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三线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和实践启示

三线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和实践启示

时间:2024-09-01 17: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舒茗 黄雪垠

三线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和实践启示

杨舒茗黄雪垠

(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三线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精神财富之一。国营红光仪器厂的发展历程诠释了三线精神“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内涵,反映了三线精神在继承发扬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在推动当时中国工业发展、在体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烈愿望和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价值。弘扬三线精神在赓续红色血脉、坚持走独立自主和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加强地方经济圈合作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线精神;
科学内涵;
历史价值;
实践启示;
独立自主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冷战进一步深入,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一旦战争爆发,我国东北和沿海大城市的重工业将会因为布局过于集中而迅速瘫痪[1]4-6。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压力,保证我国能够进行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64年下半年至1980年,党中央在四川等11个内地省区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即三线建设。三线建设在巩固国防、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同时,广大人民群众在三线建设中创造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①的三线精神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有学者对三线精神的缘起、内涵、意义和价值进行剖析,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三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民族精神、党的精神谱系等之间的联系②。本文以四川广安市华蓥山国营红光仪器厂厂史等资料为据,着力挖掘三线精神的科学内涵、历史价值与实践启示,探寻三线精神对当代独立自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三线建设时期,国家在三线地区累计投资2 052.68亿元,参加建设的职工高峰时期达400多万人,共形成固定资产1 400亿元[2]551,建成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1 900多个,以及10条总长8 046公里的铁路干线[3]4。形成了一个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齐全、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现代工业基本框架,使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在三线地区拔地而起。

四川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这一时期建成了350个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从具体行业来看,1969年至1985年,共建成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研究院所及其配套单位150多个,其中包括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成都航空工业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核、航空、电子、造船、航天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3]115-131。还建成了我国重要钢铁、钒钛基地的攀枝花钢铁公司,修筑了施工难度极大的成昆、襄渝铁路。

地处华蓥山的国营红光仪器厂(即348厂,以下简称红光厂),是属于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的主要企业之一。该厂位于四川省广安县(现为广安市)猴儿沟,1965年开始筹建,主要负责生产包括歼击机瞄准具、红外光学观察镜在内的四个品种的航瞄产品,是国家投资新建生产军用产品的专业厂。1966年7月达到投产要求,并得到了次年的产品批量生产许可。工厂建设不仅大大缩短了周期,还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157万元[4]49。红光厂在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和当年出产品“三个当年”的奇迹。

红光厂刚刚建成就遭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生产、科研和基本建设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和破坏。1973年,红光厂开始发展民品生产,先后生产了华蓥35毫米电影放映机、数控线切割机、135相机俯视取景器等民用产品,使工厂的经济效益逐年有所提高,在军品任务不足的情况下避免了亏损。并在国家不断重视“军民结合”的背景下,成功试制与生产出了电动照排字机、电影机等民用产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要求三线企业由过去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转变至同时服务于国防与国民经济建设上来。红光厂在确保军品试制和生产的基础上,逐渐由建厂初期的单一军品企业发展到既有军品又有民品的军民结合型企业。先后生产了10多种与本厂工艺相适应的民用产品,以满足市场需要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1981年试制生产HG90型摩托车化油器,至1984年华蓥AE135相机投入批量生产,红光厂在民品的质量和品种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世纪90年代,红光厂已经完全立足民品生产,形成了化油器和照相机两大民品系列。1997年,红光厂搬迁至现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创造了当年搬迁、当年投产的企业搬迁奇迹,之后化油器的生产曾供不应求③。搬迁后,工厂在华蓥山原厂区留下的部分建筑仍在使用,另一部分则散落于山林田野之间,成为工业遗迹。国营红光厂是三线建设时期大多数军工企业的典型缩影,在其建设和生产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作为在今天中国的光学仪器研发制造领域内有着重要地位的企业,红光厂在发展和转型过程对三线精神做出了较好的时代诠释,体现着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中国工业精神。

三线精神是孕育于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精神,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决定了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必然会产生伟大的三线精神。三线建设者们在新中国国防工业领域画上了浓墨重彩一笔的同时,也锻造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一)三线精神的基石:艰苦创业

