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数字技术的高素质农民“五优”培育模式探究

基于数字技术的高素质农民“五优”培育模式探究

时间:2024-10-20 16: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刘娟娟 刘晓娟

高素质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和领跑者,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量效益,在培育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间形成一种动态平衡,一直是各级培育机构研究的主题。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高素质农民培育降本增效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围绕甘肃省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以数字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高素质农民“五优”培育模式,对拓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空间、延长培育链条、发挥多元化价值具有一定意义。

一、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成效

平凉市自2020年以来,每年平均有18家培育机构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累计举办培训班193个,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余人。创办农民田间学校67所,其中全国优质县级农民田间学校3所,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农广校等专职培育机构为主体,农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培育体系。2023年新认定培育示范基地14家,累计达到30家,建立了156名包括各职业院校、培育机构专职教师,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在内的师资库,高素质农民培育基础日益稳固。

二、平凉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面临的困境

(一)培育工作主体间缺乏紧密联结机制,培育综合效益不高

在已形成的培育体系中,受工作范围和思维定势限制,各培育管理、协调、实施主体间缺乏深入的沟通协调和渗透融合,政产学研用不能无缝衔接,各类扶持政策难以完全整合,未形成完整的培育链条,不同程度影响了培育综合效益。

(二)培育资源开发相对滞后,优质资源整合应用不足

培育资源开发意识薄弱,技术推广应用多为传统模式,与区域乡村建设、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的地方教材、网络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培育机构在教材遴选上多注重教材内容与专业课程的一致性,对教材与参训对象认知基础、知识能力提升的契合度考虑较少,未建立适应当地教育教学工作需要的优质教材资源库。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择中问题、需求导向不够突出,精品课程占比小,与参训对象发展适配度不高。对培育示范基地、师资库人员功能、作用发挥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优势资源未充分挖掘,动态调整未及时跟进。

(三)培育管理组织程度低,教育教学各环节衔接不紧密

在培育管理方面,培训前,培育学员主要由乡(镇)、村级推荐遴选,培育机构与学员直接发生联系较少,需求调研不够全面深入,不同程度影响了培训内容的精准性;
培训中,尽管每班都配有班主任,并组建了班委会和微信群,但主要局限于教学常规管理和学习资源推送,管理较粗放,尚未形成学员自主管理、互动交流的有效模式;
培训后,班委会很少发挥作用。在教育教学方面,各任课教师尽管能综合运用数字化教学手段,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但是只注重知识目标,忽视了学员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且不能向课前、课后延伸;
由于对各培育环节缺乏一以贯之的目标引导,造成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脱节,理论学习与实践观摩衔接不紧密,学员虽全程参加了培育,但未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受时间空间及资源限制,训后跟踪服务难以持续开展

在跟踪服务阶段,培育机构虽然通过微信群向学员推送了各类课程和农业信息,并聘请专家上门对学员产业进行把脉问诊、现场指导,同时还设置专家热线,方便学员随时咨询,尽可能为学员提供各种帮助,但因多种因素制约,服务效果距离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一些学员平时疏于学习,或在培训后不再关注微信群,推送的学习资源和专家热线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二是学员居住分散,受时间、空间及经费限制,上门服务不可能惠及到每一位学员,且不能长期开展,难以取得持续性效果;
三是学员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错综复杂,单凭培育机构和个别专家无法解决,加之个别老师实践经验不足或知识老化,对学员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不能有效解决,影响了学员参与后续服务的积极性。

三、基于数字技术的高素质农民“五优”培育模式探究

(一)织密远程信息联络网,优化培育体系构建

培育机构要始终以促进区域产业、乡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争取市、县、乡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支持,主动与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科研、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等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建立包括所有参与部门、院校、机构、企业等主办人员在内的远程信息联络网,加强不同培育工作主体间实时信息互通和交流合作,全方位构建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全面建立高素质农民信息库,不断完善培育链条,有效推进教育培训与农业数智化升级、产品研发,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品种、新农具的引进、推广应用,产品加工、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工作深入融合,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与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

