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有力保障

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有力保障

时间:2024-08-19 0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孙艳平,高子彬

(河北科技大学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家庭教育作为最早的一种教育形态,是其它一切教育的基石(如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家庭教育从未间断。近年来,随着政府、社会及父母对儿童抚养及教育状况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日趋成为社会热点。2021年10月23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更是将家庭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父母及其他监护人作为《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的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1],其家庭教育素养的高低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大学生作为父母及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的“预备军”,接受家庭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未来父母的家庭教育素养,而且有利于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及价值。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对家庭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2]。这就需要父母及监护人具有较高的教育素养,才能保证《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实施,实现立法的目的[3][4]。

(一)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提高未来家长的教育素养

目前,大部分家长在遇到育儿问题时都是自己解决,只有少部分家长才会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这样不仅降低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子女的健康发展。如果在出现育儿问题之前家长就能接受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提高家庭教育素养,那么就能够防患于未然,很好地克服家庭教育私密性这个难题。因此,将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让作为未来家长的大学生提前接受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有力保障。

目前,大学生不仅具有接受家庭教育的需求,同时也有接受家庭教育的优势。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学习家庭教育学有强烈诉求[5],同时,大学生具有学习家庭教育的能力及外部条件。首先,大学生心理及生理方面都较成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及宽裕的学习时间[6],比较适合接受家庭教育。其次,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即高校,具备开展家庭教育的条件。在自身需求、能力及外部条件的共同影响下,使得大学生接受家庭教育成为可能。大学生是未来父母的预备军,终有一天会成为父母。提前接触学习家庭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内容及方法,树立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观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为成为合格的父母、建立和谐家庭奠定基础[9]。另外,大学生由于长期离家学习,和父母沟通减少,致使家庭意识淡薄,未能明确意识到自己所需承担的家庭责任。通过接受家庭教育,大学生能够与父母产生共情,理解父母的行为,促进与父母的沟通,意识到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增进家庭和谐,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大学生通过接受家庭教育,可以学习如何做家长,如何做子女,提升其教育素养,能够有力地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

(二)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培养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人才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2]第二十七条提出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建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队伍,加强对专业人员的培养,鼓励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2]。这些都说明政府鼓励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社会也亟需专业人才来缓解家长的育儿焦虑,确保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然而,目前家庭教育指导专业人才匮乏,甚至培养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正规机构也是寥寥无几。不管是民营的培训机构还是政府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中所谓的家庭教育人才大多是兼职,且具备的家庭教育系统知识也不够完整,与所期望的专业人才相差甚远。由于家庭教育专业人才是多学科交叉型人才,需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脑科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培训机构针对家庭教育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的短期培训杯水车薪,远远不能实现一个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将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通过高校的专门化和系统化的教育,才能为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人才,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效实施。

自1986年赵忠心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家庭教育课程以来,多所高校相继开设家庭教育学课程,包括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8]。目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未纳入“家庭教育学”,与家庭教育学相关的“家政学”本科专业也仅在全国23所高校里开设,同时部分有条件的师范类高校设置了“家庭教育学”二级学科点,可以招收家庭教育方面的研究生[9]。然而,没有相应的本科专业设置,使得家庭教育的发展没有坚实的人才基础,后劲不足。由此可见,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已具雏形,但基础相对薄弱,距离家庭教育真正融入高等教育还有很长的路程需要探索。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目前正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家庭教育的特殊性造成其难以融于高等教育

家庭教育聚焦于家庭生活领域,其教育活动主要发生在家庭内部,且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同时在《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身心健康与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父母的陪伴为主,在亲子互动中进行的潜移默化的教育[10]。而传统的家长长期以来都认为,家庭教育是一种经验活动,家长都有过做子女或者养育子女的经验,凭借这些经验足够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这种生活性和经验性与高等教育学科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存在着矛盾。家庭教育的研究领域私人化、研究对象个体化、研究现象隐蔽化,与高等教育学科的公共性、群体性和外显性相比,使得家庭教育研究给人一种“不专业”“不入流”,甚至“低人一等”感觉[11]。正是对家庭教育的这种误识,致使研究者们不够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居多,且研究方法单一,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发展。目前,虽然家庭教育研究的发文量逐年升高,但家庭教育研究整体水平较低且时断时续,研究之间缺乏借鉴、比较和积累。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家校合作、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面[12],多是聚焦在经验研究,即针对社会某一热点具体问题进行解释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没有上升到高度抽象基本原理研究,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者为迎合家长亟需解决的问题,急于提出立竿见影的家庭教育方式。整体家庭教育研究呈现阶段性、碎片化、市场化和泛教育化的特点[13][14],暂时处于学科发展的初级阶段,尚缺乏独立性、科学性、系统性。家庭教育与高等教育学科的矛盾,家庭教育研究的初级学科化都致使其难以融入高等教育。

