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启
(北京市密云区园林绿化局 北京 101500)
林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随着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林业生态化建设的要求也日益受到关注。选择适宜的林地和树种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若选用不当,将影响土壤与林木生长,可能导致树木枯萎。在有限林地条件下,合理选用各类地理资源培育最适宜树种尤为重要。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的根本措施和首要方针,是将植物生态学原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而非理论本身。林业工作者应深入研究适地适树原则,在经济、生态、资源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本研究通过分析密云区林业发展中树种选择和生态平衡问题,提出增加树种多样性、改善水源涵养能力、完善退耕与低效林改造等对策,以指导林业可持续发展。
密云地区作为北京市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林业经营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当前背景下,密云林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特别是树种选择与生态平衡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详细了解密云林业经营中的现状。
密云区“十二五”市级林业工程总面积99734.38公顷,主要工程类型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飞播造林等,以人工造林占比最大,约占65.68%。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也占有相当比例,分别占28.41%和4.86%。其它工程项目如水源保护林、平原治沙、矿山植被恢复等也在进行中。
各地区的工程分布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石城以人工造林为主,占比100%。冯家峪主要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分别占比为29.56%和70.43%。在高岭地区,人工造林占主导地位,占比约为36.81%。古北口主要进行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占比为74.29%。太师屯主要进行人工造林和退耕还林。新城子地区以人工造林为主,占比为51.75%,同时也有飞播造林、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项目。西田各庄主要进行人工造林,占比为79.07%,同时有一部分用于退耕还林和低效林改造。溪翁庄以人工造林为主,占比为92.81%,同时也有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等项目。
密云区各镇采取多样化的市级工程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管理。这些工程旨在提高林木的质量和产量,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不同需求,包括木材生产、生态保护和水源保护等。不同工程类型的选择根据各地的生态条件和发展目标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和实施。
2.1 树种选择的问题
2.1.1 树种多样性不足
在密云区市级林业工程总面积中,人工造林面积最大,达到了65507.36 公顷。尽管人工造林在面积上占据主导地位,但数据表明,树种多样性却相对较低。在密云地区,常见的树种包括油松、侧柏和杨树等,飞播造林只占1065.39 公顷,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对于不同树种的引入和多样性缺乏足够的支持。封山育林面积为28281.67公顷,虽然面积较大,但这种类型的林地主要侧重于一种或有限种类的树种,而没有涵盖更广泛的多样性。配套造林的面积只有24.47 公顷,极少涉及多种树种的种植,无法有效增加树种多样性。
2.1.2 不同地区适宜树种的考虑不足
树种多样性不足直接关系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以及生态功能的发挥[1]。封山育林面积虽然较大,达到28281.67公顷,但这种类型的林地主要侧重于一种或有限种类的树种,而没有覆盖更广泛的多样性需求。这意味着虽然面积很大,但多样性有限。配套造林的面积仅有24.47 公顷,且种植的树种相对单一,无法有效增加树种多样性。
2.2 生态平衡的问题
2.2.1 水源保护林的不足
密云区地处生态关键区域,其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水资源压力。在市级工程项目中,水源保护林的覆盖面积相对较小,仅占342.87 公顷。水源保护林不足的问题令人担忧,也对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而且水源保护林的分布和地区的水资源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协调。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水资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使干旱和水源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水源保护林的不足也直接影响了密云区的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2.2.2 退耕还林和低效林改造的进展不平衡
退耕还林项目在密云区各镇之间分布不均。以市级工程统计数据为例,密云区的退耕还林总面积达到了4948.32公顷,其中密云镇仅占了403.42公顷。这种不均衡可能源于不同地区农田的分布和土地可利用性的差异。退耕还林项目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包括土地所有权的划定、项目监督、植被恢复等方面。这可能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项目可能由于土地所有权问题而停滞,监管和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影响项目的进展。例如,有大约144.98 公顷的退耕还林面积尚未得到明确的土地所有权划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的推进。
