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突发公共事件下抖音短视频平台公众情绪的传播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下抖音短视频平台公众情绪的传播研究

时间:2024-11-05 13: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刘 欢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短视频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中的一颗新星,平台和用户都受益匪浅。截至2022年年末,抖音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以超过7.59亿的月活跃人数在短视频行业中独占鳌头,具备较强的研究价值。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截至2023年6月,中国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10.12亿,同比增长7 770万,增长率为8.3%,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 94.8%[1]。伴随用户规模增长的同时,舆情恶性事件也在短视频平台出现,对于网络舆情生态有着较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研究尤其迫切。

1.1 突发公共事件概述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会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其主要特征为事发突然、情况复杂、危害严重,影响极其广泛,会对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产生持久的影响。

1.2 抖音平台概述

抖音App于2016年9月20日上线,面向全年龄段,用户可以通过该软件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搭配文字上传图片或视频形成自己的作品。抖音短视频App上的视频内容领域多,覆盖面广。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抖音自成立以来,用户注册数量便以及其迅猛的态势增长。抖音2023年月人均使用时长达到36.6小时,且流量保持增长。截至2023年9月,抖音、快手、小红书、哔哩哔哩、微博五大典型新媒体平台去重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0.88亿,渗透率达到88.9%,三大梯队态势基本形成,其中,抖音以7.43亿月活、同比5.1%增速独占鳌头[3]。

1.3 突发公共事件与抖音短视频平台的关联

突发公共事件本身就具有强危害性和不可控性,再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的传播和扩散,会令突发公共事件变得更不可控。突发公共事件被创作者以文字加视频或图片加配乐的形式发布到抖音短视频平台后;
抖音用户会通过点赞、评论和转发的方式,为视频增加热度,进而提高事件曝光度;
抖音平台再根据算法推送机制,将视频推送给更多用户,从而使突发公共事件获得更多关注。因为抖音短视频不仅能在短视频平台内部通过转发的方式在抖音好友之间互相传播,还能够通过复制链接或者下载视频的方式在微信、QQ、微博等诸多社交平台上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范围,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妥当,会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2.1 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情绪在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点

一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短视频平台赋予了受众传受一体的传播权利,可以把自己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感受和观点传播到短视频平台上,通过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病毒式地扩散开来。

二是讨论度高。抖音短视频平台为大众提供了自由发表言论的环境,公众可以随时随地、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对于某事件的观点和态度。现在很多突发公共事件都是由公众自己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广泛热议,直至吸引政府以及各媒体部门的关注。

三是轻内容、重情绪。情绪在封闭的舆论场中周而复始,不断强化,在各种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最初的个人情绪放大到公众情绪,并且在特定的舆论场中掀起舆论风暴。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为了获得更多的浏览量,许多短视频创作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来制造噱头,这也导致了许多虚假信息的出现,让一些不知情的观众无法辨别真伪,最终会选择相信这些短视频的创作者,进而引起群众更大的情绪反应。

四是讽正面、捧负面。人类的七种情感中,喜悦和爱只占了2/7,而愤怒、悲伤、恐惧、厌恶和欲望则占了5/7。这表明,人类的潜意识对负面情绪非常敏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相比之下,负面情绪更容易被传播。在新媒体时代,普通民众面对负面事件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更趋向于情绪宣泄式传播。

2.2 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突发公共事件的情绪传播路径

一是情绪唤醒。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指出,情感的反应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行为。当一种情感被触动时,它会导致人们的思维活动变得更加敏感,从而使人们更容易被外界的刺激所吸引,突发公共事件刚发生时,由于相关部门更注重线下事件处理,往往对线上舆情介入不多,官方相关报道不及时或缺失使得公众缺乏了解事件真相的渠道,加上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不可预测的风险,公众深陷情绪之中,容易唤起强烈的焦虑、恐惧、愤怒等情绪。

二是情绪激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随着情感意见领袖的指引,公众对突发事件的潜在情绪开始浮现,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便是情绪激发的过程。

三是情绪汇集。当公众的情绪被充分激发时,不同的情绪会在交流中产生碰撞和共鸣。霍曼斯对小型基础群体的研究表明,社会交流更多地发生在拥有相似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背景的个体之间,这也导致了社会交流的同质性。这种同质化交往的特点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尤为明显。抖音短视频平台以观点和兴趣为媒介,公众有较强的认同感和群体归属感,相同和相似的观点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传播与碰撞,更易形成情绪的共振[4]。

四是情绪的沉淀与爆发。当公众情绪达到一定高度,新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公众的情绪仍然存在,只是暂时被掩盖起来。因此,公众的情绪可能会被持续地压抑,而不会完全消失。当有关事件的消息重新流传或者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时,公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将会被重新激活,从而引发新一轮的情感传播和爆发。

3.1 传播内容引发情绪共鸣

短视频创作者会选取事件中更具矛盾点和强烈情绪的内容进行发布,短小精悍的视频文本包含大量集中信息以快速吸引公众眼球。且大多数视频都会选择“情绪+事实”混合型的叙事策略,在情绪高度浓缩的短视频场域,传播者所传达的内容可以给公众带来强烈的在场感和归属感,感同身受的情境下公众更容易觉得视频所表达的观点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内心想法。

3.2 点赞评论促成情绪认同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中,用户通过“上划”或“观看”的行为选择寻求符合自身认知的视频内容。在看到能够引发情绪共鸣的视频时,“点赞”成为其对内容表示认可的最直接反应。基于抖音短视频的产品设计,观看视频—打开评论区—点赞—评论已然成为用户的最常使用路径。评论区文本区别于传播者的“一家之言”,多个体的意见碰撞使得用户可以找到最符合自身意见的内容。高赞视频内容及评论能够代表流量筛选逻辑下的优势意见,公众可以快速定位至视频并收获情绪认同。

