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梅林琦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现代化转型”和“文化适应”为视角,对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剖析,探讨在现代化社会中舞狮运动在现代转型中的继承和创新,以及如何转型化发展来达到文化适应的目的,提出就舞狮这一项目,关键在于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创新。对于推动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舞狮运动转型;
现代化转型;
文化适应;
传统文化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of Lion Dance
WANG Lei,MEI Lin-qi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lion dance and the problems it faces,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of lion dance in modern transformation in modern society, and how to transform and develop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ultural adapt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at the key of lion dance is how to remove the dross, take the esse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s stud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development of lion dance and enhance its cultural value and attraction.
Key words:
Transformation of lion dance; Modernization transformation; Cultural adapt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舞狮运动集武术、舞蹈、编织、刺绣、绘画和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体,通过两人密切合作,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来“表形体意”,是一项体现我国民俗民风的体育项目[1]。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尤其是在文化教育学领域。因此,对于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和文化适应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舞狮运动发展的历史轨迹
1.1 舞狮运动的形成
据《一切经音义》“狻猊即狮子也”记载,“狮”被认定为西域的一种珍贵贡物,它的出现标志着舞狮运动的开始。南北朝时期,舞狮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它最开始出现在军事场合,最后完美复刻到民间,为人们的节日活动增添了许多色彩。杨炫之《洛阳伽蓝记》“辟邪狮子,引导其前”更是表达了在老百姓心中,舞狮带有祥瑞之兆,能够驱魔避害,寄托着人们喜庆丰收的美好愿望。[2]到近代舞狮与老百姓的节日更是密不可分,“舞狮拜年”“金狮献瑞”即是当时用舞狮来表达喜庆氛围的真实写照。
我国地域辽阔,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因此舞狮表演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北狮是从三国西域传入的,注重武术技巧和表演的豪华气势。而南狮是在北狮基础上,在外形、技巧等方面加以改造,将更多的南方元素融入了其中,故而南狮更具有伶俐动人、可爱的特点。南狮的创作融合了民众对狮子的想象,“南狮桃园三结义”则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南狮在造型和神韵上都是独树一帜的,从清代开始出现,现在已经成为两广、福建等地节日的重头戏,以此来寓意镇宅兴旺、鬼神降伏、环境安宁、五谷丰登。[3]
了解舞狮运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是研究其歷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关键。舞狮运动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进一步研究和传承舞狮运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有助于推动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和文化适应,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吸引力。
1.2 舞狮运动的鼎盛时期
唐代时期舞狮达到了鼎盛状态,唐代《乐府杂录》中记载:“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4]可见当时舞狮盛行,人们在自己的想象中借助传统文化演绎出了新的神话。明人张岱《陶庵梦忆》中介绍了浙江灯节,大街小巷,锣鼓声声,处处有人围簇观看舞狮子的盛况[5]。
1.3 舞狮运动的现状
现阶段,舞狮运动的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民间舞狮的水平不高,专业舞狮人才不足,甚至有些地方出现断层的现象。舞狮运动在不同的区域存在发展失衡的问题,由于部分地区经济状况不佳,舞狮运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民众对此缺乏积极性。1995年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的成立和出台的舞狮竞技套路和规则,标志着舞狮正式成为了一项竞技体育项目。随着舞狮运动比赛项目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舞狮运动队在各大高校成立,培养出了优秀的舞狮运动员。例如:湖北大学龙狮团、北京体育大学北狮队、武汉体育学院舞狮队等。随着各种技艺精湛的舞狮团队活跃度提升,舞狮表演逐渐走上了各大晚会以及娱乐场所,但发展到现在,只有少量的高校拥有技艺精湛的舞狮团队。
舞狮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虽然在现代社会有所发展,但也有很多带有民间色彩的地方舞狮失传。因此,进一步研究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和文化适应有助于提升其价值,助力多元化传承与发展。
2 概念界定
