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春艳/文
“立德树人”是指,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对于塑造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表明,在高职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高职课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借助教材编写与选取等方法实现。除此之外,还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体验。本文将探讨如何在高职课堂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通过这一探索,将更好地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文化自信、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堂对“立德树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涵养高职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道德伦理等传统价值观念,将其融入高职课堂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增强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融入高职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审美观念和为人处世之道,将其融入高职课堂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诗词、舞蹈等,将其融入高职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总而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在高职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和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堂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历史传承、创新思维、艺术审美和文化自信的培养。通过这种融入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场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德为本。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纳入学生的学习计划中。以笔者所在的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开设了全院公共选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校公共基础必修课《湖湘文化》和《技术美学》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价值观念以及相关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高职院校教师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特点,围绕教学内容,重构了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绘画、音乐、戏曲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将中国传统礼节、中国民俗节日、中国建筑、中医中药内容纳入学习过程。通过讨论法、案例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全面了解、感受并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为了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学校还组织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伟人故里等;
开展社团活动,翰墨书法社、绘友手绘社等社团;
举办书法、绘画、传统戏曲等艺术表演和比赛等。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这些文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和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保证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在引进师资时就着重关注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课堂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教育课堂的方式和路径还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通过加强相关课程设置、引进优秀师资和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3.1 挖掘教学素材中文学艺术类文化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文学艺术类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诗、词、曲、戏剧、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早已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们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立德树人”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堂,可以通过挖掘教学素材中的唐诗宋词等经典的文学作品实现。教师需要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主题,如古人的情感和思想等,结合唐诗宋词中描绘这些主题的诗句,通过分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对主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一首抒发豪情壮志的词作。教师授课时需要将该作品中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进行多方面融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作者表达的多维感情。首先,了解词人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他为陈同甫赋壮词,激励他投身国家大义,保家卫国,肯定了陈同甫忠诚于国家的情感。其次,词中融入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呈现了一个有追求、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辛弃疾在词中表达了对陈同甫追求功名的支持和鼓励,并借此彰显中国人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再次,词作以古代战场为背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英雄事迹的崇尚,彰显了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最后,在词中辛弃疾谴责了那些随波逐流、消极懦弱的人,反映了对人情世故的深入思考。他以自己坚定的立场和非凡的才华,警示人们应当有追求、有担当、不被现实所迷惑。通过教师的分析,学生深刻领会到了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展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忠诚侠义、豪情壮志、文化自信等多维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可见,将唐诗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融入高职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3.2 挖掘教学素材中思想哲学类文化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其中哲学思想类文化内容影响亦是深远,这部分内容主要有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其中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中庸和人伦关系等,提倡以德治国;
而道家思想注重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和谐,追求无为而治;
佛教思想则强调超脱生死的境界和慈悲为怀的精神。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德树人”视域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堂,可以通过挖掘教学素材中的思想哲学类文化内容实现。教师要结合授课学生的专业背景,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想哲学类作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1]。
再来看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中提倡人们摆脱功利和虚浮的欲望,树立平等的态度,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超越人为的等级和身份差别。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通过庄子的文字流传至今,并对后世产生了影响的深远,对于培养大学生们正确的生活态度、修身养性、追求内心自由与宁静等方面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将作品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为人之道等内容融入课堂中,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师生探讨来深入学习庄子的思想。如,《逍遥游》首先强调了个体的内心修养,提倡追求内心的宁静、无为而治,通过修身养性以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并且作品中蕴藏着古人质朴的自然观念,庄子在其中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鼓励人们要融入自然环境,摒弃功利主义等思想,与大自然一起进入自由自在的状态。此外,《逍遥游》还重视“无为而治”“随缘而动”的理念,即放弃对现实世界的执着和干预,接受事物的自然流转,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自由。
3.3 挖掘教学素材中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人文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尊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立德树人”视域下,教师需将人文精神同教材内容融合,助力学生能够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品德和行为方式。在《论语·阳货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在高职院校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教师可以引用古文,向学生讲解,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都是人类的美德。这些德行对于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2]。“恭”意味着尊重他人,不侮辱或轻视他人,有平等心。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了解并尊重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加愿意积极参与学习。“宽”意味着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能力。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优势和不足之处,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保持宽容接纳的态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更加灵活敏捷。“信”意味着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这样可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让学生相信教师的承诺和指导,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信任教师的支持与鼓励。“敏”则意味着反应敏捷和行动迅速。“惠”则意味着慷慨和乐于助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以关爱和帮助之心对待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动力。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课程的融合,使恭、宽、信、敏、惠这些古人的优秀品德在教学中体现出来,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营养的精神教育大餐,培养他们的综合人文素养和深厚的家国情怀。基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和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追求真善美,成长为“德才兼备、德技并修”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应该作出的贡献。■
引用
[1] 赵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天南,2023(3):162-164.
[2] 史欣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的路径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3(4):117-119.
猜你喜欢 立德立德树人中华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2期)2018-01-03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4期)2017-05-29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6期)2016-12-06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新课程·中旬(2016年9期)2016-12-01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体育师友(2016年5期)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