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发生机理实证分析

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发生机理实证分析

时间:2024-11-06 0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石林林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1)

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筑业迅猛发展,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1 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比上年提高了4.80 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上升。随着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总产值在不断增加[1]。但是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的建筑业还是劳动密集粗放型,建筑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平的发展与建筑业发展需求不协调,建筑施工从业者个体平均的综合素养还不能完全满足施工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业事故频发,虽然近年来通过各种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管理,但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次数、伤亡情况以及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还没有得到根本控制。建筑安全事故的数量和死亡人数连创新高,这使得建筑业的危险程度仅次于危险化学品产业和矿业,种种情况严重遏制了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此外,事故发生的同时还存在着诸多的未遂事件,如果对此不加防控,最终会发展为事故[3]。

如何有效防止建筑事故和未遂事件的发生是目前建筑施工安全研究的首要问题,要明确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并从根本上加以解决。HEINRICH H W 等[4]通过对大量事故的研究得出事故致因理论,提出事故是遗传和社会因素、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及伤害五个互为因果事件的连锁反应。SALEH J H 等[3]也认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者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产生的直接原因。然而,在此基础上很多研究表明造成事故并非物的不安全状态,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美国健康与安全管理部门通过总结得出,近80%的事故是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5]。

1.1 概念模型

根据笔者已有研究,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6]。

图1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概念模型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机理模型中包含七个潜在变量:群体沟通、行为态度、工作压力、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图和不安全行为。其中群体沟通、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外生变量;
不安全行为是一个内生变量;
行为态度、工作压力和行为意图三个中介变量。不安全行为受到行为意图和感知行为控制两个变量的影响;
行为意图受到群体沟通、行为态度、工作压力、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五个变量的影响;
行为态度受到工作压力和群体沟通两个变量的影响;
工作压力受到群体沟通一个变量的影响。不安全行为的形成还受到大量背景因素的影响,由于背景因素众多且复杂,测量工作量巨大且难以通过明确的路径分析来解释其影响强度,因此本文暂不予讨论,仅对个体传记特征进行测量。

1.2 影响因素测量指标

因为潜变量无法被直接观测到,所以本节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进行分析。在SEM 的模型分析过程中,每个潜在变量必须通过两个以上的观察变量来估计[7]。

对影响计划行为理论中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变量进行测量,参照AJZEN I 和FISHBEIN M[8]的变量直接测量法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已有研究编制测量指标。

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测量指标众多,本文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并对30名不同工种的建筑工人进行访谈,筛选整理访谈记录,最终确定采用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形象和行为导致结果的好坏五个指标测量建筑工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工地领导和工友对工人自身行为的示范性和指令性作用为指标,测量建筑工人感知到的不安全行为规范;
编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感知控制测量指标,主要包括行为奖惩、行为执行自由度和外界环境因素(如公司是否配发个体防护设备);
拟定工作压力的测量指标,包括工作负荷、工作满意度、工作中人际关系和工作背后的经济压力。群体沟通变量的测量根据组织行为学的分析,采用自编量表,包括情感沟通、事故沟通和施工方法沟通三个指标。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意图,参考AJZEN I 给出的范例进行直接测量。由于研究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测量主要针对过去和现在的行为,根据具体不安全行为的表现编制测量量表,各观测变量的编号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编号设置表

2.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节以建筑工人为研究对象,以其不安全行为中最典型的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为研究内容,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影响因素进行测量。

安全帽由帽壳、下颏带、后箍和帽衬组成。帽壳呈半球形,坚固、光滑并有一定弹性,帽壳和帽衬之间留有一定空间,可以防止飞来物体对头部的打击,减轻从高处坠落时头部受到的伤害,因此安全帽是在建筑施工现场必须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但是通过对建筑工人的观察,发现有一部分人不规范佩戴安全帽,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下颚带的不正确使用,包括放在帽壳里,帽壳外及没有系紧;
安全帽戴歪;
不佩戴安全帽。

问卷的内容参考表1 中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编制。根据上文中对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表现的分析,通过不戴安全帽、安全帽戴歪和不正确系安全帽带两个指标对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图和过去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行为两个潜在变量进行测量。