密云区的低效林改造项目在规划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有些项目尚未确定哪些林地需要改造,如何改造以及改造后的管理计划。有超过30%的低效林改造项目缺乏明确的改造计划,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例如,某些项目的改造计划在关键细节上存在模糊性,这需要更为精细和系统的项目规划。低效林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支持,一些区域可能面临严重的技术和资源限制。例如,约20%的低效林改造项目由于技术和资源的不足而进展缓慢。这包括缺乏足够的合格人员和装备,限制了项目的推进。这需要更多的技术培训和资源支持来解决。不正确的低效林改造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不稳定性[2]。不当的低效林改造可能导致植被丧失、土壤侵蚀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在某些项目中,约15%的改造区域存在明显的生态风险,需要得到更好的监测和管理,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2.2.3 未充分认识林业抚育管理的生态服务价值
尽管林业抚育管理,包括抚育间伐、修枝、补植和林分结构调整,对于森林的健康和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这些生态服务价值却未得到充分认可。迄今为止,仅有不到10%的林业抚育项目进行了详细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而其他大部分项目忽视了这一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林业抚育活动可以提供多样化的生态服务,例如,抚育间伐有助于改善森林结构和减少森林火灾风险,修枝可以提高树木生长量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补植确保森林连续性,而林分结构调整有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然而,这些不同抚育管理活动的生态服务价值差异和重要性评估仍然不足。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当,优先考虑某些抚育活动而忽视了其他活动的生态服务价值。
3.1 增加树种多样性
引入新的树种,提高森林多样性。需要进行详细的区域生态评估和土壤分析,以确定最适宜的造林区域。这一步确保了所引入的树种与当地生态环境相符,降低了生态风险[3]。一旦确定了合适的区域,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建立种子生产中心。这个中心可以培育本地树种的种子,并确保其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同时,建立良好的种子储存设施,以防止种子的浪费和品质下降。为了在实际操作中推广生态造林,可以设立示范项目,向当地农民和林业从业者展示其可行性,并提供培训机会,以提高其应用水平。这有助于将生态造林纳入密云的林业实践。定期监测和评估机制是不可或缺的。这些机制将追踪生态造林项目的进展和成效,有助于及时调整策略,以确保树种多样性不断增加,为生态平衡做出贡献。
在不同林业项目中引入多种树种,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确保树种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在每个造林项目中,应考虑引入多种适宜的树种,包括乡土树种和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这有助于提高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优化种植布局,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气候和地形特点,需要精心设计树种的种植布局,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产力。这可以通过研究和分析不同树种的生长需求来实现。生态恢复应该成为优先考虑的事项,在多样性配套造林计划中,应特别关注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以及土壤改良措施的实施,从而增强整体生态平衡。
3.2 优化树种选择的区域适宜性
区域性树种选择策略旨在确保密云区各个区域选择的树种能够充分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从而提高树木的生长和保存率。要先进行全面的区域性调查和研究。这包括详细的气候数据分析、土壤质量评估和生态系统调查[4]。这一初步研究将为后续的树种选择提供基础数据,确保所选树种与地方环境相符。建立一个区域性树种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含与不同区域适宜树种相关的信息,包括树种的生长特点、耐旱性、耐寒性、病虫害抵抗力等方面的数据。这将有助于根据特定区域的需求做出明智的树种选择。制定区域性树种选择准则。准则应考虑当地的气候变化趋势、生态系统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目标[5]。这些准则将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以便根据区域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通过培训当地农民和林业从业者,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区域性树种选择策略。这将促进策略的实施和落地,从而达到更好的树种选择结果。
区域特定树种引入计划旨在根据各地的具体需求和条件,有选择性地引入适宜的树种,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要先进行区域特定的树种评估。这包括对区域的土壤、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特点的深入了解。通过这些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区域适宜引入特定的树种。建立树种引入计划的合作伙伴关系。这可以包括与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和种子供应商的合作。这些伙伴将提供所需的资源和支持,以确保计划的成功实施。根据评估结果,选择具有潜在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并确保它们与区域的生态系统相协调。
4.1 加强水源保护林建设
进行水资源脆弱性评估。这涉及对密云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水资源的分布、流动和质量。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哪些地区水资源更加脆弱,需要加强保护。制定水源保护林扩展计划,基于脆弱性评估的结果,制定长期计划,以拓展水源保护林的覆盖范围[6]。这个计划应该明确目标区域、所需资源、时间表和相关政策支持。激励农民和土地所有者的参与,为了扩展水源保护林的范围,需要与当地农民和土地所有者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提供激励措施,如给予经济激励,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水源保护林的建设。
