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4,种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4,种药剂拌种对小麦茎基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时间:2024-09-03 11:15:01 来源:网友投稿

王宁堂,许 鑫,高 潮,何蔚娟,王军利

(1.咸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2.陕西省黄陵县植保植检站,陕西 黄陵 727300;
3.陕西省三原县农业科学技术中心,陕西 三原 713800)

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的真菌病害,2012 年在我国首次报道以来,该病害在山东省、河南省、江苏省和陕西省等小麦主产区发展迅速,呈现出逐年扩大蔓延的趋势,对小麦生产产生的危害性也逐年增大[1-4]。该病害目前已扩展到陕西省关中南部麦区,部分麦田块小麦受害严重。2018 年陕西省关中东部渭南市的10 个县区小麦茎基腐病发病尤为严重,病田率达70%,病害对产量造成的损失率为10%~20%,甚至有个别严重受害麦田产量损失率50%以上。2019 年陕西省咸阳市小麦茎基腐病的总发病面积超过6 万hm2,平均病株率15%,发病面积超过总种植面积的50%,造成的产量损失也比较严重,一般地块产量损失率为20%左右,部分严重地块质量损失率50%以上,已成为严重威胁当地小麦生产安全的重要病害[5-8]。该病害属于土传病害,采取药剂拌种技术是生产中防治该病害的有效方法之一,为筛选出防治该病效果良好的拌种药剂,2020 年在陕西省三原县徐木永合村通过不同种衣剂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以期为该病害的化学防治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9]。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陕西省三原县徐木永合村三原富兴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场用地,前茬作物为玉米,地块平整,排灌方便,地力均匀,小麦茎基腐病常年发生且较重。试验田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pH 值7.2。

1.2 供试药剂及小麦品种

(1)药剂选用。①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江西正邦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
②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山东省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6%戊唑醇悬浮剂(浙江威尔达化工有限公司);
③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④30%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拜尔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

(2)小麦品种。试验小麦品种为金麦1 号。

1.3 试验方法

设置4 个处理小区,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设3 个重复,每小区面积为330 m2,小区周围设保护行。空白对照为白籽下种,不做任何药剂处理。试验地在整个小麦生长期除试验用药外,其他栽培管理同一般大田。播种前,先将药剂按照用药说明调成浆状液,通常每100 kg 种子的用药量,需要加入1.5~2.0 L 水来调制药液,拌种选用电动立式全自动拌种机,能使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混合,保证药量准确、药液分布均匀。

2020 年10 月19 日整地施肥,10 月21 日试验拌种,10 月22 日机械播种,播量262.5 kg/hm2,播种时墒情良好;
2020 年11 月16 日,试验田冬灌1 次;
2021 年2 月22 日试验田春灌1 次,4 月30 日第3 次灌水。

1.4 试验检测与结果计算

1.4.1 试验检测

(1)出苗情况。播种时在每个处理小区选择2 行,行间人工开沟,每行均匀撒播种子100 粒,用来调查小麦出苗率。

(2)苗期小麦生物学特性。2021 年3 月16 日,在小麦分蘖末期,每小区随机取样小麦20 株进行调查,分别测量株高(地面以上至每株最高叶尖的平均高度)、根长、分蘖数,以及地上和地下部分的鲜质量,分析计算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3)药效。共进行2 次,第1 次在小麦分蘖末期的3 月16 日,第2 次在小麦灌浆期的5 月24 日;
每个小区随机取5 个点,每个点取25 株苗。将植株连根挖出并保持根系完整,将取回的样品在室内进行分级检测,根据病情指数计算防治效果。病情分级标准有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灌浆期[10]。

苗期、返青拔节期分级标准。0 级:整株无变褐症状;
1 级:植株胚芽鞘或地中茎变褐;
2 级:植株胚芽鞘及地中茎均变褐;
3 级:第1 叶鞘变褐;
4 级:第2叶鞘变褐;
5 级:植株第3 叶鞘变褐或整株茎秆变褐发软。

