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喜梅 陈黎明 丁志成
摘 要: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对应的专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培养出更优秀的城轨专业应用型人才是仍需关注的话题,文章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该课程现状及特点及基础上,深入挖掘此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将增强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认真敬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融入课堂,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改革。通过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的思政元素与教改,为后期学习质量提供保证。
关键词:思政元素 教改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新工科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许多有利于交通行业发展的规定与政策,在政策的不断支持与推动下,轨道交通建设与服务等整体工作排上日程,进度大幅度提升,整体围绕智能化、绿色化,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一体化等可持续发展目标,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齐。我国轨道交通总营业里程及路网密度不断提升,为我国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国所开通的轨道交通线路共308条,线路规模长度超出1万公里,同比增加11.7%。
考虑到目前城市人口与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尤其在过节时道路交通更是拥堵严重,鉴于以上情况,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私家车已不能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由于轨道交通自身带有速度快、准时安全等特点,深受大众的喜爱,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因此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行业的同时,始终树立和贯彻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城轨交通、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支撑实现交通强国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城轨交通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无疑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根据以上发展理念、强国战略以及培养优秀专业应用型人才目标,更应全面实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等全方位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4]。新工科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促进技术发展,同时上课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在学习知识过程中无形之中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案例、视频的学习,培养其爱国精神、责任感,深深体会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因此,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例,探讨其思政教改之路。
2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教学现状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我院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涉及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由于其授课对象是大一新生,是其专业第一门专业课,在开始讲专业知识时学生不能很快接受,与实际相联系需不断更新与扩展。此课程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与施工、线路和线路设备、车辆、供电、通信、信号、旅客信息系统、车站设备及运营管理等内容,对轨道交通整体具有全面认识,也可与后续课程相衔接,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这门课程所面对的学生对象是大一,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为后续的专业必修课提供一定基础。
本课程所涉及内容包括线路、规划建设、车辆结构、通信与信号以及供电等部分,本课程共有64学时,其中理论只有56学时,8个实践学时。从以上内容中可以发现,本课程的内容较为广泛且繁琐,同时各个知识缺乏深度,各个章节联系不够密切,只是让学生对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认识,难以让学生灵活应用,缺乏深度认识;
在线路规划、通信与信号部分、车站设计等部分需要结合考虑实际环境、现有资源、施工条件等,考虑因素众多,但由于实践环节学时较短且缺乏更为直观的认知,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认识;
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参差不齐,在第一次接触大一学生时,难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从而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因此在之后的课堂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拓展思路。但从目前上课情况来看,学生积极性不是很高,不能很好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后面课堂中更要善于去引导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3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中的思政元素
根据上节所述,此课程是大一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因此对后面的专业课具有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课程教学中,可以介绍其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让学生了解轨道交通建设和发展的意义,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城市轨道交通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共设施,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让他们意识到,作为未来的管理者,要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了解到轨道交通建设的不足之处,激发学生使命感[5]。进一步深入挖掘此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主要将增强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认真敬业、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等融入课堂。
本课程的第一章即城市轨道交通概述,主要讲述了城市轨道的分类、特性以及轨道交通的发展。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轨道交通的定义及分类,能够较好进行区分。在第二小节世界及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中,通过观看视频《40年城轨之变》,从一无所有到世界第一,如今中国城轨遍布世界各地,运运营规模稳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发展中了解到“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北京第一条地铁线路设计者王梦恕院士等人物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6]。在课堂上,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纷纷表示非常震撼与惊讶,作为中国人而骄傲,增强其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并表示一定要向前辈们学习,做出自己的贡献,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第六章的行车闭塞法的运用当中,讲述闭塞法的发展与分类,其中包括电话闭塞法的使用,需要对路票进行填写信号器的使用,从而进一步了解行车闭塞法的原理,与其他其他闭塞制式进行区分。通过对行车闭塞法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到岗位的团结协作,提高安全责任意识。在第十章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包括安全管理重要的一节[7]。通过了解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意义,轨道交通一旦发生不可预测的交通危险,也意味这列车上乘客都会受到威胁,可知轨道交通其运营安全和可靠性与乘客安全密切相关,因此这就要求专业人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人民生命安全为第一。轨道交通领域发生的重大事故大多与相关人员自身原因存在较大关系。如在2012年上海地铁列车追尾事故中,据调查主要在于调度员没有按照要求行使调度命令,违规操作,最终造成乘客受伤。在使用电话闭塞的前提下,更应保持两列车驾驶的安全性,以安全为第一要素。通过此事件的学习,应培养学生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安全与责任意识,将对未来工作、职业道德、人民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基于思政的教学改革