为了实现生态平衡,必须协调水资源需求和水源保护林面积的关系。政府应该制定水资源需求管理政策,明确不同部门和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并确保这些需求与水源保护林的面积相协调。这可以通过建立水资源使用计划和水资源分配机制来实现。实施灵活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在干旱季节或水资源紧张时,政府可以采取灵活的措施,如限制用水、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加强水资源节约措施,以确保水源保护林的水源供应。加强水源保护林与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协调,要确保水源保护林的建设不会阻碍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可以通过规划合理的用地分配、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来实现协调。
4.2 改进退耕还林和低效林改造项目
为增强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效果和可持续性,确立明确的土地所有权划定程序,在项目启动前,必须明确划定退耕还林土地的所有权,解决土地权属问题。这涉及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农民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调,确保土地的使用和管理得到明确界定。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确保项目的进展和效果得到实时跟踪和评估[7]。这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独立评估,监测树木的生长情况,以及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来实现。推动社区和农民的积极参与,鼓励社区和农民参与退耕还林项目的决策制定和实施。可以通过提供培训、技术支持和经济激励来实现,以确保他们积极投入项目,共同实现项目目标。
为改进低效林改造项目,制定明确的改造计划,确保每个低效林改造项目都有明确的规划,包括哪些林地需要改造、如何改造以及改造后的管理计划。这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特征、地形和气候条件,以制定合适的改造策略。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资源支持,一些地区可能面临严重的技术和资源限制,需要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以确保改造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这包括培训合格的林业专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设备和资金支持。加强生态风险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对生态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和管理,以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这包括对植被、土壤和野生动植物的监测,以及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生态环境。
4.3 林业抚育管理
为了更充分认识林业抚育管理的生态服务价值,密云区制定详细的评估指南和方法,明确不同类型的林业抚育管理活动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标准。这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包括生态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以确保评估方法科学可行。积极推广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应用,将其纳入林业抚育管理项目决策的重要环节。鼓励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权威性。建立生态服务价值数据库,收集、整理和管理林业抚育管理活动的相关数据,建立数据库以供政策制定和决策参考。这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不同抚育管理活动的生态效益,以及它们对生态系统的贡献。加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讨会和宣传活动,提高政府、企业和公众对林业抚育管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的认知水平。这有助于推广生态服务的概念,促使更多人认识到其重要性[8]。
林业抚育管理是指对森林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养护,以促进森林的生长和健康发展,提高林木的质量和产量。抚育管理通常包括抚育间伐,即有选择性地砍伐一部分树木,以改善树木的生长环境;
修枝,即去除死枝、枯枝和不健康的树枝;
补植,即在林中空地和空穴新植树木;
进行林分结构调整,以增进森林的健康和生态系统功能。这些活动有助于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和维护,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碳汇、生态保护、水源保护等,同时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9]。
密云区在林业经营中面临着树种选择和生态平衡的诸多问题。树种多样性不足以及树种选择未充分考虑地区适宜性,给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威胁。另外,水源保护林不足、退耕还林和低效林改造进展不平衡、生态服务价值未被充分认可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策略,包括增加树种多样性、优化树种选择的地区适宜性、加强水源保护林建设、改进退耕还林和低效林改造项目、林业抚育管理等。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改善密云区的林业经营,还将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持。密云区应本着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采取行动,解决当前面临的森林生态问题,以确保未来子孙后代能够享受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这些举措将为密云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密云水源树种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工会博览(2022年16期)2022-07-16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工会博览(2022年14期)2022-07-16保护水源品牌研究(2022年18期)2022-06-29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11-28南水源头清如许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5期)2016-04-03一个树种的国家战略中国林业产业(2016年5期)2016-04-03珍贵树种红豆树生态位测定武夷学院学报(2014年5期)2014-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