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向校园中的言语欺凌说“停”

向校园中的言语欺凌说“停”

时间:2024-10-19 15: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柯晓霞

前段时间,我接到一个家长的电话,称女儿C在学校与学生A和B发生矛盾,并被二人辱骂,“你怎么还不下地狱”“你这种人怎么还能继续活着”……家长说虽然已经和班主任处理完此事,但很担心女儿的心理状态,希望心理老师能介入。

在校园里,我偶尔会听到学生骂脏话,但像这位家长所说的这么恶毒的话,我是第一次听到,更不敢相信是出自两个四年级孩子之口。

言语欺凌也会带来心灵创伤

言语欺凌,指用挖苦、嘲笑、讽刺、辱骂等语言,直接或间接攻击他人,导致他人名誉、尊严受损,进而使他人产生尴尬、愤怒、沮丧或者精神受损等。

《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指出,言语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其发生率明显高于关系欺凌、身体欺凌及网络欺凌行为。相比暴力欺凌,言语欺凌虽不破皮、不伤骨,但更容易伤害人自尊和心理上最脆弱的地方,也是暴力欺凌的前兆。

在青少年阶段,个体对自我、对社会的认知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人际关系容易敏感,渴望在朋辈关系中获得归属与认同,以此来确认自己是被喜欢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

一旦他们遭遇人际中的语言攻击,就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恐惧,对人际关系感到失望,对自我产生怀疑。长期受言语欺凌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发展将受到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欺凌者与被欺凌者,都需要帮助

针对学生C事件,我与其家长和班主任都进行了交流,并约见了C。该生受言语欺凌的影响较大,负面情绪占主导。在首次访谈中,我充分倾听和理解,给予孩子充分的情感支持,与其建立了良好的咨访关系。当第一次心理辅导结束时,孩子主动和我预约了下一次的辅导时间,目前还在持续跟踪辅导中。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很容易模仿他人行为,特别是一些攻击行为。所以,言语欺凌极可能在学生之间互相传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当大部分学生都称呼某一学生绰号时,其余学生也会依从群体的行为,最后这个绰号众人皆知,挥之不去。

所以,帮助被欺凌者从阴影中走出来只是一方面,让欺凌者不再欺凌,减少欺凌行为的传播,预防更多青少年成为言语欺凌者,也同等重要。对此,我又约见了学生A和B,以及他们的家长,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了A和B欺凌行为的心理动因。

欺凌者有何心理动因?

第一,是过度自卑的补偿心理。阿德勒指出,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急需隐藏的自卑感存在。言语欺凌的本质就是通过打击别人掩饰自卑,追求自己在某方面的优越感。

据了解,学生A和B的父母均离异,各自跟妈妈生活,而学生C家庭幸福。A和B经常看到C的父母一起来接C放学,于是他们就想通过当众嘲笑与辱骂同学C的行为,来炫耀自己在班上的人缘好,以此来打击同学C,并掩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缺失,如父母离异,与妈妈关系紧张等。

第二,是为了宣泄负面情绪。欺凌发生时,是学生B先与C发生了口角,先辱骂了C,而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B在家长眼中是个乖乖女。那么,一个乖乖女,为何会对别人施加语言暴力呢?

B的父母一向对孩子的学习严格要求,当孩子对学习产生负面体验,与他们倾诉时,他们要么没时间倾听,要么无法理解,B渐渐就不和父母倾诉了。B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因为她在家里没有什么负面情绪。其实孩子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通过不恰当的方式发泄在了别处。

如何预防青少年成为欺凌者?

提升自爱与自我认同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施暴者也是可怜者与失落者,比如缺乏自爱与自我认同,需要通过语言攻击他人来获得自我满足,来标榜自己的某些优势。所以,学会爱自己,欣赏和认可自己,施暴者内心的可怜与失落方能自愈。

心理教师可以开展一系列自我探索类的专题课程和活动,带领学生觉察并思考,指导学生认知自我的独特性,欣赏和悦纳自己,而不再通过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方式来获得自尊的感受。

教给学生正确的情绪宣泄方式

学习压力、同伴交往、父母期望等都可能引起青少年强烈的情绪变化。为避免他们以不良方式处理心中的愤怒情绪,心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地宣泄情绪,比如设计情绪管理辅导课,让学生通过课程认识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管理情绪,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情绪意义,以积极心态管理消极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

分段开展校园欺凌心理健康课程

以我校为例,为了规范学生言行,并增强学生的自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我校分学段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主题为“愿少年的你,远离校园欺凌”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具体课程有:一二年级《不做口中的恶魔》;
三四年级《对“语言暴力”说不》;
五六年级《如果说出的话能“看见”》;
让学生们了解校园欺凌,了解规范自身言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及防范校园欺凌的方法和技巧。

让学生分清言语欺凌与玩笑的区别

校园中,有些言语欺凌者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欺凌行为,因为他们分不清楚言语欺凌与开玩笑的区别。案例中的学生A就属于这类情况,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极具伤害性,反而觉得是C开不起玩笑。

和A交流之后,我发现,原来A也遭受过语言欺凌。她比较胖,总被同学说“死肥猪”“你这么肥,应该进屠宰场”“这么胖怎么还有脸活着”。A向父母诉说自己的遭遇,父母则用“人家是跟你开玩笑呢”来敷衍她,导致A也当作这是开玩笑。

言语欺凌与开玩笑是有具体区别的,比如:言语欺凌中的双方处于不平等关系,是欺凌者对被欺凌者的单方面施暴,双方不会轻易转换角色,而开玩笑时,双方处于平等关系,并可以转换角色;
言语欺凌以伤害他人为目的,而开玩笑没有这种目的;
言语欺凌,会伴随着侮辱性的、残酷的、伤害他人自尊的话语,开玩笑的语言则是巧妙、温和的……

通过对比,能够帮助学生判断言语欺凌和开玩笑的区别,认识到什么样的话语不是开玩笑,继而约束自己的言语,再遭受此种欺凌时,也能很快甄别,及时求助和进行自我保护。

猜你喜欢 负面言语情绪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2年3期)2022-04-08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负面清单之后的电改能源(2018年8期)2018-09-21远离负面情绪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6期)2018-06-29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知识窗(2017年12期)2018-01-02情绪认同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论负面教育基础教育(2014年3期)2014-04-16

推荐访问:欺凌 言语 校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