(二)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库,优化培育资源配置

一是加强地方教材、网络学习资源的深度开发。通过开展地方优质教材和网络学习资源评选活动,鼓励支持各涉农单位和个人编写与区域乡村建设及主导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地方教材、主推技术手册,及时捕捉各类精彩工作场面,围绕乡村建设、农时季节和各产业关键技术,将各类政策、规范,科研、创新成果,主推品种、技术制作成短视频、微课等便于网络传播的教学资源,在农民群众间广泛推广。二是加强专题课程开发。根据不同层次专业培训规范要求,结合热点、难点问题和农民发展需求,将每门课程内容进行专题化、模块化整合,努力打造一批适用性强的精品课程。三是加强优质示范基地、师资资源挖掘。从产品技术研发、辐射带动、市场引领、教育教学资源开发、教学实施、结果反馈等方面完善示范基地、师资考评指标,每年力争在体系内评选一批优质示范基地和培育师资,并通过网络广泛宣传。四是建立数字教学资源库。统筹各级涉农院校、专职培育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的专业人员,成立培育资源建设团队,有效融合教学资源,及时对全市范围内优质教学资源进行汇集整理,并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合力开发系列远程课程,初步建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数字教学资源库,实现数字教学资源的规范性共享和实时更新。

(三)利用数字化社交软件,优化培育过程管理

一是利用常用数字化社交软件,将学员提前纳入班级管理。事先建立班级微信管理群,通过向学员发送电子调查问卷、训前须知及一些互动小游戏,开展充分的学情调研,引导学员树立学习目标和团结协作意识,提前进入班级学习角色。二是优化班委和学习小组组建,充分调动学员自主管理、协作学习的积极性。培训中,根据学员培训前在班级微信群的综合表现,以便于组织管理和学员间互助学习为原则,采用同质和异质相结合、不同年龄混合搭配的方式,进行多元化学习分组,班委和小组组建不同层次的信息群,并设定合理的考勤、纪律管理和学习目标,各小组间展开竞争,使每个学员都全身心投入到培育学习之中,逐渐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模式。三是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培育管理中的组织圈转化为学员发展的成长圈。培训后,及时引导学员将多元的互助小组稳固为长期互帮互助的发展共同体,通过参加不同层次网络信息群的适时共享和互动,不断扩大成长圈,获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加强培育科学化研究,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组建全市农民教育培训讲师团,围绕行业前沿问题和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定期组织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活动,不断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专业化发展。从知识、能力、思政等方面明确每门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任课教师围绕产业、学员发展需求及问题,将培训内容整合为模块化课程,并通过说课加以完善。鼓励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将学员学习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培养融入知识传授之中,有效运用不同层次的分组和信息群,组织学员灵活开展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学员知识能力、数字素养和团结协作精神。注重线上线下课程的互补融合,加强不同培育环节衔接引导,让学员不仅在每个环节带着目标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思考,而且能将不同模块、不同环节的学习内容融会贯通,逐渐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实现知识和技术的高效转化应用。建立线上培训班,将部分不能脱离生产的农民纳入班级管理,通过钉钉、抖音、云上智农App等手机软件对培训全程进行现场直播,组织农民按时线上学习,或在方便时收看回放,确保农业从业者应培尽培,应育尽育。

(五)搭建终身化学习平台,优化跟踪指导服务

以班级、不同产业微信群为主要载体,综合运用各类视频软件和信息发布平台,因时因需向学员推送优质学习资源,最新行业动态,农业技术、机具、政策、法规信息,为学员提供终身化学习服务。将农业技术人员对学员开展指导服务与职称评定挂钩,分产业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长期跟踪服务机制,为每位学员配备一名专职教师和技术人员,通过云上智农App或微信公众号平台,远程为学员开展个性化服务,引导其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及时将所学知识用于具体生产实践,切实促进学员创业发展,倒逼技术人员积极积累实践经验,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农时季节及学员居住分布,对于一些远程不能解决的难点问题事先组织专家研究解决方案,采取分产业定点集中,专家上门服务、实地指导的方式有效解决。探索农民职业教育学分数字化认定、管理办法,全面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与职业教育贯通衔接,为学员提升学历创造条件。积极为学员争取各类行政扶持、金融信贷政策,引导学员加入相应产业协会或成立发展联盟,抱团取暖、协作发展。鼓励学员参加相应的创业大赛、专业论坛、技能比武和产品展示活动,将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员推荐为乡土人才、十佳高素质农民和先进模范人物,并大力宣传。

(作者单位:1.甘肃省平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农业机械化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饸饹面“贷”富农民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3期)2017-05-29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也来应对农民征联对联(2011年2期)2011-09-14

推荐访问:高素质 探究 培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