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党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路探究与思考(范文推荐)

“党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路探究与思考(范文推荐)

时间:2024-10-08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路探究与思考(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党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进路探究与思考(范文推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加强“党的领导”教育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0月,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了《“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是首次对“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提出指导意见。思政课是大中小学的灵魂课程,也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加强“党的领导”教育并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对于全面提升青少年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强化他们的使命担当,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具有战略性价值。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党的领导”教育更好地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提供参考。

一、“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据探寻

“党的领导”教育虽然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中早已有之,但从其融入深度来看,这还是第一次。增强“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深入探寻“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据。

第一,做好“党的领导”教育能够充分彰显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党的领导”教育体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做好“党的领导”教育能够充分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作用。“党的领导”教育包含了党史学习教育、初心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不同内容,开展“党的领导”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自觉认同党的全面领导并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现已开设的思政课涉及大中小学各个阶段和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课程,其最本质的规定就是培养拥护党的全面领导并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后继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对思政课建设都作出过重要部署。”思政课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并加强“党的领导”教育,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服务好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作任务,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造就一代又一代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和政治判断力强的后继人才。“我们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也必须体现出党的领导,也就是说,‘党的领导’教育必须贯穿到所有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之中。”可见,“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现了思政课最为本质的属性,彰显了用正确政治方向指导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坚守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性质和方向。

第二,“党的领导”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也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在我国,培养为国家作贡献的人才,或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与建设者,又或培养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归根结底,就是要培养自觉认同和拥护党的领导的人才。所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聚焦“党的领导”教育,将“党的领导”教育作为其核心内容。同时,党的领导的独特地位也决定了“党的领导”教育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党的领导的独特重要性,决定了思政课要把“党的领导”教育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大中小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自觉投身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见,“党的领导”教育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核心内容。

第三,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党的领导”教育的客观要求和思政课的自身优势,决定了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方面,“党的领导”教育涉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革命英雄事迹、指导思想、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因而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深化的教育过程。这意味着“党的领导”教育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组织环环相扣的实践活动。这些特点和要求使得“党的领导”教育必须有一个独特的主渠道来开展。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是开展“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

思政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引导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一根本定位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本身必然是一体化设计,必然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必然要实现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有效衔接,实现协同育人和育人合力。所以,借助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承载优势,将“党的领导”教育循序渐进地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才能更好地造就无数拥护党的领导和投身党的事业的后继人才。可见,大中小学思政课只有发挥好“党的领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党的领导”教育,实现“党的领导”教育的目标。

二、“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现状分析

从整体推进上看,目前“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降低了“党的领导”教育融入的质量。目前,“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在大中小学各个学段都有涉及。例如,小学阶段思政课重点展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故事或事迹,以此激发小学生爱党敬党的初步情感,同时也起到政治启蒙的作用。初中阶段思政课重点回顾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及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于增强初中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常识的掌握和思想情感培养。高中阶段思政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是,更加全面地学习党的指导思想,并学会用党的指导思想解释社会生活中的现象,从而深化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大学阶段的思政课主要阐述党的发展历程与方针政策等,具有较强的政治性与思想性。可见,每个学段“党的领导”教育有其侧重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学段思政课中“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存在对已学知识简单重复的问题,“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例如,大学阶段思政课的内容大多是对以往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扩展,对党的领导背后的深层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阐述得不够深入,没有实现与中小学阶段相关内容的有效衔接。此种现象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深化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容易引发厌学情绪,无益于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升华、政治认同。可见,“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缺乏一体化设计已经成为影响“党的领导”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第二,教学方式缺少递进性与多样性,制约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随着学生身心逐渐成熟,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提高了,同时对思政课教学方式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前开展“党的领导”教育主要采取课堂讲授、观看视频等教学方式。不可否认,思政课教师的知识讲解及视频展示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容易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随着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所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单纯的知识讲授或视频观看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党的领导”教育的客观需求,课堂讨论、模拟课堂、角色扮演等亲身参与的方式能使学生对“党的领导”教育理解得更为透彻,激发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担当使命的责任感。然而,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教师在高中、大学等阶段仍普遍采用课堂讲授的单一方式开展“党的领导”教育。如果大中小学思政课长期采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学生参与度较低,很容易造成学习氛围的压抑,不易调动学生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不仅影响当前学段对“党的领导”教育知识的理解吸收,还影响较高学段“党的领导”教育的学习效果。所以说,缺乏递进性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这点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三,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深入性和衔接性,影响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获得感。“党的领导”教育不仅要在课堂上开展,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教学中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来讲,即要讲好思政大课。只有将课堂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优化“党的领导”教育,增强教育效果。通过开展体现“党的领导”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夯实课堂所学,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及其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逐步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自觉认同。但目前“党的领导”教育的相关实践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深入性与衔接性。例如高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首先介绍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然后组织学生到基层感受党领导群众实施自治的现实状况和制度优势,这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实践教学组织得不够充分,特别是由于学生自身调研的个案性或访谈的随意性,个别学生可能会得出与教材相反的结论,无法感受党领导的群众基层自治的优越性。再如,思政课与共青团共同开展活动是现实中“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环节,但思政课与共青团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却没有体现出诸学段之间的层次性和渐进性,导致诸学段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如此既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的知识巩固或思想引领作用,也不能充分发挥共青团的育人作用。深入推进“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必须下功夫解决实践教学活动缺乏深入性和衔接性的问题。

