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时间:2024-11-06 08:30:01 来源:网友投稿

魏桐桐

(新疆师范大学 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纺织工程专业作为课程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区域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的特点,来优化与创新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与本质建设,实现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的建设。当前,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新疆纺织产业面临着创新转型的迫切需求。基于此,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培养大批掌握纺织科学与技术、纺织创意创新设计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产教融合的必然选择。

2022 年,新疆棉花产量和棉花种植面积保持稳定态势,棉花产业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疆地区稳步推进纺织产业发展,并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固链等措施突出重点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通过引进混纺、化纤纺等工艺技术,培育壮大了织造产业。并突破印染技术,完善和提升了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推动了纺织服装业由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同时,多元化发展轻工五金、装备制造、战略新兴、新型材料等产业,构建了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主,多元化产业为辅的一体多元化产业格局,推动了纺织服装、装备织造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在新疆纺织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纺织机械的生产以及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的支持,为此,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加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则是落实产教融合、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产教融合作为职业院校主要办学模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纺织产业获得了转型与发展的新机遇,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强烈。基于此,各类院校纷纷推进产教融合,探索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在产教融合下,以市场为导向、紧密结合地区实际发展需求是学校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出发点。但是,从目前纺织工程专业建设情况来看,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比较模糊,没有体现出区域内纺织产业发展需要,同时也缺乏时代性的特点。这导致部分学生的专业学习缺乏目的性和方向性,对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不清,对目前所学的纺织工程专业知识缺乏认同[1]。

2.2 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有待完善

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教育改革背景下,培养复合型人才是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基于这一目标构建并完善课程体系也是学校纺织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但是,学校的课程内容设置还存在着与纺织企业的合作深入度不足,对地区的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整体认识不足,无法引入最新的专业知识,导致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降低了纺织工程人才培养的质量。

2.3 专业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专业教学能力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则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的教学基地等资源的支持,因此,推动校企合作是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但是,从当前纺织工程专业建设情况来看,校企在资源共享方面缺乏完善的机制,导致学校和企业无法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影响了学校的专业教学能力的提升。

2.4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不合理

考核与评价是评定教学工作质量、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学校和企业建立双向评价机制、联合制定考核标准,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要求。但是,从纺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考核与评价机制来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不畅,未针对面向地区纺织产业发展需求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起完善的人才考核与评价体系,其中考核主体不清晰、考核标准不统一、考核方法不科学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落实。

在新疆纺织产业迅速发展的新阶段,院校应聚焦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主线,坚持产教融合,面向产业需求培养掌握纺织领域关键技术的优秀工程人才,通过校企合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1 面向产业发展,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人才培养目标:第一,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培养目标。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从顶层上推动教学主体由学校与企业双重融合,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共同设计制定培养目标,根据纺织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来充分论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可行性,培养目标要紧贴企业一线岗位,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2]。第二,基于岗位能力导向、设计培养目标。为了保证学校在育人过程中有更加明确并便于执行的参照标准和方向,保证育人质量,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学校应根据企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实施上来看,院校可以通过对地区纺织企业相关岗位进行调查研究,明确纺织工程专业的定位,确定专业的研究方向是纺织品的设计、加工工艺、质量检测、贸易等。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适应发展能力、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规范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确保纺织工程人才在经历了专业培养后能够顺利进入企业,适应相应的岗位要求。

3.2 基于校企合作,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是实现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在构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学校应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构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突出专业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并利用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训练、特色培养、个性发展,实现纺织行业企业的需求与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效对接。第一,加强理论课程构建。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开发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包括纺织材料学、纺纱原理、织造原理、织物结构与设计、智能纺织品及应用、针织学、针织服装设计与生产、纺织智能制造等,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奠定了扎实基础。第二,优化实践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依托实践平台,搭建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学习。同时,学校应建立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在专业课程实践过程中,安排适量的基础实验和工程实验,通过这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一方面,校内需要构建与工厂实习具有紧密联系的实验室和基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手段,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学校可以与纺织工厂展开合作,形成线上与线下学习平台,提升学生对纺织行业的感性认识。学生在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中深入实践基地及领军企业,进行实战训练,切实提高创新设计、工程实战能力,为学生参与地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助力[3]。