红光厂建厂之初的环境条件十分艰苦,在建厂时只有一条贯穿厂区的县级公路,“原材料、设备、产品等物资到离厂150公里的重庆用汽车运输,砂石到离厂30公里的广安县运回,煤焦到离厂20公里的天池、仰天窝山区运回”[4]3。直到1973年襄渝铁路通车,大宗物资改由铁路运输后才减轻了工厂的运输压力。建厂期间不仅交通运输困难,水资源紧缺也是工厂的一大问题。从建厂到1979年,工厂生产生活用水还是深井水和猴儿沟地表水,每日出水量远不能满足工厂的用水需要,甚至严重影响了生产和职工的生活,并且井水的水质不好,职工常年饮用此水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伤害[4]245。但建设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创业精神,在偏僻的小山沟快速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歼击机瞄具生产厂。

“艰苦创业”是三线精神的基石,体现了三线建设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和敢为人先、尽职尽责和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无论是在档案资料中呈现的三线历史,还是亲历者们讲述的三线记忆,“艰苦”二字浸透着整个三线建设史。由于三线企业的建设必须执行“靠山、分散、隐蔽”的国防布局原则,三线建设者在国民经济困难、生活条件差、难以获得必要的外部经济和技术支持的条件下,充分挖掘三线地区资源,努力建成了一大批工矿项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不均衡的工业布局状况。例如,攀枝花地理环境狭窄、复杂,在开发前极其封闭和落后。开发时不通铁路,各种资源短缺,而且无任何基础设施,一切从零开始。但攀枝花建设者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艰苦创业精神在一块仅2.5平方公里的山坡上,建成了我国西部最大、中国重要的钢铁钒钛基地——攀钢[5]447。

(二)三线精神的魂魄:无私奉献

1965年5-12月,从各厂和大中专学校调配来红光厂的人员共有184人。这些被调配来的人大多来自于大城市,虽然到了华蓥山的山沟里,但他们工作热情高涨,“他们吃住、日常生活比大城市条件差,看不上电影,也没有大商店,晚上没有电灯,洗脸、刷牙要到小河沟取水”[4]112。曾在红光厂工作过的胡平祥回忆道:“记得还有一群生龙活虎的技术员,为了做好某新品的寒区试验,在天寒地冻的东北草原一呆就是两三个月……为了民品的升级、上量,技术人员数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奔波于车间、实验室、市场客户之间。”[6]5原红光厂职工李家全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三线人:“他们是摧不垮的大山,是他们以大山的博大和精深承载了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是他们用青春和热血成就了红光的今天。”[7]20

“无私奉献”是三线精神的魂魄,不仅体现了三线建设者爱国爱党的坚定信仰,更体现了几代三线建设者舍小家为大家的远大理想。正如三线人口中的“献了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他们怀揣着崇高的理想信念,放弃相对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听从党的指挥,不顾一切奔赴偏僻落后之地,在建设过程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这份精神促使三线人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条件下,都会将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国家。例如,在修建襄渝铁路的岳池民兵团中,有不少人放弃招工、招干的良机,无怨无悔地投身于国家的战备施工。1970年至1972年的施工中,全团干部战士伤残共378人,牺牲23人,得矽肺病而带病回家的380人[6]613。这样一支优秀民兵队伍,贡献了青春和生命,在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创造了铁路桥隧相连,车站跨桥过洞的人间奇迹,谱写了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幅壮丽篇章。

(三)三线精神的支柱:团结协作

红光厂建厂时,广安县各级党政机关尽全力支援了工厂的基本设施建设,使工厂在一年内建成投产。中共广安县委还委派一名书记专门分管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作,保证了工厂建设所需的劳力和地方材料及时供应[4]50。同时,为了使三线建设快速取得成效,党中央开始尝试基层管理制度创新,即三线工厂与地方公社实行“厂社结合,以厂带社”,这是在总结大庆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创新[8]。地方政府对于“厂社结合,以厂带社”政策认识的侧重点,经历了从强调“厂社结合”到强调“以厂带社”的调整。1965年10月,广安县的禄市公社正式宣布与红光仪器厂试行“厂社结合,以厂带社”。为了落实“以厂带社”的实施方案,利用建厂带来的有利条件,带动公社自力更生和加快农业“四化”。红光厂的科室、车间与公社生产队固定对口挂钩,帮助公社建立4个排灌站,解决了6 500亩水田的水源问题;
建立2个提灌站,解决了4 000亩土改田的水源问题;
将高压线路从厂变电站接到天星桥(长六公里),解决了公社和镇上居民照明和社办企业的用电问题;
为两个公社培养医务人员,与公社建立了联合门诊所、中西医结合医疗所,解决了社员群众看病用药难的问题[4]52。