问卷采用封闭式,答案分为非赞同、比较赞同、一般、比较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五个维度。问卷设计完成后首先进行了预测试。主要邀请施工现场学历较高、资历较老的施工人员进行填写,同时也请安全管理专家对问卷的结构、题项的表述和增减提出修改意见,最后综合专家和施工人员的意见对问卷进行整体修改并形成最终问卷。问卷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进行,共在江苏如皋和上海两地的施工现场发放问卷180 份,回收问卷143 份,剔除不符合样本要求问卷,得到有效问卷100 份,占回收问卷的69.93%,占总发放问卷的55.56%。

2.2 问卷数据分析

2.2.1 样本信度检验

本文的模型中共有7 个隐变量,根据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借助SPSS 来检验这7 个隐变量的信度。检验结果如表2 所示,总体信度和各隐变量的信度均在0.7 以上,说明此量表的调研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表2 各变量的信度检验

2.2.2 样本效度检验

本文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来检验数据的结构效度。在做因子分析前,首先需要使用KMO(Kaiser-Meyer-Olkin)和巴特利球体检验(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检验测量所得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3 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1366.575,统计显著性P 接近0,表明相关系数矩阵与单位矩阵存在着显著差异。同时,KMO值为0.905,说明数据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可见测量变量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因此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对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影响因素测量指标问卷的23 个测量选项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各潜变量的KMO 值均大于7,P值显著,表示均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3 巴特利特球度检验和KMO检验

2.3 个体传记特征

背景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10 类因素,由于其所包括的内容复杂且测量工作量大,因此本文只对年龄、工龄和性别这三个个体传记特征变量进行测量。以个体传记特征为自变量,实际的不安全行为作为应变量,包括不佩戴安全帽带和安全帽戴歪或不佩戴安全帽个变量,应变量符合正态分布。根据测量变量类值的不同,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与工龄变量和不安全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T 检验分析性别与不安全行为变量之间的关系。由表5和表6可知,工人的年龄和工龄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没有显著相关性。由表7 可知,性别仅与不佩戴或戴歪安全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表5 年龄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方差分析表

表6 工龄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方差分析表

表7 性别差异分析表

3.1 初始模型构建及合理性检验

基于以下思路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初始模型:

①在上述的概念模型基础上,结合影响因素的测量指标设定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②借助AMOS 进行模型的绘制,如图2所示。

图2 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形成机制初始模型

在检查模型是否适配之前需先检验模型是否违反估计现象,检查参数估计值的合理性。主要检查是否出现误差方差,以及标准化系数是否超过或非常接近1。模型模拟结果中误差方差的测量值在0.034~0.522 之间,并无负误差方差存在,模型中标准化系数的绝对值在0.194~0.842 之间,并未超过0.950。拟合结果显示模型没有违反估计现象,可以进行整体模型拟合度检验。

3.2 模型修正与评价

3.2.1 模型修正

当初始结构模型经过适配度检验没能与观察数据良好适配时,表示假设模型还必须进行修正。温忠麟等[9]提出对结构方程模型的修正主要包括增加或减少内生变量,放宽模型的结构参数;
增加或减少外生变量,放宽结构的测量参数;
保持变量内容不变,增加或删除路径;
保持变量和路径不变,修正残差的协方差。参照该模型修正指导方法,具体修正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模型拟合度分析可知,群体沟通对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的影响假设不显著,这与原来的理论假设不相符,需要通过删除不显著的路径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

第二步:根据模型修改指数进行修正,参照修正指数添加必要的路径和相关关系。模型在经过多次的修正和拟合之后得到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不安全行为发生机理修正模型

3.2.2 模型评价

与初始模型评价一致,修正模型的评价也从整体模型适配指标和基本模型适配指标两个方面进行。将初始模型拟和指数和修正后的模型拟合指数进行对比发现,所有指标都在建议值的范围内,因此可以认为修正后的模型整体拟合良好,见表8。

表8 初始模型与修正后模型拟合指标对比

修正后的模型中潜在变量间的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标准误差、临界值和P值如表9所示,各变量的P值均小于0.5,达到显著性水平。

表9 修正后模型路径系数

3.3 模型结果分析

3.3.1 理论假设模型验证结果

根据图2 和表9 可以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对假设模型的验证结果,具体分析如下。

①建筑工人感知行为控制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图之间有直接的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1,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②建筑工人之间的群体沟通对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态度有直接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86,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③建筑工人之间的群体沟通对工人感受到的工作压力有直接的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70,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④建筑工人感知到的主观规范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图之间有直接的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18,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⑤建筑工人感受到的工作压力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图之间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38,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⑥建筑工人对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的态度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8,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⑦建筑工人感知到的行为控制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之间有直接的负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45,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⑧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图与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路径系数为0.50,p 值小于0.05,达到显著水平。

