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洁 程卫红
摘要:文章以武汉工程大学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为基础,采用线上调查和线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对高校学生数字素养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适合我国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为开展大规模数字素养评估项目提供经验,为我国高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和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高校学生;
数字素养;
发展现状;
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A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信息创建于线上,数字信息变得触手可及,人们面临着数字信息选择的焦虑、数字信息甄别与应用的风险。获取数字信息和利用数字信息的能力变得日益重要,公民数字素养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1]。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从宏观上前瞻性地为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数字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设定了整体架构[2]。高校具有教育职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建设数字中国生力军的摇篮,理应承担提升高校学生数字素养的责任。因此对高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进行评估非常必要,明确认知学生数字素养发展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方案和课程计划,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字素养。本论文以武汉工程大学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适合我国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为开展大规模数字素养评估项目提供经验,为我国高校学生的数字素养教育和研究提供实践参考。
1 数字素养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数字素养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1994年,阿尔卡莱[3]首次提出数字素养概念,认为它是指理解及使用计算机的各种数字资源及信息的能力。2004年,以色列学者Eshet-Alkalai[4]提出了数字素养的5大框架:
图片-图像素养、再创造素养、分支素养、信息素养以及社会-情感素养。2006 年欧盟发布的《终身学习的关键素养:欧洲参考框架》[5]认为,数字素养是公民使用电脑检索、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和参与协作等行为。2011年,欧盟实施的“数字能力项目”建立了数字能力框架,涉及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建域、安全意识域和问题解决域等5个领域[6]。2014年,“数字素养”被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以下简称JISC)定义为个人在数字社会中生存、学习及工作所需的能力,包括利用数字工具开展学术研究、撰写报告及批判性思考等能力[7]。2015年,“数字素养”被欧盟定义为在工作、休闲、学习和就业等一切社会参与活动中,有把握地、批判地和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8]。2017年,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未来技术研究所将数字素养定义为“在工作、娱乐和交流中批判性使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并提出数字素养框架[9]。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图联”)在2017年发布了《数字素养宣言》,将数字素养定义为一种能发挥数字工具潜能的能力,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检索、理解、评价、创造并交流数字信息的能力,这个过程需要具备认知技能与技术技能。这是第一份关于数字素养的国际性系统宣言,该定义迅速得到图书馆界的广泛认可和普遍应用。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数字素养全球框架》中指出,数字素养应包含7个领域:操作域、信息域、交流域、内容创作域、安全伦理域、问题解决域、职业相关域[10]。
从2006年起国内学者开始对数字素养展开研究。肖俊洪[3]认为数字素养不仅涉及纯技术的技能,还应包括认知技能、情感技能、社交技能等; 柯平[11]和张薇[12]从个人数字素养应具备的能力与技能角度,指出数字素养包括网上搜索、阅读和批判分析数字信息与知识重组等能力; 许欢等[13]认为数字素养应具备跨学科的能力,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李春卉[14]从数字素养所涵盖的基本技能、个人道德规范以及数字安全伦理域等角度诠释数字素养的内涵。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国内缺乏被普遍认可的数字素养框架模型,笔者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用于评估高校学生数字素养现状更为合适。该框架简洁明了,包含了其他框架的关键要素,特别是操作素养和职业相关素养(针对高校学生,主要指学业相关操作的数字技术能力),这对研究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极具参考价值。同时,国内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关于数字素养内涵研究、数字素养与相关素养的关系研究以及介绍国外数字素养教育模式和实践等,少有结合我国高校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展开的实证研究。因此,本论文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为基础设计问卷调查,以武汉工程大学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中问卷内容设计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为基础,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研究中,职业相关域针对高校学生,主要指学业相关领域操作的数字技术能力,包括文献检索和数据库检索等能力。
本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类别、学历以及是否是武汉工程大学在校生;
第二部分基于UNESCO的《数字素养全球框架》设计测量项,将选项设置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一般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5个选项,按照1~5分进行赋值,测量项方向保持一致;
