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彦平
济源市中医院,河南 济源 459000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此病的主要特点是病情复杂、起病急且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1]。近几年,医疗技术逐步完善,中风的病死率下降明显,但部分患者仍有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导致语言、肢体功能障碍、口眼歪斜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2]。针对此类患者多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加速神经功能的修复,但因个体之间的治疗依从性、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恢复效果也存在差异[3]。中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瘀痰阻络、远期耗损,治疗时应遵循通络化瘀、活血补气的原则[4]。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常用方剂;针灸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兴奋相应的神经元,具有调节微循环、调理脏腑功能及通行气血的功效[5]。笔者采用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51例,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济源市中医院收治的恢复期中风气虚血瘀证患者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43~79(56.29±3.27)岁;病程2~11(7.29±2.14)个月。研究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3~79(57.49±3.16)岁;病程2~11(7.33±2.0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济源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008)。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的相关标准,且经过MRI或CT确诊。
1.2.2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7]的相关标准,中风起病后2~4周后见口舌歪斜、半身不遂、手足肿胀、痿软无力、言语謇涩、气短乏力、感觉消退或口角流涎,其中主要的审证要点为痿软无力、半身不遂。
1.3 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上述气虚血瘀证的诊断标准;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通过MRI或CT确诊为脑梗死;获得伦理会批准;依从性好;病程 2~12个月。
1.4 病例排除标准患有精神疾病者;对所用药物有禁忌证者;合并心肾功能损伤者;研究前3个月应用过其他方法治疗;合并昏迷、失语症;合并出血性、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外伤性颅内出血、脑肿瘤等导致的脑卒中。
1.5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含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改善微循环、康复训练、平衡水电解质等。对照组给予补阳还五汤,方药组成:生蒲黄9 g,黄芪30 g,苍术9 g,鸡血藤30 g,石菖蒲 9 g,丹参20 g,红花10 g,赤芍15 g,桃仁10 g,川芎 15 g,地龙12 g,当归15 g。每日1剂,水煎取汁 400 mL,每次200 mL,早晚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穴位选择:双侧外关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患侧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曲池穴,其中合谷穴给予补法,三阴交穴给予泻发,得气后留针0.5 h,每间隔10 min行针5 min,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3 d。
1.6 观察指标
1.6.1 神经因子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营养因子(nerve trophic factor,NTF)、神经元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
1.6.2 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肌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肌力情况。其中通过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BI)对生活能力进行评估,BI为百分制,分数越高于生活能力有正相关性。通过Fugl-meyer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估,取量表中的7项下肢评估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34分,分数与运动功能呈正比。通过改良的 Ashworth 评分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对肌力情况进行评估,分数与肌力有正相关性。
1.6.3 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包括言语謇涩、意识不清、肢体偏瘫、口眼歪斜,分数越高代表证候越明显,其中0分代表无症状;2分代表偶尔出现或患者的症状轻微;4分代表间断出现或患者的症状较重;6分代表持续出现或患者存在明显的严重的症状[8]。
1.6.4 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42分,分数越低代表缺损程度越轻。
1.6.5 血脂水平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标准,显效:患者治疗后体征、症状均完全消失,基本可以独立生活;有效:患者治疗后体征、症状改善明显,基本可以自理生活或能扶拐杖走路;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
有效率=(显效+有效)/n×100%
2.1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TF、NGF高于本组治疗前,NSE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因子水平比较
2.2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BI、FMA、M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I、FMA、MA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BI、FMA、MAS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言语謇涩、意识不清、肢体偏瘫、口眼歪斜、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NIHSS评分比较 分)
2.4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后Hcy、TC、LDL-C、TG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2.5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近些年,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9]。语言不利是中风患者的典型症状,且大部分患者存在半身不遂、口角流涎等症状[10]。中医认为,中风是因为患者受到风邪外毒的侵入,引发气血上涌、脉络空虚,导致脉络瘀阻、静脉麻痹,引发疾病[11]。因此治疗时应遵循化瘀活血、祛瘀补气的原则[12]。
补阳还五汤是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首选方药,具有补气、活血、通络的功效[13]。方中生蒲黄具有通淋、化瘀止血之功;黄芪具有生肌、补气养血、利水消肿、益气固表、脱毒之功[14];苍术祛风散寒、健脾燥湿;鸡血藤舒筋活络、补血、止痛、活血;石菖蒲醒神益智、理气、散风、活血[15];丹参可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祛瘀活血、止痛;红花具有散瘀活血止痛的功效;赤芍具有止血凉血的功效;桃仁具有化瘀活血的功效[16];川芎具有祛风散寒、行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地龙具有通络、利尿、清热的功效;当归具有止痛、活血补血的功效[17]。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益气通络化瘀、清脑醒神的功效[18]。
针灸是常用的中医特色疗法,在中风的治疗中历史悠久,可以加速患者的气血运行[19]。针刺三阴交穴具有滋肝补肾、舒筋活络的功效[20];针刺合谷穴可疏通气血、升清降浊[21];针刺足三里穴具有燥化脾湿、补中益气的功效;针刺曲池穴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22]。穴位是体表和经络气血通达的特殊部位,较多研究证实,针灸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脑部血流情况,改善微循环,提高患者大脑皮层的细胞电活动,加速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NTF和NGF在加速神经元生长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NSE是一种特异性蛋白,主要存在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组织中,一旦出现脑组织受损情况,其水平会迅速升高,能充分反应患者的神经元损伤程度[23]。本结果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NTF、NGF高于本组治疗前,NSE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元受损情况,在降低受损程度的同时还可改善脑部的血氧缺乏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言语謇涩、意识不清、肢体偏瘫、口眼歪斜、NIHSS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析原因是针灸能加速机体的血液循环,增加脑部的血氧供给,调节肌力[24]。补阳还五汤能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舒张血管的同时调节免疫功能,消除机体中的氧自由基,两者合用,虽作用途径不同,但具有协同作用,能提高治疗效果[25]。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Hcy、TC、LDL-C、TG低于本组治疗前,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在中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意义重大,且大量研究证实,中风本身就是一种慢性的严重疾病[26]。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BI、FMA、MAS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情况以及肌力情况。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恢复期中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因子水平,恢复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肌力情况以及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补阳中风活血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Digital Chinese Medicine(2021年4期)2021-02-14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11-18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年9期)2016-05-09补阳还五汤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29期)2015-03-01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2期)2014-03-01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5期)2014-03-01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4期)2014-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