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长征内涵变化及其价值

长征内涵变化及其价值

时间:2024-10-27 08: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长征”一词从出现到在党内广泛使用,再到广为世人所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长征的内涵经历了多次变化,这些变化对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里程和纪念日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对丰富中国革命精神和长征精神等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此外,长征内涵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与价值,具体体现在长征内涵的变化扩展了长征的研究范围,丰富了长征史料,进一步使各路红军长征得到相互印证。

[关键词]长征;
长征内涵;
变化;
价值

[作者简介]徐慧群,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延安 716000。

[中图分类号] D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12-0028-04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期间进行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克服了无数困难和挫折,最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红军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长征内涵也在发生改变。长征内涵变化的作用和价值,具体体现在长征内涵的变化扩展了长征的研究范围,长征内涵的变化丰富了长征史料,长征内涵的变化进一步使各路红军长征得到相互印证。长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探讨长征内涵的变化和发展,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一、长征内涵及其变化过程

1931年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救国的主张,但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镇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和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主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进行长征。长征是没有根据地,没有大后方,是离开革命根据地,去寻找革命根据地或新建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红军长征,最初称为西征、西移、战略转移、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长征一词的概念随着人们不断反思和总结历史而丰富和发展。结合最新史实资料,长征可定义为在1934至1936年间,中国红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

早期长征用词出现于1934年11月期间,王明受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邀请,在介绍当前中国革命国内斗争形势中第一次使用了长征这一概念,但王明在此次报告中主要是介绍红7军团北上和红6军团西征的突围转移,在报告中并没有提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告工农劳苦群众书》是较早出现长征这一词的,书中指出:“我工农红军从江西转移作战地区,长征到川贵边地域,消灭了贵州军阀侯之担白军全部,推翻了国民党军阀绅粮的封建统治,解放了黔北的工农及一切干人,建立了许多县区的临时工农政权,革命委员会。”①1935年5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此“长征”称谓开始得到使用。②在上海去往莫斯科的途中,陈云写下了《随军西行见闻录》,后来,他到达莫斯科,以“廉臣”的笔名将文章发表在1936年3月的法国《全民月刊》上,这是由红军长征亲历者撰写的最早公开见报的一份文献。早期长征用词主要是指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不是指全国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

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以后,两个月后召开了瓦窑堡会议,使用“长征”一词逐渐走向成熟。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谈及了长征,在会议上总结和反思了全国主力红军战略转移的历史,对长征作了辩证分析以及概括了长征的意义,从而将长征作为历史概念真正意义上确立了起来。1937年2月,《红军长征记》出版,书中记录了关于长征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和长征过程的艰辛,该书的出版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和起到了募捐宣传的作用。1937年10月,斯诺在英国伦敦首次出版了他的第一本反映红军与长征的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该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見所闻和当时红色根据地情况。1938年,为了该书能在上海出版,更名为《西行漫记》。随着有关长征书籍和长征故事的广泛传播,“长征”被更多人所知悉,“长征”一词也被广泛使用。

二、长征内涵变化的影响

(一)长征内涵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

随着人们不断反思和总结历史,长征的具体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长征最开始仅仅是指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在陕甘地区会师以后,长征的主体则主要是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中央红军艰苦转战的同时,在鄂豫陕根据地的红25军也积极配合中央红军牵制敌人,因此,后来又把红25军也涵盖为长征主体。最终,长征的主体由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组成,和中共党史专家石仲泉老师所说的整个红军的长征是“3+1”的长征相一致。③红军长征主体变化后,红军长征的行军里程也随之改变。通常人们认为红军长征走了两万五千里,然而,长征并不等于“两万五千里”。④两万五千里的红军长征仅仅只是其中一支队伍的里程,不可将它概括为整个红军队伍的总里程。红一方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出发,历程共历时12个月,途经赣、闽、粤、湘、桂、贵、云、川、西康、甘肃、陕11省,行程约2.5万里。红25军长征,从1935年11月出发,长征历程共历时10个月,途经豫、鄂、甘肃、陕4省,行程近1万里。红四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5月出发,长征里程历时19个月,途经川、西康、青、甘肃4省,行程约1万里。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出发,长征历程共历时11个月,途经湘、鄂、贵、云、西康、川、青海、陕、甘肃9省,行程约1.9万里。按现在行政区划则为15个省级行政区: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其中西康省已划入四川省,四川省东部划归重庆直辖市,原甘肃省东部部分地区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因此,红军长征的里程不仅仅是中央红军里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四支队伍红军长征的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里,但仍需注意的是,我们要强化红军长征总里程是六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概念的同时,也不能忘却红军长征中前进路线最长的中央红军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因此,各路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里,长征途经省份也由11省转变为15省。红军长征中的主体变了,长征的总里程由两万五千里长征转变为六万五千里长征,长征经过的省份也变了,那么相应的红军长征的时间和纪念日也会随之改变。红一方面军率先于1934年10月10日开始战略转移,红二方面军最后于1936年10月22日抵达甘肃会宁,因此长征的时间由一年多转变为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长征纪念日也由每年的10月19日转变为10月22日。由红军长征主体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红军长征时间的改变、长征里程的改变、长征省份的改变、长征纪念日的改变等,最终使长征的内涵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由此可见,长征内涵的变化最终也会对学者研究红军长征这段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些改变也会对人们学习了解红军长征这段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长征内涵的变化,进而为我们研究红军长征史实拓展思路,开阔不同的研究视野。

(二)长征内涵变化产生的间接影响

从宏观上来看,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长征展示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毫不畏惧困难的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部不朽史诗。长征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在长征途中,红军不仅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考验,还经历了许多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考验。长征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它所取得的胜利,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和不朽的丰碑,长征是中国革命的精神象征,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人們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红军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其核心内涵包括坚定的信仰、不屈不挠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不怕牺牲的勇气等,长征精神至今仍然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奋发向前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

