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篇

2023年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篇

时间:2024-08-28 12:15:02 来源:网友投稿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篇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1

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通过几年不断的实践证明了,我院学生参加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普遍高于全市其他高职类院校,20XX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该文就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从高职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是为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把提高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这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高,距离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革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行。明确了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生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方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设计教学任务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检查指导,重在熟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任务是开放性的创新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程都在机房进行教学,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实践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广播功能,教师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监控功能,则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录屏软件将实例的整个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使学生在自己操练时可以重复观看;利用文件传输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师生交互,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差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专门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便他们跟上课堂教学水平。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这些操作软件。在第三学期,除了正常的12学时的课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排课,老师们牺牲课后时间,留下来为学生开放机房安排课后辅导,每班每周有一次课外上机时间,在参加市统考前每班能有4次课外上机练习,每次2小时。这些措施对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

2.3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

2.3.1选取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同时补充自编的上机习题集一本。

2.3.2制作课件

通过多年的授课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课件,所有课件均由题目、素材、样张、操作视频组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考试环境,在平时上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案例转成电子版教案,让学生一边看电子教案,一边做实验操作。

2.3.3开发试题库与学生练习软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仅有操作部分还有理论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题的知识,我们开发了web版的理论题考试系统和单机版的试题库,让学生能够随时练习和自测。

2.4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2.4.1严抓平时成绩,合理组合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纪律分与练习、测试分组成,每次上课老师都需要点名,每次课结束都需要学生提交当天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还有一部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50%)成绩三部分组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45分以下的,总评直接定为不及格。

2.4.2坚持教考分离、交叉阅卷的考核模式

统一出卷: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每年的期末试卷,每年由4-5位老师组成一个出卷小组,每位老师出同类型的试题12份,然后由组长将试卷再重新编排。这样能够确保12份试卷在难度上相对统一。规范考场:每个机房作为考场时,安排25-30人一个考场,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隔离,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到场做好考前准备:开机、发放本场考试试卷、控制学生机。考场中都安排一名担任该门课的老师在场参加监考,以便回答学生合理问题、解决试卷错误或电脑故障。考试结束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备份数据,整理上传学生考试数据,最后清理每台电脑上的本场考试的数据,为下场考试做准备。交叉阅卷:每位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以后都将按照规定拿到非自己班级的学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卷,并将成绩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完成最后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录入并打印,再完成试卷分析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一个整体评价。这些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信息会公布给所有任课老师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在后续课程里加以强化训练。

3、总结

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中,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案、学习资料、试题库,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保证了学生在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20XX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几年我院与全市高校的数据比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老师在课程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学院领导的支持、教务部门的协作、各班辅导员的配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2

课程建设的要素有两个:

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

二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怎样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教学模式建设。

因此,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目前比较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理论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二是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三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建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3

按照县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在客观、全面分析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课程指南》的原则,以课程的园本化实施为基本原则,以教师为主体,对现有的课程梳理、归并、整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监控、课程保障以及评价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形成能全面体现课改理念和本园特色的园本化课程体系,为全体教师提供开展保教工作行动指南,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一、课程背景

(一) 概况

XXXX幼儿园是国家20XX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县级二类幼儿园,占地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903.78平方米,个学班,60名幼儿,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她们有着丰富的幼教工作经验,有着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养。家长、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补充,我园成立了家长发展委员会,家园、社区一体化,增强教育合力。

(二) 优势

1、依法办学、以德立园

近年来,我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和县、乡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德立园、依法办学,结合本园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抓手,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强研究,切实提高办园质量和教学水平。

2、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幼儿园工作纲要》开设有“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特色课程。利用绘画、游戏、手工比赛、文艺展示等活动形式充分展现幼儿在众多领域的学习成果。同时坚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积极开展园本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将新课程与“娃娃军校”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园本资料,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园本课程。

3、探索多样化的办园形式

教师队伍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有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开展入园前幼儿的家长辅导工作,探索多样化办园形式,以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理解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家长工作上做到家园携手,共同成长。首先在真诚的沟通中达成共识,其次召开家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促进家园合作,从而达到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三) 问题

1、幼儿家长文化素养、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祖辈教养现象普遍,因此在家园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战。

2、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缺乏。教师的创新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等较欠缺与新教材的有机整合较欠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保育员队伍调整合理。对于保育员的保教观念,也是需要指导和培训。