2.1 现代转型的内容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现代转型”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等条件下的重大变革,它不仅超越了传统文化,同时对旧文化进行了辩证的否定,这种转变使得事物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实现了一种质的飞跃。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文化的现代化,它从传统的农耕文明向现代科技文明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基础是工业的发展,其中包括内容、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舞狮运动以农业文明为基础,他所表现的特征是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当时的经济体制、思维行为方式和道德规范等特征都与现代的经济体系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对舞狮运动意识观、价值观、生存方式等进行现代转型。
2.2 文化适应的内涵与表现
文化的适应性是一种能与外界环境协调一致的能力,它不仅体现在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更体现在与其他文明形式融合的同时保持其独特性。文化适应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个人和群体的原始特征,如公认的社会规范、历史传统、移民文化等,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社会同化的基础。文化适应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接受新的文化,二是保护和传承已有的文化[6]。
3 舞狮运动现代化转型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冲击,舞狮运动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它受到了多种转型背景和驱动力因素的影响。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舞狮运动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挑战和改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转型和适应。本研究将重点关注舞狮运动的传承过程,分析其现象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探讨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对其传统特色的保留与延续。
3.1 舞狮运动现代化转型背景
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带来劳动方式、消费理念、社会交往、家庭生活、价值观念和文化信仰等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舞狮运动赖以生存的物质土壤和精神土壤发生改变[7]。
1)舞狮运动生存环境受到冲击
舞狮文化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鲜明的文化特征。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农耕时代的产物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舞狮文化与当前主流文化的差异,现代文明产物越来越多,电子竞技、短视频等娱乐方式逐渐取代舞狮等传统项目。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不断渗入,出现对西方体育项目盲目推崇,而忘记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传统体育的现象。
2)经济体系的改变
舞狮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数字化发展,我国也慢慢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类的思考模式、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古代,舞狮是老百姓农忙之余消遣时光的娱乐方式,如今由于经济体系的变化,生活的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已经被取代,人们已经没有大量的空闲时间进行舞狮。同时,作为舞狮主战场的农村,随着农村常住人口断崖式的下降,已经没有青壮年来学习舞狮,使之逐渐衰落,甚至出现了失传的现象。
3)功利性体育观的出现
功利性体育观就是把体育看成是一种功利性的事业,当它能够与功绩、荣誉、利益、升学率挂钩时,就倾其所有,重点培养,短期突击;
否则,就打入冷宫,不闻不问[8]。而舞狮往往并没有带有此类标签,导致舞狮这项运动,并没有引起大众的重视,传统体育项目在西方竞技体育的洪流上,被迫貼上了“无聊”“没用”的标签。
4)传承模式的落后
舞狮运动作为一项民俗活动,生活环境和活动主体是其存在的基础[9]。传承组织一般都是以村落的居民为主体,村庄里的舞狮队伍依靠长辈口头传授技艺和伙伴间交流经验等方式来传承,但这种传授方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由于没有系统的训练体系以及完整的传承形式,舞狮传承者并不能通过舞狮表演来获得所需要的经济需求,便出现了无人可传的现象,虽然有关部门对舞龙舞狮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保护政策及措施,但由于原生态传承发展缺乏自觉性,其理念、办法、手段与力度仍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客观现实与发展,最终导致很多民间舞狮逐渐走向了消亡[10]。
3.2 舞狮运动现代化转型动力
1)政府推动
政府对舞狮运动的保护力度增加。政府的支持是舞狮运动进行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政府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提供更多的资源,促进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据统计,2006—2014 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收录1372项,舞龙舞狮分别作为民间舞蹈、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被收录[11]。政府还增加了对舞狮的资金投入,提供资源帮助,优化政策环境,为舞狮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帮助。政府是舞狮运动现代化转型的坚强后盾,并且促进了舞狮文化的传承发展。
2)科技发展
科技发展推动舞狮运动现代化。舞狮传承者、研究者需要探索新的舞狮表演技术,将舞狮表演与现代科技融合,提升舞狮表演的观赏性。比如运用VR、3D等技术,使舞狮表演更具有真实性,以更艺术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的眼中,提升线上观赏效果,达到传播目的,发展舞狮文化。
3)市场需求提升
