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慧
(涞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河北 保定 074100)
经多年艰苦努力,美国白蛾在涞水的发生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但是2022 年美国白蛾在涞水的为害有加重的趋势,为确保涞水县生态安全,必须高度重视对美国白蛾的防治。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分布于辽、冀、鲁、陕、京、津等省市。在涞水平原、丘陵较重,山区较轻。主要为害白蜡、悬铃木、复叶槭、臭椿、榆、柳、杨、泡桐、国槐、刺槐、桑、君迁子(黑枣)、苹果、梨、核桃、杏、山楂、柿等多种植物,为典型的杂食性害虫。以幼虫食叶为害,并且食量大、传播快,暴发时能短时间内将农林植物吃光。
2.1 成虫。成虫体翅白色,雌蛾体长9 ~15 mm,翅展30 ~42 mm;
雄蛾体长9 ~14 mm,翅展25 ~37 mm。雌成虫触角锯齿状,雄成虫触角双栉齿状。雌蛾前翅纯白色,雄蛾越冬代前翅散生有几个或多个黑褐色斑点,以后几代为白色无斑点。前足基节、腿节橘黄色,胫节、跗节内侧白色,外侧黑色。前足胫节端具1 对短齿;
后足胫节无中距,只有1 对端距。
2.2 卵。卵圆球形,呈黑褐色。聚集呈块状,产于叶背,表面覆盖有白色鳞片。
2.3 幼虫。老龄幼虫体长28 ~35 mm。头部有光泽,体色灰黑。背部两侧线之间有1 条明显的灰褐色宽纵带,背中线、气门上线、气门下线浅黄色。毛疣呈黑色,毛疣上着生白色长毛丛,有的个体生有暗红褐色毛丛。气门椭圆形,白色,具黑边。胸足发达黑色,腹足外侧黑色,臀足发达。趾钩为单序异形中带。
2.4 蛹。体长8 ~15 mm,暗红褐色,有臀棘8 ~17根。茧灰白色,椭圆形。
涞水县美国白蛾1 年发生3 代,世代重叠严重,3 月下旬~10 月上旬均可见成虫,幼虫为害期在5 月上旬~11 月上旬。
3.1 卵期。成虫多将卵产于叶背面,少产于叶表。第1 代卵集中出现在4 月下旬~5 月上旬;
第2 代卵集中出现在6 月下旬~7 月中旬;
第3 代卵集中出现在8 月中旬~8 月下旬。
3.2 幼虫期。美国白蛾幼虫6 ~7 龄,其中第1 代和第2 代幼虫以6 龄为主,第3 代幼虫以7 龄为主。1 ~2 龄幼虫只取食叶肉,不吃叶脉,叶片呈透明纱网状,3 龄幼虫将叶片咬成缺刻。1 ~4 龄幼虫始终生活在网幕中,4 龄后幼虫由大群体分为小群体分别拉网取食。5 龄后开始抛弃网幕取食,营个体分散生活。幼虫有明显的暴食期,5 龄后食量剧增。第1 代幼虫集中出现在5 月上旬~6 月中旬;
第2 代幼虫集中出现在7月上旬~8 月上旬;
第3 代幼虫集中出现在8 月中旬~9 月下旬。
3.3 蛹期。一般化蛹前停止取食,结成淡褐色、椭圆形的薄茧,经2 ~3 d 蜕皮化蛹。化蛹场所一般在草垛中、屋檐下和砖瓦乱石堆中。第1 代蛹集中出现在6月中、下旬;
第2 代蛹出现在7 月下旬~8 月中旬;
第3 代蛹出现在9 月下旬~翌年4 月上旬。
3.4 成虫期。成虫以黄昏时羽化占多数。雌虫寿命4~8 d,雄虫寿命3 ~7 d。第1 代成虫羽化集中出现在6 月下旬~7 月中旬;
第2 代成虫羽化在8 月上旬~8月下旬;
第3 代成虫(即越冬代)羽化集中在翌年4 月中旬~5 月上旬。
总体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充分了解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前提下,做到分区域、分地形、分树种多措并举及时准确,综合治理,确保森林植物健康生长,保证生态安全,环境不遭受污染。
