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探微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探微

时间:2024-11-03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方式的最新表达,是对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是中国新时代推动国家间谋得共赢发展的智慧体现、话语表达和殷切期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是我国的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和共建环保理念在国际上的话语表达,也是为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提供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话语表达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4)03-0015-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如何与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智慧体现,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对外话语和国际形象的提升,也为他国打造稳定的国际环境树立了典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核心内涵丰富,话语体系凝练清晰,具体表述为“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2],体现为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和共建环保的话语内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便于他国对我国的理解与接受,实现友好共赢关系的构建。

一、和平外交的话语体系:持久和平、开放包容

(一)持久和平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各国主要的任务之一。和平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和平是取得发展的前提,发展又为和平提供保障。从古至今,战争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皆为破坏。今天的世界依然存在很多突出的、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这些破坏和平甚至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在旧的国际秩序主导下滋生的,阻碍世界的和平发展。打造国际新秩序,需要各国积极主动地营造和平的发展环境和对话平台,为实现共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向往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中国从没有以恃强凌弱的姿态对待他国,更没有以霸权、强权的方式干涉他国,始终以平等的姿态,以提供帮助的方式共谋合作。那些对中国予以“国强必霸”的论调,是一种误读和偏见,是对中国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不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一个和平发展的环境。同样,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为他国提供广阔的市场,这是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的机遇。同样,中国走向世界,也为中国的和平与发展谋取了发展机遇和平台。因此,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构建持久和平的话语体系。

(二)开放包容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1]。历史证明,对外开放才是取得发展的出路,而闭关锁国则导致落后挨打。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只有迈向国际,才可寻得自身发展的良机。

首先,持有包容文化差异的胸怀。中国有着56个民族,其文化、信仰、话语皆有差异。然而,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特性下,民族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团结进步的局面。放眼国际,各国间文化的差异更为复杂。然而,文化差异是各国文化交流、打通沟通障碍的入手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各国拥有包容文化差异的胸怀,建立起国家间有效沟通的平台,便于消除存在的一些摩擦或误解。中国始终尊重他国文化,发挥着在国际舞台上该有的作用,赢得了他国的尊重和认同。

其次,拥有走向国际的勇气。“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世界市场的合理分配。但不可预知的危险因素依然存在,突出表现为南北发展差距问题、国际恐怖主义、局部冲突、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生态环境等问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对各国的考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中,各国都不能独善其身,要敢于走向国际迎接挑战。各国走向国际,抓住发展机遇,这是应时代发展要求,是提升国际地位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在提升国际地位中理应具备的勇气。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动员国家间互助合作,在国际舞台中发挥各自作用,实现合作共赢。

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路程中,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说明了外交理念是正确的,证明了构建持久和平、开放包容的和平外交话语体系是正确的。同时,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显示了我国敢于走向国际的雄心壮志,也显示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赢得了世界认可。

二、共谋发展的话语体系:普遍安全、共同繁荣

(一)普遍安全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1]。在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恐怖主义、民族主义、地区冲突、宗教冲突、极端主义、水源争夺、毒品泛滥、非法移民和全球环境等问题在全球蔓延。“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1]。

首先,共同安全。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以及单一的、零和博弈的理念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理念。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求的安全,往往只是自身的安全,是建立在损害他国利益之上的安全。然而,这样的安全理念即使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也不能长期发挥效用,只能是暂时性的安全。因为,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形势下,每个国家谋求长久安全的发展环境,都离不开他国支持和合作,否则国家间将会处于分歧和误解之中。共同安全的特性与合作安全、综合安全是一致的,是各国普遍的需求。因此,各国都有平等享有安全的权利,都必须在维护自己安全的同时也要顾及他国安全。

其次,综合安全。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局势下,一个国家的安全隐患往往是复杂多变的,是多方面的。因此,每个国家需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网络等领域不受他国侵犯,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利益基础上,维护好本国人民的利益。各国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立一个综合安全的发展环境,这是应对安全问题的最佳方式之一。

再次,合作安全。解决国家间的安全隐患,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努力是难以成功的,需要双方甚至多方的共同努力。国家之间需要建立一个平等对话协商的机制,以友好的沟通搭建合作的桥梁,确保国内和周边甚至国际安全。因此,合作安全是解决安全问题,进而实现共同利益的外交理念之一。国家间应以合作安全的理念为指导,构建安全的发展环境,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

最后,可持续安全。可持续安全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关于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的重要观点。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之上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博弈,也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历史。历史诸多例子证明,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人类文明才得以延续,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持续。人们需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才能明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不是矛盾对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要摒弃只求发展不讲环保的理念,要从生态环境问题的源头抓起,做到预防为主、自然恢复为辅。可持续安全从维护好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利益出发,将实现各国间长远的共同利益作为落脚点,为人类建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共同繁荣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1]。经济全球化使得每个国家不能独立于世界市场之外。一国的繁荣,除了自身努力外,离不开他国的帮助或合作。