第三部分包括被调查者接收数字素养教育的情况,期望提高数字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本研究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23年12月19日至2024年1月15日,利用问卷星设计电子问卷调查表。通过微信、QQ等软件发放、收集电子问卷调查表,同步设计纸质问卷调查表。问卷对象为武汉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以及硕士生。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18份,经筛选获得有效问卷调查表245份,回收率为77%。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如表2所示。数据显示,参与本次调查的学生在性别、年级、专业、学历等方面分布较为合理。
本研究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水平体系问卷信度检验,结果显示,数据样本整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2,7个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696、0.789、0.842、0.701、0.815、0.800、0.632,表明问卷整体和各维度都具有良好的信度。同时,在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中,KMO值为0.886,Bartlett球形检验的P值小于0.01,表明量表构念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3 学生数字素养现状结果分析
3.1 基于年级分组的样本对比分析
在基于年级的分组样本中,将样本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及以上共4组,具体如表3所示。
在基于年级分组的样本中,数字素养的各个维度得分均为大四及以上>大三>大二>大一。这表明,随着年级的增长,高校学生数字素养各域能力均有提升。大一学生作为刚踏入本科教育的群体,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数字素养教育,但在数字环境的长期包裹下以及与各类媒介的交互中,具备了一定的数字设备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形成了对数字素养的基本认知,因此大一学生在数字素养各域上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在大学教育中,有机会接触更多软硬件数字设备,有机会科学系统地学习数字素养相关的专业课程或通识课程,因此在操作域、信息域两方面有着显著提升。由此可以发现,有效的实践和科学的教育非常有利于综合提升学生数字素养,高年级学生数字素养各维度均高于低年级。
3.2 基于学历分组的样本对比分析
在基于学历的分组样本中,将样本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组,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知,研究生群体在数字素养各方面得分均高于本科生群体,尤其在操作域和职业相关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优势。研究生在职业相关域的得分比本科生高出0.46分,在操作域的得分比本科生高出0.82分,是7个领域中差异最大的一项,说明研究生在学业相关领域操作数字技术的能力以及对数字设备及软件的理解、操作两方面相对本科生有明显优势。同时,本科生在内容创作域展现出了与研究生相近的能力,平均得分仅相差0.06。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研究生和本科生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的不同侧重点和深度。研究生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更侧重于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以及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等能力的培养。
3.3 基于素养域分组的样本对比分析
基于素养域分组的样本对比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学生数字素养平均分综合得分为3.53,表明当前高校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总体上并不是十分理想,亟待提升。同时,交流域(4.02)、安全伦理域(3.80)以及信息域(3.62)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综合水平,说明目前高校学生在交流域、安全伦理域以及信息域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而操作域(3.07)、内容创作域(3.26)两个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综合水平,这表明当前关于高校学生在软硬件操作能力和内容创作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未引起足够重视。
3.4 数字素养教育需求分析
问卷第三部分通过多选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数字素养教育方式的需求。通过学校正式的课程、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数字素养培训、寻求他人(老师、同学等)帮助、通过书籍的学习与实践这4个选项的比例均超过50%,说明这些渠道是大多数人认为能有效提升数字素养的方式。网络教育课程和讲座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为40.48%和36.96%,说明这两个渠道可能不是大多数人优先选择的学习方式。选择“其他”的比例为13.69%,说明仍有一部分人选择其他方式来提升数字素养。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认为提升数字素养能力主要依赖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所以高校在提升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
4.1 丰富与数字素养相关的教育通识课程
本研究已发现科学的教育有利于综合提升学生数字素养,因此,高校需继续丰富与数字素养相关的教育课程。学生与数字社会相互依存,数字素养是每个高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础素养,因此,高校在教育规划过程中,可以将数字素养通识教育相关课程纳入必修课的行列,与此同时,在教学系统中不断丰富数字素养一流课程数量。由于通识教育具有非专业化、普适性等特点,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更加重视培养兴趣、引导入门、夯实基础等方面,如在培养兴趣方面,可开设“大学计算机”“数字媒体技术导论”“Office入门指导”等课程。这在培养学生对数字信息兴趣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数字信息的认知水平,提升了学生数字素养的整体能力。
4.2 强化学生面对数字社会的内容创作能力培养
在数字素养中内容创作能力居于重要地位,而高校学生在经过四年大学教育后,内容创作能力提升幅度非常小,高校学生内容创作能力低于数字素养综合水平。高校需加强学生面对数字社会的内容创作能力培养。首先,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与内容创作能力相关的资源和平台,开设并丰富且相关的一流课程;
其次,高校应鼓励和引导学生将创新思维融入学习与实践中,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数字信息内容创新相关的问题。如高校定期组织数字素养竞赛和科普图文视频创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竞赛和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数字技能和创作成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促进学生内容创作能力的提升。
