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和深化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

新时代两岸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和深化路径——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

时间:2024-08-31 14:15:02 来源:网友投稿

胡云华,盛九元

(1.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 经济教研室,上海 200210;2.上海交通大学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 200030)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条重大原则之一。[1]长期以来,大陆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胞台企,直面广大台胞台企面临的现实问题与诉求,不断完善增进台胞福祉、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对台工作理念。[2]两岸经贸合作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和良好机遇。尽管美国不断升级对华打压遏制,台湾当局对两岸交流合作进行重重限制,但是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指引下,大陆将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克服各种阻碍,以新动能、新活力扎实推进两岸经贸合作。

两岸经贸合作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以两岸贸易与投资为推动力,结合两岸同文同源优势,以要素自由流动为内涵的经济融合进程。正是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合作以两岸贸易和台商投资为主要方式,逐步突破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使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从分散、零星到密切、热络,最终形成密不可分的两岸经济互动。2020-2022年,新冠疫情暴发并持续蔓延,加之美国对华打压遏制不断升级,使得两岸经贸合作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也面临外部干扰力度加大等挑战。

(一)两岸经贸合作总体保持相对稳定

从经济增长情况看,2021年在全球范围内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济表现突出,大陆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2022年,受一季度新冠疫情的影响,大陆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仍达到3%[3];台湾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概估为2.43%[4]。从贸易情况看,2021年两岸经贸呈现稳步增长态势,贸易总额达到3 283.4亿美元。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额为2 4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4.7%;大陆向台湾出口额为783.6亿美元,同比增长30.4%。[5]2022年,新冠疫情延续、俄乌冲突爆发致使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加之美国加大对华高科技出口限制,两岸贸易遭受冲击,全年贸易总额为3 196.8亿美元,同比下降2.6%。其中,大陆从台湾进口额为2 380.9亿美元,同比下降4.8%;大陆向台湾出口额为815.9亿美元,同比增长4.1%。[6]

由此可见,尽管外部经济政治环境严峻复杂,两岸贸易额略有下降,但由于两岸经济具备高度弹性且贸易结构互补,总体上看两岸经贸合作仍保持相对稳定。一方面,大陆与台湾地区产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世界最大的制造基地,中国大陆在控制疫情方面是全球最有效、生产恢复最快的。疫情期间,中国大陆全面迅速响应全球需求,尤其是充分供应新冠疫情等相关物资与产品,有效稳定全球贸易供应链和两岸经贸往来。新冠疫情暴发初期,台湾地区受到冲击较小,社会经济活动基本正常,针对疫情期间“宅经济”等相关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台湾地区迎合全球市场变化,充分发挥自身在半导体与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持续带动进出口增长,维持地区经济稳定。另一方面,大陆与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从两岸进出口产业结构分析,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成为整合度最高的产业类型,呈现出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并行的态势,两岸产业合作程度不断深化。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22年1月-7月大陆对台湾地区出口的商品主要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等,其出口额为30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2%,占对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60.7%;同期,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商品也主要集中于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其进口额为1 20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3.0%,占从台湾地区进口总额的84.7%。[7]

(二)两岸经贸合作面临新挑战

近年,美国拉拢盟友对华不断加大全面战略围堵,加之台湾当局持续阻挠和遏制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两岸经贸合作受到明显冲击。为应对全球产业链调整和两岸关系新形势,台资企业开始进行“大陆产能”与“非大陆产能”区隔布局[8]27,两岸经贸合作面临挑战和变局。