(二)高校条件的不足阻碍家庭教育的融入

我国家庭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时间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才刚刚起步,而且发展过程也是困难重重。从高校方面来说,家庭教育的融入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家庭教育方面的师资匮乏。家庭教育的专业教师寥寥无几,大多教师来源于其它相关专业,如教育学、心理学或者社会学。同时由于家庭教育实践性较强,学生需要进行社会实践,而实践所需的行业导师更是稀缺。师资的短缺不仅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阻碍了高校扩招的步伐。其次,家庭教育课程的生源较少且不固定。目前,高校家庭教育的课程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尚未建立起与学科发展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学生人数少且不固定。缺乏了学生这个课程学习的主体,家庭教育的课程建设更是举步维艰。最后,高校项目经费短缺,阻碍家庭教育相关平台建设[15]。师资、生源及经费三方面资源的匮乏阻碍了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使得家庭教育研究滞后,尚未明确学科标准、体系及培养目标,高校学科建设进展缓慢。而这些又进一步恶化了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的环境,形成恶性循环。

(三)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阻碍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

目前,高校家庭教育相关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且岗位需求较少,主要是由于社会对家庭教育人才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而究其根本则是由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定岗不明确。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协作。《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也明确指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由政府部门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妇女联合会协同推进、其它相关部门协助的。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运行过程中,不同区域往往是不同的管理运行模式,牵头单位变化不定,协作部门之间相对分散、独立,未能明确的分配职责,实现各部门之间统筹协作[16]。因此体系中需要专业人才的机构定岗不明,致使高校家庭教育方面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不明确。其次,服务内容缺乏系统性,不能满足家长个性化需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权威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大纲,基层机构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大多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虽然服务内容多样,但是多是照搬学校教育中家庭教育课程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同时服务的内容并未区分不同家长的特点及需求,也未区分不同孩子、不同家庭的特点,使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缺乏系统性、实用性以及个体性,不能满足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17]。因此,虽然家长急迫地想解决育儿问题,急需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但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这也直接减少了社会对高校家庭教育人才的需求。最后,服务队伍不专业、不规范、缺乏监督评估机制。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人员大多仅是参加过短期的培训,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造成服务队伍不专业。而且由于监督评估机制的缺失,尚未制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准入制度、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服务人员不能持证上岗,大量无资质的家庭教育人员进入社会,严重挤压了高校专业人才的就业空间。

(四)国家鼓励性政策法规的缺乏延缓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以后4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颁布了家庭教育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中就提到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师资继续教育机构,可以开设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之后的“十一五”计划中也鼓励有条件的师范院校、中小幼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开展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然而将近20年的时间过去了,响应这一条款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师范类院校只占很小一部分,而其他类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这样的政策不足以支持大部分高校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更不要说开展相应的学科建设。由于在这些政策中对高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只是简略带过,并不具备针对性,也不具备支持性,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在自身条件不足,且没有政策性支持的时候,自然不会大规模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对于家庭教育人才的就业问题并没有相关的政策及规范,致使目前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并未职业化。虽然随着家庭问题的日益突出,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家庭教育指导人员并不仅限于家庭教育人才,其他专业的人才,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也可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即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而在这方面,相关的政策却是空白。

为了促使家庭教育真正融入高等教育,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结合当前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实施途径:

