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 胡欣语
摘 要:2023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6.16%,城市发展方式已转变为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城市存量资源再利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其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可见,城市更新行动下的存量资源再利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带来重大机遇。然而,目前我国仍存在产业基础能力有待加强、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和配套制度环境尚不完善等问题,为更好发挥城市更新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本文提出强化科技创新、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三项措施。
关键词:城市更新;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一、城市存量资源再利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2023年末,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约9.32亿人,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将逐步由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方式将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存量资源再利用问题将逐步成为制约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城市存量资源再利用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发展压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存量资源再利用,让城市实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推动当下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新质生产力”一词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的,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其基本内涵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新质生产力摆脱了传统生产力的增长路径,符合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体现出数字时代拥有新内涵的生产力。可见,城市更新行动下的存量资源再利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通过驱动生产要素高效配置、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等,城市存量资源再利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孕育新动能。
二、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产业基础能力有待加强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这些产业具有创新力强、技术密集、发展前景广阔等特点,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局。然而,我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产业基础能力仍不够强。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约为13%,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创新性、高成长性、高附加值等特点。要想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前提是优化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环境,提高产业基础能力。然而,一些地区或企业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条件,如高速公路、铁路干线不健全、电力供应不足、网络覆盖不全面等问题。此外,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产业技术基础、创新环境等支撑能力不足,这些基础能力的缺失给产业转型带来一定阻碍。
(二)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不高
生产力各要素的高效配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在生产要素配置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进一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界限,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让政府的“有形之手”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前提下进行监管和指导。
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的不规范、不公平、不公正、不公开、不透明也会影响生产要素的高效配置。因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交易规则,包括交易程序、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交易价格、交易行为约束、违规惩罚等内容,加快形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关系,是生产要素高效配置的关键。
(三)配套制度环境尚不健全
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与所在制度环境相匹配,但目前我国的一些制度规则还没有及时跟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首先,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与生产力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但在一些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无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其次,政策支持力度不足。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但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落实不到位、政策效应不明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限制了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创新环境不够成熟。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新环境包括政策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一个优质的创新环境可以激发创新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但当前我国创新环境还不够完善,如创新资源配置不够高效、创新人才短缺、创新文化氛围不够浓厚等,这些因素一定程度制约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三、强化城市更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城市更新的内在要求包括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聚焦创新生产要素再配置,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
健全配套制度环境,改革管理模式等,这些都是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本文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的三点建议。
(一)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