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2.054
[摘 要]事业单位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社会职能的有效履行,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健康发展。对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并加强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体系,发挥绩效评价和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志码:A
随着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只有将绩效管理手段融入其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预算管理的价值。当前,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预算项目绩效不理想。对此,事业单位应基于现存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解决措施,完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事业单位管理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1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工作的意义
首先,开展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可以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融入绩效评价,以绩效目标为基础,对财政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可以提高财政资源利用率。同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可以对单位的管理工作进行优化,调整资金配置,使各项资源得到有效应用。其次,开展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模式的创新。预算管理强调量入为出,而绩效评价则要求每笔支出都有明确的投入成果,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意识,优化单位财政管理模式。最后,开展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通过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可以明确相应的管理权责,优化管理流程,强化管理措施的约束性和秩序性,确保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促进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2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工作现状
2.1 预算绩效目标不清晰
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存在预算绩效目标不清晰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部分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与实际不相符。部分单位在预算绩效目标设置过程中,对单位内外部各种因素的考虑不足,导致预算绩效目标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第二,预算绩效目标只是简单的文字描述,缺乏量化指标,指向性和功能性不足。第三,预算绩效目标没有进行合理的细化,只设置了年度目标,而月度、季度目标不清晰,细化不够彻底,难以有效指导预算工作的开展。
2.2 预算编制有待优化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依据不合理,只是按照相关制度、政策文件进行编制,没有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规划及预算绩效目标,导致资源安排不合理、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影响了预算管理效果。同时,部分单位的预算编制方式选择不合理,零基预算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的应用,部分人员习惯以传统编制方法为主,没有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影响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1]。
2.3 预算执行监督效率较低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机制比较传统,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过程中,执行控制力度较弱,影响了预算执行监督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预算执行分析不到位。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没有及时对各项目的进度进行分析,对于与预算计划存在偏差的项目,没有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改进,影响了预算执行控制效果。第二,预算执行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及时了解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影响了预算执行控制效率。第三,内部审计不到位。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偏向于事后审计,而且多为财务账目审计,缺乏项目执行过程审计监督。
2.4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待优化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不合理也是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的问题之一。首先,由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发展,事业单位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应该也进行更新。但是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并没有随着职能的变化而调整,仍然使用传统的指标,与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不相符。其次,很多单位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偏重财务指标,非财务类指标占比较少,导致指标体系全面性和针对性不足。最后,预算绩效责任划分不明确,影响了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2]。
2.5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
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项目绩效评价完成后,只是将评价结果作为了解预算资金使用情况的依据,没有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此外,没有根据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未能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3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绩效评价工作改进建议
3.1 明确预算绩效目标
事业单位基于绩效评价开展的预算管理,要有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并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量化,保障预算绩效目标的可实施性和合理性。事业单位在设置预算绩效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预算绩效评价所包含的预算项目支出。第二,在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时,应明确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预期效果等。第三,在预算绩效目标制定时,应采取分层级的方法。即在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结合预算绩效评价要求和规定,设立一级目标;
然后从资产配置、资金分配、项目设置、预算执行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一级目标进行细化,设置二级目标;
再根据二级目标的具体情况设置三级目标。例如,在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项目中,可以设置经费变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预算调整比例等三级目标。第三,在预算绩效目标设置时,应关注未完成绩效目标项目、超预算项目/部门的处置问题,并明确相应的流程和方式。例如,事业单位的某个部门的某个预算项目的绩效评价结果不符合绩效目标,可以根据与绩效目标的偏差程度,对该部门处以警告、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以及预算调整等处罚。第四,对预算绩效目标进行量化,以指导后续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第五,事业单位应做好预算绩效目标制定和预算编制过程数据信息登记、保存工作,及时收集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并进行汇总归档,保障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为后续的预算管理和预算绩效目标制定提供参考。
3.2 优化预算编制工作
提高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对此,事业单位应对预算编制工作进行优化,保障预算编制的全面性、可靠性。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要提高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认识到预算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后续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结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其次,优化预算编制理念,将绩效管理理念融入预算编制工作,创新预算管理方式,以绩效为导向安排项目预算,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在预算编制工作中,事业单位应成立预算管理小组,安排专人负责预算编制统筹工作,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预算管理部门应全面分析往年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以及对应的财务报表数据信息,结合本单位社会职能、工作计划等,分析各种预算项目特点,明确预算编制关键点,做好预算编制基础工作。第三,采取合适的方式编制预算。结合预算项目特点,采用合适的编制方式,如员工工资、水电费用等变动不大的支出,可以采用固定预算法进行编制;
