷,又见李嵩的《仙筹增庆图》,两端回卷特征明显(图8),明清之后这一特征逐渐消失,卷棚由临时性构筑向永久性建筑转变,现存最早的一卷一殿式勾连搭可见于河南滑县大王庙正殿,建于明万历十八年。

图8 南宋卷棚顶Fig.8 Rolling roofs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3.2 宋画中的勾连搭屋顶

《西湖清趣图》在绘图手法上较为潦草,建筑表达缺乏细节,继而需进一步在宋画中探寻勾连搭建筑的踪迹,以便于还原其历史中的真实样貌。宋《汉宫秋图》右侧一主体建筑属于抱厦式勾连搭,前接部分为廊式抱厦,左右两侧接耳室,前后屋脊平行,开间数一致,通过屋顶大小、高低来区分空间主次,随着室内空间需求的日益增长,抱厦部分逐渐与主体融合,演化出屋顶大小均等、高低一致的勾连搭屋顶。透过画面还可见其开敞的室内空间,利用巨型屏风阻隔视线,在南宋利用减柱法、移柱法来获得开敞的室内空间技法已然成熟。马远的《华灯侍宴图》所绘为皇城内举行盛大宴会的情景,主体建筑或为《梁梦录》所记“需云殿”,面阔五间,相较《汉宫秋图》,这座皇家园林建筑规格更高、体量更大,檐口位置高而显得整体屋身比例纤细,建筑主体与抱厦部分均由格子窗违和,可根据季节开合以获得灵活的使用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其仅在一侧衔接朵殿,作为皇家园林,建筑不再严格按照制式左右对称,而是因地制宜做出变化,更可见南宋宽松的营建制度。

另一种与《清趣图》勾连搭极为相似的屋顶样式出现在南宋楼阁画《蓬瀛仙馆图页》中(图9),实为工字相交屋面作法,画面中主体建筑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平面更为方正,檐下部分以木格窗作为隔断,空间通透开敞,又配以避风䈋、卷帘以阻隔夏日强烈的光照。如此大体量的建筑样式在宋画中出现,再次印证了南宋建筑技法的成熟,此建筑在形式、规格上非常接近《西湖清趣图》勾连搭,其细部构造、作法可为南宋勾连搭建筑的复原研究提供参照。

图9 画中勾连搭建筑Fig.9 Images of connected-roof buildings from paiting

3.3 真实影像中的勾连搭屋顶

河南开封二曾祠建于清光绪十九年,是当时的河道总督许振玮为纪念其恩师曾国藩所建,虽为清光绪年间建造,但其造型样式与《西湖清趣图》中勾连搭建筑完美重合,清晰展示了此类屋顶的做法,成为南宋勾连搭歇山顶真实存在的有力证据。图10-a为1910年弗瑞尔到访中国所摄,期间其足迹遍布中国几大古都,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其中多次提及的《西湖清趣图》就收藏在以其名字命名的弗瑞尔美术馆中;
图10-b,图10-c为陈叙初赠予中国营造学社的二曾祠全景照片,现藏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二曾祠的真实样貌。结合张亦驰等[12]关于河南开封二曾祠与河南图书馆建筑研究,照片中建于高台之上的勾连搭建筑为二曾祠瓣香楼,建筑为五开间,临水一周有宽阔的连廊,勾连搭歇山顶四周戗脊翘起,两对正脊上均有吻、宝顶作为装饰,垂脊、戗脊上依稀可辨神兽。见河南图书馆平面,瓣香楼坐北朝南,楼前水面状似南宋方池,依据影像照片与图书馆遗留平面尝试复原瓣香楼建筑平面,发现其进深为四椽,开篇提到《西湖清趣图》中出现双数开间,一度质疑画家不严谨,或是绘制的建筑侧面(图11)。二曾祠在解放初期与1957年相继被改作河南省、开封市图书馆,后被拆除。

图10 真实影像中的勾连搭建筑Fig.10 Images of connected-roof buildings from photography

图11 勾连搭建筑想象复原平面图Fig.11 The plan of connected-roof building

《西湖清趣图》中出现的勾连搭屋顶建筑粗略计算有75处,多为勾连搭歇山顶,由二或三个屋面组合而成。研究其大量出现的原因大致如下:(1)宋室衣冠南渡,为北方贵胄适应南方阴湿多雨气候而在建筑形式上做改良;
南宋都城由开封府(今河南开封)搬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两地气候差异大,针对临安阴湿多雨的气候特征在北宋建筑基础上因地制宜的进行了改动,如台基、长廊的普及,勾连搭单体建筑的出现避免了阴雨天来回穿梭于露天空间,大大减少建筑与潮湿空气的接触面,更大限度地保证室内的干爽空间,夏天则提供了更大的阴凉空间。(2)南宋民风开放,多元文化交融,宽松的政治环境允许体制外、多样化的建筑形式产生。(3)多样化的屋顶组合形式出现离不开南宋建筑技法的成熟,自唐以来便能构筑复杂的楼阁,两宋建造技艺更是达到巅峰,作为中国古代发明最为集中的朝代,科技的发展、数学的进步带动了建筑技法上的进一步发展,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才得以让多元组合、大开间的建筑大量出现。通过搜寻古画与真实影像中的勾连搭屋顶建筑,印证此类屋顶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推翻了元代产生一说。勾连搭屋顶最早由“龟头屋”发展演变而来,有多种屋顶勾连组合形式,均等的勾连搭屋顶产生年代最早可推至北宋,南宋广为流行,如今杭州已难觅勾连搭古典建筑,新的建筑技法、建筑材料被运用于古建修复中,复杂的屋顶组合形式随着传统木构手艺的失传消逝于历史长河中。

注1:图1-图7,图8-a,图8-b底图源自弗瑞尔美术馆电子版《西湖清趣图》;
图8-c《仙筹增庆图轴》源自https: //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6341;

图9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10-a由弗瑞尔摄源自微信公众号知丘空间“弗利尔|100年前的龙门、开封、宋陵与杭州”,图10-b现藏于清华建筑学院,图10-c由沙畹拍摄;
图11-a源自https://www.sohu.com/a/360458884_696174,图11-b,图11-c由作者绘制。

注2:本文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西湖风景名胜区与江南园林专题研究”研究生课程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西湖屋顶园林 借“光”生财的屋顶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中国(韩文)(2020年6期)2020-11-18清代园林初探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屋顶屋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古代园林里的“美人”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西湖的六月十八夜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金桥(2018年6期)2018-09-22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现代装饰(2018年3期)2018-05-22屋顶的雪(外四首)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当西湖遇上雪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