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胜
近10 年以来,我们党逐步注重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跃升。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保持一定增长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新征程中充当着重要角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总书记在许多不同的场合,包括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非常明确地提出了许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论断,并强调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实践意义。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现实理解,它毫无疑问会对未来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性的作用。
(一)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矛盾的需要。进入新时代,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需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适应我国农村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有效防范化解农业农村重大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农民从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高速度到高效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新时代新的征程当中,关于经济建设中央很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农村的有效和高效发展对于中国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尤为重要,农村的生产生活落后就是全社会整体的不发够发达。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如今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征途中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展现出了新作为。
(二)促进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在新征程上,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优化农村区域布局,更重要的是加快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重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从旧的传统习俗中脱离出来,形成新的符合当今发展特点的新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在积极扩大内需的同时努力稳定外需,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对于农村来讲,只有域内外互通互联,对内形成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对外有高质量的贸易往来,服务内外双循环,推动区域经济更好融合发展,由点到面形成国内国外双循环。设法增加人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民消费水平,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把农业农村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结合好、调整好,使之趋于更加合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二十大报告提了9 个本质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聚焦农业强国发展方向,强化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水平,重塑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构建完备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聚焦和美乡村方向,推进管线有序化、加快庭院美化、革新餐桌文明,健全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聚焦农民共富方向,深化集成改革,挖掘乡村功能体系,落实结对帮扶政策,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聚焦城乡融合方向,以更大力度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深化数字化改革,推进市民化进程,努力交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的优秀答卷。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保证。
(四)贯彻实施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的需要。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给农村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在新征程上,农村要达到高质量发展必然需要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发展农业农村、建设农业农村、美化农业农村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也是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领头羊、带头人,可以更好地推动科技高速发展,实现农业农村高端发展、智能发展、综合发展。加快发展产业集群和数字化转型,壮大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农业产业,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做大做强农村实体经济,增强实体经济抵御风险能力和水平。增强创新发展动力,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把农业农村外贸业务做细做精做强做大。新征程上,我们要持续用好农村改革“关键一招”,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社会生产力,实现农业经济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中国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中国式的现代化。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出现各种新情况,面临各种困难和阻碍,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农业农村发展新机制。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环境,必须加快构建农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清楚认识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国内国际矛盾复杂,局部战争和贸易冲突无不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以农产品为依托的经贸往来会更不乐观,会出现肠梗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基本处于初级阶段,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是关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水平”就是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稳定剂,也是促进经济有效发展和良性循环的润滑剂。具体来说,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农村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还需要走更长的路,要发挥好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和政府服务性作用。二是推动建设农业全国统一大市场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农业农村方面提供基础支撑,为农村各种要素自由流动进行市场化的高效配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三是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需要一定底气。微观市场主体也是我国应对挑战、抵御风险的韧性与能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
(二)农业农村发展新战略。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农业农村发展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不断完善县域资源整合机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首先,要改善资源的不平衡性,建立资源整合机制,促进县域范围各类要素的有效整合。比如加强资源整合,科学规划各类资源向相对中心乡村等特定地区的投入;
加强产业整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规模化产业。其次,要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确保党和国家各项兴农富民政策层层传导、层层落实。最后,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县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应突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体制障碍,促使更多县城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推动县城与乡镇公共服务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形成县城与农村地区要素资源双向流动的良好格局。