根据初始假设模型,对初始假设模型的验证以及修正模型验证结果,对理论假设模型的验证结果进行归纳,如表10 所示。理论模型的10 个假设中有2个假设没有能够得到验证,根据AMOS对初始模型的检验,群体沟通对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意图路径和工作压力对不安全行为态度路径影响不显著,因此删除这两个假设。

表10 初始模型假设验证结果表

3.3.2 模型路径分析表11 分析模型中各潜在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可以很好地验证表10 的结果。感知外界控制、沟通交流、主观规范对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总效应为负值,分别为-0.689、-0.393、-0.105。其中感知外界控制影响最大,主观规范影响最弱。工作压力、行为态度、行为意图对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的总效应为正值,分别为0.217、0.279、0.578,其中行为意图影响最大,工作压力和行为态度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该组数据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表11 模型中各潜在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标准化数据)

4.1 对工人不安全行为的管理控制

奖惩制度合理交叉落实。根据对建筑工人的访谈,了解到施工人员对金钱的重视程度高,如果执行某个不安全行为带来的直接收益大于企业给予的奖励,那么奖励机制的作用将会大大降低。相对于奖励,相应程度的损失对于人的心理产生的绝对效用值更大,因此罚款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对不安全行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罚,严格执行罚款制度。

企业及时配备安全施工所需的器具设备。安全施工所需的防护器具设备包括临边洞口设防、警示标志设置及安全防护设施的配备等。一般建筑施工企业预算时都会计入相应比例的安全设施设备投入,但是当建筑工程层层分包转包之后,各承包商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可能会将安全费用另作他用。施工企业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在施工现场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防护器具和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对员工感知到执行行为自主权的控制,可以配备实时监控系统对建筑工人的行为进行监管,降低其执行不安全行为的自主权。以对个体防护设备的配备情况监管为例,国外学者在对建筑行业个体防护装备使用监管进行制度管理和人员管理研究的同时研究使用技术方法来进行监管,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

4.2 促进工人群体沟通

行为意图主要是受行为态度的影响,态度又很大程度上受到群体沟通的影响。本文认为群体沟通包括了建筑工人之间对事故的沟通、情感沟通和对施工内容的沟通。对施工内容的沟通可以增进工人之间的情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促进事故的沟通。

4.3 妥善安排工人基本生活和工作任务

工作压力还来源于工人基本生活保障和工作任务的安排,建筑企业要及时发放工人的生活补助,保证工人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正常的生活,杜绝缩减或停发生活费现象;
管理人员对工作任务的安排要合情合理,除了浇筑混凝土等无法调整时间的工作外要合理安排工作内容,尽量减少工人加班的时间。

4.4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工人进行三个层级的岗前教育:公司级、项目部级和班组级。教育内容包括劳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安全生产对应的规范制度、特殊岗位的安全注意要点事项。针对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持证上岗。

除了岗前教育外还要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将安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安全教育可以采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邀请事故受害者进行经历详述、安全知识讲座、图片展和安全施工竞赛等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机制进行研究,构建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产生机制模型。根据研究所得影响因素体系,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行为产生机制概念模型,借助SPSS 和AMOS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修正,所得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发生机理,并根据数据分析,提出了建筑工人不正确佩戴安全帽行为管理和控制策略。根据发生机理所得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提出行为管理和控制策略,主要为加强对建筑工人不安全行为的控制、促进施工人员之间的沟通、减小施工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角度。

猜你喜欢 建筑工人安全帽修正 矿工有无数顶安全帽星星·诗歌原创(2023年12期)2024-01-06小小安全帽,生命保护伞机电安全(2022年4期)2022-08-27Some new thoughts of definitions of terms of sedimentary facies: Based on Miall"s paper(1985)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2022年1期)2022-03-25修正这一天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合同解释、合同补充与合同修正法律方法(2019年4期)2019-11-16建筑工人扬子江诗刊(2018年2期)2018-11-13建筑工人扬子江(2018年2期)2018-03-24软件修正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7年1期)2017-07-18泸州市建筑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分析西南医科大学学报(2016年4期)2016-01-03“同舟计划”:为建筑工人撑起一片天就业与保障(2015年9期)201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