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羊李氏杆菌病原特征、分离培养和中西医防治

羊李氏杆菌病原特征、分离培养和中西医防治

时间:2024-10-28 13:30:02 来源:网友投稿

侯长娟 邵君

摘要:近年来,羊李氏杆菌病的发生率有所提高,可对羊养殖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由李氏杆菌感染引发,该致病菌的耐受性较强,感染后可造成羊只明显的神经性症状,致死率比较高。本文简单阐述了羊李氏杆菌的病原学特征、分离培养、患病羊只的临床表现以及中西医防治措施,以期帮助相关人员深入了解本病,科学防控,降低本病所造成的损失,促进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羊李氏杆菌;
病原特征;
分离培养;
中西医防治

随着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其中羊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氏杆菌所引发的一种人畜共患的食源性传染性疾病。该致病菌可附着在动物的体表、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饲料当中,随着食物经消化道侵入易感动物体内,造成感染,或者通过呼吸道、损伤的皮肤以及眼结膜等途径侵入动物体内。通常情况下,羊只感染李氏杆菌后的发病率比较低,但是发病羊只的病症严重,致死率非常高。其中以绵羊的易感性最高,且无论何年龄段或者性别的绵羊均可感染本病,尤其是对妊娠期母羊以及羔羊的危害更为严重,主要造成患羊脑炎,神经紊乱、站立不稳以及转圈、共济失调等症状,故又将本病称为羊转圈病。在养殖过程中,如不加强对本病的防治工作,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了解本病的发病原因、致病源的特征、诊断以及中西医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本病所造成的损失。

1 羊李氏杆菌病原特征

1.1 病原学特征

李氏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大小在(1~2)μm×0.5 μm之间,通常呈单个菌体存在,或者成对或V字形排布,整个菌体呈短杆状。李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在3~45 ℃的温度下,pH 5.6~9.6下良好的生存,并且在低温环境当中均有较强的毒力,该菌体不具有芽孢及角膜等结构,能够在干燥环境和土壤当中存活较长的时间。通过常规的巴氏消毒法无法将李氏杆菌杀灭,但在65 ℃的温度下持续加热30~40 min即可将其有效杀灭。同时该致病菌对酸、碱、高盐以及辐射等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能力,一般的消毒制剂很难将其杀灭,但使用甲酚皂、甲醛以及氢氧化钠等消毒制剂可以起到良好的杀菌作用[1]。该细菌侵入动物机体后主要寄生在细胞当中,可对单核细胞以及巨噬细胞造成较大的损伤,同时还可以抑制吞噬溶酶体的正常功能。

1.2 流行特点

羊李氏杆菌病多发于2~12月龄的羔羊,特别是在春、冬等气候异常多变、温度较低的季节发病率更高。本病多呈地方性散发,发病率比较低,但病死率较高,该致病菌可在环境当中广泛存在,对健康羊只造成潜在的威胁[2]。

1.3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病羊只及隐性带菌动物为本病的主要传染源,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该致病源可通过带菌羊只的眼、鼻、粪便等排泄物以及生殖道的分泌物、乳汁等向外界排毒,污染周边的环境、饮水以及饲料等,造成其他健康易感羊只的感染。此外,健康的羊只与患病羊只直接接触后也可感染本病。

2 李氏杆菌的分离培养

李氏杆菌为兼性厌氧性菌,在35 ℃的温度下活性最强,该致病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较低,可以在普通的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只的肝脏、脾脏以及脊髓液等病料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随后将平板置于37 ℃、浓度为10%的二氧化碳的环境当中培养24~48 h,随后可在琼脂平板上看到针尖大小的呈露珠状的菌落排布,并且菌落经过48 h后能够变成米粒大小,菌落表面呈扁平状或者边缘处稍高,颜色为淡黄或者灰黄色,存在较为明显的β-溶血环[3]。如果将病料接种到亚碲酸钾琼脂平板上,可见到有黑色的菌落长出。

3 临床表现

本病通常会有2~3周的潜伏期,部分潜伏期甚至长达2个月。在患病初期,病羊的体温会出现明显的升高,可达40.5~41.5 ℃,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精神沉郁,眼角膜发炎、潮红,眼球突出,患羊的视力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随后患羊会出现明显的神经性症状,站立不稳,神经紊乱、来回转圈、共济失调等,在行走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则会用头抵住障碍物不动。同时患羊的颈部肌肉非常容易出现痉挛、僵硬、上弯等情况,并且呈现角弓反张的状态。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患病羊只会倒地不起,四肢呈现划水状,之后患羊陷入昏迷,一般会在发病后的3~7 d内死亡。妊娠母羊感染后通常会在分娩前的3周内发生流产,并且在发病前无任何临床症状。羔羊感染发病后,往往呈现急性经过,出现急性的败血性症状,随即迅速地死亡。