4、对课程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力度有待加强。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2、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3、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具有渗透共融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2、主动地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养成守纪律,讲文明的习惯,培养真诚友爱、坚韧勇敢、团结协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质。

3、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4、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结构

我园招收3~6岁幼儿,全日制,按幼儿年龄设大、中、小三个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本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实施课程园本化。 以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为活动板块。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性课程的四种课程类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得以实施。

四、课程安排

(一)作息表

XXX幼儿园冬季一日活动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岘乡中心幼儿园周活动安排表

五、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园长负责指导教师制定和落实班级课程内容的计划。其中把握三个核心要素:

1、教师的预设计划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进行应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原预设的计划应随着幼儿行为变化不断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教师在设计计划时的关键点应聚焦于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幼儿经验的分析以及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资源挖掘等。

3、班级课程计划要体现当前主题活动开展的线索,活动之间要承上启下、互为关联。内容的选择与开展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小班——以点为主、中班——线形推进、大班——呈网状结构。

六、课程的评价

评价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4

一、微课题目: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谢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谢谢。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5

一、微课题目:

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

二、教学思想: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记事抒情散文,文字凝练优美,感情饱满深沉,从中国人最关注的角度——伦理,来表达内心的感情,因此,无论从写作技巧方面,还是从伦理道德方面,我们都可以从中挖掘非常宝贵的东西,这个微课,我从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入手,让学生领悟深沉的父爱。从这一点说,我觉得在这个微课中,我们可以带给学生两个东西,其一,写作技法之巧;其二,传统美德之善。

三、教学特色:

从人物刻画的细微之处:人物动作细节描写挖掘寓意深刻的父爱主题,是这个微课的教学特色。微课只分析了《背影》中感人至深的背影:望父买橘。从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切入,让学生深刻领悟父爱这个主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望父买橘中父亲动作细节的分析,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父爱。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学习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体会深沉的父爱。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您好,这个微课重点讲解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让《背影》更感人。《背影》是散文中的名篇,我们知道,在《背影》这篇文章中一共描绘了四次父亲的背影,其中以望父买橘的背影最为感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作者是怎样来刻画父亲背影形象的`。

(二)教学过程

播放幻灯片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

上缩;他微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教师:教师朗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文字描述(如幻灯片所示)作者刻画望父买橘的时候,为什么是如此的感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作者运用了人物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那么什么是人物动作细节描写呢?

播放幻灯片二:

人物的动作的细节描写:即准确、细致、生动地描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体状况、身份、地位、心理、习惯、情感等等。

(教师对人物动作细节描写进行解析)

教师:下面我们就通过分析父亲动作细节描写,来领悟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播放幻灯片三:

1、分析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说明了什么?

走路的姿势:蹒跚

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教师:首先,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蹒跚这个词语写出了父亲年纪较大,腿脚不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蹒跚的背影!)

教师:爬月台动作:探攀缩倾,

动作描写,“探”可看出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小心翼翼地将腿伸下,一步一步直到接近地面的艰难过程。

“攀”,写出月台的高度,因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是非常吃力的;

“缩”,写出了父亲两脚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力量全在手上,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掉下去的危险。

“倾”,父亲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孩子那样灵便,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描绘得很深刻。行动不便,步履艰难(艰难的背影!)

教师总结:通过这四个动词描写,一个父亲为我买橘子艰难,蹒跚的背影跃然纸上。播放幻灯片四:

探讨: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教师:父亲过铁道既然如此困难,为什么还坚持为我“过铁道买橘子”?

1、橘,有吉的谐音,里面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能够平平安安。

2、父亲担心儿子路上口渴,橘子可以为儿子解渴。

是啊,父亲背负着家庭和经济的双重压力下,在囊空如洗的情况下,还要为已满二十岁的儿子去做一件自己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在这一切一切的背后,都凝结着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又伟大的爱。我们都知道,《背影》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朱自清写《背影》就因为文中父亲引

的那句话“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的厉害,举箸投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是在羞愧、伤悲、感恩等等复杂情感把自己激动得不行的情形下写下《背影》创作的。在望父买橘这个片段中,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栩栩传神,是我们不仅好像看到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三)作业布置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地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一个温馨的早餐??想一想,生活中的这些细微的关心,你有用心体会过吗?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发自内心的告白,然后读给父母听。要求在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把爸爸/妈妈“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描写出来。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中作者望父买橘细节的分析,体会到了父亲对朱自清先生平淡却深沉的爱。也让我们学会了珍惜身边伟大的亲情。谢谢您认真看完这个微课,谢谢。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6

