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庆
(辽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 110847)
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当中的活动被称为实践。实践是人类提高自我技能的重要路径。思政教育视野下,实践育人是非常重要的育人形式,它旨在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1]。然而,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此,本文将从高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入手,对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构建与优化路径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存在着重视程度稍显不足、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实践育人缺乏实质性效果、实践育人机制不健全,重短期,轻长效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重视程度稍显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逐步开始重视实践育人,将实践育人规划到了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但是相比于学科理论教学,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还是稍显不足。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资金投入等方面都可以明显看出。也正是因为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略显不足,导致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学生缺乏充足的实践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育人的质量和效果[2]。
2.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高校的育人实践活动是一个全面的社会化的行为,但是当下人们还存在着一种误区,认为育人活动只需要在高校当中进行就可以了[3]。这造成了高校育人实践平台的狭窄和活动的单一。学生在有限的实践活动当中,难以拓展知识面和提升技能,在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也无法获得应有的锻炼机会,这对于高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是不利的。事实上,虽然高校的校园是育人活动的核心,但是各种学生活动也都应当成为高校实践育人的载体,诸如大学生志愿活动、创业实践、论文课题开展、公益劳动、社会调研等都应当包含在高校育人实践活动当中,在育人的形式上应当是多元化的。
3.实践育人缺乏实质性效果
实践育人本身应该是扎实开展的育人活动,但是一些高校的实践育人活动仍然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实践育人效果缺乏实质性效果。一些实践活动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效果。一些实践活动只是走过场,走马观花,没有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4]。
4.实践育人机制不健全,重短期,轻长效
当前高校实践育人在机制上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一是育人的师资队伍不健全,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同时,相关的专业教师队伍不足,无法完成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5]。二是实践活动的设置不够科学。很多活动流于表层,并没有真正地起到锻炼学生能力的作用,而仅仅只是做一做表面文章。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时候,自然也是敷衍了事。三是在评价机制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模式。高校对于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评价只是简单的给予相应的学分,没有真正进行科学的考核,这就导致学生只是以参加活动为目的,等到所需要的学分拿到手之后,就立刻停止活动,根本难以达成实践活动所要求的效果。此外,由于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很多实践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趋向于娱乐化,这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高校实践育人体系是通过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形成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优秀的社会实践技能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校教育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1.强化对实践育人的重视程度,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
当前的高校,在育人工作上不但责任重大,而且还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树立起明确的育人目标,要让学生有着正确的价值认知,积极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其创新技能,要以培养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为育人目标[6]。一是要强化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要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当中积极地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也要认识到每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二是要利用好高校的各种实践平台以及各类社会资源,为学生开拓更多有价值的实践机会,让其能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这就要求高校要和政府、企业等单位协同合作,共同开发更多育人实践活动项目。
2.丰富实践育人的形式和内容
第一,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
实践育人活动的核心即是通过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强烈的责任感,让自我的行为与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7]。因此,高校必须要在理论认知上深刻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有机的转化成为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完成对自我的提升。具体的活动形式可以包括:各种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知识宣讲等;
寻找身边的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等;
参与各种公益劳动活动;
以爱岗敬业为主题去各企业参观;
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等。
第二,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加入“四个正确认识”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已经受到了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要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必须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四个正确认识”是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内容,因此,高校要以“四个正确认识”为实践活动核心,开展宣讲活动、社会调研、参观走访等多项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对自我有着准确的个人定位,在思想上提高道德水平,并且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其能够成长为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为国为家努力奉献的时代人才[8]。
第三,在实践育人活动中加入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国的教育资源当中,红色文化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育人活动当中,高校也应当结合红色文化,开拓更多育人的新路径。比如,可以在高校当中举行红色文化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这些活动包括红歌比赛,让学生学唱红歌,并且了解红歌背后的党史;
举行红色影视文化节,让学生通过观看红色电影、电视剧,对革命年代的英雄人物浴血奋战的故事以及勇于斗争的精神有着更深刻的体验。
3.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使实践育人更具实质性
高校要利用好学校的各类课程,通过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实践平台。比如,在教学课程当中,增加更多的实验环节,给学生以更多的动手机会,在相关科研课题的设置上,多安排调查研究等实践类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实践技术能力也得到提升[9]。高校要利用好自身的各类平台,开展更多的实践育人活动,用氛围营造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比如,高校可以定期地举行主题调查研究活动,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参与其中,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由此,学生可以形成调研的习惯,这对于提升其社交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高校也要利用好社会上的各种资源,要把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单位的平台结合起来,创设更多的实践项目,给学生以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社会当中。一方面,高校要利用本地的各种文化资源,把具有正向指导意义的社会案例引入到高校的思政课堂当中。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通过让其参加志愿活动、公益服务等强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此外,高校也要尝试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常态化的实践育人平台。比如,可以和企业进行深度的合作,组织学生到企业当中进行参观,让学生提前了解职业环境,还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当中参加实习,尝试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见识和能力。
4.学校、社会、企业、网络等多元化的联结
高校要积极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在实践育人平台上要拓宽视野,多寻求校外各类资源的帮助。高校自身必须认识到,学校、社会、企业、网络等多元化的联结,可以让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在切入角度、开展形式、内容设置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化[10]。因此,高校要做好各类资源的统筹工作,提高实践育人效率。
第一,要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重新地整合。高校要从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史”当中进行深入的发掘,要从中找寻对于当下青年学生道德培养有益的内容和案例,让学生通过学习革命前辈的精神获得思想的洗礼。
第二,要结合时事,拓展思路,从现实中发现更多的育人资源。社会在前行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涌现更多时代楷模,比如在抗击疫情之时的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以及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当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模范,这些人物的精神和故事都可以成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资源。所以,高校要对时代内容进行深入的整合,建立实践教育资源库,同时,也可以与纪念馆、展览馆等单位合作,建立长期的实践育人基地,从而形成更具特色的多元化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要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的利好,将其应用到实践育人工作当中。高校要积极开发实践教学网络平台,构建线上实践育人基地,发挥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优势,通过云分享、短视频、数字展馆等多种网络形式完成对学生的实践教学。
第四,高校要将校外师资力量积极的引入到高校当中,可以让模范人物、党史研究者等作为客座教授,参与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也可以邀请科学家、企业家等到高校做汇报、开展讲座,让学生能更切实的了解时代发展形势、学习到更多实践技能。
第五,通过校企合作使实践育人落到实处。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高校与企业应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交流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共同探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开展顶岗实习,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专业背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安排专人指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共建产学研基地,高校与企业共同建立产学研基地,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学生可以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5.完善实践育人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多元化评价指标。综合考虑学生的实践表现、创新成果、社会贡献等因素,制定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实践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二,加强过程性评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操作、团队协作等进行实时评价。
第三,引入第三方评价。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与实践育人评价,从专业角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高校要深刻认识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当中,更加切实的践行实践育人的理念,并在教育教学中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积极找寻新的角度,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实践育人新机制,整合校内、校外各类教学资源,让其都能够为完善实践育人体系服务,从而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育人活动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六小”活动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活动随手拍”家庭科学·新健康(2022年3期)2022-05-10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赶不走的学生作文世界(小学版)(2018年4期)2018-10-16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学生写话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12期)2017-01-03学生写的话快乐作文·低年级(2016年6期)2016-06-24“珠”育人发明与创新(2013年29期)201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