市场需求变化推动舞狮运动变革。随着经济发展,大众精神物质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发展,观众对舞狮表演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因此,舞狮表演也要随着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舞狮运动不仅可以更改表演形式,也可以对舞狮周边进行拓展,比如通过开创文创用品,潮牌服装等方式将舞狮运动与经济结合,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与发展,提升舞狮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是在社会转型背景和驱动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政策支持、传承创新与技术应用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拓展,推动了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通过对转型背景与驱动力因素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舞狮运动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为舞狮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3.3 舞狮运动现代化转型方向
任何一项体育项目要想发展需要适应现代体育潮流。传统体育项目要想发展应该要走系统化、科学化、竞技化、国际化的道路,比如与舞狮具有相似民俗文化的龙舟运动已经率先走向了国际化的发展之路,成为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但是,舞狮运动在国际国内的大型赛事却相对较少,关注度也较低。
我们需要从规划、竞赛、资金来源、推广方式和发展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舞狮运动项目发展规划应坚持本土发展与国际推广并举的理念,形成不同等级的竞赛,以满足社会不同成员的参与需要。竞赛规则决定着项目的发展方向,是战术制定的有力依据,应从历届舞龙舞狮的大型比赛中整理和挖掘舞龙舞狮规则的精华,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与符合项目本身发展的比赛规则,使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下科学、规范的舞动。[12]经费来源应该政府牵头,拉取本土企业赞助。学校是实现舞狮发展的基石、农村是舞狮复兴的起点、社区是舞狮传播的重点,国际是舞狮兴盛的难点。竞技赛事应以国内顶尖赛事为重点,改革调整建立完整的赛事制度,为国际赛事铺路,为地方性赛事提供借鉴,实现赛事市场的发展。
3.4 舞狮运动现代化转型载体
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舞狮运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体育活动,它不仅代表着尊严与力量,还是以技能为主导,表现出难美性的一种体育活动。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体育市场也日益开放。舞狮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利用当前的体育市场,将舞狮运动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促进其发展。
舞狮产业是指以舞龙舞狮(以下简称龙狮)运动为支撑,向社会提供舞狮运动相关产品的一切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经济部门的总称[13]。龙狮运动的经济活动机制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通过遵循市场规律,运用市场运作的原则、方式和手段,使龙狮运动和它的产品被消费者接受。为了促进龙狮产业的发展,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相关经济部门,如龙狮道具制造商、龙狮文创用品、龙狮服装、龙狮传媒公司、龙狮表演公司等,以形成一条完整的龙狮产业链。龙狮产业的发展是龙狮运动为了社会适应而繁衍出现,作为有着相似民俗文化的龙舟运动已经遥遥领先,在岳阳建立了龙舟产业基地,龙狮也要紧跟而上,建立“龙狮产业基地”,形成属于龙狮的产业基地,龙狮品牌,打造龙狮文化,使其成为舞狮运动转型载体。
4 舞狮运动的文化适应
2021年起,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健康,中央政府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参与到本土的民俗体育活动中,充分利用本土的文化、自然资源,为全民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文化适应策略指的是个人通过适当的行动来应对外来的文化影响,从而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舞狮作为民族传统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施舞狮运动的“文化适应”。
4.1 舞狮运动的场域适应
场域可以被视为一个复杂的社会结构,它体现了某个特定群体的地理分布、历史传统以及其他相互影响的因素。它既可以揭示出某个群体的行为习俗,也可以揭示出其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得文化研究具有独特的意义。
在不同的地域,原生态舞狮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得以发展。在过去,舞狮是人们日常劳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大多数舞狮都源自农村,并成为农民们传承和发展艺术的重要场所。在当今社会,舞狮运动通过龙狮协会和政府的组织、宣传和发展,在城市中进行展演和比赛,比如,1997年第一届龙狮邀请赛,2019年广西藤县舞狮登上了央视春晚,以及近年来各种大型晚会都出现了金狮送福的表演,实现了舞狮活动的场域变换。随着“土”味表演正式进入城市,民俗文化与城市风格融为一体,开放、活跃的城市文化与封闭传统的舞狮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舞狮运动作为促进文化交流的有效方式,有助于推动文化的融合与转变。
4.2 舞狮运动的社会化适应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舞狮已经融入了当今的社会文化,成为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民间艺术。它不仅受到节日的影响,也受到了当今社会的影响,成为当今文明的象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舞狮比赛的祭祀活动、组织及动员已经从传统的家族代表转变成一种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形态,从血缘关系转变为更加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得舞狮比赛的参与者从单一的家庭、职业、外国人等多个角色转变成一种多元化的社会关系。同时,科技的进步,舞狮道的更新,技战术的不断调整,舞狮运动在科学性和美观性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由此可以推断,从农业社会到工业时代信息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中,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方式变化,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务实”,使得舞狮传承主体发生了改变,舞狮传承的方式逐渐多元化。
4.3 舞狮运动的情势化适应