三、“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基本要求

第一,构建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形成诸学段之间有机衔接的教育内容体系。推进不同学段“党的领导”教育内容的衔接与递进是做好“党的领导”教育工作的首要之举。《学记》中有言:“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思政课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学内容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学生在不同学段身心发展特点不同,能够接受的教育内容也不同。一方面,每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必须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大脑、肌肉等生理系统仍在发育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对其进行“党的领导”教育就要考虑到这一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再如,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大幅提升了,而且他们很重视如何解决问题。因此,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党的领导”教育内容应着重体现党的领导的内在规定性。另一方面,每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必须层层递进、逐渐深化。例如,初中生认识水平比小学生有所提高、视野更加开阔,这为其深入观察各种社会现象提供了可能,所以要对其增强“党的领导”教育中的国情教育和思想情感教育。就是说,高学段“党的领导”教育内容不能停留在低学段,必须要有所扩展;
即使是对同一内容的讲授也应该从不同方面进行加深,同时又不能超过该学段学生的认知状况,要随着学段的提高和年龄的变化,逐步加深学生对党的领导的认同感。

第二,要形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党的领导的接受认同。改进教学方式是加强“党的领导”教育的关键之举。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根据学段和年级要求,想方设法调动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总体而言,“增强对‘党的领导’的理性认知,要重视运用经典著作、史实案例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形式呈现‘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丰富感性材料、营造视听认知情境,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感受力、认知力和思维力,促进政治认同”。不同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不一样的,但不论哪种教学方式,最关键的还是要调动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要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主,通过生动讲述党史故事激发学生敬党爱党的美好情感。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要多通过辩论、讨论等教学方式激发他们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积极性。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逐渐成熟,对于社会问题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这一时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影视教学等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较为深刻的理论问题,深化他们对党的领导的理论认同。所以,“党的领导”教育的关键是形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逐步、自觉、主动地认同党的领导。

第三,要组织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实际效果。从横向看,环环相扣的“党的领导”教育实践教学活动体现在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反馈调节三方面。“党的领导”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特点,紧密结合该学段“党的领导”学习内容,夯实课堂学习成果,体现实践教学优势。实践教学应充分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比如,红色历史资源、红色展览馆以及当地的发展成就展览等。同时,思政课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参与“党的领导”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的感受及其反馈意见,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适时调整实践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过程。从纵向看,要重视“党的领导”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在不同学段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形成各学段实践教学活动的环环相扣。例如,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实践教学活动,是开展“党的领导”教育较为经典的方式,在不同学段都可以采用,但应注意不同学段同一实践教学活动之间的衔接性和层次性。同一实践教学活动在不同学段有序衔接、环环相扣,才能提高不同学段学生接受“党的领导”教育的获得感。所以,不论是横向还是纵向上,建构环环相扣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逐步提升学生对党的领导认同的重要举措。