3.3 依托资源共享,提升专业教学能力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联合,资源共享”是学校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条件。在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中,教育机构应加强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探索构建形成协作机制,保证资源共享持续、高效开展,以优化纺织工程专业教学条件。第一,推动人才共享,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院校纺织工程专业在建设过程中,要基于产教融合的要求与当地的纺织企业进行合作,并从人才、基地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其中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学校可以引导教师进入企业参观培训,在企业技术骨干的带领下,参观气流纺棉纺车间,对车间的万锭产量、设备维护、管理模式、奖惩制度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共同讨论探索当前新疆纺织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纺织技术更新换代缓慢、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部分纺织产品的质量与售价的提升空间有限等,这些问题能够促使教师团队依靠专业眼光,结合实践进行思考,并将问题融入教育工作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来推动产业的升级创新与循环发展。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吸引企业内的专业人员进入到纺织材料学、纺织品设计、纺织智能制造等课程讲授中来,优化“双师型”或具有企业挂职经历的教师比例,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素养。第二,加强资源共享,共建实践教学基地。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纺织材料与工程实验中心,根据专业模块及教学科研情况对实验室进行分区管理,实验室下设纺织材料实验室、纺纱实验室、机织实验室、针织实验室、染整实验室、非织造实验室、纺织学科实验室、开放实验室等专业教科研实验室。实验室设备要配置包括从纺纱、织造、服装、纺织材料、纺织品后整理的一系列生产、测试、教学和科研的仪器设备,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在校企资源共享、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学校要进一步明确纺织企业的人才需求,并利用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方向,切实面向产业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建立仿真实习数据库,提高实践模拟成效。纺织工程专业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联合Flash 动画方式,对纺织工程进行模拟体验,建立相对应学习数据库,展开针对性教学活动。具体来看,首先运用PPT 课件和flash 动画讲授纺织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然后运用纺织工程仿真实习数据库介绍纺织生产过程和需要的设备与工艺等,再通过模拟方式,对纺织设备与纺织工艺进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3.4 重视协同育人,加强人才素质考核

在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企业以及相关主体之间应达成协同育人的默契,并重视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考核与评价,聚焦考核与评价主体、维度、过程,构建培养过程质量“多元动态”考核与评价新机制。具体来看:第一,坚持将立德树人贯穿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以能力为导向构建评价体系,确保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契合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第二,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推动评价主体由学校单一主体评价向学校、企业和社会多主体参与评价转变,完善评价指标,让纺织企业以及相关社会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评价中展现,从而倒推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第三,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将由学生为主的评价向学生和导师并重的方向转变,以检验教师在人才培养中的贡献,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第四,优化评价内容,打破片面重视论文发表的评价机制,重视学生在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科研获奖、社会服务、学科竞赛参与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按照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实施对评价进行分类,以突出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参与纺织产业发展做好准备。第五,重视评价过程,推动评价由原来的静态性、截面式向动态性、全程化转变,进行分流淘汰,强调过程性评价结果运用,选出纺织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保证地区纺织产业的人才输送。

面向新疆纺织产业人才需求、构建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实现创新人才培养,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机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促使他们更好参与到区域的纺织产业发展中来。在未来的发展中,院校应继续面向地区的产业人才需求,不断优化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区域乃至全国的纺织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人才需求产教纺织 澳洋纺织纺织报告(2022年8期)2022-08-25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冰雪运动(2021年4期)2021-11-20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纺织届的“两优一先”纺织科学研究(2021年7期)2021-08-14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能源行业网络安全人才需求与培养探讨信息安全研究(2018年12期)2018-12-29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中国海归人才需求地图留学(2015年10期)2015-12-16关于3D打印技术与技能人才需求的思考出版与印刷(2013年3期)2013-01-31

推荐访问:纺织 新疆 人才需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