灌浆期分级标准。0 级:整株无变褐症状;
1 级:根部有变褐现象;
3 级:地上部分第1 茎节有变褐腐烂现象;
5 级:地上部分第2 茎节有变褐腐烂现象;
7 级:病斑超过第2 茎节,但无白穗;
9 级:病斑超过第2 茎节,有白穗。

1.4.2 计算

病株(茎)率或白穗率= [病株(茎)数或白穗数/调查总株(茎)数或总穗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株(茎)率或白穗率−处理区病株(茎)率或白穗率]/对照区病株(茎)率或白穗率)}×100%

病情指数=Σ[(各级病株数×对应发病级数值)/(调查总株数×发病最高级数值)]×100%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在2021 年6 月7 日小麦收获期,分别测定每小区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计算增产率。

增产率=[(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对照区产量]×100%

1.4.3 数据处理

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2.1 小麦出苗情况及小麦安全性

2020 年11 月2 日,播后10 d 调查出苗情况,因10 月下旬气温较低,地温也偏低,出苗较慢,因而小麦出苗不齐,出苗率有50%左右;
11 月9 日,再次对试验区小麦出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出苗较整齐,正常剂量的药剂拌种不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在试验区使用的4 种药剂拌种,均对小麦安全,未产生药害;
各药剂按推荐浓度拌种处理稍有延缓小麦出苗时间,对小麦出苗率几乎不影响,小麦出苗较好,出苗率均达到90%以上。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出苗率93.5%,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出苗率94%,25%氰烯菌酯悬浮剂出苗率93.0%,30%戊唑·吡虫啉93.5%,对照出苗率93%。

2.2 苗期生物学特性

通过试验表明,苗期各处理小区的小麦长势良好,叶色浓绿、根系发达、分蘖多且根系较长。由表1 可知,小麦平均单株株高较对照处理增加0.4~0.8 cm,增幅1.06%~2.11%;
10 株地上部分鲜质量较对照处理增加0.6~1.5 g,增幅1.27%~3.17%;
根长较对照处理增加0.2~1.2 cm,增幅1.89%~11.3%;
10 株根质量较对照处理增加0.54~1.08 g,增幅7.55%~15.1%;
根数较对照处理增加0.2~1.6 个,增幅1.72%~13.8%;
分蘖数较对照处理增加0.1~0.8 个,增幅2.04%~16.3%。各处理对小麦生长发育均有影响,小麦平均单株株高、10 株地上部分鲜质量、根长、根数、分蘖数较对照处理均有增加。试验表明,各处理拌种均能促进小麦茎秆和根系的生长、促进小麦分蘖与侧根的萌发,进而有效促进小麦生长,使苗齐苗壮。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最明显,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和30%戊唑·吡虫啉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促进作用次之,25%氰烯菌酯悬浮剂促进作用较好。

表1 不同处理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Tab.1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heat seedling growth

2.3 小麦茎基腐病防治效果

在拔节期、灌浆期和乳熟期,不同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防治效果。由表2 可知,在拔节期,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处理病株率为1.33%、防效为83.9%,病指3.47、防效为80.2%,防效最好;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病株率为1.60%、防效为80.7%,病指3.73、防效为78.7%,防效次之;
25%氰烯菌酯悬浮剂处理病株率为1.87%、防效为77.4%,病指4.27、防效为75.6%,防效较好;
30% 戊唑·吡虫啉处理病株率为2.13%、防效为74.2%,病指5.20、防效为70.3%,防效一般。

表2 不同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Tab.2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heat crown rot

在灌浆期和乳熟期,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处理病茎率为2.13%、防效为86.9%,病指1.95、防效为89.7%,白穗率0.13%、防效为95.0%,防效最好;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病茎率为2.40%、防效为85.0%,病指2.75、防效为85.4%,白穗率0.26%、防效为90.1%,防效次之;
25%氰烯菌酯悬浮剂处理病茎率为2.67%、防效为83.3%,病指2.93、防效为84.5%,白穗率0.30%、防效为88.5%,防效较好;
30%戊唑·吡虫啉处理病茎率为3.20%、防效为80.0%,病指3.73、防效为80.3%,白穗率0.39%、防效为85.1%,防效较好。

