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从一张玻璃底片谈起

从一张玻璃底片谈起

时间:2024-09-11 17:15:01 来源:网友投稿

孙振西

我面前放着一张家中老人留下的少见的玻璃底片,大小120×80毫米,画面尺寸110×73 毫米,虽然是负片,仍能看出画面上是5 名军人的合影。画面一侧是水面,5 人站在水边的栏杆旁,其中一人还把一只脚踩在充当栏杆的粗铁链上。仔细看,这竟然是一张“彩色”照片—几个人的脸部、水面、树木都上了色。画面下方的空白处,还有“3-23011五张 加血”字样。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为什么选用玻璃底片?我们通过这张底片和当时冲印的照片一起揭开谜底。

这张照片明显比玻璃底片小很多,照片上的军人身穿军绿色军装和深色裤子,脚穿皮鞋或绿色“解放鞋”,脸部、湖水、地面和树的颜色都很不自然—显然这是一张手工上色的照片。照片背面,上有“1654夏杭州前线”字样,并有铅笔写的竖向3 个名字:刘金仓、雷金奎和X 文奎(X 字认不出来)。1654多半是笔误,应该是1954,表明照片摄于1954年夏,地点是杭州,旁边的水面怀疑为西湖。至于为什么有“前线”字样,老人说当时他与照片中的几个人都是同一航校的同学,当时是空军地勤人员,在杭州机场执勤。照片背后的3 个名字正是3 位战友的名字。从照片上看,几位年轻的小伙子神态各异,性格也不同。左侧的小伙子略显拘谨,右侧第二个略矮的小伙子最为放松,左脚俏皮地横踩在铁链上,左手搁在左膝盖上,眼神灵动,显然是个机灵鬼。水面和岸边,还能看到活动的一条游船和两位老人略虚的影子。胸章、胶鞋、做栏杆用的粗大铁链、背后柱子上的圆形路灯,无不显示着1950年代初的特色。

家中长辈留下的玻璃底片。

我对这张玻璃底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是它是玻璃材质,很少见;
二是它的尺寸,明显大于135 和120规格,也不是大画幅的4×5 规格;
三是它是在室外拍摄的,又是大画幅,一般大画幅相机都大而重,并不方便外拍,不知道它是用什么相机拍摄的;
四是它是手工上色的,不知道在当时手工上色是否普遍?

用玻璃底片上色制作的照片正、反面(尼康Z9 相机翻拍)。

经过向相机收藏专家沈铭和中国图片社的几位老师傅请教,我终于大致得到了答案。首先,这是一张3×4 英寸的大画幅玻璃底片,这种规格的画幅在1950 年代并不少见。拍摄这张照片的相机有两种可能,一是使用3×4 英寸散叶片的相机,二是1950 年代初,很多国内照相馆都使用一种12 寸大画幅移动相机。这種相机配用分格附件,在一张玻璃底片上分格拍摄多张,冲洗后再分割开来。至于手工上色,在1950年代没有彩色摄影的中国大城市照相馆并不少见,但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比如这张照片的上色水平就很一般。

为了更好地保存这张底片,我特地在中国图片社对这张玻璃底片和上色照片进行了翻拍制作,简单修版后得到了两张高精度的照片。令我惊讶的是,这两张69 年后翻拍制作的照片无论分辨率、反差、锐度、层次都远好于原片,尤其是翻拍自玻璃底片制成的黑白照片,细节、立体感都很好,甚至可以用“纤毫毕现、栩栩如生”来形容。另一张翻拍自上色照片的图像,虽然明显不如黑白照片,但比原片分辨率、层次、色彩也好了许多。

69年的时光,影像技术有了翻天覆地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又反过来为我们擦去了历史的尘埃,把历史的细节和真相原原本本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图片社用玻璃底片翻拍制作的TIFF 格式黑白图像,分辨率7221×4752,文件量196MB。

中国图片社用上色照片翻拍制作的TIFF 格式图像,分辨率4863×3311,文件量92.1MB。

猜你喜欢图片社铁链底片巧算铁链长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9期)2021-10-12旧底片海燕(2021年4期)2021-03-24盼望作文小学高年级(2020年11期)2020-12-29一座城的70年时光底片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铁链有多长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8年4期)2018-05-10保护光明的“底片”家庭用药(2017年6期)2017-06-22盖蒂还有麻烦事,一家图片社也起诉了它摄影世界(2016年9期)2016-11-03摄影师把照片捐赠给图书馆 却发现盖蒂在卖它摄影世界(2016年9期)2016-11-03玛格南:决定性瞬间凤凰周刊(2016年19期)2016-09-05中国摄协图片社落户798艺术区中国摄影(2014年8期)2014-11-07

推荐访问:底片 谈起 玻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