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穆岚
最近在看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剧中的石小猛,是一个典型的心理上被匮乏感摧毁的人。
石小猛出生在穷苦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渴望出人头地。他一度被认为是剧中最善良老实的男人,然而最后他却为了名利地位不择手段。
石小猛的内心极度自卑和敏感,总恶意揣测女友沈冰,认为她不会跟着自己吃苦,遇到有钱的就跑了;
交不起房租时,面对房东的冷嘲热讽,他恨不得当场对其大打出手;
出租车司机一句“没钱就不要打车”,他也要找司机打架。
石小猛从心里瞧不起自己,并非完全因为外界的低看,更源于从小在艰苦的环境下成长起来。他内心深刻的匮乏感,是无论别人如何看他,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难以消除的。
什么是匮乏感?
借着石小猛的故事,我们来聊一聊匮乏感。
匮乏感是一种因资源不足而产生的感受,导致匮乏感的最基本原因就是基本生活资料的不足,如缺少食物、衣物、钱等。当我们需要某种生活资料,而现有资料“不够”时,匮乏感就产生了。
心理学层面上的“匮乏感”,也称为“心因性贫穷”,虽与经济学或者社会学层面上的物质匮乏现象有区别,但许多人心理上的匮乏感,或多或少都源于现实中的物质、经济匮乏。
如果一个人童年时一直生活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常有匮乏的体验,这种匮乏感就会对他的行为模式产生深刻影响。即使他日后的生活不再贫穷,内心深处的匮乏感也难以消退。
生长于贫穷环境,内心的“匮乏感”是一种必然结果吗?
其实不是。除成长环境外,其他因素也会对一个人内心的匮乏感产生影响。
● 个体对家庭经济状况的看法
一些父母喜欢在孩子面前诉苦、哭穷,这会让孩子对贫穷有更强烈的感受,容易产生无助、羞耻、自卑等感受。
孩子长大后,可能会用拼命省钱的方式,赢得父母口中“懂事”“节俭”的夸奖,以此填补内心的空缺。或者报复性消费,喜欢囤积东西,因为囤东西能带来安全感。
而有些家庭的经济条件并不差,但父母什么东西都买最便宜的,追求极致的性价比,孩子内心也会有“我好穷”的感觉,容易把自己置于贫穷的境地,有钱也不敢花。
● 成长环境缺乏爱与支持
有的家庭经济条件很差,但孩子内心并没有匮乏的感觉,为什么?因为父母提供了充分的爱与支持。对孩子来说,感受到爱和支持,能大大抵消贫穷带来的冲击。
也有一些人,家庭条件不错,内心却有高度的匮乏感,这或许正因为家庭环境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有诸多冲突,孩子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爱与支持,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匮乏感的来源是:认为自己不配被爱、不配得到关注。于是习惯自我贬损和自我攻击。
● 社会比较与人际关系
从经济学视角出发,贫穷迥异于经济不平等,但从心理学角度看,贫穷和不平等却是交织在一起的。
贫穷,往往要通过比较来体现。如果周围的人都跟你差不多,哪怕都没有钱,你也不会觉得自己多穷,因为大家相对平等。反之,你并不穷,而你周围的人都比你有钱,那你也会产生“我好穷”的感觉。
人际关系也会影响个体对贫穷的感受。一个孩子家里很穷,但身边都是善良的朋友和邻居,他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也会过得很幸福。正如韩剧《请回答1988》中的德善,全家五口靠爸爸一个人的工资生活,住在半地下室,但和睦的邻里关系和有支持性的同伴关系,让德善对贫穷并没有强烈的感知。
如果有钱的邻居对德善一家并不友善,邻居的孩子都不跟她玩,会怎么样?她必然会体验到一种无法参与其中的被排斥感,继而在社交活动中缺席,成为群体里的边缘人,匮乏感也会因此而生。
如何清除内心的“匮乏感”?
匮乏感往往形成很早,且深植在潜意识内,不做清理,会一直控制着你,无论你多大年纪,拥有多少,仍旧会活在匮乏记忆中。
尝试脱离让你感到“匮乏”的环境
如果小时候你的父母经常对你哭穷,或者用其他形式给你烙上了贫穷的烙印,那你首先要做的是脱离这种压力环境—— 把自己从匮乏的处境里拿出来。
你不需要过度承担父母因为贫穷产生的焦虑。有经济能力,可以给予父母适当的经济支持,但对于他们不合理的要求,要学着拒绝。同样,你也不必因为自己现在过得好而觉得对不起父母。
分清事实与感受
内心长期的匮乏感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和行为模式,让自己陷进一种贫穷的状态,所以“事实”与“感受”之间可能并不是因果关系。
“我想换一个采光好的房子,要多付1000块房租。”这是事实。
“在房租上多付1000块,让我感到不安。”这是感受。
你要关注你的感受—— 我为什么感到不安?因为我总想留住钱。
为什么我总想留住钱?因为我觉得钱不能花,一花就没了或担心赚不到更多的钱,你要看看这些想法是不是符合逻辑、站得住脚的,如果不符合逻辑也站不住脚,你要纠正这些想法,而不是纠结那1000块钱。
不要总盯着“不足”看
内心匮乏的人,往往会过分关注自己经济条件的不足,或者自身的缺点,而忽视已经拥有的资源、优点和长处。同时,还总是拿他人之长来比自身之短,用来证明自己确实“不足”,确实“匮乏”。
我的建议是,不要总盯着“不足”的地方看,不要总想着“因为缺少什么,我不能如何”,而是多想想“因为拥有什么,我可以如何”。
学会自我满足
匮乏的反义词是满足。有经济能力之后,你可以让自己有更多的满足感,比如发工资后吃一顿大餐,过生日送自己一件贵衣服等。
平时只要是在能力范围内,想做的事情就去做,想买的东西就去买。在进行自我满足时,就不要纠结银行卡上的余额了,因为这并不是铺张浪费。而且人的欲望是庞大的,你越在意银行卡上的数字,就会越觉得钱不够花。
建立有支持性的客体关系
早期的贫穷通常只是物质上的,但当它开始对你的生活施加持续影响,它最终会穿越实际的物质形态,变成心理结构,而这个结构最终又会在现实世界被投射,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问题的核心不是贫穷,而是贫穷的强迫性重复。
怎么终结这种强迫性重复?补偿你内心的情感缺失,并停止自我苛责。学会爱自己,学会亲近和信任他人,也给他人一个尊重、支持自己的机会。
这可能并不容易做到。你可以先尝试建立一段有支持性的客体关系,请一位专业咨询师陪伴探索,帮你刷新内在体验,从匮乏感中脱离出来。
猜你喜欢 德善支持性内心 西安的“德善厨房”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2022年15期)2022-05-06西安的“德善厨房”作文周刊·高二版(2022年15期)2022-05-05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神剑(2021年3期)2021-08-14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幼儿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小学1~6年级师生关系特点实践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22期)2018-08-181988,请回答飞言情A(2018年3期)2018-04-26提高材料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支持性考试周刊(2017年15期)2017-12-08我不是故作坚强,而是只能硬撑意林·作文素材(2017年3期)2017-03-08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