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度关于全区企业培育工作调研报告(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我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如何做好企业升规入统培育工作、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找到着力点、如何积极策应“一枢纽四中心”建设,是摆在当前的重大课题。本文聚焦于“强化全区企业培育工作”专题开展深入调研,进一步推动完善全区开展政企对接的服务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助力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一、企业培育工作的认识
市场主体培育包括市场主体总量增加、企业上规达限、市场主体发展质量提升、市场直接融资能力和研发能力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和上市企业数量增加等多个层面。其中,“五上”企业数量是衡量区域市场主体发展质量的主要标准之一,对于客观真实反映地方经济发展动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五上”企业是现阶段我国统计工作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法人单位的一种习惯称谓,包括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该类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是非农县区经济总量和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载体。鼓励、引导和促进个体户、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既有利于引导企业规范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增强区域产业发展强度、提升产业辐射范围,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韧性。我区高度重视企业的培育壮大工作,深入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支持区内企业做大做强。
二、企业培育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区就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有以下三个工作方向:一是多点发力保存量。大力开展“清街扫楼”行动,加强对区内优质企业经营情况监测分析,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让市场主体留得住、有奔头。二是多措并举扩增量。健全完善市场主体培育引进机制,为企业注册、成长、经营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让更多企业愿意来区投资兴业。三是多管齐下提质量。深入推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分级分类培育引导,重点发力“五上”企业培育,打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组合拳。如今,“五上”企业培育工作形成量质双升发展格局。
(一)企业数量得到较快提升
2023年,我区实现月度新增“五上”企业累计3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31家,在全市排名第五。尽管新增企业总数得到改善,但分行业来看,建筑业与房地产30家,贸易业3家,服务业2家,新增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领域,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数量不多,新增“五上”企业质量不高。
(二)惠企政策逐渐发力增效
我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的通知》《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市关于实干奋进拼经济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精神,通过入统奖励、项目资源倾斜等措施,对“五上”企业进行激励扶持,有效激发了企业入统的积极性。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
我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设立“企业开办”专窗,推行政务服务“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同时建立全省首家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和全省首家县(区)级知识产权分中心,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通过不断升级独有的“阳光驿道”政企对接品牌,主动靠前服务,把企业出门跑腿变为政府上门问需。
三、存在问题
对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而言,发展壮大较为艰难。发展过程中,除去自身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抵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还会受固定资产少、管理成本高、财务制度不规范、负债能力差等因素限制企业信用评价,而且大多数企业产权单一,吸收多元化投资较少,在经营过程中很难吸收资本、技术、资源。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通过企业走访、座谈等形式,深入企业、深入基层干部群众,一同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剖析问题。主要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论述分析:
(一)小微企业发展成为规模企业的意愿不高
调研中发现,许多规上工业和规上服务业等行业企业即使经营平稳向好,但在升规入统后,由于税费、人力、物力等方面成本的增加,净利润变化不大,企业很难感受到升规企业的实际效益,导致发展成为规模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1.传统理念的束缚。辖区内大部分小微企业效益偏低,发展模式滞后,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加上人才技术缺乏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如在企业调研中发现,在我区专业市场的发展中,大部分市场内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仍然以传统商贸物流经营为主,部分企业虽然也开展“上网”行动,但成果较小。同时,部分企业经营者对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晰,面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技术、新趋势以及国内产业调整、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等发展现状,既缺乏自身改革的能力和条件,也存在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思想。如辖区楼宇、中型综合体,在设备维护、楼宇修葺上投入较少,在创新组织方式、丰富经营业态上明显匮乏。
2.税赋增加的压力。很多企业担心上规之后,税务部门会进一步核查税收缴纳情况,因而抵触“个转企”和“升规入统”。如批零住餐行业,为享受小规模纳税人,月营业额在10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以及适用3%税率征收的减按1%征收的优惠政策和对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政策,在工商登记主动注册为个体工商户,从而达到避税效果。同时,对于一部分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说,维持现状反而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如国家开展的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减税措施,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这类优惠政策客观上提高了个别企业通过拆分公司进行避税的可能性。