4 剖检病变

剖检病死的患羊,可见其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明显的病变,其他组织或者器官无显著病变。患病羊只的脑膜及脑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且化脓严重,脑液增多,脑干的质地明显变软。患病羊只的血液及组织当中的多形核细胞数量显著增多,且在血管周围能够见到大量的坏死灶。部分患羊的肝脏、脾脏等出现肿大,且在肝脏表面可见弥散性的坏死病变;
剖检妊娠母羊,可见胎盘病变明显,在绒毛上皮存在着较多的坏死灶,并且在顶端有较多的脓性渗出物分泌出来,母羊子宫内的胚胎在早起已经死亡,并且已经自溶。在淋巴结、气管黏膜等器官中还能见到出血现象;
对患病羔羊进行剖检,则可见其支气管、肠系膜以及肝门淋巴结出现明显的水肿,增大,且呈现湿润状态,切面具有明显的出血点。并且在肺、肝以及肾脏等器官处可见明显的出血、肿胀,在脾脏内部还能见到化脓性的坏死灶。

5 中西医防治措施

5.1 治疗措施

1)西药治疗。对于出现脑炎症状的患病羊只,可使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2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庆大霉素20万IU进行静脉注射治疗,同时辅以25%葡萄糖注射液200 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0 mL+10%氯化钾注射液5 mL+10% VC注射液5 mL+5% VB1 1 mL,靜脉注射治疗[4]。若患羊的神经症状比较严重时,则可按照250 mg/头的剂量肌肉注射氯丙嗪缓解症状。对于出现眼结膜发炎、流泪增多等眼部症状的患羊,可使用浓度为4%硼酸水冲洗眼部,随后再使用浓度为5%葡萄糖溶液进行点眼治疗,用药2~3次/d为宜。

2)中药治疗。取金银花、山栀根、蒲公英、茵陈和野菊花各10 g,钩藤根、茯神各6 g,车前草、诃子和乌梅各5 g,甘草3 g,加水后煎煮,去渣,给一只患羊灌服,服用1剂/d,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用药3 d,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其中金银花、山栀根、蒲公英、茵陈和野菊花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效果,可助患羊泄肝胆湿热,钩藤根、茯神則具有良好的安神养心效果,车前草可利尿,诃子和乌梅则可有效止泻。

也可取金银花、柴胡各100 g,黄芩、茵陈、茯苓、木通、远志、车前草、生地各80 g,琥珀15 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患羊温服,服用1剂/d,连续用药3~5 d。呼吸困难的病羊不可强行灌服[4]。

对于出现眼部症状的患羊,可取硼砂、白矾、防风和荆芥各5 g,郁金3 g,加水煎煮,过滤,放置至温度适宜,摇晃均匀后冲洗眼部,冲洗2次/d[4]。可起到良好的解表散风作用,缓解患羊眼部症状。

5.2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措施。养殖场应注意饲料的营养搭配合理,特别是精粗饲料的比例,以粗饲料为主,配以适量的精饲料,同时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或者中草药提取物等营养物质,尤其是对钙元素的补充要及时,避免羊群缺乏钙。此外,需注意羊群的饲养环境干燥、卫生,保持充足的阳光照射和运动量,以提高羊群的自身抵抗力。

2)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养殖场应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计划,定期对羊群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如需对外引种,则需经过严格的检疫,确定羊只无异常后方可进行引种,并且引入的羊只需隔离饲养2周以上,待兽医工作人员确诊健康后方可进行混群饲养。此外,养殖场还需定期消灭鼠类、蜱虫、蚊蝇等动物,减少传播媒介的存在。

3)加强卫生管理。加强日常的清洁、消毒管理,及时清除粪污、垃圾,定期更换垫草,避免滋生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对环境及羊群定期杀虫、消毒,经常刷拭羊只的体表以及被毛等,维持羊只体表清洁,同时促进其血液循环,增强羊群的体质。

4)及时隔离。如养殖场内发现可疑羊只,则需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将病死的羊只深埋,使用浓度为3%~5%的甲酚皂消毒液对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消毒1次/d,连续消毒2周,防止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播感染。同时对病死羊只的病因尽快调查清楚,并上报给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6 结语

综上所述,羊李氏杆菌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为人畜共患性传染疾病,对人类和家畜均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养殖过程中,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程度,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措施、保持好养殖场内的环境卫生条件、科学免疫接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措施,降低本病的发生率。如发生本病,应立即采取措施隔离、诊治,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本病,降低本病所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 谭国缔.羊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与综合防治[J].养殖与饲料,2022,21(3):111-113.

[2] 张淑梅,安仲晓.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其防治[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9):19-21.

[3] 杨万广.羊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剖检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21(9):137-138.

[4] 潘玉华.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9(3):116-117.

[5] 韦恒慧,韦智毅.羊李氏杆菌病中西医治疗[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2):43-44.

推荐访问:病原 杆菌 中西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