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发展格局下财经类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点思考

新发展格局下财经类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4-11-01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吴文劲 索凯峰 张凤松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衡量一国大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国际化教育分层分析,本文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进行国际比较寻找成功共性,提出有针对性地开设国际化课程和招收学生的具体举措。结合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应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坚持“三全育人”,顺应高等教育教学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促进省域高校国际化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财经类国际化课程建设,推动内涵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新发展格局;
财经类高校;
教育国际化;
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2022年湖北经济学院校级教学研究课题“基于省域视角的高校国际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研究”(YB202222);
2020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省域高校分类体系构建与分类管理研究”(DIA200342)

作者简介:吴文劲(1968- ),女,湖南长沙人,湖北经济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国际化教育;
索凯峰(1978- ),男,湖北天门人,湖北经济学院发展规划处,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
张凤松(1980- ),男,安徽固镇人,湖北经济学院校办,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

一、综述

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构建新发展格局[1]。国际化教育源于多元文化需要,普遍由政府提倡并得到政策支持,国内有“沉浸式”“穿插式”和“过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包括直观形象法、情景创设法、重复循环法和渗透性教学法。本文主要基于国际化课程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资源共享和创新理论。通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利用既有的教育资源发展国际化课程,提供好的教育产品,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国际化教育的需求。通过优质国际化教育资源整合,形成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信息化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借助国际教育强大的渠道体系和资源优势,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球共享,开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技术革新和方法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基于“组织创新”即初期狭义的制度创新。Wende & Luong(1996)、Whalley(1997)、Mestenhauser & Ellingboe(1998)、Paige(2003)、Lunn(2008)等.认为课程国际化要融入世界经济政治、全球文化等等方面的知识,尤其要将国际化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2]。其中,OECD(1996)《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报告代表性阐述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分类和OECD国家的实践经验。

二、国际化教育的国际比较

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主要特征之一,知名大学本科生中国际生占比达5%~10%。中世纪大学的学生具有显著的国际性,学生通常在最近大学开始学习,在另一个国家或另外几个国家完成学业,大学学生来自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洪堡、费希特等新人文主义学者创建的柏林大学开创了近代大学的模式,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继起”拉开序幕,各国赴德国际学生络绎不绝,其中,美国获益最大。美国是目前世界最大国际学生目的国,美国高等教育重视STEM实践教育,注重培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教育理念。目前,中国学生在国外以硕士生为主,主要集中在STEM和商科。经济问题和就业是中国国际学生的主要考虑。

英国文化协会研究报告称英国是世界第二位接受国际研究生最多的国家,预测从2012的15.9万上升到2024年的24.1万。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吸引高质量留学生,成绩卓著。美国国际化教育重在“国际理解和交流”“为全世界服务”“全球校园”和培养“全球公民”。1998年的巴黎索邦大学会议就建立相同的高等教育三级学位体制、学位学历相互承认达成共识。1999年,欧洲29国教育部长共同签署了波罗尼亚那宣言,2003年,欧盟提出“伊拉斯莫计划”高等教育项目,就联合学位和联合课程等要求欧盟大学增加国际合作。

国际化课程的分类尚无统一权威标准,比较受到认可的有:哈拉里(1989)提出的13种类别、OECD(1995)提出的9种类别和陈学飞(2001)提出的6种类别,这些分类存在一定的交叉之处,OECD的分类相对更为清晰,详见表1“国际化课程的9种类别”。

三、中国国际学生发展阶段和分层分析

“教育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使国际化和国际学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热点和焦点。国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鼓励大量招收国际学生,提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创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国际吸引力,国际学生比例反映大学人才培养的国际声誉和国际化教育环境能力,是衡量大学国际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指标。

(一)中国国际教育发展史

中国国际学生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日本留学生。中国大学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始于洋务派的新式学堂,19世纪末的教会大学促进了中国大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等教育从全面学习苏联[3],改革开放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20世纪90年代的培养新世纪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21世纪以来,国际化成为大学发展常态和生存方式。

1950年,新中国为打破西方国家封锁,使外界尽快了解新中国,逐步摆脱外交孤立的状况,接收了首批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30余名国际学生,采取国家间对等交换的办法,提供全额奖学金。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招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到亚洲、非洲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3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外国留学生会议,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伴随着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来华留学,迄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二)中国国际学生分层分析

“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指导下,国际学生成为“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主体。中国已在140多个国外开设了516所孔子学院,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引领世界教育潮流发展。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2009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双十万学生流动计划”。2016年,中国加入《华盛顿协议》,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迈出大步。“一带一路”倡议更彰显了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中国高校普遍招收国际学生,从本科到博士生,本科多来自亚非国家,研究生比较少,主要因为国外大学没有研究生学历,只有本科和博士,国外研究生多半是针对国际学生开设的,以商业化为目的。中国国际博士生比较少,一是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有限。二是因为国内博士体制的原因,国际博士生不如国内博士生,部分老师不太愿意招收国际博士生[4]。

来华国际学生分为学历学生和非学历学生两大类。非学历生来源国较广,主要集中在汉语专业,主要是便于在中国企业就业和与中国发展业务。国际学生学历生多来自亚洲和非洲,主要源于这些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中国留学条件优惠如学费低廉、国际学生奖学金的吸引和中国近年来经济的迅猛发展等原因[5]。