在深入教学思政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对新知识进行理解与吸收,适应人才培养目标,对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改革。
4.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属于一种老师与学生两者之间进行开放、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在讲课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同时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适当给出提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正确答案,最后结合案例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印象与理解[9]。例如火灾、列车相撞等的调度指挥方案调整,在事故案例学习中明白职责的重要性,进而过渡到大客流情况下的调度指挥方法。
4.2 小组讨论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与查阅资源能力,将3-5人分成一组,大致分成10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会出一道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分与减分制度,从而激发学生的胜负欲。例如,在讲到标准轨距为1435mm时,就会提出“为什么标准轨距是1435mm,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此时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一组内进行分工,有的查课本,有的查上课笔迹,有的进行上网搜索,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查阅发现原来标准轨距与轨道最初的发展具有关系,学生感到非常惊讶,一堂课让学生欢乐并充实中学习。
4.3 启发式教学
通过全部章节的学习进行总结拓展,老师抛出新的问题,全程让学生进行自己查找、对比,并拿笔写下来,根据回答的对错、理解程度等综合因素进行打分。每抛出一个问题,每个学生都必须自行查找并找老师进行讲解,并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讲解,不使用官方话语,进一步根据回答的语句中提出问题,某些词具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这样做?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4.4 实践教学
本课程含有8个实践学时,因此可利用实践课的学习对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例如针对车辆结构组成、贯通道与非贯通道等认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地铁相关视频、与地铁相关培训公司进行联系参观。同时对于转辙机的结构,学生在课本上很难全面学习到每一部分结构及特点作用,因此可利用实训室的转辙机详细为学生介绍表示杆、动作杆、电机等每一部分作用,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加深了理解与认识,对学习效果具有明显效果。
同时在客运服务/客运组织当中,在设备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为乘客、售票员、站务员等,根据所学的知识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处理。角色扮演既充分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也可以将理论知识进行场景应用。
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增强使命感等思政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一切条件与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与此同时,在现有网络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慕课、学习通等资源进行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等模式,同时可让学生使用学习强国提高思政教育。
4.5 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考试成绩仅仅依靠最终的考试进行计算,但这样是极其不合理的,设想在平时不来上课的学生,最后仅靠着一周的复习或他人帮助取得高分,这样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计算成绩时,应更加具体化、详细化。因此此课程设置了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最后的期末成绩。在平时成绩中,考虑到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以及课堂表现,根据此类占比再进行打分;
实验成绩需要同学们做、说、动以及写作业和实验报告综合考虑,如果单从实验报告一方面进行考量难免不全面,要让同学们弄懂弄会,能够准确描述从而以此打分。与此同时,在促进学生能够有效学习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时刻更新自己专业知识,为学生进行更好讲解,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可见教学评价对整体强化学习是积极有效的过程。
5 总结
本文以新工科为背景,轨道交通发展、政策为依据,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研究对象,对其课程现状进行叙述,结合课程特点探索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新功课教育是我国建设的必经之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课堂上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有用之才,为国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金资助:郑州市大创项目,郑教高函[2023]851号;
2020年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郑工政[2020]159号。
参考文献:
[1]林岚欣.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3.
[2]闫冬梅. 新建轨道交通线路与周边地面公交的接驳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3]王晓霞,见平,刘改红,等.“工匠文化”融入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专业教学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32):13-16.
[4]黄婧,刘小俊.基于岗位引领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23,38(06):99-102.
[5]何梅,周刘丽.《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建设性研究[J].时代汽车,2023(14):60-62.
[6]林昕.浅谈高职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策略[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08):26-27+30.
[7]韩宜轩.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新模式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3(11):73-75.DOI:10.16773/j.cnki.1002-2058.2023.11.025.
[8]朱菊香,张赵良,潘斐,等.新工科背景下轨道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18):109-112.
[9]马娜,王小娟.基于案例教学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11):133-135.
猜你喜欢 教改思政元素新工科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8期)2019-04-22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青年与社会(2019年7期)2019-04-05《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青年与社会(2018年16期)2018-10-15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年12期)2018-02-18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计算机教育(2017年8期)2017-09-01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科技视界(2017年10期)2017-08-21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16期)2017-07-14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谈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构想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校园英语·上旬(2016年10期)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