第一,台湾地区出口区域转移。根据台湾地区“国发会”统计,2018年至2022年1月-8月台湾地区对大陆(不含香港)出口同比增长率从8.7%降至3.3%,占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从28.9%降至25.2%,减少3.7个百分点(1)2018年至2022年1月-8月台湾对大陆(含香港) 出口增速由6.1%降至6.0%,占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由41.3%降至38.8%,减少2.5个百分点。;台湾地区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率则从7.4%增至24.9%,占台湾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1.8%升至15.5%,增加3.7个百分点;台湾地区对日本、东盟、欧洲国家及“新南向”地区出口的占比虽未呈现明显变化,但增速均不同程度加快。特别是2021年至2022年1月-8月,台湾地区对大陆(不含香港)出口同比增长率由22.9%大幅降至3.3%,台湾地区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同比增长率也由24.8%降至6.0%。同时,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主计处”统计,2020-2021年台湾地区来自大陆(含香港)订单规模的增长率由15.6%升至27.2%,增加了11.6个百分点;台湾地区来自美国的订单规模的增长率由15.2%升至23.8%,增加了8.6个百分点。但是,2022年1月-9月二者呈现较大差异,来自美国的订单规模的同比增长率为10.7%,而来自大陆(含香港)订单规模的同比增长率却为-10.6%。这与台湾地区对大陆(含香港)出口占比的变化基本一致,尽管考虑到新冠疫情影响,但上述数据仍表明短期内台湾地区出口区域转移效应较为明显。这一特征是否会延续有待进一步观察。

第二,台湾地区海外订单生产转移。从台湾地区的海外订单生产地来看,大陆(含香港)生产比重也呈现下降趋势。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主计处”统计,2018-2021年大陆(含香港)生产比重从46.9%降至42.4%,减少4.5个百分点;台湾地区生产比重从47.6%升至48.4%,增加0.8个百分点;东盟生产比重从1.6%升至3.2%,增加1.6个百分点;北美洲地区(含加勒比地区)生产比重从0.9%升至2.2%,增加1.3个百分点。并且,仅2020-2021年大陆(含香港)生产比重就由45.5%降至42.4%,降幅明显。由此可见,台湾地区的海外订单生产正逐步由大陆(含香港)转移至其他地区,外部冲击加速转移进程。

第三,台商分散投资趋势增强。台湾地区“经济部投审会”统计数据(2)根据大陆对台商投资统计,经第三地投资规模远超直接投资。但由于缺乏直接数据,本文难以进行更科学精准的比较。而且台湾地区“经济部投审会”的数据也说明,由于美国对华贸易摩擦的升级及台湾当局的限制,台商直接投资大陆的难度明显上升。显示,2011年以来核准台商对大陆投增资金额及其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总体上呈现下滑态势。2011-2021年,核准台商对大陆投增资金额由146.17亿美元降至58.63亿美元,占其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由83.8%降至31.8%。其间,2015年台商对外投资金额(不含大陆)为109.31亿美元,首次超过核准对大陆投增资金额102.76亿美元。2020年和2021年,台商对外投资额(不含大陆)分别达到对大陆投资额的282.9%和214.9%。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试图打破现有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将大陆企业挤出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尤其在高科技产品领域,从而构建起以美国为中心的所谓“安全供应链”。[9]美国的“有限脱钩”政策不一定能够直接冲击中国大陆“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将间接推动台商向美国、东南亚地区和岛内加速转移产能。[8]28据台湾地区“经贸谈判办公室”统计,2022年台商对美国投资额为10.27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了136.09%;对印尼投资额增长了15.59%;对大陆投资额则减少了13.92%。2023年台积电在美国扩建工厂也说明了台商正加快对美投资。

(一)以人民为中心推动两岸融合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各方面,以及建设全过程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对台工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自然体现在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人民”也必然包括同是中国人的广大台湾民众。[11]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涉台内容,报告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对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最有利。……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10]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始终以确保和实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为依归,鲜明地凸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宗旨。坚持维护包括广大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义之所在、利之所趋、情之所系的历史伟业,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自1987年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结束以来,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合作,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等方面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福建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并与部分台资企业负责人座谈时,首次公开提出两岸“融合发展”的概念。他强调:“两岸同胞同祖同根,血脉相连,文化相通,没有任何理由不携手发展、融合发展。”[12]近年,大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走深走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先后发布《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31条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简称“26条措施”)、《关于应对疫情统筹做好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和推进台资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11条措施”)、《关于支持台湾同胞台资企业在大陆农业林业领域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农林22条措施”)等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其中,两岸经贸合作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仅为两岸同胞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两岸携手合作共同提升竞争力提供了新动能新空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二)大陆支撑台湾经济发展