“团结协作”是三线精神的支柱,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全国上下对三线建设的全力支持,还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为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全国各地紧密团结,发达省市的人员积极赴至三线地区援助。例如,按照党中央的指令和地方政府的具体部署,辽宁的大连和抚顺是当时的重要工业城市,他们积极支援了大量的人员和设备到三线地区,补充短缺的工业产品,更新工业生产技术,为提高当地工业水平付出一己之力,同时也影响了三线地区之后的工业布局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9]。

(四)三线精神的内核:勇于创新

红光厂本是一个光学仪器制造厂,产品结构单一、生产工序复杂,严重阻碍了新产品的研发和试制进度。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为解决这一重大难题,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试制数控线切割机,以改变工厂产品的试制以及生产的被动局面。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第一台数控线切割机于1974年底试制成功,继而投入了小批量生产。因为在新产品的制造和生产中装备了数控线切割机,大大地减轻了职工的体力劳动强度,使产品制造能力翻了一倍多,从根本上改变了工厂不适应新品试制的局面[5]101。

“勇于创新”是三线精神的内核,体现着三线建设者们积极进取、敢于开拓的科学精神。从三线建设的整个过程来看,由决策到组织实施,由产品的简单应用到复杂设计,再到对新技术的研发,都体现出了“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创新是三线企业在科技快速发展洪流中的立足之本,建设者们勇于追赶西方国家工业核心技术的先进地位,攻坚克难,取得了不少科技创新成果,为国家工业技术发展奠定了部分基础。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决定对三线建设开展以“关、停、并、转、迁”为主要方式的调整改造。少部分三线企业在1986年启动了以搬迁为主的调整改造,这些企业的搬迁,并非简单的位置移动,而是伴随着产品结构和技术升级、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获新生。例如,位于甘肃陇西县深山沟里的西北铝加工厂铝箱车间,在1989年5月搬迁顺利完成后,引进了意大利的先进机器设备,项目投产后形成年产铝箔2 000万吨生产能力,创利税900万元。至1992年,医用工业铝箱的供应已覆盖国内市场的50%以上[10]385。

三线精神继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国情怀。三线建设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体现,三线精神是建党精神的时代延续,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三线精神是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11]。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它对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独立自主始终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出发点。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按照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针政策,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线建设从始至终都遵循着毛泽东的独立自主思想,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中西部地区建设能够独立支撑大规模战争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原国营红光仪器厂厂长谢德三接受采访时谈到:“红光厂建设的施工队伍基本都是来自国有的建筑公司,而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技术骨干都来自主包厂,再加上当地的民工,红光厂是他们坚持自主创业,共同努力建成了的。”④

三线建设提升了中国国防现代化水平,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工业能力,同时也坚持了中国必须继续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思想,从而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新的保障。1969年秋冬季,因珍宝岛事件,上级下达了生产用于火箭筒打坦克的防滑帽紧急战备生产任务。国营红光仪器厂于当年10月接受任务,通过日夜奋战,当月就试制出合格品,有力地支援了珍宝岛边防军的自卫反击战[4]34。三线建设中的国防建设一直是建设的重点内容,其中航空工业是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柱,原航空工业部在三线地区拥有研究院所的比例占同类机构总数的50%[12]145。如在陕南新建的012基地,含26个企业事业单位,是全国唯一的大型运输机生产基地,使得陕西在三线建设过后成为全国大中型飞机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电子工业同样是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投资建立多个电子企业和研究所。电子工业部在三线地区拥有研究院所的比例占部属同类机构总数的28.57%,历年来获国家级奖励的重大科技成果占该系统总数的30.3%[12]335。其中,在有着中国“西部硅谷”美誉的绵阳,国家独立兴建或迁建了多家大型军工骨干企业,如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等。

