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村寨公共空间生产研究

基于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村寨公共空间生产研究

时间:2024-10-20 12: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姚晨洋 刘珊删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位一体”理论框架,从居民感知视角出发,通过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湖南省勾蓝瑶寨的公共空间生产情况进行探析。勾蓝瑶寨公共空间生产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物质空间生产矛盾突出,二是符号经济效益不如预期,三是居民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保障。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期为勾蓝瑶寨公共空间生产重构提供思路。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思想家列斐伏尔打破学术界将“空间”视为物质生产场所的局限,将“空间”注入社会属性,引领了“空间转向”。他认为空间是人类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产物,是空间中社会关系、文化意义、社会权力的形成、生产、重构以及实现,并据此提出了“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即“三位一体”空间生产理论框架。八十年代后期,在时空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大卫·哈维、米歇尔·福柯、皮埃尔·布迪厄等理论学家使空间生产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聚焦于城市空间,改变了将空间视为容器的传统观点,从社会空间、动力机制等角度入手,极大丰富了空间生产的理论内涵。

我国对于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也日渐丰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众多学者开始探索乡村旅游与空间生产的内在关联、特点、过程和动力机制等。郭文从古镇型旅游目的地着手,对旅游地的空间生产及认同情况进行研究;
同时以周庄古镇为案例地,在场域理论的指导下对当地从“一元同心并置结构”到“多元同心嵌套结构”转变过程进行分析;
随后更是以民俗文化演变为切入点,探究旅游空间中神圣空间的生产情况,使空间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更加细化。孙九霞对旅游影响下的传统社区空间变迁情况进行探讨,并以江县岜沙村、海南三亚回族旅游社区为例,对当地的“三位一体”互动过程中所演绎的空间生产具体内容进行阐述和解读。郭凌以三圣乡红砂村、泸沽湖社区为例,探索当地旅游开发与文化空间生产的内在联系并揭示文化空间生产的动力机制。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空间是一种社会要素和文化容器,它由不同范围的社会进程与人类活动形成,又反过来影响、指导人类在世界上的行为方式的各种可能性。少数民族旅游村寨的生产生活功能完备且民族文化特征明显,在村寨风貌、建筑样式、风俗习惯、礼仪文化和产业结构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与特色,因此其本身就贯穿着“空间”的属性,是活性的空间形态。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和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民族旅游村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被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更深度的旅游开发和民族文化保护工作,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空间生产的实践。民族旅游村寨在不同利益主体相互博弈、协商的作用下逐渐被规划和开发,在此过程中,空间内部深层次的社会关系在不断地进行解构和再生产,村寨的建筑样式、空间功能和空间内部的社会文化活动等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回应与调整。当地居民作为民族旅游村寨的主要使用者,参与了其生产的全过程,因此研究居民感知下的民族旅游村寨公共空间生产情况则更有利于探索当地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有效途径。

勾蓝瑶寨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兰溪瑶族乡,东与广西富川油沐乡朝东镇接壤,西接欧菜村,北临狮形村,南毗石盘村。现由黄家村、上村和大兴村3 个瑶族村落组成,三个村呈品字形结构,与勾蓝瑶特有的四大防御工事共同形成了紧凑有致的城堡式聚居形态。勾蓝瑶寨现存古建筑大多为明、清时期留存,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有防御工事、祠堂、戏台、风雨桥、凉亭、书院、商铺、明清民居、古道等多种类型。

2013 年,江永县政府牵头对当地进行旅游开发。2015 年,当地居民在乡政府的对口帮扶下自发成立了江永兰溪勾蓝瑶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这是勾蓝瑶寨基于当地旅游发展情况而推行的一大举措。居民变股民,每年以房屋、土地、人力入股并获得保底和分红。同时,勾蓝瑶寨充分挖掘村寨传统民俗文化、民族仪式与民族技艺,着眼于“洗泥节”这一传统节日,打造具有异质性的舞台化符号产品“洗泥宴”,并将其作为“前台”来完成旅游地形象和文化意象的建构。由此来看,勾蓝瑶寨空间生产情况较为典型,居民在各利益主体的介入和博弈下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参与、冲突与妥协,对村寨的良性发展产生影响。

笔者分别于2021 年10 月3 日至7 日和2022年7 月6 日至10 日前往勾蓝瑶寨进行为期10 天的田野调查。采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当地居民进行调研,同时借助江永县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辅助分析。最终共访谈居民47 人,其中深度访谈20 人,包括村干部2 人,旅游业工作者9 人,未从事旅游行业的务农居民9 人,样本职业分布均较为全面、平均,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不同身份的居民对于当地旅游公共空间生产情况的态度。

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位一体”空间生产理论框架,即空间的实践—空间的表征—表征的空间对勾蓝瑶寨的公共空间生产情况进行分析。

(一)物质空间生产矛盾突出

空间的实践也称为“物质空间”,空间生产与再生产的过程及具体场景和空间体系,是人在其中活动和移动的空间。在民族旅游村寨中,它是最为明显和突出的部分,如生态环境、建筑、街巷、聚落形态、空间肌理等。勾蓝瑶寨居民对当地环境、水系的满意度较高,对民居建筑和标志性景观的开发效果则褒贬不一。根据走访得知,勾蓝瑶寨众多未列为国保和省保单位的古民居均是由居民出资自行修缮,通常只能保证房屋坚固,无法还原整体结构和景观小品等细节。同时,部分居民认为村内的标志性建筑如“古城墙”“盘王庙”“宗族祠堂”等因为旅游发展得到了明显的保护,但也有居民表示标志性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多表现为恢复建筑的原貌,这种修复形式既不具备直接的旅游吸引力,也没有将其内涵和精神进行传播,因此并不能称得上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我们的寺庙和城墙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除了相公庙晚上表演节目要用,其他的也就修好了三四个。更多的景点都是一些遗址,只是立一块牌子,其余什么都没有,对当地居民都没有吸引力,更不要说吸引外地游客。”