3.人力成本的压力。企业达到规模限额标准之后,每月还需要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对绝大多数没有专职会计的小企业而言,每月经济数据报送等工作需要额外聘请专职人员来完成,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如工业企业每年仅涉及统计部门需报送的报表就超过60张,批零住餐行业46张,服务业37张。尤其是工业和批零住餐业月报报送的时间需要在每月6日前,企业报送时间较为紧张。
4.社会责任的压力。企业成为规上企业后,会成为地方政府重点关注和服务的对象。企业规范化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更高,相应承担社会责任也更多。调研中,有企业反映,升规入统后,企业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生态环保、税务核查、统计核查等方面被检查概率有所上升,除接受各类检查外,政府部门到企业走访调研、要求参加各类会议的次数也有所上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工作负担。
5.自身效益的压力。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考量的是发展成规模企业所能带来的收益(例如政策扶持、授信额度、项目资源倾斜等)能否大于升规之后的各类支出和风险,能否提升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当前,受经济形势影响,区内部分企业出现订单量减少、经营困难等问题。而升规入统没有带来实质性效益,越来越多企业转向保守经营。调研发现,区内部分新增“五上”企业去年营收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程度下降,升规入统带来的品牌定位、产品品质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没有体现,影响了企业在做大规模后升规入统的积极性。
(二)政府在工作推进中堵点多样
我区在推进企业培育工作中,政府工作还有些不足,主要是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不够,部门之间交流不畅,政府与企业存在沟通矛盾等方面。
1.政府引导力度不够。国务院对市场监管的要求是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政府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为市场提供一系列引导政策,促进标准市场化发展。当前区内政策没有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缺少一站式服务,未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如区内各部门对规上企业贷款融资、权益保护,市、区对企业升规入统后奖补资金等方面政策支持,未能有效整合形成“服务包”,没有在企业达规上限后及时打包推动政策落地。在升规入统中,也缺乏对企业的标准化、品牌建设等方面的引导服务。
2.部门存在信息壁垒。新增“五上”企业是政府强化企业培育、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等各项工作的成果展示,需要各职能部门的紧密配合,形成合力。但实际工作中,部分属地仅将企业培育等同为统计摸排工作,没有很好地统筹调度各项资源形成合力。部分属地的财税、招商、项目、市场主体培育和“五上”企业培育工作的分管领导各不相同,在工作中未能形成高效合作机制,也缺乏有效的数字化平台以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如乡镇街道反映,因纳税人经营信息的保密性要求,无法单方面通过企业税费收缴,了解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情况,因此难以对真正有潜力的企业提供精准的服务支持。
3.政企沟通对接不畅。如乡镇街道反映,在电话联系辖区内企业时,企业往往会持质疑、不信任的态度,甚至会当成诈骗电话拒接。这导致属地只能通过市监局、卫健委等部门上门联系,面对面沟通,才能彻底消除企业的疑虑,其中繁琐的沟通过程极大地阻碍了工作的有效推进。
4.政企需求侧重错位。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政府站在发展全局视角,考虑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政府与企业合作互利、双赢的局面能够高效推动社会发展。但在调研中发现,区内部分企业普遍更在意短期收益,经营行为短期化。尤其是土地项目开发方、园区和市场运营方、楼宇运营方等,通过出售或出租物业,获得短期现金流。无论是出租还是出售,现金流难以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如乡镇街道反映,辖区内某产业园当前入驻率很高,但是园区内“五上”企业过少,而且质量不高。
四、关于强化企业培育工作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提出,“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卡点、脆弱点,以自主可控、高质量的供给适应满足现有需求,创造引领新的需求。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将改变以往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我区正处于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后的转型升级阶段,供给约束堵点、脆弱点较多,产业结构有待重塑。这需要我区以《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为指引,以《助力中小微企业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若干措施》为方向,与广大中小微企业一同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着力促进中小微企业调结构、强能力,进一步推动稳增长稳预期,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以下建议:
(一)提升企业发展供给,引导企业提质增效
资金、人力、技术等要素是企业组织生产、贸易活动的基础资源,也是决定企业发展规模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政策和服务强化企业供给侧要素的提升,降低组织资源的成本,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引导小微企业规范化、规模化。
1.聚焦服务型政府建设。要从线上强化推进我区的数字政府转型,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名录,以信息对接穿透的方式,打通政府内部数据壁垒,搭建出一个政企面对面交流窗口,实施精准对接服务,持续性、长期性地宣传财税等相关政策知识,为小微企业了解政策、申请扶持提供便利。同时,政府、企业经营户和市场方加强联系,在线下通过组织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政府为企业经营户提供产业发展前沿资讯和政策导向,市场方为经营户提供物业服务,形成良性循环,多方面为企业纾困解难。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做好市场方沟通工作,通过降低租金、优化助企纾困措施等方式,鼓励市场方协助开展经营户转企业工作。
2.实施企业管理提升计划。将企业家和企业骨干纳入全区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学习。抓住这次主题教育机会,开展专题党课进企业活动,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强化企业家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强化技能学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邀请专家学者讲课等方式,为重点培育的小微企业提供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培训以及市场开拓等服务,充分提高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竞争力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力,推动其向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增强多层次融资服务能力。通过政企对接平台,梳理企业融资需求。引导中小微企业以建立协会等方式,增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磋商能力。建立政府层面多层级企业信用平台,为企业增信、争资。积极引进各类基金、保险、信托及各类社会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项目路演等活动,充分发挥资本的纽带力、耦合力作用。同时,继续发挥我区政府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推动社会资本扩大优质中小企业直接投资规模。