5.1 做好日常管理。结合林业生产的日常工作,为森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提高其抗虫能力,并抑制害虫的发生。在选用良种壮苗的基础上,合理轮作,施用腐熟的肥料,适地适树,合理配置树种,减少纯林面积,大力营造混交林。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及时修剪、除草。注意林地卫生,及时清除被病虫感染的植株、枝杈及剩余物等,以减少病虫的来源。
5.2 注重做好虫情监测和预报。必须在深山区的次生林区,丘陵区的杂果林区,平原区的道路林带、小片林等定点、定时进行虫情动态监测和各代发生期监测,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5.3 加强植物检疫。利用涞水县设置的森林防火检查站的有利条件,对来自其他地区的原木、苗木、接穗及其有关的植物产品、包装物、交通工具等严格检疫。
5.4 大力推广机械防治
5.4.1 人工杀灭越冬蛹、摘除卵块、剪除网幕。根据实际情况人工杀灭越冬蛹、摘除卵块、毁灭孵化后尚未破网分散的网幕等,能极大地降低虫口密度。涞水县果农充分利用美国白蛾幼虫喜食带气味植物叶子的习性,在果园周边有意识地种植若干株臭椿、桑树等吸引美国白蛾聚集产卵、孵化,以便集中销毁,大大地节省了人工。另外,充分利用冬春季节鼓励村民挖蛹,对未破网分散的网幕集中收购,然后统一销毁。
5.4.2 草把阻杀。对较高大的行道树或果园,尤其是密度较小的麻核桃果园于秋季老熟幼虫下树化蛹前,可在距地面1 m 高处的树干周围捆绑草把、草帘等,待美国白蛾化蛹后解下销毁。
5.4.3 灯光诱杀。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果园、林区、房前屋后大量设置黑光灯诱杀白蛾。黑光灯的设置半径为300 ~500 m。效果最好的是20 W 和40 W的黑光灯,其次是40 W 和30 W 的紫外灯,1 盏20 W 的黑光灯可覆盖3 hm2林地或农作物,1 夜诱杀成虫的数量高达4 ~5 kg。
5.4.4 封锁疫区。在疫区或疫情发生区,要尽快查清发生范围,并进行封锁和集中除治。
5.5 推广生物防治
5.5.1 释放周氏啮小蜂。美国白蛾寄生蜂主要是周氏啮小蜂等。美国白蛾从第2 代起世代重叠严重。在4月下旬~5 月上旬释放1 ~2 次周氏啮小蜂,让其自然增殖,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6 月下~7 月中旬再补充释放周氏啮小蜂3 次。
5.5.2 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杀成虫。诱捕器放置时间应略早于越冬代成虫羽化期,于6 月上、中旬将诱捕器悬挂在距地面1 ~2 m 处,林地诱捕器设置在树冠下层枝条2.0 ~2.5 m 处,设置距离为100 ~120 m。
5.6 分类化学防治。针对山区山高林密面积大以及平原绿化带相对集中的特点,化学防治应采取飞机防治为主、人工喷药为辅的原则;
对于丘陵区的果园和平原区的小片林,化学防治应以人工喷药为主,飞防为辅;
对郁闭度较大的片林也可用喷烟机喷烟防治,用药500 ~600 g/hm2,药剂与柴油的比例为1∶9,各种喷烟机均可。低龄幼虫期使用美国白蛾病毒+Bt、灭幼脲、除虫脲、杀铃脲等生物和仿生物制剂喷雾防治,使用浓度为2000 ~3 000 倍液,或用4.5%阿维菌素2 000 ~3 000 倍喷雾。高龄幼虫期使用烟碱·苦参碱等植物源类药剂喷雾防治,使用浓度1 000 ~1 200倍液。对带虫原木进行熏蒸处理。用56%磷化铝片剂15 片/m3熏蒸72 h,或用溴甲烷20 g/m3熏蒸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