课程建设的要素有两个:

一是:规划设计,二是:实施过程。课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设置什么课程、课程如何排序、课程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课程规划模式建设;

二是:课程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学过程,主要是解决怎样教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等问题,这一系列工作实际就是教学模式建设。

因此,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建设。

课程模式建设,主要是研究:教什么的问题,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论开发课程,目前比较先进的课程开发思想和理论就是“基于工作过程”;二是考虑专业特性和学生特点,按照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原则序化课程;三是编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框架计划,即建立课程标准。

教学模式建设,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标及教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手段方法、教学评价等因素进行简约概括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指导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系统。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7

按照县教研室的要求,我们在客观、全面分析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遵循《课程指南》的原则,以课程的园本化实施为基本原则,以教师为主体,对现有的课程梳理、归并、整合,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监控、课程保障以及评价等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形成能全面体现课改理念和本园特色的园本化课程体系,为全体教师提供开展保教工作行动指南,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一、课程背景

(一) 概况

XXXX幼儿园是国家20XX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县级二类幼儿园,占地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903.78平方米,个学班,60名幼儿,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她们有着丰富的幼教工作经验,有着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养。家长、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补充,我园成立了家长发展委员会,家园、社区一体化,增强教育合力。

(二) 优势

1、依法办学、以德立园

近年来,我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和县、乡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德立园、依法办学,结合本园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抓手,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强研究,切实提高办园质量和教学水平。

2、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幼儿园工作纲要》开设有“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特色课程。利用绘画、游戏、手工比赛、文艺展示等活动形式充分展现幼儿在众多领域的学习成果。同时坚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积极开展园本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将新课程与“娃娃军校”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园本资料,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园本课程。

3、探索多样化的办园形式

教师队伍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有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开展入园前幼儿的家长辅导工作,探索多样化办园形式,以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理解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家长工作上做到家园携手,共同成长。首先在真诚的沟通中达成共识,其次召开家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促进家园合作,从而达到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三) 问题

1、幼儿家长文化素养、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祖辈教养现象普遍,因此在家园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战。

2、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缺乏。教师的创新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等较欠缺与新教材的有机整合较欠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保育员队伍调整合理。对于保育员的保教观念,也是需要指导和培训。

4、对课程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力度有待加强。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2、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3、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具有渗透共融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2、主动地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养成守纪律,讲文明的习惯,培养真诚友爱、坚韧勇敢、团结协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质。

3、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4、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结构

我园招收3~6岁幼儿,全日制,按幼儿年龄设大、中、小三个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本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实施课程园本化。 以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为活动板块。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性课程的四种课程类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得以实施。

四、课程安排

(一)作息表

XXX幼儿园冬季一日活动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岘乡中心幼儿园周活动安排表

五、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园长负责指导教师制定和落实班级课程内容的计划。其中把握三个核心要素:

1、教师的预设计划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进行应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原预设的计划应随着幼儿行为变化不断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教师在设计计划时的关键点应聚焦于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幼儿经验的分析以及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资源挖掘等。

3、班级课程计划要体现当前主题活动开展的线索,活动之间要承上启下、互为关联。内容的选择与开展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小班——以点为主、中班——线形推进、大班——呈网状结构。

六、课程的评价

评价包含幼儿发展、幼儿园课程、教师发展三个部分。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8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

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9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制订本方案: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促进有效教学”课堂变革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其中学校课程主要以写字教学为主;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环保教育、课外阅读以及数学与科学的课外拓展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和读书节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

每周按五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

一、二年级每周:语文(9课时)、数学(5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4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地方和校本课程(2课时),共26课时。

三、四年级每周:语文(7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2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五、六年级每周:语文(6课时)、数学(4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

英语(3课时)、体育(3课时)、音乐(2课时)、美术(2课时)、科学(3课时)、信息技术(1课时),综合实践和学校课程(4课时),共30课时。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这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方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表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篇10

摘要:为了切实保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安排、教学组织、教学资源建设和管理机制等方面通过几年不断的实践证明了,我院学生参加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普遍高于全市其他高职类院校,20XX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该文就课程安排、教学组织、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实践谈些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上海市

