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虚拟偶像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虚拟偶像文化传播的新机遇

时间:2024-09-14 12:30:01 来源:网友投稿

李雅宁

伴随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的繁荣发展以及“Z世代”日渐成为国内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以洛天依为代表的虚拟偶像利用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机制在网络社交平台形成一种新型文化赋能现象。这种新型形式不仅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现以洛天依为研究对象,从重塑文化传播载体、青年接受主流文化的新途径两方面进行探讨,深入分析虚拟偶像与主流文化结合产生的社会作用。

沃尔纳·海森伯格曾指出:“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促使互联网上每天都产生海量信息,这种信息传播方式打破了传统媒体单向传递信息的模式,将信息以更加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公众面前,促使个体意识不断发展。科技发展形塑的社群关系与价值观深深影响着“Z世代”的自我认同。随着“Z时代”逐渐成为我国消费市场的主力,虚拟偶像也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爱奇艺华北创意策划中心发布的《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这样定义虚拟偶像:“并非真实存在,而是通过一系列科技手段将人们想象中的某个形象具现出来,虚拟形象、动漫角色、虚拟歌手等都可以被划分到虚拟偶像范畴。”该定义主要阐述了虚拟偶像非人化虚拟形象的特质,但忽视了“粉丝群体从相对弱势的消费者转变成拥有更强话语权的众筹资本”这一特征,即虚拟偶像与粉丝之间脱域机制的形成,新的偶像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诞生。本文主要以我国原创虚拟偶像洛天依为例,从文化传播载体的重塑、青年接受主流文化的新途径两方面分析虚拟偶像文化所带来的新机遇,即社会导向功能以及社会整合功能。

导向功能:带来文化传播载体的重塑

伴随全息投影等数字技术的繁荣发展以及“Z世代”日渐成为国内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青年亚文化削弱了真实与虚拟之间的界线,日常行为与边缘行为、自我行为与他者行为相互杂糅,处于动态更新中。亚文化是一种民间的、非正式的文化形式。亚文化虽然不同于主流文化,但同样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与主流文化之间并非绝对的对立关系。亚文化包含着与主流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同时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与观念。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二者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网络传播形式的出现刺激了亚文化表现形式的变革;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优势,亚文化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而虚拟偶像以其高仿真性、娱乐性、流行性等特點为亚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原动力,不仅满足了“Z世代”消费群体对外观、体验感和更新速度的追求,而且迎合了当下主流文化载体“因需而变”“因时而新”的特点,能满足亚文化主体进行自由发挥的需要。

首先,我国原创虚拟偶像洛天依目前仍处于自主探索时期,还不具备很深的文化底蕴,多是对海外经验的参考和效仿。它的粉丝赋能模式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虚拟偶像是建立在技术和想象基础上的趋于完美的人造物,是可以被任意赋予意义的符号,具有平等且自愿的融入方式,所有人在偶像权利上是平等的。其二,青少年群体将多元化的自我呈现投射到虚拟偶像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投稿、留言等方式共同塑造角色形象。当个体在虚拟世界中摆脱了现实中道德语境的束缚,被引领至更为自由的境界时,自我形塑的目标就转变成了自我身心的愉悦。虚拟偶像文化赋能模式也让人们开始思考个体价值实现方式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形成不良的“饭圈文化”等。“Z世代”通常指在1995—2009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谙熟数字科技,受互联网、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的影响极大,这些影响体现在其价值观念、审美趣味、交往方式以及对新事物的包容度等方面。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全球范围内“Z世代”人口的规模已达24.7亿,占全球人口的比例约为32%,在中国人口中的占比约为23%。“Z世代”成为消费领域一股快速崛起的新势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等机构的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Z世代”网民占比约为23%,规模超2.3亿,人群互联网普及率超过95%,是中国互联网世界的主力军。总之,“Z世代”在人口中占据巨大优势,这极大地提高了青年亚文化的社会地位。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在网络社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海量信息的影响下,青年文化处于不断变化中,正确引导青年文化的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虚拟偶像的粉丝赋能模式符合青年文化建设的需求,为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供了原动力。

其次,洛天依作为二次元文化的代表,在市场需求和受众喜好不断变化的大环境下,仍是目前发展最好、知名度最高的虚拟偶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善于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思想、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和要求相结合,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近几年,虚拟偶像洛天依一直活跃在各大主流媒体平台,向人们传递着传统文化。如洛天依与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合作推出的国风歌曲《天行健》,歌颂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亮相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与杨钰莹合唱民歌《花儿纳吉》,展现了中国人民热情好客的品质;
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向京剧名家王珮瑜老师学唱京剧《空城计》,其不仅对真人唱腔与声线进行了模仿,还对京剧中人物的情感进行了演绎,使传统戏剧在现代语境中得到了新的表达。洛天依以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使者的形象将东方美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赢得了广泛关注,颇受好评。虚拟偶像洛天依以个性化与趣味化的表达方式有效营造了“低语境”的话语空间,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传达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内涵,彰显了中国主流文化的价值理念。将脱胎于亚文化的虚拟偶像作为传播主流文化的载体,不仅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体现了主流文化的包容性。