4.建设校企合作平台。梳理企业技术、人才需求清单和高校、职校、研究机构服务清单。以探索技术授权转让、技术咨询、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加强企业与区外高校技术合作。通过订单培养、项目开发、实训基地等方式,加深校企人才培养合作,真正培养一批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此外,要鼓励高校高层次人才以知识产权入股或成立公司等方式开展合作,互惠互利。
(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市场繁荣兴旺
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经济发展的根基在于市场主体。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不断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挑战,保住市场主体、‘留得青山’,并努力使市场主体更加活跃、‘青山常在’,我国经济发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升及企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营商环境有着更加敏感的需求。针对小微企业,深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可以进一步增强优质企业向规模企业发展的动力。
1.规范商会协会发展。从产业链、商业集聚点等角度来引导成立协会、商会。通过加强党建引领工作,以党的思想建设丰富和深化小微企业文化的内涵,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或举办产品推介会、外出招商、学习会、论坛对接等活动的工作职能,促进商会内部企业的交流互动,合力打造面向大环境的品牌形象;
进一步保障会员核心利益,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诉求,拉紧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纽带,规范市场行业行为,倡导、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协调利益关系,减少不必要的竞争,促进中小企业的合作和交流。
2.加强市场不正当竞争打击。严厉打击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对中小企业合法经营活动的保护,防范、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开展反不正当竞争行动,紧紧围绕消费市场,严厉打击企业虚假宣传、恶意炒作等行为;
加强商业秘密、商业标识和商业信誉等保护,严格行政执法,针对商标侵权等行为加大查处力度;
利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江西)”,公示企业的违法记录、获得荣誉等信用信息,让群众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倒逼企业自我提升,规范发展,做大做强。
3.加强企业司法服务保障。加强普法宣传,开展中小企业合法权益维护活动,增强中小企业维权意识和能力。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深化府院联动、推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合力处置”的破产处置联动机制,对涉及中小企业的案件,强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有序衔接,通过强化多元解纷、推进繁简分流,降低企业解纷成本。
(三)激活企业发展需求,唱响区域品牌
企业的发展最终展现在向市场投放的产品与服务上,反馈在企业的品牌建设中。通过扩大企业产品与服务的市场影响力,有效支持企业增加收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1.强化政府采购支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财库〔2022〕19号)文件精神,强化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政策机制,通过提高预付款比例、引入信用担保、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合同融资、免费提供电子采购文件等方式,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落实预留份额、价格评审优惠等措施,提高中小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份额。探索“政采贷”等融资政策,获得政府采购项目中标(成交)通知书或政府采购合同的中小企业,均可线上申请采购合同融资贷款。
2.加大企业宣传推广力度。实施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品牌经济、谋求品牌效应。政府要开展各类品牌推介活动,如围绕宣传行业知识、展示产品特点、提升服务形象等内容开展半公益宣传;
通过归纳成长路径、总结有益经验、发布典型案例等方式开展品牌故事大赛;
以公众号等官方媒体向社会推介符合质量标准规范的企业,扩大我区品牌影响力。再如,借助当前世界VR产业大会的风口,充分展示我区数字产业成果,提高企业知名度。
3.支持企业外出交流学习。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中国中部消费品博览会”等国家、省、市展会,以展会作为促进商贸流通的重要载体,积极沟通交流,签约项目,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同时,以政府外出招商为契机,共同开展经贸考察、交流活动,拓展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视野。
(四)政府练好“内功”,为企业培育提供保障
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科学有序推动“中兴”布局,高架通车在即,重大重点项目加速推进,区位优势明显。我区也要做好本职工作,抢抓机遇期,做好企业培育的相关工作。
1.提前摸排企业。今年的“五上”企业新增工作接近尾声,要开始谋划明年的企业培育工作,为明年的工作打好提前量。通过全面摸排区内企业,实时跟踪,掌握企业纳税数据、资质等信息,动态更新企业台账。属地联合行业主管部门深入企业,实地走访慰问有潜质的大个体和“五上”企业,加强联系,联络感情,积极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
2.着力招商引资。要营造浓厚招商氛围,在项目把关、审核、外出招引等方面逐渐放开,鼓励大家外出洽谈,通过联系同学、校友会等方式,与外省大企业、强企业、高新企业加强对接、建立联系、联络感情。要以结果为导向,强化招引过程,不求次次都有成果,只要最终能签约企业、签约项目,招引工作就算有成效。要强化“鲶鱼效应”,招引各行业龙头企业,激励区内企业勇争先,强化市场活力。特别是针对区内当前产业转型现状,要抓好服务业龙头企业的招引,起到带头作用。
综上所述,我区作为我市中心城区,要实现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应从地方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将企业升规培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牢政务服务环境“方向标”、打造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版”、按下市场主体培育“快捷键”,与广大企业携手同心,凝心聚力,以政务服务之“准”、营商环境之“优”、市场主体之“强”,加快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关于全区企业培育工作调研报告 全区 培育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