3.3 盲目从众,煽动负面情绪

传统媒体时期受限于技术壁垒,公众即使对传播内容产生高度共鸣及认可,想要产生参与行为也很难。在社交媒体时期,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受众使用门槛,社交属性也进一步催生了公众参与行为。技术和社交的双重加持下,公众可以随时随地表达自身看法。而且出于流量的考量,视频创作者也会鼓励公众进行点赞、评论,在情绪的驱使下公众主动发表评论就显得十分自然。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在无人管控的“匿名”状态下,用户能够以一种更为开放、果敢的姿态介入抖音社区中,肆意发表言论,甚至一些攻击性的语言,某种程度上带来了网络社会的失序以及道德失范。在这种状态下,群体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渗透,盲目跟风,相互感染诱发集合行为,作出越轨行动。

3.4 以谣传谣,造成社会恐慌

由于突发公共事件所引发的高关注度,短时间内信息流推送会自然增加,算法推送使得视频得以最大限度扩散,越来越多的受众形成和传播者之间的情绪互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大多会呈现愤怒、忧虑等负面情绪,加上公众普遍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这些情绪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催生谣言、流言,且会以异常速度弥漫到人群中。在各种负面消息、情绪的感染下,普通人也可能发生心理创伤,过分焦虑紧张,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塔西陀效应”是诚信体系故障、社会秩序混乱的体现。该效应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在说假话、做坏事。新媒体时代,官方发言更应该把握好“时、度、效”,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4.1 抢占先机,及时发声,增信释疑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生后,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应第一时间赶往现场展开调查,及时公布真相,在调查的关键节点适时发布公告,让公众了解事态发展变化。在舆情危机应对中,要转变以往的被动局面,主动出击,积极引导,把握话语权。当出现舆情预警时,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应立即前往现场,收集第一手信息,并尽快发布新闻稿,以缓解公众的担忧。地方政府还应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实时监测公众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情绪倾向,及时发布事件真相,重视网络舆论的倒逼作用,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掌握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权。

4.2 发挥正面形象抚慰作用,安抚公众情绪

地方政府相关负责人应当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在发布新闻稿之前应深入了解民情,把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决心和勇气传达给公众,尽可能减少他们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焦虑、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切忌通报宣传腔、语言强势,避免使用重复无意义的官话套话,注意避开敏感词。密切关注公众对事件的评论态度,及时辟谣,然后站在官方角度给出应对方案和救助渠道。

4.3 提供社会支持,提升公信力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地方政府首先可以结合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物质支持,比如发生自然灾害后,及时向受灾区提供衣物、食物、生活必需品,及时解决相关受难人员的住宿和出行问题。其次是提供心理支持,对受到心理创伤的受害者,主动提供符合资质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此外,还可以向公众提供法律援助,安排律师解答相关法律问题,目的是将突发公共事件对公众产生的危害降到最小,以此来消解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的负面影响,树立正面和积极的政府形象,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新媒体时代政府部门应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以更加真诚、耐心的态度来传达观点。在处理重大事件时,应提供充足的证据,及时发布有效的信息和专业的调查数据,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提升其公信力。

5.1 政府层面:及时发声引导舆论

政府部门要转变以往的危机管理范式,从“控制”转向“倾听”。情感宜疏不宜堵,当舆情危机已经出现时,理应及时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疏导社会情绪症结,避免出现“赢了道理输了情感”局面。

一是要及时介入、权威发声,通过以权威身份第一时间发声来为事件定调,确保关键时刻不失语,让真相跑在谣言前面,切忌隐瞒、拖延。二是要因时制宜,讲究先后之序。突发事件舆情回应需结合事件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初期速报事实、慎说原因;
中期详细介绍具体措施及事件进展,借助媒体引导舆论理性看待;
后期通报处理结果,做好善后工作。相关部门在遭遇舆情危机时适时且适当的信息公开不仅可以达到舆情治理的目的,还能提升自身公信力。

5.2 短视频平台层面:加强监管工作,引导正确价值观

在社交媒体时代,平台的内容传播体现了“去中心化”的特点。短视频平台理应承担起情绪引导的重要职责。首先,要加强把关,提高内容发布者的准入门槛,严格把控发布内容,规范短视频内容,谨防虚假信息流入意见场域,限制蹭热度的营销炒作内容,减少推送,同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多次违规的账号实行限制发布策略,争取从源头优化短视频内容生态,创建良好的内容生产系统。其次,要引导媒体把握好报道尺度,防止报道片面、虚假,激化矛盾,引导用户遵守平台规范。最后,相关行业要加强自律,积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严格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生产更加优质的内容,提高原创优质内容的审核效率,对内容原创者进行鼓励和内容扶持,维护原创作者的权益,严厉打击低俗危险和抄袭搬运的视频内容,及时下架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问题视频,维护网络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强化实名认证管理制度[5]。

5.3 公众层面: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洪流,公众应提升自身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在上网冲浪时加强自身修养,增加知识储备,在事态尚不明朗时多一点耐心,不要急于作出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认知水平,不盲目跟风听信谣言,不散播谣言,不被个人的利益或者偏好所误导,树立合理的评判准则和正确的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在当下的网络环境下,短视频的盛行既是公众休闲娱乐、打发时间的渠道,也给一些舆情恶性事件提供了机会,突发公共事件大多都关系到社会民生,必然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政府、平台、公众应多方合力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

猜你喜欢 舆情公众情绪 公众号3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1年4期)2021-06-04公众号9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10期)2020-11-26公众号8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9期)2020-11-07公众号5月热榜党的生活(江苏)(2020年6期)2020-08-27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16期)2016-09-19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10期)2016-06-05舆情中国民政(2016年24期)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