(三)农业农村发展新布局。要促进农业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当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调整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内容与重点,全面部署旨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通过这一系列战略与措施,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非凡成就。在上述成就的基础上,未来我国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携手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各农村地区应立足本地优势,充分依托国内生产网络,明确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思路、方向与路径,完全融入国内农业产品超大规模市场;
各农村区域同样需要优化内部空间布局,壮大本区域内特色市场的经济规模,不断依靠合理集聚的中心集贸打造本区域的增长极,进而带动城市与农村区域整体发展。第二,防范化解区域农业经济新风险。我国不同农村之间存在较大异质性,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做好统筹规划,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坚决防范化解区域协调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第三,塑造数字经济新动能。在数字化浪潮中,各农村地区可充分借助数字化技术弥补自身在要素投入等方面的不足,利用本地竞争优势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农业农村发展新渠道。积极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实践路径。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农村,要以更加开放的决心、更加开放的胸怀和更加有力的举措,以进一步全面纵深扩大开放,主动应对各种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超预期变化。要持续扩大、全面深化与系统升级开放发展,加大农业产品贸易、投资和人员流动等方面对外开放力度,推动由农业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稳妥有序推进制度层面的深度开放。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构建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制度新优势,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一带一路”倡议稳步推进,要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跨境投资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深度参与全球农业产业分工和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农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推动沿途国家农业经济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要找准突破口,宏观引导、重点发力,使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在实现现代化国家新的征程中高歌猛进。完善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加快农业农村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农村整体共同协调发展,努力寻求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坚持和完善农业农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充分发挥经济主体自主经营,但也不要忽略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更好发挥政府服务性作用。一是使国有资本完全有效支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国有企业,特别是现存的极少数国有企业力争做大做强做优。二是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农村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涉及百姓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提高质量、提升品位,最大限度享受制度优势,享有政策福利。三是完善农业农村现代企业制度,树立企业典型,学习先进企业制度,培育农民企业家和农民科技带头人。四是健全农业农村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引导农业农村向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加快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五是落实现代预算制度,合理用好财政转移支付,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产业体系。农村的实体经济比较薄弱,村集体经济又很缺失或不足,农业农村发展经济缺乏实体依托,所以农业农村务必在发展实体经济上做文章,把实体经济抓深抓实,加快实体经济的高质量产业化。一是重视农业产品深加工,支持深加工企业发展,给政策给优惠给补贴。鼓励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产业化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二是巩固优势产业做大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周围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使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鲶鱼效应。三是鼓励推动农业农村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合理弥补农业农村资源不足。四是完善农业农村高效率服务业新体系,可以成立信息中介服务合作社。把农产品生产企业、加企业、物流企业有效联系起来,提倡一条龙服务,有利于新产品溯源、服务追踪、质量提升。五是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畅通信息,降低物流成本,缩短交易时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效益。六是逐步构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智能化体系,能够在安防、休闲、购物、出行等方面达到高质量发展。
(三)全面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振兴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把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任务摆在了乡村振兴的重要突出位置上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来抓。一是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进行高质量加快建设,科学有效进行合理资源配置。二是注重粮食安全生产。因地制宜,根据地方特点发展地方农业产业,用好国家指导性政策,结合配套优惠补偿等措施,把基本指标保住,尽可能依托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农村每个地方都可以利用自身独特之处发挥地方特色产业,以此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让农业农村发展有后生力量,坚持发展的永续性。四是完善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包括农村厕所革命,垃圾清运,环境整治等方面设施设备的支持。五是进一步规范村规民俗,农业农村既有良好的生产生活习俗,也有与时代不符的陈规陋习,该继承的继承,不该继承的就大胆破除,高质量创新发展新风尚。六是完善农业农村的土地占用补偿和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
(四)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有序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多数处于偏离城市中心区相对较远的区域范围,一定程度上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不论从经济发展战略还是从风土人情上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在新征程上,应该尽可能统筹发展,协调发展,有序发展。一是合理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新时代经济新常态,发展经济不可能独自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地区之间危险面前不可能独善其身,应该保持协调共生。二是实施农业农村更新行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农村,使农业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有节有序。农业农村基本物质保障是百姓的根本所在,无论世态如何变换,一直动摇不了。三是净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四是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排除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推进高水平经济发展,贸易投资合理化发展,构建农业农村新发展格局,使区域经济更加协调优化。五是抓住建设“一带一路”和大力倡导经济全球化新契机,用好用足国家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在新征程上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高质量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国内农业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