2.4 小麦产量

收获时,分别测定每小区的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计算产量、增产率。

由表3 可知,各拌种处理区小麦的平均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与产量均高于对照处理,增产效果均高于对照处理30% 以上,增产明显。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处理小区的平均穗数为646.35 万穗/hm2、穗粒数为31.32 粒、千粒质量49.06 g,计算产量为8 441.85 kg/hm2,与对照相比,穗数增加8.21%、穗粒数增加8.90%、千粒质量增加18.82%及产量增加40.02%;
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处理小区的平均穗数为643.65 万穗/hm2、穗粒数为31.17 粒、千粒质量48.80 g,计算产量为8 322.00 kg/hm2,与对照处理相比,穗数增加7.76%、穗粒数增加8.38%、千粒重增加18.19%及产量增加38.03%;
25%氰烯菌酯悬浮剂处理小区的平均穗数为641.40 万穗/hm2、穗粒数为30.92 粒、千粒质量47.98 g,计算产量为8 088.15 kg/hm2,与对照处理相比,穗数增加7.38%、穗粒数增加7.51%、千粒质量增加16.20%及产量增加34.16%;
30%戊唑·吡虫啉处理小区的平均穗数为642.45 万穗/hm2、穗粒数为31.03 粒、千粒质量48.63 g,计算产量为8 240.25 kg/hm2,与对照处理相比,穗数增加7.56%、穗粒数增加7.89%、千粒质量增加17.78%及产量增加36.68%。

表3 不同处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Tab.3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wheat yield

小麦茎基腐病是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一类复合侵染性土传病害,主要侵染植株根部、茎部,生产中防治该病应采取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药剂拌种或者种子包衣、适时晚播种、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及叶面喷雾等综合防控方法[11-12]。在小麦播种前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进行药剂拌种或者种子包衣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程度,降低发病率,是一种针对性较强、效果较理想的方法[6,13]。

近几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陕西省咸阳市部分县区小麦上的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做好播前药剂拌种是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有效措施之一[7,14-15]。通过试验发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首先要选用有效的小麦拌种剂进行拌种,在不同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效试验中,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6%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和30%戊唑·吡虫啉4 种拌种处理对小麦茎基腐病均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前两个处理拌种后对小麦病茎率的防效均在85%以上,白穗率防效在90%以上,防效显著,后两个处理拌种后对小麦病茎率的防效也在80%以上,白穗率防效在85%以上,防效较好,可在生产上使用。从增产效果看,几种小麦拌种剂,均能有效抑制小麦茎基腐病病菌的浸染、发展进而达到增产的目的。

猜你喜欢基腐病噻虫嗪衣剂渭南市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及防控现代农业科技(2022年8期)2022-12-13噻虫嗪、吡虫啉灌根防治苹果绵蚜及砧穗组合抗性试验河北果树(2021年4期)2021-12-02小麦茎基腐病抗性QTL的分析麦类作物学报(2021年5期)2021-09-23不同种衣剂在鲜食玉米“申科糯601”上的应用效果初报上海农业科技(2021年2期)2021-04-09噻虫嗪在农田土壤中环境行为的研究进展①土壤(2020年5期)2020-12-10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农民致富之友(2020年16期)2020-06-19不同种衣剂处理对青瓜生长及产量影响的研究蔬菜(2020年1期)2020-01-17百香果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南方农业·下旬(2019年6期)2019-10-30噻虫嗪及其代谢物噻虫胺在冬枣中的残留动态研究农药科学与管理(2019年5期)2019-08-13不同种衣剂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种子(2018年10期)2018-11-14

推荐访问:药剂拌种 田间 小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