四、“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学段逻辑

第一,小学阶段要以激发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为主。小学阶段是系统接受国民教育的开始阶段,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阶段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渠道,激发学生初步形成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的朴素情感。总体来说,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印象较为深刻,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并具有较强的情感体验。根据以上特点,要以讲述党史故事和展示图片为主要形式,让小学生通过课本认识党徽党旗,了解党的领袖故事以及革命英雄事迹,并对党史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留有印象。对教师而言,对“党的领导”教育的有关内容要选取得当,同时注意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讲好党史故事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关键;
而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注意“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让党史内容‘活’起来,如此方可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尤其要利用好当地的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红色纪念馆等,以深化小学生对党的热爱和尊崇之情。同时,要认识到少先队也是对小学生开展“党的领导”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引导要让小学生以加入少先队、佩戴红领巾为荣;
学习少先队队歌、参加队员入队仪式、参与各种主题队日活动等可以起到很好的政治启蒙作用。

第二,初中阶段以深化对党的领导的思想观念认同为重点。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一阶段“党的领导”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初中学生在这一时期的鲜明特点是:身体机能发育处于猛增期,思维、想象、记忆等认知能力较小学生明显增强,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学习理解能力明显提升,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突出。基于以上特点,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渠道对初中生开展“党的领导”教育,重点是要增强他们对党的领导的思想观念认同,在教育内容上要强调知识性和历史性。可与历史课等其他课程相配合,重点介绍党的理论探索成果和自身建设等内容,帮助学生厘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拼搏奋斗的历史脉络。同时,教育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衔接,引导学生建立起中国共产党与自身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的意识,进而激发其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情感。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教师应当尊重、理解、包容学生的这种心理状况,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教材内容与现实美好生活的关联,深化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接受认同。在实践教学方面,可以采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社区调研访谈等方式,高度重视初中生的自主感受和自主活动并适时予以引导。此外,要组织好入团活动,在共青团活动中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情感,使得他们初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信心。可以说,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初步形成对党的领导思想观念认同的关键节点,是“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关键阶段。

第三,高中阶段要以形成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为统领。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已逐渐趋于成年,是认知、判断尤其是辩证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党的领导”教育重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认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能够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事物进行逻辑性和抽象性分析,辩证思维逐渐成熟。为满足高中生的认知发展需要,在教育内容上要更加体现学理性: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充分理解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人民性以及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略,让学生充分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教学能力,注重案例设计,促动学生对“党的领导”相关内容真正理解吃透;
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自主探究、发表意见;
肯定学生的思想进步,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在实践教学上,教师要鼓励尚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访那些为建立新中国作出贡献的革命军人,采访一些优秀共产党员和模范人物等,促动学生通过生动的素材和亲身实践理解党的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高中生学业压力较重,做好“党的领导”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体现学理性和针对性,以引导学生形成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为旨归。

第四,大学阶段要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的使命担当为核心。大学阶段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学生不仅要加强对党的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及政治认同,还要将党的领导与自身未来发展相结合,自觉增强拥护党的领导的使命担当。大学生身心发展已经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趋于完善,已经完全进入理论型思维发展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内容安排上,要“集中阐释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基本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论述,深入阐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重点阐释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谱系和政治品格,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永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就是说,教育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理性,“从理论上说清楚‘坚持党的领导’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夯实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的直接思想前提”,引导学生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信念。同时,“大学阶段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创造的阶段,是逐步产生问题意识的阶段,是形成一定理性认知的阶段,要鼓励大学生进行讨论式学习”。所以教师应该多采用探究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经典著作导读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党的领导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认识,增强信心信念信仰,形成坚定的爱党、敬党、护党行为,努力投身党领导的民族复兴事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深刻感受党的坚强领导和初心使命。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解决社会问题,在投身实践中增强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并形成自觉拥护党的领导的使命担当。

概而言之,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办好思政课,致力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策,是保障思政课根本性质与方向的重要之举。深入推动“党的领导”教育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构建循序渐进的教育内容,形成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组织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切实发挥大中小学思政课作为“党的领导”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才能使学生通过不同学段的学习逐渐增强对党的全面领导的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才能确保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