回顾两岸交流交往的历程不难发现,即便存在外部因素的干扰,两岸经贸合作仍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不可逆性。大陆市场的巨大引力、改革开放的红利,以及持续推进的惠台措施赋予两岸经贸合作活力与动能。党的二十大之后,大陆将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大陆仍是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一,产业分工为两岸经贸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两岸现有的产业结构看,自20世纪90年代起,大陆先后承接了台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而台湾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在半导体、资通讯等部分高附加值产业中,台湾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是随着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岸产业技术差距逐步缩小,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等逐步成为大陆与台湾地区贸易往来占比最大的品类。两岸产业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完善,也促进两岸以更紧密的合作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改革开放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持续动能。长期以来,大陆始终以开放态度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合作。2010年,在“九二共识”基础上,通过海协会和海基会协商,两岸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这为推动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规范化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台湾当局针对两岸经贸往来出台一系列限缩政策,如宣布禁止台湾业者代理或经销大陆互联网视听服务、逼迫“淘宝台湾”退出台湾市场等[13],但是大陆仍持续推出单向开放的惠台政策,为促进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与拓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医学心理学被认为是医学和心理学的双向分支。从医学分支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医学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各种病人的心理行为特点、各种疾病的心理行为变化等;
从心理学分支来看,医学心理学研究如何将心理学的系统知识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各方面,包括在疾病过程中如何应用相关心理学科学知识和技术。自医学心理学成为必修课以来,虽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方式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程总学时与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不匹配,开课学期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一致;
课程教学大纲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要求不吻合,课程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协调等[3]。

第三,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陆市场为两岸经贸合作赋能。大陆超大规模的市场潜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是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重要动能。根据台湾地区“经济部主计处”公布的资料,2000-2021年来自大陆(含香港)的订单规模由287亿美元快速增至1 750.5亿美元,仅次于来自美国的订单规模2 001.4亿美元,远高于欧洲、东盟六国和日本。换言之,尽管美国不断压缩大陆作为“世界工厂”的空间,但两岸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产业互动结构,持续奠定与巩固大陆第二大订单来源地的地位。因此,即便台湾当局全力配合美国对华单边主义经贸政策,强化与美国的经济联系、加大对美投资,持续弱化两岸经贸联系,但始终无法改变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大势。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台湾当局采取越来越严格的措施限制两岸经贸往来,尤其是阻碍大陆赴台投资,使两岸经贸合作面临一系列挑战与冲击,但大陆始终以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持续推动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动能。随着大陆一系列惠台政策落地生效,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两岸经贸交流的成果得到巩固和丰富,两岸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由此可见,产业结构、激励政策、市场潜力,以及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维系和推进两岸经贸合作的最重要动能,这些综合性因素相互交织形成的优势是难以被替代的。

综上所述,虽然两岸经贸合作在政策实施与实践取得明显进展,但从现实情况看,仍存在着经贸连结深度不够、民众获得感不强、合作制度保障不足、外部冲击风险加大,以及两岸对立对抗加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探索深化两岸经贸合作的新模式与新路径。

(一)丰富两岸经贸合作的内涵与实践

为进一步适应两岸关系发展和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形势,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的合作观,不断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实践创新。

第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丰富两岸经贸往来的内涵。在两岸经贸合作过程中,要坚决贯彻落实“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不断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两岸合作观的核心意涵与政策框架,尊重、照顾、关爱台湾同胞,为进一步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奠定思想与理论基础。

第二,完善两岸携手应对外部冲击的经贸合作方式。现阶段,美国持续加大对华打压力度,试图基于“共同价值观”打造全面围堵大陆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如“印太经济框架”(IPEF)和其他各种类型的协议,包括美、日、韩,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在内的“芯片四方联盟”(Chip4),美日荷协议等。而台湾在全球产业链,尤其是高端芯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及精密机械等产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以新的合作观念和视野审视两岸经贸合作的空间和潜力,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创新合作方式,提高合作契合度、提升合作层次、扩大合作领域与范围,如两岸携手开拓“一带一路”海外市场等。

第三,进一步发挥大陆的主导与引领作用。深化两岸经贸合作应以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目标,厚植双方共同利益、充实民众获得感、提高台胞台企的融入度。从两岸经济发展态势看,大陆在市场规模、科技基础、发展潜力、成长速度、产业结构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在合作中也更具主动性和主导性。要秉持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破解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公平市场机制和产业合作为基础,积极鼓励两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两岸比较优势,进而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二)完善两岸经贸合作法律制度体系

