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4-09-13 1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雅昔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726000,陕西商洛)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等特殊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逐步进入新形态。“脱贫攻坚”政策、“一带一路”等倡议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1]。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各行业人才学习各种技能的最后一站,奠定行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基础。当学生毕业后融入社会,走上各自工作岗位,其工作适应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都离不开职业精神的支撑与指导。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还要塑造学生职业精神,为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不断创新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提高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

1.1 职业精神的内涵

职业技能是指从事各种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2]。职业技能由职业能力与职业知识组成,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前提。职业精神则与职业活动紧密联系,职业精神是指从业者在各自的从业领域,所展现出的价值选择及体现职业性质的思想观念。职业精神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不同职业的职业精神也会有所不同,但所有的职业精神都具有敬业、勤业、立业与创业这四方面的共同特征。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各个专业对应着不同的工作岗位,虽然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技能与工作原则存在较大的差异,但高职院校毕业生想要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在进行具体工作时,首先,应具备敬业心,才能投入足够的热情与精力,确保顺利完成工作;
其次,应具备勤业心,在遇到各种问题时,才能积极主动地采取各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不会消极对待。此外,会有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没有选择在所学专业领域就业立业,而是选择了自主创业。无论学生在毕业时如何选择,都反映出了学生的各种职业观念,从而体现出不同的职业精神特征,具有职业精神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创业中会更加顺利,从而在体现个人价值的基础上也会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1.2 高职院校加强职业精神培养的意义

将职业精神融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的各个环节,对学生的成长、高职院校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专业学习与专业技能实训,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职业技能,在走上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后,基本能够满足企业对所需人才的需求。但若学生缺乏优良的职业精神,将会产生一系列问题,不利于个人与企业的发展。缺乏责任感与敬业精神,会造成在工作中攀比收入,不满足于现有岗位,甚至消极怠工,将工作中的问题推卸到别人身上,缺乏应有的担当意识;
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主动融入团队中,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团队中其他人的工作不闻不问,既不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又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对别人的技术与经验也嗤之以鼻,一味单打独斗,不利于团队合作优势的发挥;
缺乏诚信精神,在遇到待遇更好的工作岗位时,直接辞职或离职,既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与生产任务,又对毕业院校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有利于学生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得到持续性发展,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1.2.2 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将职业精神的培育贯穿职业技能培养的各个环节,培养既具有精湛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又具有诚实守信、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等品质的高素质人才。而具有优良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受企业的欢迎,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的认可,有利于企业与高职院校形成稳定的合作,促进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推动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

1.2.3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3],而职业精神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也离不开职业精神的支撑。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加入,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有利于企业团队发挥整体优势,进行技术改进与研发,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 社会层面某些价值观念的影响

由于当前社会上“唯待遇论”“唯舒适度论”等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进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学习时,由于职业价值观的缺失,认为自己所学专业在就业时存在工资待遇低、工作地点偏远、工作环境恶劣、个人发展前景不好等缺点,对专业学习产生畏惧甚至厌学情绪,因此对所学专业就业信心不够,学习职业技能动力不足,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失年轻人应有的拼搏精神。当遇到待遇高的岗位时,直接辞职或离职,使企业的人员流动、流失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计划的实施与生产任务的完成,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在职业精神培育方面存在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都非常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职业技能的培养,普遍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育。高职院校各专业设置的课程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组成[4],很少专门开设职业精神有关课程,职业精神培育仅依靠思政课或就业指导课进行,因此培育效果较差。由于职业精神培育体系的缺失,同时缺乏职业精神的评价标准,一方面导致学生对职业精神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导致企业在用人时只能看到学生的职业技能,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无法评价,这样就会造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出现偏差,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2.3 专业教师对职业精神培育的忽视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对职业精神培育缺乏关注,一般专业教师在进行专业教学时,只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与专业技能培训,忽视了将职业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环节,认为职业精神培育是思政课与就业指导课的事情,与专业技能学习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专业发展前景认识不够,对就业前景缺乏自信,缺乏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降低了教学效果。

2.4 学生对职业精神的漠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生活中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现象屡见不鲜,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似乎已被人们看淡。“00 后”高职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往往是家庭生活的核心,缺乏合作精神,同时,由于高职学生在入学前,与社会接触较少,对专业的认识、专业发展前景的了解仅来自家长与同学,因此对专业认识片面,更不了解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认为职业技能的高低才是就业创业的决定因素,漠视职业精神的提升。

现代企业从业者不但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还应具有敬业爱岗、诚实守信、互助合作等优良的职业精神,这样才能立足本职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并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高职院校应根据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自己在区域的知名度与竞争力。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对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及高职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

3.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将职业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一方面提升现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规范,另一方面提炼现代企业优良的职业精神,如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的工匠精神、护理系的南丁格尔精神、医学系的白求恩精神。在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职业技能培养,并结合学院特点将职业精神融入技能培养的各个环节。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

图1 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模式

3.2 职业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

只有提高专业教师对职业精神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将职业精神与课程思政融合,贯穿课程各教学环节,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与综合素质,以准确掌握现代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规范,明确现代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切实感受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职业精神对企业发展的能动作用。高职院校应与合作企业签订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协议,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既能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便于在实践中感受、提炼职业精神。专业教师只有提高职业精神意识与丰富实践经验,才能从真实的生产场景、典型生产实例设计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及其发展趋势、就业前景等的了解;
通过引入企业劳动模范、技术标兵等先进事迹,并与课程思政融合,树立“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人生”的观念,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合作互助、勇于担当等优良的职业精神。

3.3 企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教师协作教学,强化职业精神培育

高职院校根据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以服务校企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制定校企人员双向互聘管理办法,推进校企人员实现双向互聘[5],一方面可加强企业的科研创新力量,另一方面可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为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提供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校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企业的各种资源优势,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教学团队通力合作,在职业知识教学环节中,打造富含职业精神的案例,丰富教学资源,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又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与专业自信心,更容易接受典型案例中优良的职业精神。在职业技能培养环节中,充分利用生产型实训基地的优势,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利用身边实例提高学生规范操作、安全生产的意识,在实训环节中,学生能更好地感受企业员工身上所体现的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精益求精、互助合作等优良职业精神。

3.4 校企合作建立职业精神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大多为学院单方制定,企业很少参与,原有的评价体系仅对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进行评价,很少涉及职业精神方面。企业只能从学生专业课与实习成绩中了解学生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职业精神一无所知,不利于企业挑选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深化校企合作,与合作企业一起提炼现代企业员工必须具备的职业精神,将这些职业精神融入新的评价体系,并量化职业精神考核指标。在“订单班”“学徒制”中试点验证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准确性,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并将成功经验推广至各个专业。学院可根据评价结果,通过各种平台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促进学生掌握职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和养成职业精神,为企业输送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5 职业精神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因此应将职业精神培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职教大讲堂使学生了解专业、关注专业发展趋势,了解专业新技术、新技能与新规范。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介宣传道德模范、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同时请企业的优秀员工进校宣讲切身经历,营造富含职业精神的校园文化,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培育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担当、互助合作的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的培育,既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专业的了解,增加专业自信,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又有利于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提升院校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只有将职业精神融入职业知识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各个环节,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具有优良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培育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四川劳动保障(2021年5期)2021-07-19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工会信息(2020年21期)2020-02-28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新闻传播(2018年10期)2018-08-16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12期)2015-05-16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模具专业技能水平综合测试探索机械职业教育(2014年4期)2014-02-28

推荐访问:融合 职业技能 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