(一)加速家庭教育研究科学化,构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

科学化是家庭教育学科化的必要前提。构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需要从理论规律、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标的科学化入手。首先,家庭教育理论的科学化、系统化。科学理论的构建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主要从社会角度,包括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等,研究家庭教育的特色与走向;后者主要从家庭维度,包括亲子关系、亲职关系、亲子互动、家庭文化、家庭生态等,探究家庭教育的动态及静态规律[18]。科学的理论可以指导家庭教育的学科发展。其次,研究方法的科学化、规范化。研究者在进行家庭教育研究时,需提高自身的方法意识,立足于家庭教育本身,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家庭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家庭教育的实践指导能力。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学科发展。最后,研究目标的科学化、本土化。虽然家庭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源远流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家庭教育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家庭问题,因此,研究者多借鉴西方的家庭教育理论。然而,中西方的巨大差异使得这种方式出现严重水土不服的现象。目前,承接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借鉴西方成功的家庭教育理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理论是当前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研究目标[19]。科学的研究目标可以明确家庭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理论规律、研究方法及研究目标的科学化,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进而推动家庭教育学科体系的构建。

(二)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推进高校家庭教育学科建设

高校是未来家庭教育人才培养的主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提高教学质量,引发学生兴趣。对于未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高校,可以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形成家庭教育理念,之后再逐步设立课程。对于已开设家庭教育课程的高校,则要精益求精,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素质,通过打造精品课程,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设了家庭教育课程,经过2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这门课程融合了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在课程目标、内容和方法方面不断创新,成功吸引了20多届的学生来学习家庭教育学[20]。其次,加强高校家庭教育科学研究。高校应大力发展引进家庭教育科研型人才,打造科研团队,搭建家庭教育科研平台,提供项目经费,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并加强相关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促进高校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最后,在教学科研齐头并进的基础上,高校应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设置家庭教育专业,并构建相关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明确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内容。同时搭建家庭教育实践平台,提高家庭教育的实践指导能力,促进家庭教育的学科发展。

(三)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有需求才能有动力,社会对家庭教育人才有更多的需求,高校的家庭教育才能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首先,明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中多元主体的权责划分,形成政府部门为主导、多部门参与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制定工作制度及评价考核机制,进而确定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关部门职责,设立家庭教育相关岗位,实现专岗专人。其次,服务内容、地点及时间需要以服务对象为本,关注家长需求。充分调研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的现实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服务内容,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实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另外,服务地点及时间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多变,与家长及时沟通,约定便于家长的服务地点及时间,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为家长提供便利及时的家庭教育指导。再次,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服务水平,一方面通过制定指导服务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从业标准、具体工作职责以及评价标准,逐步提升服务队伍中专职的人员比例;另一方面,依托相关部门专业的资源和公共机构,推动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化、规范化、职业化发展[21]。可喜的是,在2021年11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儿童中心联合发布了《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试行)》和《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基础课程》,涵盖了49项基本要求和24个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内容,使得家庭教育指导者工作有标准可依、有课程可学,实现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实质性发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完善,刺激了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进而促进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四)制定支持性政策法规,推进高校家庭教育的蓬勃开展

高校要实现家庭教育的蓬勃发展,必然要进行相关的课程及学科建设。不管是高校的课程还是学科,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师资是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的必备要素。学生则是高校家庭教育发展的基石,也是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环。

政府可以针对师资和生源这两大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支持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的课程及学科建设。一方面,加大高校家庭教育人才引进政策的实施力度,放宽专业、年龄、学历等要求,不拘一格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专业人才加入高校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解决高校家庭教育师资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从高校家庭教育生源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政策,尽快支持“家庭教育学”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高中毕业生了解家庭教育专业,另外制定家庭教育指导从业人员的相关政策,如准入制度、工作标准、评价准则等,加速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职业化,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除了在人才和生源方面的支持性政策,政府也需要制定支持家庭教育研究的相关政策,促进高校家庭教育研究平台的搭建,鼓励高校开展家庭教育研究。在202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也鼓励支持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希望在今后出台的后续政策中,能够针对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提出更具体的政策法规,对高校进行经费、人才、项目支持,实现学校有钱花、学生有人教、教师有科研、学生有去处。

家庭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未来父母的家庭教育素养,同时也能够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提供专业人才,是《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有力保障。通过加速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提高高校家庭教育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制定支持性政策法规,可以推进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而促使家庭教育真正融入高等教育,为《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专业人才学科家长【学科新书导览】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2年4期)2022-07-08土木工程学科简介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3期)2021-07-03家长日常行为规范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我心中的好家长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11期)2020-02-01“超学科”来啦军事文摘·科学少年(2017年4期)2017-06-20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国商论(2016年34期)2017-01-15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新闻传播(2016年19期)2016-07-19家长请吃药Ⅱ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04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推荐访问:家庭教育 高等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

猜你喜欢