最后,“Z世代”从小就受新媒体的影响,“他们被新媒介、自媒体文化所塑造,也必将会成为一个新文化的塑造者”,他们有与以往不同的处事范式,体现了新文化的发展过程。而虚拟偶像文化赋能由亚文化现象向主流文化的转变,对“Z世代”价值观的形成,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有效传达都具有社会导向作用;
是主流文化为适应青少年群体的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吸纳亚文化中活泼、富有创意的成分,并将其融入自身表现形式和话语体系的表现,传达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嬗变、时代观念的更迭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整合功能:开辟青年接受主流文化的新途径

目前,中国文化根据接受主体层次的不同可分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三种类型。主流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是党和政府所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精英文化是以受教育程度或文化素质较高的少数知识分子和文化人为主体,旨在表达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的文化,俗称知识分子文化。大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旨在让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这三种文化在地位和作用上存在差异,既存在冲突与矛盾,又存在统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文化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青年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流官方媒体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不足,文化产品的供给不足等。基于青年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有必要在主流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化方面进行探索。

第一,提升主流媒体与青年的对话能力。目前,我国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我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截至2022年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49.5亿,同比增长4%,互联网用户占总人口的62.5%,每个互联网用户平均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是6小时58分钟,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的用户占了92.1%。”在不断更新换代的数字媒介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大众通过互联网平台自我赋权、自我呈现、自我表达,参与到文化生产中。数字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不再是独立的、静止的、固定的,二者不再是机械对立的关系,而是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随着大众接触亚文化时间的增加,大众的审美变得更加多样,“流行”一词本身就具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特征。虚拟偶像是利用全息影像打造出的一个直观的、可活动的人物形象,其符合当代青年的需求。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并通过“简化”与“张力”两种组织方式,进行“整体结构式样的把握”。2022年,洛天依在“相约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上演唱歌曲Time to Shine,其旗袍上绿白相间的波纹图式是对冬奥会冰雪主题的简化,加强了观众的情感体验,很好地引起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同时,其又以坚韧挺拔的舞姿使画面的张力达到了极致,展示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勇敢探索的民族精神,向观众呈现了一场兼备古典美感与现代活力的视听盛宴。洛天依在这次开幕式中所表现的“破冰者”形象正是以文化记忆来寻求文化认同的有效实践,通过简化与张力追求内在的动态平衡,突破了传统影像对现实事物类比复制的桎梏,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直观地展现了中国人的审美理念及价值理念,迎合了青年人的审美趣味。

第二,促进主流文化融入相关产业,提高相关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探索主流文化发展的新途径。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业态,创意类、数字类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比较缓慢,有关部门必须积极推进业态创新,促进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主流文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虚拟偶像文化赋能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既属于青年亚文化,也属于大众文化,它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与传统产业不同,对其进行有效适配和合理运用有利于形成新的文化业态。一方面,虚拟偶像可以通过主流媒体的报道,增加粉丝数量,提高社会影响力;
另一方面,虚拟偶像作为主流文化的载体,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3年以来,洛天依通过形象授权和相关主题曲制作等方式开展了多项合作,其官方微博发布的代言广告就包含上百种商品与服务,涵盖了游戏、食品、汽车、服饰等多个类别。从最初虚拟人市场的“开荒时代”,到如今的蓬勃发展,十年来,洛天依以独特、新颖的方式诠释着虚拟偶像的丰富内涵,其举办万人全息演唱会、演唱电影主题曲、网络直播、登上电视主流媒体等一系列举动引起了广泛反响。虚拟偶像与多个领域展开的多元化合作形成了一种“跨界联动”。鲍曼曾指出,现代社会中人的身份是可建构的,是动态、选择的,而不是给定的。主流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向有利于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打造跨产业、跨领域、不断发展的新型文化发展模式。

总之,“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虚拟偶像文化赋能现象所带来的文化整合将有利于青年人关注主流媒体信息,参与主流媒体平台的互动,同时提升文化创作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创新性发展;
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实现文化的良性发展。

虚拟偶像的兴起与流行折射出当下社会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所产生的矛盾与转向,其赋能作用是亚文化和主流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一种双向选择。其将更多优质内容传播到社会中,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扩大了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本文以洛天依为例,从文化传播载体的重塑、青年人接受主流文化的新途径两方面分析了虚拟偶像文化赋能所带来的新机遇,即社会导向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总之,作为一种新型发展方式,虚拟偶像需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才能实現对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大众应给予其更多的认同和包容,让这个多元社会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猜你喜欢亚文化大众文化偶像偶像报意林·全彩Color(2020年1期)2020-12-02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观察与反思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中国社会现代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年5期)2019-11-11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玩具世界(2017年10期)2018-01-22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时代人物(新教育家)(2017年10期)2017-12-18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1期)2017-04-16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1期)2016-08-23“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公民与法治(2016年8期)2016-05-17我的偶像中学生(2016年25期)2016-03-01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9期)2015-12-16

推荐访问:文化传播 新机遇 偶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