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丁
看了一个好看的综艺,连牙齿肿胀带来的不适感都消失了。几个人串场去一家接着一家饮食店打牙祭,只吃简单食物,认真吃、慢慢吃,沉沦在食材下锅出锅的声音,层层弥漫的香气,最最原本的味道中,再依次沾点点盐吃,沾点点胡椒和盐吃,配上爽脆的包菜或者脆甜进击的生洋葱吃,感觉和回味每一个层次的变化,一口酒,一口菜,专注于眼前这口,这口之外什么都不想,最后以米饭收个尾,填补空缺。原来“酒囊饭袋”也过得真挚而谦卑,纯粹而幸福,让人有了被“击”中和想要追寻一次的向往。
这些食物不是当下流行的味道或调味,饮食店也不是网红店铺或者评分很高的店铺,网络评价有好有坏,只是很个人的喜欢和心得,是被一个个自己试过、自己发掘来的。
跟同事聊天,讲起市面上的萝卜丝饼,很少再遇到吃得心花怒放的那种。那也是一种“镀”上了记忆的食物,调味不咸不淡,脱模后是厚厚而紧实的椭圆。在一片注视和观赏之下,“我的萝卜丝饼”一步步成型,倾听ASMR,耐心等待出锅后被晾在滤网上降温滤油,被“品控严格”的摊主回锅炸老一点、脆一点。
等待和观赏,是“美味”重要的一部分。这是类似萝卜丝饼、煎饼果子、拌凉粉等街头食物的魅力。愿意沉醉其中的人,和让人沉沦的事物,都值得庆幸,一个可以被满足、被疗愈,一个可以抚慰人心。
翻社交软件时岔出个念头,美食类的拍摄还有惊喜吗?大概是得到了回应,视觉角度、陈设布景以及策划创作里的心思变换,会有出路的,仪式感中透出的绝美庄重,街头感里散发的人生变奏,让人着迷。食物可以隐喻人生一切。
今天,我们大大减少了看电视、报纸、杂志的时间,取而代之各种平台。要么全家一起看电视,要么自己看平台。但一起看电视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聚在一起,也是各看各的手机和PAD。就连小孩子聚在一起也如此。别人来家里做客,分享自家Wi-Fi密码成了最热情的待客之道。
我们的内容消费变得都根据个人喜好。大数据推送的内容主题化、单一化不是没有理由,全都基于我们观看的内容精细化、垂直化,美妆、推理、旅游、冒险、美食、丧尸、清洁、露营、番剧等等。
专家说,在看点、主题纷呈的时代,抓住社会诉求点,基于社会的某些需求启发而去创作,将社会的美好愿望与社会的变化联系起来,给人满足感,才是出路。旅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逃离内卷等主题受到大量大众关注,正如此。看到就拍照,发现就截图,再上传社交媒体,成了人们越来越习以为常的习惯。社交软件、展览演出、电影电视、短视频……所有可能占据阅读时间的休闲娱乐形式,都在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各种形态的竞争不断涌现,到底要关注哪些呢?还是回到个人与周围吧,人生的状态和经历,诉求和满足,或许可以作为思考的起点。
猜你喜欢 萝卜丝调味点点 《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江苏调味副食品(2022年1期)2022-05-17爆炒“竹竿”孩子·小学版(2021年2期)2021-02-24《江苏调味副食品》稿约江苏调味副食品(2020年2期)2020-06-23巷子口的美食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19年8期)2019-08-27舌尖上的美食作文与考试·小学高年级版(2019年12期)2019-06-27巷子口的美食发明与创新(2019年31期)2019-06-20调味儿益寿宝典(2018年2期)2018-08-20味带的宽窄与调味美食(2017年5期)2017-05-11点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6年2期)2016-07-25点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2016年4期)2016-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