对于物资采购,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法进行编制;
对于重大项目、特殊项目,可以采用滚动预算法进行编制,保证预算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最后,事业单位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审查,注预算项目编制的必要性、科学性、经济性和真实性,避免发生虚报预算、谎报项目、以公谋私等问题,严禁单位、部门设置“小金库”,强化单位管理能力[3]。
3.3 加大预算执行监管力度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涉及的部门、岗位较多,而且还包含一些财务工作,如果监管不到位,很可能发生预算超支、预算外支出以及绩效不达标等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大预算执行监管力度,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首先,事业单位应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内部监管力度。事业单位要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主体责任。为加大监管力度,事业单位应设立考核部门,主要负责预算执行、绩效评价等考核、监督工作,明确监管人员的职责,并做好考核监管工作规划,通过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价,了解预算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监管体系中的问题,形成评价报告并提交给单位管理人员。同时,按照责任制度,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强化预算监管的严肃性。其次,引入外部监督力量。为进一步强化预算执行监管的有效性,事业单位可以引入社会监督资源,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对单位预算绩效信息进行适当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从而规范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最后,采用信息化监督手段提高监管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单位管理中,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对预算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全面收集工作中的相关数据信息并进行分类处理,为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事业单位应培养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应用技能,确保其可以熟练应用和操作信息化系统,基于系统分析各项数据信息,以此为工作开展的依据。在绩效评价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及时收集和整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并依据这些数据信息进行预算绩效评价,提高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3.4 优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至关重要,绩效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直接关系绩效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预算管理体系的完善有积极作用。对此,事业单位应秉持科学的原则,根据职能划分和实际需求,完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优化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指标的权责统一性及约束性。事业单位应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绩效评价中的职责,划分各方权责界限,提高预算指标的针对性。同时,关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政策,确保预算绩效指标规范。第二,优化预算绩效指标设置流程,包括预算绩效指标的设计规划、科学性验证、审批、完善等环节,保障预算指标设置的科学性。第三,建立评价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绩效评价反馈信息,及时对绩效较低的项目进行清退,并调整绩效评价指标,确保绩效指标有效。第四,为保障事业单位绩效的可比性,可以设置总体绩效评价指标,并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保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性,同时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功能性。第五,完善相应的激励奖惩机制,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绩效福利相挂钩,以激发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绩效评价作用。
3.5 充分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是优化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因此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应注重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深入挖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价值,扩展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改变传统的仅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对员工奖惩依据的情况。第一,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定性标准、评估依据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该预算项目绩效评估的特点,并分析预算项目过程中的人员工作、资金利用效率、资金配置等情况,了解具体哪些部门、岗位没有达成绩效目标,没有达成绩效目标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从而了解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制订解决方案。第二,与考评对象进行充分沟通,了解其对绩效评价的想法、意见,对于其认为是问题的部分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优化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第三,就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在事业单位内部召开内部讨论会,共同商议各部门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中的不足和优点,对于优点要继续发扬,对于不足要从管理制度、流程、体系层面进行优化,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第四,建立问责机制,对于预算绩效管理中不达标、有重大问题的部门、项目,要进行问责。对于投入效益低的项目,应共同讨论是否剔除。对于绩效不达标的部门,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惩处,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约束性。
4 结语
事业单位开展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是促进单位各项事业有序开展、提高单位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响应政府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事业单位应重视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基于事业单位社会职能和发展规划,明确预算绩效目标,为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当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此,事业单位应给予充分重视,改变预算管理理念,遵从权责统一、科学合理的原则,开展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制定明确的预算绩效目标,并进行细化和量化、优化预算编制工作,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加大预算执行控制监督力度、优化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应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等,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长久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艾莉颖.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效性分析[J]. 中国农业会计,2023,33(3):3-5.
[2]施华滨,郭周慧,郑王静,等. 基于绩效评价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研究[J]. 首席财务官,2022(2):248-250.
[3]马志敏. 绩效评价在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2020(52):150.
[4]蔡倩.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 大众商务,2022(5):128-130.
[作者简介]李敏娜,女,青海湟源人,湟源县自然资源局,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会计核算。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商(2016年27期)2016-10-17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中国商论(2016年33期)2016-03-01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年9期)201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