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课标视域下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新课标视域下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4-09-13 14:45: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景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语文教学也应有相应的策略。本文就基础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这三个版块,探讨学业水平考试的变化及其应对策略。

关键词:语文评价;
命题趋势;
应对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而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的能力。“新课标”还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的突出特点就是要构建带有连贯性和适应性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同时,规定了“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基本特征,即“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新课标”进一步指出:“学业质量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其确立的“学业质量”标准则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体现学段结束时学生核心素养应达到的水平”。对学业质量的认定和评价,都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后”。也就是说,评价学业质量,主要不是看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程度,而是要看学生运用语文的实际水平。为此,“新课标”提出“考试命题应以情景为载体,依据学生在真实情景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其素养水平”。这样的学业质量内涵和评价的标准,不仅决定了学业水平测试的着眼点,而且提出了测试的基本路径与方式。

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重点必须要落在提升对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的力度上,而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又一定是以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作为主要内容。为此,强调在真实语文情境中的语言文字运用,强调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思维表现,强调用语文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就成为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基本走势。根据“新课标”所提出的“教-学-评”一致性,语文教学也应有相应的策略。下面仅就基础与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这三个版块,探讨学业水平考试的變化及其应对策略。

一、基础与运用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这个版块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的趋势,最为突出的就是情景化试题。情景化试题中的“情景”,是指试卷中创设的表现现实生活的情境,也是指试卷提供的具体语境。应对情景化试题,需要首先明确试题考查的趋势。

(一)强化情境的真实性,体现学生的参与度

目前大多数情景化试题都是以语段(语境)为基础,缺少学生的实际参与。设计由学生实际参与的情景化试题,可以更好地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好地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好地突出对学生语用能力的考查。例如,2021年南京市中考试卷第3—6题。这道试题的主要特点在于:试题情境真实、自然,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组题设置了“为太爷爷准备百岁寿宴”的情境,其中有邀请函的撰写、宴会厅的布置(含寿联的撰写、主持词的准备和感言内容的商量等),符合家庭寿宴的常规流程与操作实际。同时,文化常识、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写作等多种学习内容交织,语文经验与生活经验、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融会,需要学生根据情境,灵活运用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能力。

(二)强化以句子为单位的语用试题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最小单位。考查语言运用的试题,无论是词语,还是修辞、标点等,基本上都是以句子为依托。而且,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也离不开“句子”。近年来情景化试题最大的突破就是对句子的考查份量越来越重,形式越来越多。例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单句、复句以及语序、造句、句子修改等等。可以预料的是,结合语境考查句子使用的题目将会继续受到极大的重视。而考查句子使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前提,就是把握语境。

(三)强化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

随着情景化试题的普及,对语文知识的考查出现了弱化的现象,其具体表现为:一是对语文知识点的考查有所减少,以北京2022年中考为例,以往的字音、修辞、标点等都没有出现;
二是很少涉及对知识概念的考查,当然,不是说用名词术语考查学生,而是说通过实际运用考查学生掌握知识概念方面有所欠缺。为此,基础知识部分的情景化试题命制需要解决对语文知识考查的问题。

为此,基础与运用版块的备考,要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复习。

第一,必须系统地梳理以字、词、句、修辞、标点符号、对联为重点的语文基础知识。不仅要明确相应的知识概念,更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尤其是要能够结合所提供的语境理解并使用相应的知识概念。

第二,必须强化作为语境主要呈现方式的语段阅读指导。关于语段阅读指导要把握三个重点,即理解语段意,分清结构层次,把握层次关系。

第三,必须强化对“句子”使用的指导。指导“句子”的使用,首先要明确中考常考的句子形式,例如,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单句、复句、语序、造句、句子修改等。尤其是造句和句子修改,要作为句子指导的重中之重,因为造句和句子修改更能够考查出学生独立使用句子的能力,而且更需要掌握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所提供的语境。

第四,必须强化根据题目要求独立完成一段话的写作能力。例如,写一段“主持词”,写一段开场白、总结语、颁奖词,完成转述等等。

第五,必须强化综合和跨学科的意识。基础运用版块的试题绝大多数都是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其中包括知识、能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综合。随着“新课标”提出跨学科学习之后,语文基础版块的试题也会在这方面有所追求。因此,在复习时要改变“点对点”的复习思路,有意识地在综合中完成对“点”的复习。同时还要随时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介入。

二、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水平。也就是说,今后文言文阅读考查应当以“读懂”文章作为重点。为此,文言文阅读考查,应当不只是采用“解释加点字词”“翻译画线句子”等比较传统的命题形式,而是要更多注重考查学生能否基于文意理解词句,能否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了解文言词句的特殊用法,能否借助课内所学,阅读课外同等程度的文言文,以及通过阅读文言文形成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的程度,进而引导教师将文言文教学从过度重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转变到注重文意理解、培养文言语感和了解文言知识及文化常识上来。

鉴于文言文阅读考查将重点关注“内容理解”,在备考时要注意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复习。

第一,要将疏通文意作为复习重点。这里所说的“疏通文意”,不是单指梳理文章的内容,更不是简单的单句“翻译”,而是要能够将文章的内容做前后勾连,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建立内容之间的联系,可以从前后的顺序、因果的角度、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等方面去考虑。