长征精神具有独特意义,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尤其是历史的关键时期,都会给人们强大的精神支持,长征内涵的变化使长征精神也更加丰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在坚持长征精神的前提下,延续出了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1937年一月份,中共中央来到了延安城,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顺利完成了延安大规模生产运动,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同时还努力建设边区,自给自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一系列举措不仅扩大了延安精神的影响力,同时还丰富了长征精神。西柏坡是革命圣地,孕育形成了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在艰难险阻面前,西柏坡精神继续发扬和丰富了长征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长征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延续并持续发展着,集体主义与艰苦奋斗是这一时期的核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了“新长征”,通过改革开放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步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新阶段,在这一时期,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形成了改革开放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等。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不断得到延续并与时俱进,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多元文明错综复杂,我们更要坚定理想信念,走自己的路。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在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等。

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和价值不仅没有因时间而流逝,反而更加凸显出它的意义和价值。它教导我们要坚定信仰、严守纪律、保持创新精神、关注人民利益、发扬团结协作等优秀品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长征精神,让它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信念支撑,始终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坚定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三、长征内涵变化的作用和价值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⑤探讨长征内涵变化和发展所衍生的作用和价值,对研究和普及红军长征这段历史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长征内涵的变化扩展了长征研究范围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恶劣考验时,进行的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大规模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红军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同时也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和牺牲。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按各路红军中所走最远的路程计算,红一方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长征近二万里,红四方面军长征一万余里,红25军长征近万里。通常所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所有红军都走的距离,也不是所有红军长征的总里程,而是指红一方面军中走得最远的作战部队的里程,正如毛泽东曾对肖锋说:“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⑥但在红军长征的主体发生变化以后,红军长征行军路程不仅仅是指中央红军走的里程,而是概括为红军长征主力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行军里程,四大主力红军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里。现在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红军长征的里程约为六万五千里这个概念,而不仅仅是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因为这更符合历史事实也有利于红军长征的研究。在对红军长征主体的研究和认识上,部分学者秉持着不同的观点,如唐双宁指出,长征不只是红一、二、四三大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而是11支红军队伍所进行的长途征战。⑦韩洪泉指出,长征的内涵应从三个层面认识,核心内涵是3+1的长征队伍,基本内涵是在核心内涵的基础上还包含红7军团、红6军团等9支长征队伍,广义内涵包括11支长征队伍。⑧在对红军长征里程的研究上,如徐占权、石仲泉都强调长征总里程约为六万五千里,应加强对长征总里程的宣传。因此,长征内涵的变化扩展了长征研究范围。

(二)长征内涵的变化丰富了长征史料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重要事件。在红军长征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
中国共产党对于革命理念和战略思路的不断调整;
中国共产党对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加关注,对于革命事业的未来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等。这些变化会使长征内涵更丰富,同时对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也会更广泛和深入。总的来说,学界在红军长征的内涵变化以后,对于红军长征的历程、时间、经过的省份、纪念日、作用和价值等也会有更深的研究,一系列研究的开展则会使长征的史料不断完善和丰富。因为长征内涵的变化使对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不断深入,也会拓展红军长征的研究思路和开阔研究的视野,对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也会更加完善,最终这些研究将会不断丰富长征史料。这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工农红军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长征内涵的变化进一步使各路红军长征得到相互印证

红一方面军是长征中走得最远的部队之一,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经历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等艰苦的征程。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红一方面军最终到达了陕北,与当地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除了红一方面军之外,其他红军也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许多艰苦历程。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开始实施战略转移,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积极策应中央红军的行动,在1935年9月15日抵达延川县北坪镇,红25军先期到达陕甘地区,为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在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干扰下,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阿坝地区进行了艰苦的战斗和行军,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苏区转移到了川陕地區,创建了川陕根据地,削弱了四川军阀的力量,对改变中国工农红军的处境和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了长征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最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实现了会师,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能力。红二方面军在长征末期由红2、红6军团组成,在长征中经历了与敌人激烈的战斗和自然环境的严酷考验。红二方面军一次次突破了敌人的重围,顺利完成策应中央红军突围的任务,并为促使红四方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作出了重大贡献。通过长征,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能力得到了加强,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长征也锻炼了红军指战员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增强了各路红军之间的团结和协作,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影响。

[注释]

①吴德坤.遵义会议前后红军政治工作资料选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84.

②赵福贵.“长征”称谓的由来[J].党史文汇,2005(03):42-43.

③石仲泉.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和红军长征史研究的若干问题[J].福建党史月刊,2016(04):15-30.

④徐占权.“长征”到底有多长[J].党的建设,2005(10):49.

⑤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人民出版社,2016.

⑥肖锋.长征日记[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130-131.

⑦唐双宁.从完整意义上认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J].红旗文稿,2015(23):14-18+1.

⑧韩洪泉.红军长征的蕴涵及意义考析[J].苏区研究,2020(01):65-73.

猜你喜欢 长征变化价值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22年7期)2022-10-18从9到3的变化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这五年的变化特别文摘(2018年3期)2018-08-08一粒米的价值文理导航·科普童话(2016年7期)2017-02-04“给”的价值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11期)2016-11-29长征五号首飞成功太空探索(2016年12期)2016-07-18“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太空探索(2016年7期)2016-07-10鸟的变化系列诗选刊(2015年6期)2015-10-26长征六号为何能快速发射?太空探索(2015年11期)2015-07-18“让路”让出的变化中国火炬(2012年2期)2012-07-24

推荐访问:长征 内涵 变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