(二)三线精神是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三线精神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持续激励着人们建设中国,是指引中国工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三线建设调整了东西部地区不平衡的工业布局,逐步改变了西南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的局面。一方面,三线建设改变了当地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如红光厂对军品、民用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为巩固国防、改善部队装备和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贡献。这些成果会激励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一步奋斗。另一方面,三线厂工业化理念的融入和三线精神的传承,还为我国军转民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价值素材。1984年后,在连续几年严重亏损的情况下,红光厂组织广大职工千方百计挖掘企业内部潜力,积极创新发展民品,开发生产改进的有电影放映机、照相机、摩托车化油器等系列产品百余个[4]15-16。不仅使企业避免了亏损,为我国军转民事业提供了新的成功途径,更为当代军民融合事业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此外,还有成昆铁路、攀枝花钢铁基地、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被誉为我国经济建设史上的壮举,无一不是在自然条件差、交通极不便利的艰苦环境下建成的。特别是成昆铁路的修建,作为在铁路修建“禁区”上的、施工队伍克服恶劣的施工条件和攻克高难度技术的成果,是我国和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些伟大的三线工业建设成果,既促进了当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后来支撑着西部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三)三线精神是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烈愿望的重要反映

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将“落后就要挨打”这几个字深深地刻进每一位中国人的心中,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紧张的国际局势重新唤醒了国人的忧患意识。面对战争威胁的加剧,三线建设者在党中央领导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建设。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提高工业生产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互助奉献、勤奋进取的优秀传统文化感染激励着三线建设者们,在短时间内便建起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红光厂最初的职工是各老厂和学校调配来的,他们大多来自西安、吉林、重庆等各大老厂,分配过来的大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名牌大学。他们从繁华大城市奔赴四川华蓥山,投身祖国三线建设,在荒凉的猴儿沟垒高墙、建工厂。这些职工无一不是怀着一腔强烈的爱国之情,只为能够把中国建设得更好。20世纪80年代,三线企业在三线调整改造背景下,以脱险搬迁为主要调整方式,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进行多方面技术改造,较为成功地研发出了一系列新民品。例如,四川德阳的东方电机厂在开始全面探索军转民发展之路时,抓住了三峡左岸电站技术引进的机会,自主开发出比国外机组水平更高的转轮核心技术,改写了中国发电设备企业没有资格自主研制巨型混流式机组的历史[13]。整个三线调整改造的过程是异常艰辛的,而正因其难,恰恰彰显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人民无比强烈的民族复兴精神。

(四)三线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时代表达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人民不断创造和弘扬了建党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三线精神与这些革命精神一脉相承,继承着中国共产党的红色基因,承载着党在革命实践中凝结而成的崇高精神品质。它不仅是党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积极发挥党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在红光厂厂史中记载了多次榜样学习活动,如1977年,在纪念毛泽东主席为雷锋题词十四周年活动中,宣传部门发动全厂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的竞赛活动。涌现出了许多学雷锋先进典型,表彰了一大批学雷锋、做好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4]361。

数百万三线建设者们正是在一代代革命精神指引下,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之路,为祖国安全和国家富强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尤其是那些为三线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建设者们,如我国的“原子弹之父”邓稼先,他从大西北核基地迁来三线,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核事业;
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汤乃武,他从武汉钢铁公司调来三线,为用普通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宝鼎矿区党委书记亓伟,他从云南省主动要求调到攀枝花,却在宝鼎煤矿开发中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等。此外,还有很多无名英雄,在默默奉献中传承着伟大的革命精神。

三线建设已经成为了历史,但是三线建设及其调整改造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三线精神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我们必须要运用好三线精神,构筑起社会发展的精神新高地,为中国加快建设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继续努力奋斗。

(一)弘扬三线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为“四史”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鲜活素材

2021年,习近平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4]三线建设者们以大山般的博大和精深承载了国防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他们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面对困难风险自强不息、甘于奉献,对待工作勇于创新、互帮互助,都是为了完成党的事业、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为了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的信念体现,这都是我们应该挖掘并长期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红光厂建厂初期的条件很差,但建设者们不畏艰难,没有高楼住,他们就自己动手修建“干打垒”平房;
没有自来水,他们就饮井水,甚至小溪内的地表水;
没有电灯,他们就用蜡烛或煤油灯照明;
没有新鲜蔬菜,他们就上山开荒种地。他们既要建厂又要支农,既要保证基建施工任务的完成,又要做好工厂开工的生产技术准备,条件艰苦任务繁重。但不管工作有多紧张,生活有多艰苦,红光厂的全体职工齐心协力,凭借着满腔热血和坚强意志创造了一个个工业奇迹[4]408。