居民对民居建筑和标志性景观功能转换的满意度也不高。物质空间功能的置换是空间权力主体为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并为当地获取经济利益的有意识的行为产物,同时也表现为社会关系以及文化变迁的表征与结果。一部分居民认为相公庙的功能由原先的祭拜和教书转换成如今的旅游表演场所,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和品牌文化展示;
但更多的居民认为,村寨内除宗族祠堂还在使用外,没有其余可供居民进行祭拜活动的场地,多数物质空间的功能从祭拜转变为旅游参观,当地的宗族文化逐渐淡化,因此并不能算是有效的功能转换,或是说居民更期待标志性建筑原始功能的重现。

(二)符号经济效益不如预期

空间的表征也称为“构想的空间”,是较为抽象和符号化的非物质存在,具体表现为由政府、规划师、科学家、社会工程师等权力及资本拥有者对空间进行构想,并通过规划文本、营销广告或打造符号等方式对空间进行控制。居民对当地打造的具有强烈符号感的“洗泥宴”的满意度较高,他们普遍认同“洗泥宴”的呈现形式、传承作用与旅游吸引力,“洗泥”作为勾蓝瑶寨独特的文化符号,被空间主体挖掘并成功打造为代表当地形象的旅游业态。虽然“洗泥宴”对外标价为每桌880 元,一晚上可有近万元的盈利,但受演员工资、外包费用和设备维护等因素影响,实际能转换为旅游开发资金的收益并不多。居民普遍认同“洗泥宴”内容与形式,但其却无法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利益,这也是当地公共空间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居民主体地位未能得到保障

表征的空间是居民和使用者的空间,是一种直接生活的空间,其被支配的属性使其常常属于消极体验地位,甚至在一些地方成为权益被动让渡的对象。勾蓝瑶寨虽在旅游业发展前期便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但是当地的社区旅游参与度依旧较低,甚至存在不小的矛盾。首先,多数居民认为旅游开发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有限,因此对居民返乡创业的吸引力也较低。其次,虽然初期居民对当地发展旅游业普遍持支持态度,并能够主动做出流转土地、房屋的行为,但多年来并未从中获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居民旅游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凸显社区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使居民真正参与到当地旅游决策、管理、利益分配的各个环节中,是勾蓝瑶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物质空间重点修复与功能还原

相关管理部门应针对未列在国保、省保单位的,但是有着严重安全隐患的古民居按计划进行修复或给予修复补贴。每年留出一定的村集体资金,用于修复因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而遭受损毁的古民居,以保证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同时可有计划性地选择1~2 个对当地居民具有重要意义的古建筑进行精神还原,这类古建筑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可保留旧时的原态和功能,而非改造为服务于现代旅游业的场馆。村里可在每年特定的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居民前往庙宇进行祭祀并开展传统的民俗活动,恢复建筑旧时功能,为当地旅游发展拓展新业态。

(二)“洗泥”符号深度挖掘

目前勾蓝瑶寨尚未推出可随时供游客体验的常规性旅游产品,洗泥节、洗泥摸鱼等体验活动也只能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才有机会接触,游客游览多以参观为主,形式单一,难以感受当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当代价值。因此村寨可深入挖掘原有的传统节庆习俗,梳理出其中最具文化价值及最能被游客所接受的庆典活动(如盘王节)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打造持续性的节庆活动来留住游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传统节日“造血”的同时,开发以“洗泥”为主、形式多元的旅游产品,提升村寨文化内涵和旅游吸引力,形成可持续空间生产模式。

(三)平衡村寨居民利益分配

首先,勾蓝瑶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应主动向其他同样采用集体分红的知名旅游村寨学习经验,结合勾蓝瑶寨集体情况和居民意愿制定分红制度,并将目前可支配的村集体收入进行分红;
对于想要返乡创业的居民村里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业务帮扶,降低居民的经济风险。其次,村干部要积极组织搭建与居民交流的平台,日常及时向居民宣传各项旅游政策、分析经济形势,确保全体居民对于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最大程度提高居民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当地的旅游开发。

本文基于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中的“三位一体”理论框架,从当地居民的视角出发,探讨了湖南省勾蓝瑶寨公共空间生产问题并针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但是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由于民族村寨居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一方面,虽然文章已针对公共空间生产中最重要的主体进行调研,但公共空间生产是一个多主体相互博弈过程,因此研究缺少全面性。未来可以尝试从游客、相关管理部门等角度进行定量的探索,从而全面掌握勾蓝瑶寨的空间生产情况;
同时也可尝试研究潇贺古道上其他瑶族旅游村寨的空间生产模式并进行对比,全面推动该区域的旅游发展。

猜你喜欢 瑶寨村寨居民 关注 艺坛书画世界(2022年4期)2022-06-01石器时代的居民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21年6期)2021-09-10梦萦南岗千年瑶寨广东第二课堂·初中(2021年8期)2021-08-19无蚊村寨丁屋岭红土地(2018年11期)2018-12-19凤凰瑶寨之竹筒花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5期)2018-12-17村寨——海坪彝寨乡村地理(2017年4期)2017-09-18特色村寨福建农业科技(2017年1期)2017-06-05勾蓝瑶寨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的地扪模式探讨中国边疆民族研究(2014年0期)2014-02-131/4居民睡眠“不及格”发明与创新(2013年34期)2013-03-11

推荐访问:村寨 旅游开发 民族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