首先,获得共同繁荣,要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下,各国需要主动在国际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他国建立对应的关系。每个国家寻求更好的发展时,应坚持对外开放,抓住发展机遇,在世界资源市场内有效利用各式资源,实现发展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对外开放是世界各国取得发展的必然方式,这也是时代潮流和主题的要求,也是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的要求。

其次,获得共同繁荣,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对外开放只是实现共同繁荣的起点,而落脚点在于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获得共同繁荣。国家间实现发展成果的共享,从包容互惠做起。对外开放中,自身要对外来的事物具有包容态度,不能因存在文化理念上的差异而排斥或否定,要从差异中寻觅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互惠是合作发展中获得的共同利益,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关键环节。实现互惠互利需要打造公正平等的国际秩序,并制定相关的国际准则、法则来约束相关国际活动。否则国家间将无法平等相待,一切合作发展将在无秩序下进行。因此,树立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是各国实现共同繁荣的关键,也是寻求长久合作发展的保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共谋发展话语体系,以实现世界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为实现共同繁荣注入更强的动力。

三、共建环保的话语体系:清洁美丽、协调发展

(一)清洁美丽的话语表达

中国“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1]。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大多国家都深陷生态环境问题的泥潭中。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打造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首先,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从伦理道德角度看,人该怎样去对待自然?人们要怀着感恩的心对待自然。人虽然来源于自然,但不是自然的奴隶,顺应于自然不是屈从于自然。人在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生活资料时的实践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因此,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生产发展活动违背了自然运行规律,超出了自然自身承载和净化能力的范围而产生的。人类若对自然只讲索取不讲恢复,只讲污染不讲治理,或者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都是不对的。人们应该多还旧账,偿还过去因粗放生产发展造成的生态账,逐步恢复自然元气;不欠新账,求得生产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因此,人们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要推动生态科技创新,增加资源能源利用率,减少废气、废物、污水排放,从预防环保问题做起,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其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工业文明时期,无休止的掠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践行绿色发展,要从生态环境问题源头进行预防和治理。因此,我们要处理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生态良好之间的关系。人的生活水平的真正提高,不但在于物质上得到满足,更在于生活品质的提升。美丽的生态环境能够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维护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最基本的要求。由此,人们应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养成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和生态环保习惯,获取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使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改变。

当人们真正做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建造一个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世界将不是奢望,将真正实现。因此,积极推动我国生态环保理念走向世界,倡导世界人民共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建设美丽世界,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在的目标要求。

(二)协调发展的话语表达

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失调,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首先,协调国内生态环保的空间布局。人的实践活动超出了自然自我净化、承载能力的界限,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当人的实践活动在自然生态系统规定的界限内进行,就不会受到自然疯狂的报复。我们要始终牢记“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1]三条红线。这三条线是我们在自然界内进行实践活动的界限。在三条线的界限内,科学规划国土空间布局,对生态保护、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有序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在牢记生态环保的三条线的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协调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各重大关系,为实现美好生活做好空间规划。

其次,协调好国家之间责任。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问题,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的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已不再是一个国家的事情,是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的事情。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模式,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与反思。应对环境问题,各国都应付出相应的行动,履行相应的责任。大国强国应多负责任,不能转嫁责任,更要帮助小国弱国。小国弱国不能脱离实际,应以自身实力履行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我国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上,积极履行国际责任,为他国建言献策形成良性互补,为共同打赢世界生态保护战树立了标杆,并赢得了国际上的认同。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国家间要协调好关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发挥各自作用,形成强大的合力。因此,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协调好国家间的责任,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不仅关系着建立一个清洁美好的世界,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创造了条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的不仅是我国外交方式的创新,更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从全球人民利益出发,为实现共同的利益提出的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体系,以和平外交、共谋发展、共建环保话语体系的构建在国际上呈现出来,表达了我国的智慧、方案,让世界更进一步了解我国的特色和善意,实现国家间共赢共享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习近平著作选读: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基金项目:2023年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Qhyb2023-153);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哲学研究”(2023-JCZD-03)

作者简介:李雷通,讲师,博士研究生,从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 治国理政新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前线(2017年1期)2017-03-01核心素养如何在中小学校落地生根文学教育·中旬版(2016年12期)2017-01-09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求是学刊(2016年6期)2017-01-07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中国故事中国认知国际表达中国广播(2016年10期)2016-11-18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构建及创新现代交际(2016年7期)2016-11-17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人民论坛(2016年14期)2016-06-2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原则和路径商(2016年2期)2016-03-01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中州学刊(2015年10期)2015-12-03

推荐访问:共同体 话语 构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