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 王 璐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冼颂华
(一)什么是数学阅读?
数学阅读包括课内教材的阅读、 课外书籍的阅读。
随着思考的深入, 我们发现学生阅读的素材不仅仅是这些,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阅读广告、新闻等。而这些文本中有时也会含有数学信息, 所以我们认为含有数学信息的文本材料,学生在阅读时都属于数学阅读。
那么面对素材, 怎样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呢? 阅读的方法很重要。
(二)学生会数学阅读吗?
大家有没有发现, 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不具备数学的眼光, 举一个小例子:
这人有九尺高,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好像红枣一样, 生就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雄伟。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对关羽的描述,“尺” 不是课内学习的长度单位,经调查,绝大多数的学生阅读这段文字, 只能根据语境感觉关羽身材高大, 至于关羽究竟有多高并不知道,也不会去查证。
反之, 如果有了数学阅读的视角,又会看到什么呢?首先有意识地聚焦“九尺”,思考到底多高? 查资料,看到数据便会质疑,近3 米的高度,合理吗? 再思考猜测,三国时期“尺”的标准和现在是否不同? 再查资料, 原来真的不同, 最后得出结论, 关羽身材高大, 身高约2.178米,和现实生活中的姚明做对比,比姚明稍矮一些。
(一)数学阅读教什么?
数学阅读课“教什么”? 教数学知识,当然可以,但我们更想教会学生数学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面对书本中、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会用数学的思维“思”,会用数学的语言“说”。
(二)如何选取素材?
自编阅读文本,如何选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各学科都要落实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素材的选取也应具有时代性,经过综合考量,主题选定高铁。
主题确定后,为了凸显数学学科的本质, 数据的选择尤为重要。
经过斟酌,选定广东、安徽、吉林、 内蒙古、 北京五个地区2020-2021 年的高铁里程数,自编阅读文本如下:
中国龙
中国,是一个与龙相关的国度。自古以来, 说到绵延在中国大地上的龙,人们会联想起万里长城,它的确是过去最能代表中国形象的龙。
迈入21 世纪,中国大地上最雄伟、 最壮观的龙又有了新的表征—中国高铁。
既入溪云又过峰, 耳闻目见尽其踪。
万邦宾客同惊叹, 今日神州遍地龙。
如果一首诗不足以描述这傲人的高铁壮图, 那么随年跃进的里程数据,不可能不使你动心。
我国各省(市)高铁总里程数一览表(节选)注:高铁总里程数是指各省(市)高铁修建的累计总长度单位:千米
回望1909 年,中国建成第一条京张铁路,速度35 千米/时,如今我国高铁的速度已经达到350 千米/时。
除了速度的飞跃, 高铁总里程数也从0 飞跃到了4 万公里, 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多么震撼!
中国的高铁已经成为一张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的名片。
100 多年前,中国人要修一条铁路,需要请外国人帮忙,而今天外国要修高铁,得请中国人帮忙。作为中国人,谁不为此骄傲。
如今,中国高铁绝对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你看到它的光芒了吗?
(一)数学阅读的方法
如何利用文本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的能力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意识与焦点”,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数学信息的意识, 有了意识眼光才会聚焦数学信息。
二是“提取与运用”,这一部分是对数学信息处理的过程, 提取表面信息,挖掘隐藏信息,对于数学信息的关注要“由表及里”。
三是“思考与行动”,这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 思考、 分析数学信息, 寻找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
思考的过程中经历猜测、查证,从而形成个性化的观点或结论。
(二)教学环节的对标
如何落实,回到《数说高铁》一课中,第一个环节“意识与焦点”,学生初读《中国龙》文本谈读后感想,交流中发现同一篇文章, 学生关注的信息各有不同, 引导学生聚焦数学信息。
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关注数学信息的意识, 让学生体会阅读不仅仅和语文有关,和数学也有关,准备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另一扇窗。
第二个环节 “提取与运用”,首先引导学生读懂表面信息, 读懂表面信息是数学阅读的基础;
接着深挖隐藏信息, 隐藏信息的找寻是对表面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你能说一说2458 千米表示什么意思吗? ”“你能找到表中隐藏起来的信息吗?”“与上一年比,哪个地区高铁里程数增长得最快?”三个问题的引领, 逐步培养学生会 “看”、会“思”、会“说”。
第三个环节 “思考与行动”,继续引导学生找寻数据背后更深层次的因果关系。
这一个环节也是三个环节中最重要的环节, 可谓是透过现象看本质。
由于学生身处广东省, 所以先从广东地区研究起,引导学生思考,“广东2021 年高铁的增长量、 总里程数都是位居榜首, 背后有原因吗? ” 学生根据经验开始合理猜测数据背后的原因, 可能与广东的经济、人口、地理位置等有关,教师进一步追问, 鼓励学生继续查找资料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阅读过程中是会产生猜想的,有了猜想还需要查找更多的数据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第二个重点关注的地区是北京, 表中数据显示北京的总里程数少、2021 年也没增长,“是不是北京高铁建设落后呢? ” 学生考虑到面积因素, 发现广东的面积约是北京的11 倍,再引导学生用数据来衡量北京高铁发展的真实情况。
由于数据相对比较丰富, 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 引导学生体会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在数据的支撑下形成自己的观点。
这一环节让学生感悟面对数据不能只看表面,需要深入分析,这样得到的结论才会更加真实、客观。
分析完北京, 再一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原来高铁里程数和面积有关,是不是面积越大,里程数就越长呢? ”学生发现并不是,聚焦内蒙古,寻找数据背后的原因,原因之中再聚焦“地广人稀”,引导学生用数据说明内蒙古的“地广人稀”。
学生发现北京与内蒙古的人口差不多, 面积比约是1∶70。
数形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数据的力量, 有了数据,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刻画就会更加深刻。
这一节数学阅读课是一节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
在备课过程中,我深知自己的不足,也深刻体会到博览群书是新时代教师的基本素养。课上我和学生说, 阅读不仅仅和语文有关,和数学也有关;
课下我想和老师们说,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数学老师也应该热爱阅读。我们,在阅读中丰富、提升,在教学中创新、实践,努力成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