更加深入地挖掘三线建设史料,再更加系统地论述三线精神的前提下弘扬三线精神,有利于激励广大党员群众聚焦于传承红色基因,对优秀革命传统的弘扬和再发扬,永葆创新发展精神,为升华精神文明浇筑坚实基础,为激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伟力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同时,三线精神还能丰富“四史”教育的内容。党中央多次强调要继续加强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学习教育,尤其是“四史”的学习教育。三线建设战略的制定、建设过程中的曲折、改革开放后三线企业的转型发展等,都与“四史”教育内容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凝聚着三线建设历史记忆的三线精神,被赋予了强烈的精神文化和历史意义,是“四史”教育不可多得的意识层面红色资源。

此外,三线建设所集中体现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集体主义信念、创新精神等,也都是培育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素材。整理承载着三线精神的文化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对这段历史的持续性深入研究,从中不断提炼出顺应时代规律、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精髓,必将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新的精神力量。

(二)三线精神是中国工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三线精神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进入新时代,着力挖掘三线精神创新本质的时代特征,并与中国工业精神的时代内涵相结合,能够为更好地诠释中国工业精神提供丰富生动的历史素材。三线建设是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环境中,依托举全国体制进行的一场大规模的特殊经济建设。三线企业在建设、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都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企业选址、民品技术开发等方面都体现了创新精神。三线建设为传承独立自主思想打造了牢固的实践基础,而三线精神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是独立自主思想的具体精神体现。红光厂建厂初期,国家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建立并颁发了很多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工厂便重新整理并消除了以前照搬苏联标准的痕迹,使全部技术资料国标化,为今后独立自主研制、改进产品,以及现行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4]157。1974年红光厂职工在参考老厂样本的基础上,用本厂自制的零部件自主装出性能稳定的“华蓥FL-35毫米移动式电影放映机”样机。但由于原设计的限制,样机还没有完全达到一机部的部颁标准。对此,红光厂及时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作了大量的改进,使电影机质量不断提高。1975年,上级批准了红光厂将电影机按照样机所达到的各项技术指标组织生产[4]80。

弘扬三线精神还能为有效保护与利用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提供精神支持。2021年3月,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对革命文物的管理”。三线建设进入调整改造阶段后,许多企业的搬迁,留下了大批工业遗址和遗产,它们大多数长期处于闲置甚至废弃的状态。当下对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不仅要重视如旧厂址、厂房、设备、设施等物质遗产,同时也需重视如档案文献、口述史、音像记录等非物质类的精神遗产。因此,弘扬三线精神,让三线建设历史更加深入人心,有利于增强三线建设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意识,促进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开发的整合与创新,为新中国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三)三线精神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助力,弘扬三线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挖掘地方性资源,加强地方经济圈合作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三线建设者在条件艰苦、物资匮乏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三线地区所形成的伟大三线精神,是今天我们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

三线精神不仅助推着新中国建立起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更是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自建厂起,红光厂内部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有着较大的发展,建有职工子弟中小学、职业高中学校、职工大学,培养出不少人才充实工厂的技术队伍,逐渐扩展了职工医院的规模。同时也解决了华蓥山地区人才资源匮乏、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不仅使当地工业水平大幅提升,还带来了许多经济发展机会。原本封闭的小山村逐渐沿厂区公路两侧形成了一个闹热的街市,学校和医院的建立更是给小镇带来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4]409。又如德阳的三线建设,不仅为全国国防和工业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为德阳市日后经济的超常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15]。在如今实施地方经济圈的大环境下弘扬三线精神,能够为各地方经济合作发展形成新助力,能够激励中西部地区人民更加积极主动投身于全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6]44三线精神在三线建设中形成,是民族精神和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三线建设者们青春、汗水、智慧与生命的凝结,是践行独立自主思想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精神财富。经过50余年时光的洗礼,部分三线企业经历了兴建、辉煌、调整、搬迁、破产、重组、再生和壮大,这些历史对于身在21世纪的人们或许是陌生的,只能从保留下来的文献史料和照片、从年迈亲历者的口中了解后,于脑海里大致勾勒出三线建设的宏伟景象。而三线人不畏艰险、尽职尽责的艰苦创业精神;
赴汤蹈火、一心为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的团结协作精神;
一往无前、积极进取的勇于创新精神,都将为党的精神谱系的发扬光大继续服务,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继续传承发扬,为中国坚持走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