4.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数字技能。通过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线上课堂、导师制等模式,将数字素养实践融入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甚至还可以扩展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数字技术软硬件操作及理解能力。同时,可依托图书漫游中心、创客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数字人文空间、数字化体验和服务中心等,建立数字赋能的教育学习空间,为学生提供数字实践环境,通过与数字资源的交互式实践来提升数字素养操作域能力。
4.4 打造优质数字校园环境
高校学生数字素养能力提升的主场在学校,学校实施数字素养教育需要数字资源、软硬件数字设备和空间场所的支持,打造优质数字化校园环境,是提升学生数字素养的基础。首先,需要建设优质的智慧校园,包括快速的数字化网络,丰富的数字化硬件设施,全面、及时更新的教学资源。其次,优化数字素养教育的多元场景。利用图书馆空间优势、资源优势,打造创新性强的服务空间,如未来学习中心;
引进新设备、新技术,使图书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
创新数字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数字服务,使之成为高校数字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成为学生乐意选择的智慧空间。
5 结语
本文以武汉工程大学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探究出适合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的策略,为未来数字素养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如未对各专业、各性别学生数字素养现状分别展开对比分析。在后续研究中,可以细化分析类别,完善本文提出的高校学生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孙鹏,王宇.我国高校读者数字素养鸿沟成因、危害及治理策略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5):58-65.
[2]佚名.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23(2):69.
[3]肖俊洪.数字素养[J].中国远程教育,2006(5):32-33.
[4]ESHET-ALKALAI Y. Thinking in the digital era:
a revised model for digital literacy[J]. Issues in Informing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12(9):
267-276.
[5]FIGEL J.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R].Brussels:
European Communities,2007:23.
[6]任友群,随晓筱,刘新阳.欧盟数字素养框架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5):3-12.
[7]叶兰.欧美数字素养实践进展与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4(7):17-22.
[8]FERRARI A.DIGCOMP:
a frame work for developing and understanding digital competence in Europe [EB/OL].(2015-12-20)[2024-01-21].http://publications.jrc.ec.europa.eu/repository/bitstream/111111111/29481/1/lb-na-26035 -enn.pdf.
[9]郭一弓.欧盟数字素养框架DigComp 2.1:分析与启示[J].数字教育,2017(5):10-14.
[10]孙旭欣,罗跃,李胜涛.全球化时代的数字素养:内涵与测评[J].世界教育信息,2020(8):13-17.
[11]柯平.图书馆学科发展趋势及未来重点领域[J].现代情报,2013(8):3-8.
[12]张薇.英语数字素养的研究型评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115-121.
[13]许欢,尚闻一.美国、欧洲、日本、中国数字素养培养模式发展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7(16):98-106.
[14]李春卉.英国高校图书馆数字素养教育实践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7(8):78-82.
(编辑 姚 鑫编辑)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of digital litera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aking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HE Jie, CHENG Weihong
(Library,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200, China)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student population of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Global Framework for Digital Literacy propos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UNESCO), and adopts a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surveys to conduct a survey and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digital literacy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It analyzes the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improving digital literacy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conducting large-scale digital literacy assessment projects, and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mo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digital literacy;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improvement strategy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图书馆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项目名称:读者数字素养发展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项目编号:2023YB03。
作者简介:何洁(1991— ),女,工程师,硕士;
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