目前,有关两岸经贸合作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下简称《投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以及各省市据此出台的相关地方性法规。并且,为了解决两岸经贸往来涉及的事务性问题,海协会和海基会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如《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海峡两岸海关合作协议》,以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3)现阶段,《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仅就早期收获清单、投资保护与促进协议达成一致。等。其中,《投保法》及其实施细则、ECFA的早期收获清单等构成现阶段大陆推动两岸经贸合作的最主要法律制度依据。但两岸在处理经贸合作具体事务过程中,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主要包括:相关法律制度对责任的规定不够明晰、内容宽泛,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有限;对台商的定位存在偏差,不利于增进台商对大陆的认同感;适用情形不足,难以充分回应在陆台商的相关要求。

为此,大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两岸经贸合作制度建设:一是依托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通过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对话协商,达成生物科技、电子信息、半导体、化工、现代农业等行业合作协议,以建立共同标准、开展技术和品牌合作、降低市场进入障碍(含检验检疫)为切入点,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两岸企业间合作。二是进一步修订《投保法》,针对台胞台企在参与大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台胞台企在大陆创新创业。特别是对台资的性质(4)目前,大陆将台资视为“特殊外资”。、台商投资(包括海外台资)的权益保护、促进投资的方式、台资的管理方式与规范、救济与补偿措施等进行更加明晰的规定,从而进一步细化落实台胞同等待遇,全面推进两岸经济融合发展。三是探索制定两岸经济合作管理办法或规定,重点是规范两岸经贸合作,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秩序和环境,针对台湾当局不合理的限制性措施提出相应的制裁和反制,促进两岸经贸合作的公平有序发展。当然,要摆脱当前两岸经贸合作的困境,两岸必须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尽快恢复对话与谈判,推动完成ECFA的协商内容,建构起全面规范的两岸经济合作的法律制度体系,为两岸经济融合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构建“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的合作机制

2016年以来,由于台湾当局的阻挠和限制,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进程被人为中断,现阶段主要依赖民间方式和市场机制的推动,存在注重短期局部利益、缺乏纠纷解决机制和产业合作难以衔接等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两岸关系形势,要着眼长远,正确处理两岸间的利益分配与台胞台企权益保护,建构起“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14]的合作机制。

第一,维护共同政治基础,重构两岸政治互信。两岸经贸合作深化乃至建构经贸合作机制,取决于两岸之间的政治互信;同时,经贸合作机制化也必然对增进政治互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台湾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政治互信遭到破坏,导致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进程停滞和倒退。如要重启两岸经贸合作机制化,须重构两岸政治互信。为此,要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基础上,针对两岸经贸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构建起专业化、正常化、规范化的沟通机制,持续推进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共同迎接全球经济低迷的挑战,确保两岸竞争力和经济利益。

第二,引领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新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并提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15]“一带一路”建设旨在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贸、文化、社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吸纳台商台企参与,不仅有助于拓宽两岸经贸合作的新空间,更有助于探索形成两岸共同开发、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机制。

第三,积极构建两岸间区域合作机制。大陆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快速成长期,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区等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应积极推动两岸间区域合作,探索形成包括长三角与北台湾、海峡两岸城市群(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中部地区)、大湾区与南台湾之间的区域合作机制,深化两岸各产业领域合作,为两岸经济与产业合作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第四,推动两岸既有合作机制发挥积极作用。经过多年经贸往来,两岸业已形成涉及面广、具有两岸特色的经贸合作机制,如城市之间的上海台北“双城论坛”、以企业家为主体的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以民间交流为特色的海峡论坛,以及以政党交流合作为重点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等。针对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应进一步有效发挥两岸既有合作机制的功能,以更大力度拓宽合作领域,为两岸经贸合作的深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猜你喜欢台商台湾地区大陆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海峡姐妹(2020年9期)2021-01-04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法大研究生(2019年2期)2019-11-16IQ大陆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18年10期)2018-10-10北方大陆向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3期)2018-04-12冰之大陆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2016年2期)2016-03-15论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格原告——以法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的规定为参照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年7期)2015-02-27那些感動的聲音……台商(2014年2期)2014-05-15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4年5期)2014-02-28

推荐访问:经贸合作 新时代 深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