舞狮活动具有辟邪御凶、预告灾难、决断是非、招财纳福等文化内涵,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民众功利性和务实性的指导意识,舞狮运动的寓意使农业经济基础下的民众产生了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情感体验,吸引了更多群众自发地去参加舞狮活动,使得舞狮活动在农业时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经济来源发生了变化,工作内容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而舞狮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了改变。舞狮开始成为“商品”,成为人们追求娱乐,刺激,新奇感的一种表演活动,心灵寄托和神圣使命得到了消解。
4.4 舞狮运动的系统化适应
舞狮运动作为中国传统民俗,以前主要是由师父、前辈等根据自身经驗口述传授,缺乏系统的训练体系。而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可以更快、更系统、更全面、更安全的学习舞狮的技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个系统的训练体系,方可在学习过程中,查漏补缺,改良训练计划的不足,提升训练体系的完美性,有利于舞狮运动员的快速成长。
为了保护和传承舞狮文化,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来确保它的传承。
首先,加强团队建设。应建立一支专业的当地舞狮队伍,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舞狮传承中来,扩大传承人的数量,加大对他们的支持。
其次,完善相关制度。一方面完善保护制度,保护舞狮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完善知识与产权法,提供更多的民俗精神补偿,注重法律与知识与产权的结合,确保舞狮传承人的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完善退出制度,定期监督和评估舞狮传承人的表演,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促进利益共享。
最后,舞狮平台建设。可以利用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构建龙狮展演、赛事、教育、培训、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有利于舞狮文化内涵研究、运动技术创新改革、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与交流。[14]同时,可以建立一个用于赛事数据收集、整理和提供信息和内容研究的交流平台,通过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整理,深入研究舞狮竞赛的组织形式、类别、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文化影响,完善龙狮人才培养的模式、生源、规格和管理制度,建立一个模块化的数据库,为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和市场管理人员提供系统的培训服务。
5 结语
本研究发现舞狮运动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受到政策支持、传承创新和社会认可等因素的影响,促进了文化价值的延续和传播。虽然舞狮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先赖以生存的环境,但是其作为我们的宝瑰文化,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补充奥林匹克竞技文化,展现出舞狮独有的魅力。在新时代,不仅要分析舞狮运动的文化价值,还需要融入西方体育文化,这有助于舞狮运动适应现代化体育发展趋势。当前,舞狮正处于文化适应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通过竞技体育、大众健身体育、学校体育、娱乐表演等形式进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舞狮运动发展的重要燃料。虽然舞狮已经在现代转型和文化适应的路程上,但是还需要对舞狮运动进行全面深化改造,在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大众健身、娱乐方式、龙狮产业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这是当前舞狮运动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蔡开明.北狮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2]杨衒之.洛阳伽蓝记[M].俞婉君,译.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2018.
[3]张华.共生理论视角下遂溪醒狮文化的解构与重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20.
[4]高子期.虚实之间:汉唐时期狮子意象的流变[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5]袁筱平,贾社军.舞狮运动的体育美[J].河西学院学报,2018,34(2):73-76.
[6]何啸凯,宋方,张英哥.文化适应理论模型综述[J].文化产业,2022(24):53-55.
[7]胡娟.我国民俗体育的流变:以龙舟竞渡为例[J].体育科学,2008(4):84-96.
[8]徐天海,汪兴梅.功利性体育当休矣[J].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13(4):12.
[9]周红红,孙德朝.“现代转型”视域下舞龙运动的发展路径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5):98-102.
[10]樊坤,袁丽.民间传统舞龙舞狮非遗现状分析与传承发展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1):45-47,73.
[11]袁丽,陈玉容,王晓旭,等.近30年我国舞龙舞狮运动科研状况的文献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可视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6):4.
[12]刘静,余汉桥.从文化结构看民族传统体育舞龙舞狮运动的现代化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7):889-891.
[13]李宏昌,李洪玉.中国龙狮运动的产业化发展思路[J].中國市场,2008(18).
[14]熊坚,彭向阳.“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龙狮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1,43(2):82-86.
猜你喜欢 文化适应传统文化 走出边缘:阳江苗族代耕农的文化适应与社群重构广西民族研究(2016年5期)2017-02-06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科教导刊(2016年29期)2016-12-12老挝留学生文化适应度调查研究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9期)2016-12-08“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北方文学·中旬(2016年7期)2016-10-13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人民论坛(2016年11期)2016-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