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

目前,研究国际化课程教学模式的课题不多,相关研究多,但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认为当前国际化课程主要存在3个问题:(1)从供给侧来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国际化课程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更合理开设国际学生课程?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环境所限,老师难以达到国际化教学要求,国际化教学资源有很大局限性。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2)从需求侧来看,国家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鼓励大量招收国际学生,中国已成为国际学生大国,但中国国际学生质量亟待提高,“老外不用考试上清华”引发热议,中国国际学生层次偏低,多来自亚非国家,欧美学生少,国际研究生和博士生尤其需要加强。(3)从供给和需求的规范管理角度看,国际学生招收和更好利用高校国际化课程资源需要有更加科学的方法,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提高国际吸引力,增强国际竞争力,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囿于教师和学生等教学资源所限,加上国际化课程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校国际化课程开设及开设对象缺乏针对性。总的来看,中国财经类国际化课程教学效果仍强差人意,比如厦门大学采取英语达标考试后才能进入特定的经济学国际化课程学习的学生选拔方式,湖北经济学院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经济学”国际化课程,两个高校都考虑了学生的英语基础,但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五、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推进加快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方略。当前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在线国际化教育服务尤显迫切。以下提出省域高校国际化教学资源共享的构思,提供财经类国际化在线教学资源共享,弥补现实不足,实现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教学建设的融合,突出国际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一)省域高校国际化教学资源共享的构思

省域高校是指在一省地理范围之内的高校,我国一省之内并存不同类型的高校,国际化教育水平及资源差异较大,以湖北省为例,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拥有良好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国际化发展时间不长的高校,比如一些地方性高校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国际化发展具有很大局限性。信息化教学正成为安全而便捷的全球模式,推进了互联网和高等教育的深入融合。具有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化规则、掌握国际前沿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越来越被社会需要,互联网和高等教育正不断深入融合。以现代信息技术弥补现实资源不足缺陷,顺应国际化教学改革,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为高校国际化教学和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建议推进省域高校财经类国际化教学资源在线共享模式,提供一种成本低、受众广的途径,提升学生国际化学习的满意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设计省域高校国际化教育资源在线共享机制,解决国际化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满足国际化建设需要。应借助于地理区位的优势实现省域高校之间的国际化教育资源共享,提供财经类国际化课程在线教学,同时面向学生和教师,弥补现实不足,一定程度解决省属高校国际化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适应新发展格局发展的需求,顺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趋势,提升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国际化教学建设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基于新发展格局的一点思考

立足于湖北,面向全国,坚持教育对外开放,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通过线上发放调查问卷,向湖北经济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等湖北地方性高校学生及教学人员发放问卷,共记回收问卷439份。结合实地走访调查分析湖北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结合思政培育国际化人才的建议。调研数据显示,社会需求导向,强化师资力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项目有较高的关注程度。模型通过F检验(F=1.871,p=0.004<0.05),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问卷回收得来的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推动人才模式改革、培养国际化视野、外语授课和多语言教学等选项与题目有正相关性,而采用国外教学方式则具有负相关性,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会对应变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结合湖北高校走访调查得出结论:基于社会需求导向,以大思政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强化师资力量,开拓教学视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思政教育队伍国际化;
加强教学资源共享,改革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均对高校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正面影响。新发展格局下,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融入大思政元素设计国际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宣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国际学生知华、友华和爱华。基于大思政视角推动高校国际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针对中国学生,中西融合,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面向世界、根植于中国的国际化教育。针对国际学生,解决留学和生活困难,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引高质量的国际学生。

六、结论

国际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中西高等教育互学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持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同时加大本土教育国际化力度。新时代国际化教育要坚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思想,持续深化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着力强化国际化教学思政建设,坚定“四个自信”、努力培养强国先锋、时代新人。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形态面临改变,唯开放合作者赢。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化教学需要信息化手段,首先必须服务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融入中国文化等大思政元素是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推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宣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学第一职能是立德树人,教师第一任务是教育育人。国际交流与文化自信相融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坚持教育对外开放,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探讨新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质量的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构建新发展格局 实现互利共赢[EB/OL].[2020-11-20].http://hb.people.com.cn/n2/2020/1120/c194063-34426587.html.

[2] DUBIN, F., E. OLSHTAIN. Course Desig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19.

[3] 吉艳艳.四十年间来来华国际学生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5-79.

[4] 人名网.徐飞:高等教育的深度国际化[EB/OL].[2016-11-30].http://edu.people.com.cn/n1/2016/1130/c1006-28912955.html.

[5] 刘劲松,徐明生等.研究生高水平国际化课程建设理念与实践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6):32-35.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新发展格局资源共享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中国交通信息化(2022年1期)2022-04-19新发展格局下对现代流通体系的思考紫光阁(2020年10期)2020-12-09新冠肺炎疫情下的世界经济形势与中国新发展格局当代世界(2020年11期)2020-12-09“新发展格局”,牵动人心人民周刊(2020年21期)2020-12-03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人民论坛(2020年32期)2020-11-28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7期)2017-07-24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10期)2016-11-16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软件导刊(2016年9期)2016-11-07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布陕西教育·综合版(2016年12期)2016-06-27

推荐访问:国际化 新发展 格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