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从高职类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来讲,通过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是为学生对将来的学习打下计算机技能的基础,考证通过率是衡量教学成果的标准之一。为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同时把提高考证通过率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1、我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

我院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差异性很大,这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理论知识薄弱,office软件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基本技能不高,距离计算机应用教学目标差距较大,因此教学任务很繁重。

2、课程建设的实施

2.1改革学期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新标准

在综合考虑了课程学习目标、学生现状以及设备资源等问题后,对120课时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安排为:44+64+12课时,分别在三个学期进行。明确了教学目标:把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作为对学生的应知要求;把office软件操作、网页制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技能作为对学生的应会要求。

2.2围绕任务组织教学,完善教学模式

课程标准确定了学什么,接下来的教学方案设计则是解决怎么学、如何教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该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突出实践环节,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小的实体案例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设计教学任务时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些任务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模仿学习,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检查指导,重在熟练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些任务是开放性的创新任务,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全程都在机房进行教学,实现了更加充分的实践教学,边讲边练、边学边做,有利于实现双向互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辅助教学,利用广播功能,教师把授课内容与操作步骤实时传送到每台学生电脑的屏幕上,清晰直观,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利用监控功能,则可以观察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利用录屏软件将实例的整个操作过程完整清晰的录制下来,使学生在自己操练时可以重复观看;利用文件传输和作业提交等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师生交互,提高了教学效果。针对部分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差的问题,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学校专门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础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以便他们跟上课堂教学水平。在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设计、动画设计,使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灵活的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里的这些操作软件。在第三学期,除了正常的12学时的课程外,为了不影响其他课程的排课,老师们牺牲课后时间,留下来为学生开放机房安排课后辅导,每班每周有一次课外上机时间,在参加市统考前每班能有4次课外上机练习,每次2小时。这些措施对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保障与促进作用。

2.3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

2.3.1选取教材

依据课程标准及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大纲,选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指导》,同时补充自编的上机习题集一本。

2.3.2制作课件

通过多年的授课实践,通过集体备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课件,所有课件均由题目、素材、样张、操作视频组成。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考试环境,在平时上课时,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案例转成电子版教案,让学生一边看电子教案,一边做实验操作。

2.3.3开发试题库与学生练习软件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不仅有操作部分还有理论部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题的知识,我们开发了web版的理论题考试系统和单机版的试题库,让学生能够随时练习和自测。

2.4建立相对公平的考核机制

2.4.1严抓平时成绩,合理组合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由出勤、纪律分与练习、测试分组成,每次上课老师都需要点名,每次课结束都需要学生提交当天的作业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中还有一部分的惩罚和奖励机制。学生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中考试(10%)和期末考试(50%)成绩三部分组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在45分以下的,总评直接定为不及格。

2.4.2坚持教考分离、交叉阅卷的考核模式

统一出卷:由任课老师轮流出每年的期末试卷,每年由4-5位老师组成一个出卷小组,每位老师出同类型的试题12份,然后由组长将试卷再重新编排。这样能够确保12份试卷在难度上相对统一。规范考场:每个机房作为考场时,安排25-30人一个考场,以确保学生之间相互隔离,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到场做好考前准备:开机、发放本场考试试卷、控制学生机。考场中都安排一名担任该门课的老师在场参加监考,以便回答学生合理问题、解决试卷错误或电脑故障。考试结束要做好相应记录并备份数据,整理上传学生考试数据,最后清理每台电脑上的本场考试的数据,为下场考试做准备。交叉阅卷:每位任课老师在考试结束以后都将按照规定拿到非自己班级的学生数据,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阅卷,并将成绩交给任课老师,由任课老师完成最后的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总评成绩录入并打印,再完成试卷分析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做出一个整体评价。这些试卷分析和成绩统计信息会公布给所有任课老师和相关班级的班主任,通过这些信息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在后续课程里加以强化训练。

3、总结

在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中,运用了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深化和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考核评价方案,编写配套的教案、学习资料、试题库,编制多媒体课件,在这个过程中,教风与学风相互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并且保证了学生在上海市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在20XX年度上海市高等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几年我院与全市高校的数据比较: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老师在课程上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也离不开学领导的支持、教务部门的协作、各班辅导员的配合。社会对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技能的要求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必然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建设,必须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推荐访问: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怎么写 关于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课程建设和实施方案 课程建设实施步骤 课程建设相关文件 课程建设工作方案 课程建设要求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 课程建设工作指导意见 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