第二,要关注课后的相关练习,从这些练习中去把握需要重点疏通的文意及疏通的角度。例如,《送东阳马生序》“思考探究二”:在求学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找出其中的细节,说说最让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要将文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解释与文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克服只记注释、只背翻译的现象。

第四,要指导学生能够根据文意或注释,解释词句的意思。例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不是指“事物”,根据上文,应该是指“外物”,即所处的环境(好坏);
“己”不是指“自己”,根据上文,应该是指“自己心情的变化”。“喜”和“悲”也是互文,同指“悲喜”。所以,这句话课下注释是“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悲喜”。但若是完整地翻译,应当是“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忧或喜,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第五,让学生读一些课外的文言语段,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文言语感。

三、现代文阅读命题趋势及应对策略

现代文阅读在按文体分类、各种文体考点不变的前提下,依据“新课标”对于语文素养和学业质量的要求,以及配合“任务群”的综合性阅读,三种文体的阅读命题具有以下变化趋势。

(一)多文本阅读

多文本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筛选提取信息、归纳整合信息、判断辨识信息、得出有益结论,以及以图表为主的非连续文本阅读和语言表达等。在保留这些考点的前提下,根据实用类文本的特征,“新课标”在“学业质量”中提出阅读说明性文字以及非连续文本,要“能用文本信息解决具体问题”。这种试题已经在各地中考试卷中有所体现。

这种用文本信息解決具体问题的试题是考查学生在筛选提取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信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体现实用类文本的实用价值的一种综合考查,同时也契合了“新课标”关于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真实语言运用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要求。这种试题虽然还在探索当中,但一定是代表了实用类文本考查的方向。

根据这种试题的特点,在复习时应当着重落实三点:第一,能够精准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第二,能够将所提取的信息用于解释、说明问题;
第三,能够组织好一个解决问题的语段。

(二)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在延续整体感知、词句赏析、形象分析、主题理解、手法运用等常规考查内容的前提下,为体现“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注重。

第一,更加关注以审美鉴赏为目的的个性化的文本解读。例如,2023年北京海淀一模试卷第23题,文章第24段写道:“我们对待山的态度和理解,也是度量现代文明的一把尺子。”阅读全文,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所推崇的哪些“态度和理解”。作答这种试题,不是简单地到文本中去找现成的答案,而是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阅读认知,即独特的审美感受,并且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出来。教师在指导这种试题时,要告诉学生找准答题的“点”,即根据题目的要求,并结合文本的内容确定自己要回答的问题,对文本主题有自己的理解,用一个完整的语段作答。

第二,更加关注从实际运用的角度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类试题不是以往贴附文本的命题思路,而是以学生的自我表现作为评判标准,这就更有助于考查以学生表现为特征的核心素养。

第三,更加关注联系教材所学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是因为实施“双减”政策以后,回归课堂成为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再者,联系教材也是用考试命题引导教师教学的重要保证。

(三)议论文阅读

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仍然是议论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对议论文三要素的考查,主要是结合文本的阅读,但2022年北京中考出现了直接问论证方法的试题。对此,可以看做是回归教材的一种表现。教材九上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课后“思考探究二”,即要求找出“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由此,应当说关注教材议论文单元中的课后练习,尤其是契合“新课标”要求的练习更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特别是以下两点。

第一,要关注在结合对论点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章观点的设计思路。例如,《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五”: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道练习题就是从“理解”的角度检测学生对作者观点的把握程度,从“运用”的角度考查把握作者观点。

第二,要关注结合语言表达把握文章论证过程的设计思路。例如,《敬业与乐业》“思考探究三”: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如关联词、设问句等。试从第6、7段中找出这类词句,具体分析。这道试题就是从语言的角度梳理文章的论证过程。在指导学生作答这种试题时,首先要明确议论文语言表达的基本特点,即讲究逻辑性。而这种逻辑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在语句之间或层次之间有起连接作用的关联词或衔接句。让学生在句子或层次之间找到这样的词句,并明确前后连接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就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论证结构。

抓住课文后面的练习指导学生议论文阅读备考,除了落实考试要回归教材的要求,也是在表明:让学生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不能仅从知识层面入手,而必须要回到阅读实践中去。

要认清中考改革的发展趋势,既不能无动于衷,因循守旧,也不能盲目跟风,自乱阵脚,要把握改革的重点和实施的要点,做到有的放矢。要寻找落实改革的有效途径,不能只是整理已有的中考试题,而要揣摩由于命题思路的转变给命题选材和题型设计带来的影响。要关注命题的热点问题,例如,情景设置、综合实践、回归教材等,利用现有资源针对热点问题做有针对性的准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煜晖,郑国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J].教育研究,2018(02).

(作者:万巍,北京市第五中学分校高级教师)

[责编:夏家顺;
校对:胡承佼]

猜你喜欢应对策略关于当今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发展的思考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年8期)2016-11-09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情感读本·理论篇(2016年9期)2016-11-05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发展困境与出路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营改增”对集团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及应对策略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推荐访问:视域 命题 新课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