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构建

道德与法治思辨课堂的构建

时间:2024-11-05 17: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江苏徐州市大马路小学(221004) 刘 影

思辨课堂的核心是“思辨”。思辨可以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不断质疑、思考、探究,让学生领略到深层的教益、思想的光辉、哲理的启迪,进而品味到问题的奇妙,辨析出社会的纷繁复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教材中涵盖了大量的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引入思辨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观点进行审视,能使学生在思辨中获得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深刻理解,提升学习质量。

学贵有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质疑来引发学生思辨,在思辨中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

1.紧扣题目质疑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篇课文的题目与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课题就可以大致了解本课的内容。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围绕着课文题目质疑,能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为思辨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整洁,整洁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懂得保持仪表整洁不仅是个人的事,还是社会交往中有礼貌的表现;
养成讲文明、爱整洁的好习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爱整洁的重要性,在板书课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整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要爱整洁?一个人随心所欲,不爱整洁会有哪些不好的影响?怎样才能养成爱整洁的习惯?”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以后,教学目标也自然得到了落实。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就课文题目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为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奠定基础。

2.抓住关键词质疑

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些语句是全文的中心与主旨,是需要着重注意和强调的地方。教师引导学生紧扣这些关键语句质疑,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观点的深刻理解,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一课,教学目标是通过描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并且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皇家园林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毁灭的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教学时,教师围绕“不甘屈辱”“奋勇抗争”这些关键词引导学生质疑:“中国人民遭受了哪些屈辱?为什么要奋勇抗争?如果不奋勇抗争,中国人民将会处于怎样的境地?”这样的质疑,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知道落后就要挨打,从而树立强国信念,增强中华民族气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辨,可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3.借助情境表演质疑

情境表演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还原情境,把学生带入事件发生的现场,使学生获得对相关事件深刻的体验。在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知识,能够加深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少让父母为我操心》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体谅、感恩父母的辛苦;
能够管好自己,多从父母的角度想问题,少给父母添麻烦,并能够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结合这一课的内容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表演中质疑。教师让学生分别扮演辛苦的父母与听话的孩子,以及总是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并展示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在情境表演中,总是让父母操心的孩子,很容易引起其他学生对其行为的质疑,并纠正其不当行为。这样,在质疑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感受到父母工作一天的辛苦,明白要主动关心父母、体谅父母。这样教学,比起教师单纯地说教要好上许多,于无形中渗透了感恩教育的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构建思辨课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思考探究中真正提升思辨能力。

1.带着问题思考,引导学生思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构建思辨课堂。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虽然塑料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但塑料废弃品处理不当,对环境也会造成危害;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采取实际行动减少“白色污染”。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塑料制品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塑料制品有哪些、塑料制品为什么会被广泛使用、塑料制品具有哪些性能和特点,以及除了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困扰;
再让学生说说禁止塑料制品的使用行不行,怎样才能合理利用塑料制品,以及我们能为减少“白色污染”做些什么。这样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塑料制品及其危害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让道德与法治课堂闪烁着智慧和理性的光芒。

2.不同角度思考,引导学生思辨

小学生在学习时普遍存在着思想认识片面的现象,对问题的思考不全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教材中观点的全面认识,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下册《科技发展 造福人类》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跟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科学技术能够为人类造福,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活动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哪些好处,再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思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给人们的都是好处吗?”学生纷纷回答道:“科学技术带来了汽车行业的急速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便利。与此同时,汽车尾气排放又给大气层造成了很大的污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先进,但是电子产品的滥用又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

3.展开想象思考,引导学生思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些内容或者观点对学生来说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想象中思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内容或观点的深层次含义,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教学目标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正视历史,冷静地剖析历史,培养学生理性的爱国情感,使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初步养成尊重历史的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虽然他们在影视作品或者大人口中看到、听到过一些关于抗日战争或者人民解放战争的事件,但由于缺乏对这段历史的真实体验,他们常常不以为然。基于此,教师不妨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小英雄雨来”“放牛娃王二小”故事中令人难忘的情节。这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样教学,把爱国教育的目标落到了实处。

同样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当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产生争议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对文本观点的正确理解与认识。同时,有效的辩论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文本观点。

1.随机辩论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对某个问题存在不同的见解。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适切的话题把学生引入辩论环节,使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某些观点的共性认识,提升学习品质。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四年级下册《合理消费》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反思,明白哪些是自己需要的东西和想要的东西;
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取舍,学会合理消费。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如今的物质世界丰富多彩,每个人想要的东西都有许多。哪些东西是必须要买的?哪些东西是不需要买的?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呢?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以“合理消费”为话题,引领学生展开辩论。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说:“我家有钱,妈妈愿意给我买,你管得着吗?”有的学生说:“不舍得消费会被别人笑话抠门的。”通过辩论,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形成了适当取舍、合理消费的意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随机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自由辩论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时候学生对教师提出的辩论话题不感兴趣,而喜欢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学习同伴进行交流讨论。这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由辩论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中释放自我,从而打造出具有活力的思辨课堂。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读懂彼此的心》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懂得教育方式虽然不同,但都蕴含着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作为子女要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体会到父母与自己之间的浓浓亲情;
明白相互沟通与理解是家人和谐相处的法宝。可是,小学生能够感受并体会到这些的并不多。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为话题,引领学生展开自由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感受亲情的重要性,明白要爱自己的父母,学会与父母和睦相处,去感受家庭温暖带给自己的快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辩论,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心声,让学生能够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和同伴进行思想的交锋与碰撞,进而达成思想上的共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所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3.有针对性辩论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辩论会来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辩论话题的选取上,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抓住教材中的知识点,自主设计思辨话题,并展开辩论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如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下册《我参与 我奉献》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对待,要树立相互尊重的观念,要主动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小学生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意识淡薄,缺乏奉献精神。教学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不愿吃苦、怕苦怕累的现象,引领学生就“积极参与、乐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等方面的话题展开有针对性的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认识到奉献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能够自觉行动起来,以友善和热忱的态度帮助别人,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奉献精神的好少年。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精选话题,引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辩论,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真正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注重思辨课堂的构建,让理越辩越明,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事明理的品质,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走向理性,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而深刻,学习品质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辩论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英语文摘(2020年4期)2020-07-28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英语文摘(2019年5期)2019-07-13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英语文摘(2019年4期)2019-06-24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英语文摘(2019年3期)2019-04-25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