① 2014年3月23日,由中国社科院当代研究所和攀枝花市共同发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三线建设研究分会在北京成立。大会通过的《章程》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中,明确提出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2018年10月,中宣部将三线精神列为新时代大力弘扬的民族精神、奋斗精神。

② 朱云生,何悦的《三线精神的历史生成逻辑与精神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年第14期),阐述了三线精神的历史渊源和内涵;
陈先兵的《论三线精神的理论内涵和重要价值》(《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年第4期),提到目前学界普遍赞同将三线精神表述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田晨旭的《传承“三线”精神 铸就民族之魂》(《现代商贸工业》2020年第20期),阐释了三线建设的内涵与价值方面,我们要将其建造为一只强有力的桥梁来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任务;
周创奇、胡雨、谢沁汐的《三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研究》(《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年第6期),表示三线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源同质同向;
何悦、张蓉的《民族精神视野下的三线精神探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年第9期),阐释了三线精神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③ 谢德三,费秋岚口述,杨舒茗采访记录。2021年2月20日,采访原国营红光仪器厂厂长谢德三和现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监事费秋岚时收录。

④ 谢德三,费秋岚口述,杨舒茗采访记录。2021年2月20日,采访原国营红光仪器厂厂长谢德三和现四川红光汽车机电有限公司监事费秋岚时收录。

[1] 陈夕. 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 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14.

[2] 董辅礽.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M].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9.

[3] 何郝炬. 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3.

[4] 国营第三四八厂厂史(1965-1985)[Z]. 内部出版, 1988.

[5] 倪同正. 三线风云——中国三线建设文选[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7.

[6] 三线建设在四川·广安卷[M]. 内部出版, 2018.

[7] 348厂建厂四十周年征文集[Z]. 内部出版, 2005.

[8] 徐有威, 张志军. 以厂带社: 三线建设时期的一次改革探索[J]. 开放时代, 2021(05): 107-110+7-8.

[9] 王恩宝. 辽宁在支援“三线”建设中的贡献[J]. 党史纵横, 2011(08): 34-36.

[10] 陈东林. 三线建设: 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3.

[1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人民日报, 2021-11-17(01).

[12] 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 三线建设[M]. 内部资料, 1991.

[13] 杨国先. 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J]. 现代经济信息, 2008, (12): 68+67.

[1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1.

[15] 周明长. 三线建设时期的中国城市化——以四川德阳为中心[J]. 江西社会科学, 2018, 38(08): 135-147.

[16]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Histor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of the Third Front Spirit

YANG Shuming, HUANG Xueyin

(Colleges of Marxism,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8, Sichuan, China)

The Third Front spirit is one of the spiritual treasure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of the path of moder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state-owned Hongguang Instrument Factory interprets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of the Third Front spirit of “hard work, selfless dedication, unity and cooperation, and courage to innovate”. And it reflects the historical value of the Third Front spirit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Mao Zedong’s independent thought,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at that time, reflecting the strong desire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nheriting the red gene. Carrying forward the Third Front spiri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in continuing the red bloodline, adhering to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independence and innov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of local economic circles.

the Third Front spirit, the scientific connotation, historical value,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independent

D642

A

1672-4860(2023)02-0007-08

2022-04-07

2022-07-07

杨舒茗(1998-),女,汉族,四川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黄雪垠(1981-),女,汉族,四川苍溪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政治史、政府发展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理想信念话语建构的百年历程和基本经验研究,项目编号:21BDJ029。

·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的建议,作者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红光精神基于吩嗪类受体的红光至近红外TADF材料与器件的研究进展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2年4期)2022-11-17发红光的蔬菜学与玩(2022年6期)2022-10-28虎虎生威见精神文萃报·周二版(2022年5期)2022-02-18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人民周刊(2021年22期)2021-12-17——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奋斗(2020年24期)2021-01-16精神灿烂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人大建设(2019年1期)2019-07-13拿出精神学苑创造·A版(2018年7期)2018-08-07

推荐访问:启示 实践 精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